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恩仇錄》中,你認為庖丁解牛功法最有可能是誰傳下來的?

騎蝸牛走高速


《書劍恩仇錄》裡的庖丁解牛功法本身就不存在,他就是莊子流傳下來的著作,即《莊子.養生主》裡面的一個故事和寓言。

當時陳家洛在迷城裡得到了阿里的竹簡,上面用迴文寫著“破敵秘決都在這裡”,後來陳家洛無意之中被霍青桐一語驚醒,由此把庖丁解牛這個原理運用到了武學上。

從此陳家洛脫胎換骨,武功突飛猛進,一百多招就可以擊敗火手判官張召重,一躍成為超一流強手。


首先,《庖丁解牛》這篇文章並不稀奇,多少年來一直在流傳,陳家洛自然也爛熟於胸,從小就背熟了。

伊斯蘭勇士阿里當年為了救心上人瑪米爾和為了打敗暴君桑拉巴,得到了《莊子》一書,從中悟出了武功的道理,尤其是不用兵器空手殺敵的本領。

可惜他的底子太差,成就也非常有限,後來慘死在桑拉巴的斧頭下。

但是陳家洛的情況就不同了,他悟出了這個道理以後,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從此他的代表武功名錄裡便多了一項:庖丁解牛掌法。


其次,陳家洛的庖丁解牛掌法第一次鬥張召重的時候,一旁觀戰的陳正德佩服不已,以為是天池怪俠的傑作,但是袁士霄親口承認他是教不出來這種武功的。

而張召重被打得很是狼狽,腳步踉蹌,如同喝醉酒一般,最終再堅持幾步,頹然倒地。

火手判官在庖丁解牛掌法面前,輸得一點都沒有脾氣,臉色慘白,毫不抵抗。

第三,庖丁解牛這門武功並不是人力因素能教出來的,純粹在於一個“悟”字。

而莊子又是和老子一起,並稱為道家的代表人物,所以庖丁解牛掌法可以歸結為道家一派的武功。


那麼它的武學原理其實就是張三丰的太極拳原理。

它強調“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行為遲,動刀甚微……”而且肩和手的伸縮,腳與膝的進退,刀割的聲音,無不因便施巧,合於音樂節拍,舉動就如跳舞一般。

故而陳家洛一戰張召重的時候,旁邊有金笛秀才餘魚同的一曲《十面埋伏》助陣,莆田少林寺二戰天鏡禪師的時候,一旁有鐘聲共鳴。

最後,理論上,逍遙派是最有資格發表《庖丁解牛》一文關於武功方面的見解。但是逍遙派無論是天山六陽掌還是白虹掌,都不是陳家洛這路掌法的風格。


孫少俠品金庸


在小說《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在沙漠玉峰古城中,從撿到的書中領悟了《莊子》“庖丁解牛”那一篇的奧妙,由此而創出“庖丁解牛拳”。此拳法隨著音樂伴奏嚴扣節拍,猶如舞蹈一般行雲流水,勝敵於拳掌之下。

小說原文:霍青桐忽問:“那篇《莊子》說些甚麼?”陳家洛道:“說一個屠夫殺牛的本事很好,他肩和手的伸縮,腳與膝的進退,刀割的聲音,【無不因便施巧,合於音樂節拍,舉動就如跳舞一般。】”香香公主拍手笑道:“那一定很好看。”霍青桐道:“臨敵殺人也能這樣就好啦。”

陳家洛雙掌一錯,說道:“上來吧!”身子一轉,虛踢一腳,【猶如舞蹈一般】。

陳家洛合著曲子節拍,緩步前攻,【趨退轉合,瀟灑異常】。霍青桐大喜,對香香公主道:“你瞧,這就是他在山洞裡學的武功。”

庖丁解牛出處

先秦·莊周《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這段文字的意思:說明世上事物紛繁複雜,只要反覆實踐,掌握了它的客觀規律,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迎刃而解。

這是《莊子》裡的名篇,講“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其實差不多就是以無招勝有招,專找敵人破綻打的意思了。

