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极尽丑态的刘姥姥,却是曹雪芹极尽赞赏的对象,处处现讽刺

《红楼梦》一书共出场了近四百个人物,而每一个人物的出现都有一定的道理,其中刘姥姥的出现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她也在《红楼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从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中,也可以让我们悟出很多的道理。

以前看《红楼梦》中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的时候,认为她是个滑稽的老太太,她就是为了太太小姐们取乐的,她自己也知道,但是却对贾府众人极力攀附,逢迎,为了一点钱就丢失了自己的气节,是个令人鄙夷的人物形象。刘姥姥是个不折不扣的丑角。

大观园极尽丑态的刘姥姥,却是曹雪芹极尽赞赏的对象,处处现讽刺

那为什么在我们眼中的刘姥姥是个丑角呢?

在《红楼梦》中,是一部以上层人士为主角的名著,主要描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可是在这部剧中,似乎只有这一个人是来自农村的,是农民阶级的代表,她被人贴上了丑恶标签,其实是一个农民阶层与上个阶层之间格格不入的表现。

刘姥姥本来就是个乡下人家,怎么会和荣国府扯上关系呢?

那便是刘姥姥的女婿祖上曾做过京官,与凤姐的祖上是相识的,因为同姓王,便攀附王家,认了同宗,但是到了如今,王家遭遇变故,王狗儿的父亲也就搬到乡下去了,狗儿与妻刘氏生一子一女,因维持生计无人照看孩子,便让刘姥姥帮忙照看,只是寒冬将至,家中很多东西都因为没有钱而未置办,所以便有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目的就是为讨一点可以过冬的钱。

但凡不是走投无路,谁会来乞讨呢?她从一进荣国府就说自己家里生活艰难,连冬天都熬不过去,生活无着,为了能生存下去,只能厚着脸皮来贾府。虽然20两银子在他们看来没什么,但是对于刘姥姥来说,这20两银子足够他们吃吃喝喝大半年。

大观园极尽丑态的刘姥姥,却是曹雪芹极尽赞赏的对象,处处现讽刺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时候,那些小姐太太都故意捉弄她,她丑态百出,插满了一头的花,吃饭的时候故意让她用长筷子夹鹌鹑蛋,她在大观园里的时候被人瞧不起,凡是刘姥姥用过的杯子是不能再用的,黛玉等人更是给她起了老蝗虫的绰号,她知道太太小姐们是拿她打趣,但是她仍旧在大观园内说尽了阿谀奉承的好话。出生在富贵治家的小姐太太不知民间疾苦,她们锦衣玉食惯了,这和刘姥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体现了刘姥姥这样底层人物的艰辛。

在红楼梦中,黛玉和妙玉将嫌弃刘姥姥直接表现出来了。

"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而黛玉呢?

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妙玉可能就是自命清高了,而黛玉为什么要叫刘姥姥老蝗虫呢?

其实黛玉是看不惯刘姥姥极尽谄媚的这一行为,本来可以做自己的,来大观园做客,却极现丑态,为了曲意逢迎,明知道太太小姐故意捉弄她,被人瞧不起,她仍旧心甘情愿做太太小姐的玩笑,在黛玉看来她就像蝗虫一样,就是为了索要贾府的钱财,啃光这棵大树,无所不用其极。

大观园极尽丑态的刘姥姥,却是曹雪芹极尽赞赏的对象,处处现讽刺

其实这就是黛玉性格中不足的一部分,她自小锦衣玉食,是不知道民间疾苦的,不知道农民人家生活的艰苦,只知道刘姥姥这样做是极尽谄媚,却不知道刘姥姥这样做是不得已的。这便是曹雪芹刻画人物形象的高明之处,黛玉,宝玉虽然是他理想化的形象,但是他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却不是脸谱化的,黛玉几近完美,但她性格当中也是有缺点的。

大观园极尽丑态的刘姥姥,却是曹雪芹极尽赞赏的对象,处处现讽刺

而曹雪芹对刘姥姥的描写,其实是正面的,是充满同情的,从她两次进荣国府可以看出来,一个来自农村的老妪的自尊与自卑,见到府里的下人也叫大爷,见到周瑞家的也一口一个您老,"未语先飞红了脸","贾蓉应了一声,方慢慢退去。这里刘姥姥身心方安",这些细节上的描写可以看出刘姥姥的心里的矛盾性,自尊心让她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说出那些话,但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说。见贾母的时候也可以看出她是个比较自卑的人的,见贾母的时候,都会不由得说出"我们生来受苦的人"意思是比不上你们大户人家,其实都是她自卑的表现。

大观园极尽丑态的刘姥姥,却是曹雪芹极尽赞赏的对象,处处现讽刺

刘姥姥虽然出场不多,但是在整部作品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地位,也表现出作者对这一形象的喜欢,她是淳朴的老妪,同时又是个仗义的人,贾府败落的时候人人避之而不及,即使是贾雨村这样满嘴仁义道德的人都会火上浇油,而刘姥姥却懂得知恩图报,知道巧姐要被卖的时候,自卑的刘姥姥转而变成了一个大智大勇的人,一面写信给贾琏,打探贾府的消息,一面竭尽全力要保得巧姐周全,可能贾府随便拿了20两银子打发了刘姥姥,但是她却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大观园极尽丑态的刘姥姥,却是曹雪芹极尽赞赏的对象,处处现讽刺

刘姥姥的出现一是塑造了一个生活在底层的,生活艰苦的劳动人民,她有自尊,有尊严,但是却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当太太小姐们的笑话,被黛玉骂作母蝗虫;她是个淳朴仗义,机智勇敢的老人,她知恩图报,救下巧姐。同时刘姥姥还是一个旁观者,她虽然三次出现,但是这三次却完整见证了整个大家族由盛到衰的全过程。作者对这一形象是同情的且赞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