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馬立克,怎麼防治

導語:如果您的養殖過程中,有養殖問題,可以關注我,下方評論,點擊我的頭像私信我,免費獲得終身的技術指導

馬立克氏病是一種世界性疾病,是危害養雞業健康發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馬立克氏病、雞新城疫及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引起雞群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馬立克,怎麼防治

臨床症狀

潛伏期常為3~4周,一般在50日齡以後出現症狀,70日齡後陸續出現死亡,90日齡以後達到高峰,很少晚至30周齡才出現症狀,偶見3~4周齡的幼齡雞和60周齡的老齡雞發病。

根據臨床表現分為神經型、內臟型、眼型和皮膚型等四種類型。

神經型

常侵害周圍神經,以坐骨神經和臂神經最易受侵害。當坐骨神經受損時病雞一側腿發生不全或完全麻痺,站立不穩,兩腿前後伸展,呈“劈叉”姿勢,為典型症狀。當臂神經受損時,翅膀下垂;支配頸部肌肉的神經受損時病雞低頭或斜頸;迷走神經受損雞嗉囊麻痺或膨大,食物不能下行。一般病雞精神尚好,並有食慾,但往往由於飲不到水而脫水,吃不到飼料而衰竭,或被其他雞隻踐踏,最後均以死亡而告終,多數情況下病雞被淘汰。

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馬立克,怎麼防治

內臟型

常見於50~70日齡的雞,病雞精神萎頓,食慾減退,羽毛松亂,雞冠蒼白、皺縮,有的雞冠呈黑紫色,黃白色或黃綠色下痢,迅速消瘦,胸骨似刀鋒,觸診腹部能摸到硬塊。病雞脫水、昏迷,最後死亡。

眼型

在病雞群中很少見到,一旦出現則病雞表現瞳孔縮小,嚴重時僅有針尖大小;虹膜邊緣不整齊,呈環狀或斑點狀,顏色由正常的桔紅色變為瀰漫性的灰白色,呈“魚眼狀”。輕者表現對光線強度的反應遲鈍,重者對光線失去調節能力,最終失明。

皮膚型

較少見,往往在禽類加工廠屠宰雞隻時褪毛後才發現,主要表現為毛囊腫大或皮膚出現結節。

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馬立克,怎麼防治

病理變化

神經病理變化多見於神經型,以受損害神經(常見於腰薦神經、坐骨神經)的橫紋消失,變成灰色或黃色,或增粗、水腫,比正常的大2~3倍,有時更大,多侵害一側神經,有時雙側神經均受侵害。

內臟型主要表現內臟多種器官出現腫瘤,腫瘤多呈結節性,為圓形或近似圓形,數量不一,大小不等,略突出於臟器表面,灰白色,切面呈脂肪樣。

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馬立克,怎麼防治

綜合防制措施

採用疫苗接種是控制本病的極重要的措施,但是它們的保護率均不能達到100%,因此雞群中仍有少量病例發生,故不能完全依賴疫苗接種,加強綜合防疫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對發生本病的處理。一旦發生本病,在感染的場地清除所有的雞,將雞舍清潔消毒後,空置數週再引進新雛雞。一旦開始育雛,中途不得補充新雞。

如果你看到能有所幫助,我會非常榮幸,或者朋友在養殖路上有迷失迷路的時候,可以關注我,點擊我的頭像私信我,助你養殖無憂。也可以點擊—-獲得更多的養殖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