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拆遷建房,而且要建小高層,如果你是農民,你會怎麼辦?

不一樣的風景


農村拆遷建房,而且要建小高層,如果你是農民,你會怎麼辦?雖然說拆遷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一大筆錢,但是這筆錢的獲取是要付出代價的:



1、生活環境變了

首先就是農村的生活環境變了,以前的農村小橋流水,炊煙裊裊,若是把民房拆了,修建小高層,那農村也就失去了農村的感覺,跟城市沒有差別,可能年輕人可以接受,而對於從小在農村長大生活的老人來說可能就接受不了了。

2、宅基地沒了

農村房屋拆遷之後首先農民的宅基地和土地就沒了,雖然用宅基地換了一定的樓房,但是一個永久性的土地使用權變成了70年產權的房子,對拆遷這一代人來說沒有太大的問題,可是原本可以留給子孫後代的宅基地和土地都沒了。


3、農民生活可能更困難

以前農民要是賺不到錢,因為有土地可以自己種地,自己養豬、養雞,起碼吃的不發愁,不會餓肚子。而要是農民自己的房屋被拆了,地被收走了,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也就沒了,年輕人還可以出門打工,農村的老人怎麼辦,靠每個月100塊錢的養老金,基本生活都沒有辦法保障。

所以我還是不太支持隨意拆遷農民的房子,除非有非常成熟的安置方案,不僅年輕的時候生活可以保證,老了之後生活同樣可以保證。


果然悠


我會選擇買個宅基地自己修房子!

我是農村出來的,其實對於農村的生活還是比較習慣的,現在我也會經常回農村看望自己的父母,因為本身距離也不是很遠,就在城市邊上,平時開車回去也就10多分鐘的車程。

其實在我看來我希望在城市裡有房子也希望在農村有房子,現在我就是這樣一個狀態,在我老家那邊有些村是最近幾年拆遷了的,有些人選擇了安置房,有些人選擇了在市區買房,但是如果是我家拆遷了我不會這麼選。

如果是我家拆遷了,我會把市區的房子換大一點,然後在鄉里面買一塊宅基地建房子,因為我比較喜歡農村自建房的那種舒暢,平時在城裡還是感覺有一些侷促感,而且我的父母一直在農村生活,他們肯定不太習慣安置房或者城市商品房的格局以及生活方式,現在在城市裡買一套三居室也要六七十萬以上,如果可以在鄉里面修,一塊宅基地大概10多萬元就可以搞定,在花上幾十萬在鄉里修個兩層小樓房,面積至少是200平米以上,而且我農村老家本來就離市區近,即便是父母進城打工每天回家也很方便。


樓盤網


對於農村拆遷建樓房,我一隻是持否定態度的。但是目前農村拆遷建樓房是一種趨勢,我本人是無可奈何,又無能為力,只能服從政府的號召,該拆則拆,該遷則遷。

農村拆遷建樓房,我從農民的角度談談自己的著法。

一是樓房不適合農民住。一個農民整天和土地打交道,那麼農業生產用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如拖拉機丶播種機,犁等。住樓房這些東西沒有安放的地方,也不可能搬到樓上去,放在樓下風吹日曬影響使用壽命,同周圍的環境也不協調。還有打下的糧食多少也沒有存放處。如果土豆產了一萬斤,又賣不出去,往那放,總不能爛在地裡吧。而住平房這些問題都不存在。

二是會提高農民的生活成本。住樓房生活條件會比住平房優越,生活質量也高。但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同生活成本的增加成正比的,生活成本提高了,無疑會加重農民的負擔,同樣的一百塊錢,在農村能生活半個月,住樓房最多一個星期,也得省吃儉用。加之農民沒有生活保障,沒有退休金,生活很難維繫。如果不拆遷這些問題農民自已會克服,即使到了七十歲,身體條件允許,還能種地,種菜,基本生活不會發愁。

三是故土難離。農民在農村住自家的房子住久了,自然會產生情感,住樓房只有那幾十平米是自己的,一出門就是公共區域,不自由。我曾經問過很多拆遷戶,年齡在5O歲左右,我問道,假如讓你再回到村裡,給你兩間平房,你願意嗎?他們會清一色的說:咋就不願意。住樓房把人麻煩死了。可見農民對農村懷著厚重的情感和濃濃的鄉愁。

