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獎勵孩子?

亓槭


每個大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何況是孩子。

(1)獎勵要真誠,而不是敷衍或誇誇其談。

比如在工作中孩子搭建了一個很獨特的,造型我就會由衷的讚歎:哇,想法好特別哦,你真有創意呀這些。還可以討論一下:你是怎麼想到這個搭建方法的?孩子會很開心和你講。

(2)讓孩子知道得到獎勵的具體原因。具體事情,而不是泛泛的說“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

(3)獎勵兌現要及時,說到做到。

在工作中我們會說乖的小朋友一會兒下去戶外活動,去玩鞦韆呀,攀巖呀,既然說到那就要做到,不能開空頭支票。這樣你的獎勵才是有效的,對孩子有正面激勵作用,他們以後也會努力的想去得到獎勵而讓自己變得更好。

(4)獎勵之後,在合適的場合當著人多的時候,給她強化,比如我的孩子有一次主動給我送吃的,後來我故意在親戚面前誇孩子懂事,知道心疼媽媽,孩子得到了誇獎,以後有好吃好喝的總是第一時間跟我分享。

(5)讓孩子做好榜樣,孩子很珍惜榮譽的,在人多的時候獎勵更有儀式感,更讓他印象深刻。他也會為了保持形象而做好榜樣。




程南酒肆


別的孩子我不知道,我家孩子現在只要兩歲多。從他一歲多學會做一件事開始,每次學會了我就會給他豎起大拇指給他點贊給他說真棒。他也會學我把他大拇指豎起來和我的大拇指按一下。每次他都好開心!只要他做對了我們就這樣互動給他鼓勵。現在兩歲多每次做了一件好事就對我說真棒,要我給他點贊!比如一開始他有的時候把垃圾丟地上了,我就會板著臉看著他讓他撿起來丟垃圾桶裡。他看我沒對他笑就知道做錯事了,馬上就去撿來丟垃圾桶裡。後來慢慢的他就知道丟垃圾要丟垃圾桶裡了,有時候我們丟垃圾不小心弄地上了他就會去撿起來丟垃圾桶裡,還一直叫我們丟垃圾桶裡。我們說好知道了他還會對我們說真棒,要我們和他按大拇指點贊。每次給他點贊後他都會高興好久!這是我家寶寶的鼓勵方式,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小白Chen


別看孩子們年齡小,但他們的記性卻不差。如果事先答應要獎勵他們,那就一定要說到做到,不然,以後他們就不會相信你的話了,還間接地使他們受到言而無信的影響。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獎勵呢?我覺得分年齡段進行獎勵獎勵最好。我這裡要說的是對三至六歲的小朋友進行地獎勵建議。

三到六歲的孩子,年齡小,思想單純,愛玩愛吃愛熱鬧。我們在對他們進行獎勵時,可從以上這些方面考慮:

1,益智類玩具。

這個階段的孩子,正是開發智力的好時間,多讓他們練練七巧板,拼圖,積木等益智玩具,可有效開發他們的動腦動手能力,大腦越用越靈敏。

2,有趣的圖畫故事和繪本故事。

大多數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有趣的圖畫故事一下子就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開始時,家長可陪孩子一起看,幫助他們知道怎麼看圖,啟發他們想象,稍後,就可以慢慢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看,去理解,去想象。最後,可以引導他們把故事內容說出來,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達到一物多用,一石二鳥的作用。

3,好吃的零食。

精美好吃的小零食,絕對是小吃貨們的最愛。但要注意,快到吃飯點了,就不能放開了給他們,以防他們吃飽了零食不吃飯,反而不好了。

4,學習用品。

雖然三至六歲的孩子所需文具不多,但五、六歲的孩子,還是有作業的,適當的文具獎勵可以讓他們預先熟悉學習用品,瞭解它們的用途,免得到了用時一無所知。

5,漂亮的衣服。

三到六歲的孩子,已經知道美醜的概念,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喜歡漂亮的衣服,獎勵他們適當的衣服,也使他們從小就養成衣著整潔的習慣。

以上是我對三至六歲的孩子進行獎勵的建議。至於稍大點的孩子,家長可根據情況適當選擇,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愛小豬的媽媽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關於獎勵孩子這件事,這幾年一直存在著爭議,說獎勵孩子不好的核心觀點是獎勵會讓孩子失去內在成長的動力,而只為了外部的刺激,一旦當外部刺激失去時,孩子就不會再努力。

