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被文字照亮的童年

已經很久了,網絡紛繁的信息佔據了視野和心靈;許多謊言、奇聞、不雅充斥在膚淺浮躁的瀏覽中。人們,包括孩子都被機器牽引著,逐漸遠離著墨氣書香,遠離漢字神奇的韻味和詩情畫意。想來,現代人真是可憐,再不會激揚文字或獨釣江雪了;自然也就不會金戈鐵馬或淺斟低唱了。

悲鳴之下,想起那曾經被文字照亮的童年,簡直有點感動了。

那時,偏僻農村的生活很閉塞、貧窮和落後,當時還沒有電燈,家家是一盞煤油燈 ,而且是普通瓶子製作的燈捻很細的那種,主要是為了省油;只有過年時,父親才寶貝似的拿出“罩子燈”。在黑漆漆的夜晚,在寧靜的小山村,如豆的燈光下,如飢似渴讀書的情景至今如在眼前。

在小學二年級之前,除了愛不釋手的“小人書”之外,我主要看過三部長篇小說。

第一部是柳青的《創業史》。有一天偶爾翻母親夾鞋樣的一本厚厚的書,很好奇,發現這本前後都撕了很多頁的書裡的情節正是熟悉的農村生活,梁生寶、梁三老漢、有萬、改霞,一個個名字至今記憶猶新。於是,經常趁母親不備,就取出鞋樣讀,因為是繁體字,有許多字靠蒙和猜。

第二部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時在小夥伴中間,誰有書,那就是大家追隨和崇拜的英雄。有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一個鄰村的孩子拿著這本書在炫耀,我眼饞急了,反覆央求借給我看看,他就是不給借。最後,把畫字的碳棒(廢電池裡拆下的)給了他,他才答應借給我一晚上。一個晚上,用完了一燈盞油,在雞叫三遍時讀完了;也因此受到母親的責備,那是一燈盞油啊!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勇敢、堅韌和毅力也因此滲入了我的記憶。

第三部是《林海雪原》。這本書也是一位小夥伴的,很破很舊,中間全部撕開了。在反覆求借無果的情況下,忍疼割愛了一個窩頭換了來。書中驚險的場景、神奇的林海和廣闊的雪原更強化了那時的崇拜。

書非借不能讀也!

那被文字照亮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