以上所見,僅是個人觀點,歡迎批評交流。


農夫談生活


由於農村逐漸空心化,村村合併,鄉鎮合併已經成為現實了,那麼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老齡人的死亡率也逐步攀升了,農村房屋空置率也越來越多了,國家為了整合土地資源,部分農村已經開始拆舊房,建農村小高層了!對於這種現象作為農村的我要提出幾點看法:

首先從建築面積上來說,小高層肯定是沒有農村獨家獨院的面積大,而且農村的房子屋前可栽樹,屋後可種 菜,農村的房子佔地面積也大,建有豬,牛,羊,雞圈,在農村這些也能給農民帶來一點收入,而且農村的農具,糧食,都需要專用空間來放置,如果一旦建成小高層,這些就都弄不了了。

其次,現在還生活在農村的人大多都是老齡人,建小高層,上下也不方便,年紀大了,體力上吃不消。

最後,國家給農村建小高層,也不是讓你白住的,也是要錢去買的,這一買一裝修,得花多少錢,農民本來就窮,這樣一搞不可能要老人去欠債吧,到最後錢不夠還得是子女出,做子女的有幾個能在農村呆得下去的,有幾個會種地?

總之,我是農村人,我對農村建小高層是不滿意的,不知大家有何看法,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農民想創業


近幾年農村發展的越來越好,很多富裕的村莊為了將自己的村莊打造成最美村莊,會將以前的老舊房子拆掉從新建小高層,相信很多人對這件事的態度都不相同,有的人會舉雙手贊成,因為終於不用出農村也能過上城裡人的生活,而有的人則持反對意見,因為更喜歡現在的生活方式,那麼對這件事情你怎麼看呢?

我們隔壁村子在前幾年在他們村子的村口上建了十來座小高層,小區的環境建設的特別漂亮,不僅有公園、廣場、健身器材,還有配套的幼兒園,醫院,這幾年因為蓋新房的成本在不斷增加,所以很多人在到了結婚的年紀時便會在小區裡買房子結婚,小區的房價也不太貴,每平米三千元左右,所以在此買房子的年輕人特別多,其中也有很多外村的人。

但是村子裡的老人對小區的意見卻很多,他們總是覺得小區和村子格格不入,土不土洋不洋的,所以即便是家裡的年輕人在小區買了房子,老人們也幾乎不會去,一是因為樓層太高,老年人上下樓不方便,二是老人們覺得住進了樓房就像進了鴿子籠一樣,渾身不自在,再加上沒有地方放農具,也不能晾曬糧食,所以寧願在村子裡的老房子裡,也不會搬到樓房裡。

其實在農村將舊房子拆掉蓋小高層是一件好事情,因為既可以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同時也能方便村民們出行、兒童更好的接受教育以及方便老人們就醫,但是也要根據村子的實際情況來改造。拿我們村子裡的情況來說吧,幾乎所有的人家都有地,家裡做農活需要的農具也很多,如果全部搬到樓房裡居住的話,這些農具就沒有地方放置,也不方便人們去地裡幹農活。農村人都喜歡在自家院子裡種一些蔬菜,如果搬到樓房的話,蔬菜肯定是沒辦法種,也不能養雞養鴨。如果家裡有老人的話,雖然小區裡的健身器材可以讓老人們鍛鍊身體,但是每天上下樓會影響到老人們的出行。

所以農村要想蓋小高層一定要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如果村子裡本身出行很困難,又沒有配套的學校、醫院,這個時候建小高層肯定會對農民的生活帶來幫助,相反如果村子裡本身就有醫院、學校,交通還特別便利,建小高層就會多此一舉。你們對這件事情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回覆討論。


悠悠鄉村路


第一,對於大多數的農村來說,生活環境是比較惡劣的。由於生活的比較分散,就帶來了很多現實的問題,生活垃圾不好處理,這些垃圾包括了你的吃、喝、拉。雖然現在不斷的在進行改造,但是無法集中處理所帶來的就是改變現有的環境的困難。