這些觀點主要出自於前幾年前引進的一本書《獎勵的惡果》,這是一個美國的作者,他在書中舉了很多關於獎勵負面作用的案例。

還有那個著名的網絡故事,相信你們也都聽過。

一位老人家屋後有一片空地,很多小孩都喜歡空閒時到那裡踢足球,嬉鬧聲常吵得愛靜的老伯不得安寧,還踢壞過玻璃。對此,老伯曾勸阻了他們好幾次,但卻一點兒也不奏效,孩子們依舊天天來。

有一天,老伯把正在踢足球的孩子們叫了過來,對他們說:“謝謝你們常常來陪伴我,你們踢足球也夠累的,獎給你們每人一元錢買點好吃的。”

第二天,老伯獎給了這些孩子每人五角錢。

第三天,老伯獎給了這些孩子每人一角錢……後來老伯就不再獎勵了,小孩竟也來得越來越少,不久就一個也不來了。

不管是這個故事,還是我看完《獎勵的惡果》那本書時,都存在很多疑問,因為這些案例和觀點並非獎勵的問題,而是過度獎勵的惡果。

而且我搜了搜評論,這本書在美國本來就存在很多很多爭議,認為書中的觀點過於脫離現實和理想化。

我自己帶芊多年來還是一直使用獎勵這個方法較多,並沒有看到書中帶來的“惡果”,利用獎勵效果最好之一比如寫作業上沒有特別操過心。

所以對獎勵這件事的一點自己的經驗,和妞們分享下:

孩子感興趣的事,已經有內在動力的事情,即便他做的好也不要去獎勵

外部獎勵一定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配合鼓勵孩子形成內在動力的

第一個經驗其實是很多老人帶孩子會出現的問題,比如我媽看到芊芊畫了一幅特別好的畫,或者特別認真的跟她一起包餃子,弄麵食等等(芊很愛“做飯”),她就會跟芊說:大寶子今天表現真好,姥姥獎勵你,晚上咱們去挑個玩具。

類似於這樣的事情,獎勵真的起反作用,孩子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有足夠內在動力去完成和做好的,外部獎勵反而會減少內在動力。

這個在《獎勵的惡果》書中也舉例了一個實驗,是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馬克·萊帕和他的同事選了51個兒童,對其中一部分小孩說,如果他們用神奇記號筆畫畫,就能得到一個很漂亮的表揚證書。而對另一部分小孩,什麼也沒說。

心理學家們觀察了幾周後發現,那些事先被告知用記號筆畫畫能得到證書的孩子,不如其他沒被告知的孩子對畫畫感興趣。這個實驗說明了,事先許諾的獎勵會讓我們對本來有興趣的事都變得沒興趣了。

外部獎勵一定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配合鼓勵孩子形成內在動力。

這個其實是我今天最想說的,也是我這幾年一直對芊屢試不爽的法寶。

就拿現在我們每天晚上玩的學習遊戲來說,即便它已經比一般的學習好玩很多,但你不得不承認,它的魅力就是比不上一小時的ipad,比不上芊自願選擇的那些她想玩的遊戲。

我的做法就是使用各種獎勵方式,比如積分卡,洞洞卡等等,先跟芊規定,每天跟我進行一個小時的學習,或者完成了一項任務,就可以在卡上打洞。

打滿洞後可以換半小時ipad。

大多數孩子對這種積分式的獎勵都比較喜歡,所以剛開始你不用特別費口舌,她每天都會乖乖配合。

但是關鍵在第二歩,當外部獎勵給了孩子開始做這件事的一個刺激時,你一定要關注孩子做這件事的過程,並積極去發現她做的好地方(暫時先忽略掉不好的地方)

比如我帶芊進行科學課學習時,有次寫科學報告要求她畫春天的各種線索,其中有一個是春天的節日,她剛開始畫的一把斧子和墩布,我問她這是什麼節日呢,她就在旁邊補了一個5月的日曆,並把1號那裡點了個紅點,原來代表的是五一勞動節。