第一、陳家洛讀到的這卷《養生主》,是回族高手的遺物。

第二、莊子的妙處,在於與正常認知逆反,這裡陳家洛武功上覺悟了,人生卻沒有什麼大的波折,所以武功的意蘊和人物的命運,仍然是剝離狀態。

由此可見,庖丁解牛功法是回人的前輩,根據莊子的書中所載和自己的武學實戰修為所創出的。而陳家洛又從回人前輩的遺書和回人的遺骸姿態中悟出了庖丁解牛拳法。

就此問題您有什麼見解,歡迎評論留言,感謝您順手關注點贊。


李易陽風水命理


庖丁解牛掌是《書劍恩仇錄》紅花會大當家陳家洛在迷宮玉室中,發現一些散落的竹簡,簡上用朱漆寫著密密的漢字,一篇篇都是《莊子》,只見中間有一片有些不同,是《莊子》第三篇《養生主》中“庖丁解牛”那一段。每個字旁加了密密圈點,還寫著幾個古迴文,經香香公主和霍青桐翻譯知是伊斯蘭族有個勇士阿里得到一部漢人的書,懂得了空手殺敵之法。於是從中學到庖丁解牛掌法。武功大進,陳家洛拿這套掌法初試牛刀,就用兩百餘招打敗原本實力強過自己的張召重。那麼,這冊漢人寫的庖丁解牛掌是誰傳下來的呢?我認識很有可能是楊過獨創的掌法,後經楊家後人黃衫女子傳下來的。

首先,庖丁解牛掌法是楊過通過周伯通的七十二路空明拳中悟出的。南宋末年,《射鵰》新五絕中的周伯通曾根據全真教武功心法發明一套七十二路空明拳。這套拳法乃是參考了老子《道德經》,著重“空、柔”二字,講究“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除此之外,還有十六字真訣,即“空朦洞松、風通容夢、衝窮中弄、童庸弓蟲。”郭靖曾經解釋過:這十六字訣,每一字都有道理,“松”是出拳勁道要虛;“蟲”是身子柔軟如蟲;“朦”是拳招糊里糊塗,不可太過清楚。正體現了以柔克剛的武學至理。

而當年楊過曾在百花谷和周伯通大戰,周伯通使出平生絕技就是這七十二路空明拳,雖最後獲勝,但也對這套掌法大為心折,好生敬服。《神鵰俠侶》書中道:“周伯通右手一拳打了出去,使的是七十二路“空明拳法”。楊過左手還了一掌,猛覺得對方拳力若有若無,自己掌力使實了固然不對,使虛了也是極其危險,不禁暗暗吃驚,當下展開十餘年來在狂濤怒潮中所苦練的掌法還擊出去。酣鬥了良久,老頑童那七十二路空明拳堪堪打完,他雖在招數上佔了便宜,但以勁力而論,卻總不及楊過在海潮中練出來的洶湧奔騰、無窮無盡之勢。”

就是這次比武,七十二路空明拳給楊過留下很深的影響,楊過一生坎坷,和小龍女的生死離別,而看盡世事滄桑,及時歸隱,也暗合“老子莊子”意味。後楊過和小龍女隱居,潛心研修武學,從老莊中悟出庖丁解牛掌法。

其次,楊過自創的黯然銷魂掌和庖丁解牛掌在武學上是一脈相承的。黯然銷魂掌是楊過在心中整日價思念小龍女,漸漸的形銷骨立,了無生趣時無意中創出的。在武學招式的層次上屬於較高層次的武學,它已經到了意境的層次上。不再是學會了招式就可以使用的武學,必須要心與意合才能發揮真正威力。這點從周伯通無法真正學會,和楊過在和小龍女會面後就無法真正發揮實力一點可以體現出來。從這一點來說,黯然銷魂掌與其他武學並不相同,到更接近於古家武功學派,以體悟為第一要素。而庖丁解牛掌也沒有具體的招數,要施用者根據臨場發揮,結合舞蹈動作表現出來,也同屬於意境的層面了。

第三,黯然銷魂掌和庖丁解牛掌都有個特點就是需要外在因素誘發心意,才能激發體內的潛能,發揮出巨大的威力。

此掌是在楊過心傷愛妻離己而去、悲痛欲絕的情況下創出來的,施展它時也只有在痛不欲生、身臨絕境時才能收發自如、威力無窮,救命殺招頻出,往往敗中取勝,無往不利。在正常狀態下,一旦心情開朗,這功夫就不好使了,則威力大減。庖丁解牛掌則必須藉助音樂才能激發施用者的潛力,通過肩和手的伸縮,腳與膝的進退,刀割的聲音,無不因便施巧,合於音樂節拍,舉動就如跳舞。當年陳家洛在南少林寺和天鏡大師比武時,起先用百花錯拳硬接了幾招,眼看不敵,忽聽寺院鐘聲響起,於是將庖丁解牛掌隨著鐘聲一掌一掌地拍出。這和在大漠中打張召重一樣,陳家洛聽著餘魚同的笛聲才能發揮出這套掌法的威力。

因此,我認為庖丁解牛掌法是楊過獨創,經後人黃衫女子傳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