第二、農村拆遷建房,不管是建多高的樓房,一個最實際的問題是基礎設施是否完善。如果基礎設施跟不上,只去弄一些空殼子,那麼對於改變居住環境沒有任何的幫助。

第三、不管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對於生活的環境只有去適應。但是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改變生活方式的過程可能是非常痛苦的,但結果大多數都是比較美好的。

所以,拆遷建房是好事,但是必須是為人們帶來好處而不是難處。




80後闖新疆


不怎麼辦,按照正常房地產市場價格賠,賠了後再買回半條街...或者給同性質同面積的地+房屋補償,無論哪一種,開發商和國土局的內心肯定都是崩潰的,為什麼農村會有這種地*^_^*



投影150217949


如果我是當事農戶,我會著力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和處理這件事情。

第一,堅定不移進集居點,落實在哪裡建房。就近適度規模的集居化,是一種基於鄉村現代化的新型城鎮化實踐樣式,比遷農進城、異地集居等轉移性城鎮化,更有利於三農,更尊重故土難離、熟人社會的鄉戀情結。而支持集居對農民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居住用地消耗和配給公共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的成本大大降低,使集居點群眾可以更早更快更多更便捷地享受到公共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同時,集居化更是解決空心村、空巢戶問題的精準之策,有一個更大的社群圈子植根於山水田園,有了一個家在這裡,我們世世代代的根就還在這裡,特別是留守老人婦女兒童會得更好的照應和保護。由此可見,如果你再反對集中安置、集居建鎮,那就是不明智的了。

第二,力主方便農家生活,落實建什麼戶型的問題。按規範小高層應該是六、七層左右吧,這個要堅決反對,因為從近十幾年來農村新村建設實踐看,電梯房建得起住不起,小高層住得起爬不起,農家生活特點習慣和以老幼為主的居住成員結構,決定了不宜趕農上樓。從成都雙流農村長期實踐看,三層獨門合院的戶型普遍適合農家,底樓做生活接待休閒用房,二層住老人,三層住年輕人,門前有比較寬鬆的公共活動區,後庭有一個幾十平米的院壩,這個公共活動區和私家院壩,正是農家最留念的東西,再集約用地也不要在這上頭去省。這樣,多戶聯排形成居住小區或新的村鎮街區,掩映在山水田園之間,鄉愁就永遠都在。

第三,力主方便農業生產,落實具體佈局和設計的問題。宏觀上,集居點的佈局,要圍繞現在的產業項目來規劃,綜合考慮地利生態、勞作半徑、史地文脈、地緣習俗、“雙基”配給、老場古村名宅保護改造、新業態發展等因素,科學佈局集居點,包括特色小鎮、美麗新村、產業園區綜合體、重大項目易地搬遷安置小區等,都要統籌起來長遠規劃,然後持續用產業發展和“雙基”配給來拉動這個聚居。體量、風格、村質、風貌等,要融入當地文化元素,做出旅遊級的品位和底子。對於一家一戶來講,大多數家庭既要生活居住,同時也是生產經營場所,這是農居最關鍵的特點,因此絕不能把農宅搞成大城市一樣的單元式高樓,沒有了生產經營這就是空中樓閣,農民是不會理會這一套的,生活下去、生活更好是他們參與集居化改造的第一內生動力。










看見村頭


你好,我是小小錢☺以下是我的觀點,願您生活舒心!!


俺這也是年年都說要拆遷,對於拆遷有人歡喜有人愁。喜的是賠款多的。有房有錢。愁的是賠款少的。買商品房不剩錢還要搭錢裝修幾代人住個套房多有不便。家裡房一拆連個住處都沒,還要在外租房,現在我們這還有房子拆了在外租房住的。。我還是喜歡有院子的房子,當然了也有新農村蓋的每家2層小獨院可以在院子種點小菜、有集體餐廳、健身器配套設施完善。


鄉村小小錢


中國重要的工業體系,農業體系,文職體系,醫學體系是中國內部的重點,一定要把農村建設好,農業搞起來,農民是中國重要的主體,人民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