這個時候我就會認真的表揚她,我說你這個想法特別好,你沒有自己告訴媽媽是什麼節日,而是想辦法畫了一張圖來讓我明白這是五一勞動節,很巧妙的一種表現方式。

剛開始芊每天學習遊戲時,我都會觀察她比前一天更進步的地方,我會說,你看看你的獎勵卡都打了4個洞了,你每天堅持的很好,更好的是,媽媽看到你每天都在進步,因為你每天都在積累一個小本事,這樣的題如果你沒有這幾天的積累,你肯定沒有思路的,而現在你居然有了這麼巧妙的解決方式。

現在你知道我們學習遊戲的結果近況麼基本獎勵貼紙在使用一個月後就停止使用,而芊在學習遊戲中獲得的快樂和成就感,讓她不需要外部刺激就可以很順利的堅持下來。

可以這麼說,任何外部獎勵都敵不過孩子內心的成就感。

但是外部獎勵依然很重要,因為不管是孩子還是咱們大人,我們人類都更容易堅持那些給予我們及時反饋的事情,而通常學習,刷牙,運動,減肥等等,是我們都難以在短時間內是看見自己的成果的。

所以當你使用外部獎勵時,你只是需要一些刺激手段讓孩子開始,而後你要注重的應該是孩子做這件事的過程,具體表揚他已經做的好的地方,鼓勵明天他做的更好。

所以我對芊學習遊戲的開始使用了外部獎勵,快速高質量完成作業前期也是靠外部獎勵,包括早期的刷牙。

這種獎勵卡的形式一定要常更換下形式,你需要孩子做的不同的事情還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獎勵,這次我準備了一些常用的獎勵貼紙。

比如貼紙式的,針對孩子的作業,還可以評價完成的質量。

幫孩子養成鍛鍊身體的好習慣,像打卡一樣,可以用打孔器,一天打一個。

而孩子的一天的行為習慣,可以用不同顏色的冰箱貼。

還有幫助孩子進行如廁訓練的,可以用各種可愛的貼紙鼓勵孩子獨立上廁所。

還有積分式的,積滿幾個後就可以進行一次兌換。

這些只是一小部分,具體內容現在咱們一 一說下哈↓

1、12個獎勵貼紙+1套獎勵兌換卡

今天,芊媽給妞們準備了12種不同的獎勵貼紙,每個獎勵的玩法都不一樣,而搭配的獎勵兌換卡,可搭配所有的獎勵貼紙使用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小學老師暖媽


1:明確獎勵原因

家長對孩子的獎勵一定要說清楚獎勵孩子的具體原因,不是很籠統地說:“孩子,你做的真好。”,而是要孩子知道他哪裡做的好,比如,家長看到孩子做作業越來越自覺,就獎勵孩子一個小禮物,這時,家長應該說:“孩子,你最近作業做的很好,媽媽,獎勵你一個小禮物。”

2:及時獎勵

當家長看到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一定要抓住這個獎勵的機會,教育專家指出,如果獎勵滯後,孩子不會覺得自己取得了很大進步,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及時地獎勵孩子。比如,一個孩子考試成績比上一次考試提高了10分,家長馬上獎勵孩子在休息日多出去玩半小時,孩子特別高興,並且記住了這次獎勵。

3:多樣的獎勵形式

對於獎勵孩子,有些家長只想到禮物,金錢,這樣的獎勵會使孩子對獎勵淡漠。家長獎勵孩子應該採用多樣的獎勵形式。獎勵可以是一本好書,可以是去看一場動畫電影,可以是去一次旅行,獎勵一定要有意義,這樣才能起到獎勵的效果。

4:適度的獎勵

有些孩子喜歡獎勵,於是,家長就覺得,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情,只要孩子做的好就獎勵,其實,這樣頻繁的獎勵孩子,會使獎勵的效果降低,也會讓孩子產生負面心理,家長不獎勵,我就不做了。所以,獎勵要適度,偶爾獎勵孩子,會讓孩子記得牢。

5:制定獎勵制度

家長獎勵孩子,需要和孩子一起建立獎勵制度。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真正喜歡什麼,然後,制定符合自己孩子特點的個性化獎勵,並且與孩子約定,當孩子做到了之後,才會有獎勵。家長對於建立的獎勵制度一定要嚴格執行,說到做到,這樣才對孩子有效。

6:逐步調整獎勵

家長獎勵孩子是為了能讓孩子做的更好,但當孩子已經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家長們需要逐步調整獎勵,減少獎勵,甚至撤銷獎勵,這是為了讓孩子不以獎勵為目標,不依賴獎勵,調整獎勵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獨立能力。





成長小悅悅


在我看來,獎勵孩子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精神獎勵;一種是物質獎勵。

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得到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呢?有些讀小學的孩子在讀書上不肯用功,貪玩,但是很聰明,只要努力一陣子,成績馬上就會進步,因為貪玩,變得懶,最是喜歡玩遊戲。這種情況下給孩子的要求是每次考試進入全班前十名,不管是哪一科,獎勵是每週五和週六晚上三個小時玩遊戲,其它時間一律不能玩。又如有些孩子讀書的成績很好,有些家長為了使孩子更加勤奮學習,在每次考完大試後都會帶去外面旅遊,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上面兩種情況給孩子獎勵,屬於精神的獎勵,它起到推動牽拉的動力作用。

在農村生長的孩子,它最渴望能隨父母去城裡熱鬧的巿區轉一圈,買東西吃,去遊樂園玩,去看電影等等。這些物質獎勵最適合給表現好對外面又充滿好奇心的的孩子,滿足孩子的願望,豐富孩子們內心世界,使得孩子更盼望下一次的好表現,也就在學習上更加勤奮。這種激勵的方式也很好。

還有些孩子做家務工要求家長給予獎勵,不獎勵就不幹活,這個要求是不對的,適當的家務勞動是對每個孩子進行鍛鍊和培養責任感。還有些家長在培養孩子主動幹活時給工資,這個可取的,讓孩子明白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才有收入。

每個人都經過孩童年代,都知道孩子的內心世界,他們渴望著關注,渴望家長對自己的關心,渴望家長對自己所做的一徹給予肯定和鼓勵。家長們在做好獎勵的工作同時,要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孩子擁有勝不驕敗不餒,態度謙虛,做事踏實,勤勤懇懇的良好思想素質和生活行為方式。




春天lhe


對於獎勵孩子這件事,我認為應該首先讓孩子明白榮譽是什麼。讓孩子有榮譽感、榮恥心才是對孩子最大的獎勵。讓孩子對榮譽有清醒的認識,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過分張揚孩子取得的成績;

2,不要對孩子取得成績冷漠貶低;

3,對孩子取得的榮譽家長要加以肯定並提出更高目標,鼓勵孩子去實現。

對於獎勵的方法,以我家的實際來描述:

1,每天進行總結,以5個心為滿分,對孩子每天保持好的生活作息習慣、是否調皮打鬧、是否罵人打架、是否有良好的就餐習慣等等,做到就貼一顆心;

2,堅持一個月,可以由孩子選擇要買的禮物,家長幫他實現。

孩子按月來獎勵,既能保持專注度和持久度,更能提色孩子對禮物或玩具的在乎度,畢竟一個月只能買一次。



南京小露


如何獎勵孩子?第一,要了解孩子的年齡段,比如1-2歲半,3-5歲,6-8歲,9歲+。第二,孩子喜歡什麼,視內容和獲取難易程度和經濟等估量。第三,小童主要以口頭表達和肢體親密接觸表達對孩子的喜歡和鼓勵以及認同,中童和大童的獎勵要堅持原則,事前君子,不要做事後小孩。第四,設定合理目標,有獎有罰,讓孩子自己主動提出合理的獎勵物品,通過以獎代買的形式,鼓勵微心願的自我實現……


媚雨傳說


在如何鼓勵孩子的問題上,不少教育專家說,在孩子成長的階段中,要多給他鼓勵和獎賞,但鼓勵與獎賞也是一種學習和技巧。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每個家長都是聰明的,讓每次鼓勵都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和契機。 --好父母教育諮詢網 - 中國專業的嬰幼兒、青少年教育諮詢網站物質獎勵下的孩子事例分析:有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學會做家務,或者督促他學習成績進步,會採用物質獎勵的方法。 幫他儲存精神食糧 對於根據學習好不好進行獎勵,是不太認同的,學習是孩子的事情,而且,學習的過程也遠比學習結果更重要。 通過做家務給孩子發放一些報酬,也要因家庭因人而異,也要參考自己的家庭環境、孩子的教育基礎、孩子的看法。如果孩子從小就比較獨立,有做家務的習慣,就沒有必要仿效別人。物質獎勵只是一種手段,可以引領孩子適應未來生活的環境。但家長首先應該清晰明瞭自己,這個行為是為了什麼?物質的獎賞是可以的,但應該有個度,不要拘泥於單純的物質。 物質和精神世界是並存的,只有它們得到平衡,人們才會對生活感到滿足。對於孩子的獎勵,提倡精神式獎勵,精神的鼓勵和獎勵也是可以儲存的,未來的日子裡將它取出使用,也將會受益匪淺。 獎勵前,做個有心人 在孩子的教育中,主張家長使用賞識教育,但賞識也需要恰如其分地使用。有的孩子聽不得批評的話,但進入社會,各種人的聲音都會有,因此,讓孩子接受、思索各種“聲音”,也是一種成長。對於孩子每個階段、每個機會的獎勵,獎勵前,家長應該做個有心的聰明人,不盲從。 2。家長不要拿自己的一些期待來要求孩子,明白孩子和自己有著各自不同的人生。 3。 獎勵的技巧是需要學習的,孩子某個行為某句話,可能得到的鼓勵和贊同都是不同的。孩子有時不能正確地表達,可能他需要的就是一個家人的擁抱,這些需要家長來觀察、感受和了解孩子。 場景播放b:公交車上,孩子哭得厲害。這時的鼓勵應該是:抱著孩子,告訴孩子,不用著急和害怕,很快就要下車。用愛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嚇唬孩子說,別再哭了,再哭就不讓你下車。



90後寶媽晴晴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如今面對獎勵這件事情,也讓很多父母陷入了糾結,這裡想和大家分享幾點:

1、一旦答應孩子的,就要做到

如果是之前給孩子約定好的獎勵,最好如約執行,不要中途反饋或者延遲滿足,以免影響孩子的內驅力及主動意識。

2、不要侷限於獎勵的內容

比如:獎勵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東西,也可以是孩子平時很嚮往的一些活動或者夏令營,或者語言上的獎勵,重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認可及信任。

3、如果孩子離獎勵很近了,但還未達到,父母該如何做?

比如孩子就差一點點就可以完成,而且內心希望得到獎勵。

如果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又提出了這種需求,父母可以和孩子做一次深入的溝通,讓孩子明白這次雖然沒有達到約定的目標,之所以會獎勵他的原因,但重點是幫助孩子覆盤粗心的問題。

如果已經出現過幾次,那麼父母最好堅持原則,畢竟有規則在先,以免孩子會出現:規則其實是可以打破的錯誤認知。

關於獎勵孩子,還想說的是「以「資」鼓勵,其實是另一種簡單粗暴」,物質獎勵不是完全沒有意義,如果你是個吝惜教育心力成本的父母,那物質獎勵對於你而言,絕對是一股減負的清流!

每個人都有三個基本心理需要,如果它們得到滿足,內在動力就會大大提高,孩子也不例外,直接表現就是,他付出努力的程度並不取決於外在物質的獎勵。

1、歸屬感

讓孩子明白,做一件事無論結果如何,都能感受到愛、尊重和接納。

2、自主感

讓孩子感到行為可以由自己決定。

3、勝任感

它至關重要,指孩子覺得他能、他行、他可以。例如“我會畫水墨畫”、“我能炒雞蛋”、“我能和小夥伴合作搭樂高大樓”⋯⋯

且不說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缺,即使缺,也絕不是什麼生活必須品,從這個意義來說,任何物質獎勵都可有可無,一旦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得到,孩子也許寧肯放棄。放棄得多了,不僅鬥志沒有激起,反而產生挫敗感,越發不自信,越發沒有上進心,請看有養關於‘獎勵孩子’的漫畫。

所以,真正優秀的孩子,絕不是靠金錢獎勵出來的,某些看起來生了效的物質激勵,實際上只是巧合,只產生了很小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內在動力。用金錢「收買」孩子,是一種勝算很小的策略,它將金錢設置為奮鬥的目標,而這個目標所能提供的動力非常有限。

孩子終會長大,如果他帶著這樣簡單粗暴的邏輯去面對自己的人生,總為外在的激勵而活,他自己的生命也將永遠處於桎梏之中,為人父母,難道不覺得可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