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閱盡話太原三 晉陽始肇

從大禹治水的傳說到周君伐狄的故事,太原,在過去一千多年的時間裡,還只是一個模糊的地理名詞。

  那麼,太原城究竟始建於何時,又是由誰建設的呢?

  最早的太原城建於春秋末年,由趙簡子的家臣,傑出的政治家、建築師董安於設計並督造,因城池建在晉水之陽也就是晉水北方,故名晉陽。

  趙簡子,許多人認識他是在小時候聽東郭先生的故事時,故事中那個將中山狼追得鑽進東郭先生口袋的正是趙簡子。

  1988年,太原第一熱電廠在太原南郊金勝村擴建施工時,發現一片古墓葬。施工者不顧文管部門的勸阻,在當時一位省領導的支持下毫不留情地要把墓區推平。聞訊而至的考古學家挺身擋在轟鳴的推土機前,用以文化力量支撐的勇氣和血肉之軀保住了這座古墓葬。這座位於晉陽古城遺址西北三公里的春秋大墓出土青銅器兩千多件,戰車十餘輛,成為當年全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趙簡子。

  趙氏家族是晉國五卿之一,其輝煌而又歷經磨難的家族史極富傳奇色彩。趙簡子的先祖,是跟隨晉文公重爾逃亡十九年的趙衰,趙衰在重爾重返晉國的過程中以及後來晉文公的稱霸戰爭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趙衰本是重爾的女婿,公元前655年,為避驪姬之亂跟隨重耳逃到狄國後,狄君送給他們兩名女子,妹妹季隗嫁給了重爾,姐姐叔隗嫁給了趙衰,趙盾就出生在這個時候。趙衰跟隨重爾歷經十九年流離顛沛回到晉國之後,趙衰原配夫人將叔隗和趙盾從狄國接回了晉國。公元前621年,趙衰去世,三十歲的趙盾開始執掌晉國國政,功績卓著卻受到晉靈公的屢次暗害,並留下了“趙盾弒君”這個讓後人爭論不休的疑案。也正是以此為藉口,趙盾死後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01年,晉國司寇屠岸賈發動“下宮之難”,趙氏幾遭滅門之禍,只有唯一的遺腹子“趙氏孤兒”趙武倖免於難。

  史書記載,屠岸賈發動“下宮之難”並沒有請示晉景公,而實際上,人們有理由相信,晉景公事前不僅知情,甚至還給予了某種鼓勵或支持,而屠岸賈在實現自已政治野心的同時,也成為晉景公消除政治隱患的工具,並獨自背上了千古惡名。趙武十五歲時,屠岸賈在政治權力的角逐中落敗,翻手為雲覆手雨的晉景公又以“下宮之難”為藉口,誅滅屠氏家族,趙氏沉冤得以昭雪。趙武后來出任晉國正卿,使趙氏家族再次興盛起來。

  趙簡子就是趙武的孫子,此時,隨著勢力的不斷延伸,同時也為了建立一個穩固的後防,趙簡子準備修建晉陽城,他把這一任務交給了曾在他重病昏迷七天七夜時請來神醫扁鵲救治的董安於。

  董安於做為趙簡子的家臣,卻和趙氏家族有著非同一般的歷史淵源。董安於的先祖董狐為晉國太史,太史的責任就是傳宣王命,記功司過,忠實地記錄歷史。齊國權臣崔杼殺死齊莊公後,齊國太史兄弟前赴後繼,在兩個兄長因為記載“崔抒弒君”而被殺的情況下仍秉筆直書,使崔杼也無可奈何。

  公元前607年,荒淫殘暴的晉靈公企圖誘殺規勸他的晉國正卿趙盾,趙盾被迫逃出晉都。不久,趙盾族弟趙穿殺靈公於桃園,董狐以“趙盾弒其君”記載此事。趙盾辯解說,趙穿殺靈公時,他逃亡在外,並不知情。董狐指出,趙盾身為正卿,逃亡未出國境,原有的君臣之義沒有斷絕,歸來後也不誅討罪臣,沒有盡到正卿的職責,因此,弒君之名因由他來承擔。

  董狐不畏權勢,恪守職責,因此被孔子稱為“書法不隱”的“古之良史”,成為史家褒美尊崇的楷模。

  晉陽城西依懸甕山,東臨汾水,遠離晉國其它五卿的勢力範圍。董安於修建晉陽城時,採用板夾夯土這種即簡便又先進的建築技術來圈築城牆。城內建築用銅柱替代木柱,用丈餘高的荻蒿等堅韌植物主竿做牆骨,這一切,都隱藏著深遠的戰略意義。在此後五十年的時間裡,由董安於設計建築的晉陽城兩次使趙氏避免重蹈“下宮之難”的覆轍,進而反敗為勝,最終憑藉晉陽城開創了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

  趙簡子當年進攻衛國時,衛國曾進獻了五百戶奴隸,趙簡子將他們暫時安置在趙氏家族另一支趙午所在的邯鄲。晉陽城建成之後,趙簡子向趙午索要這五百戶奴隸以充實晉陽,本來已經答應的趙午回到邯鄲後卻因為父兄的反對,沒有履行諾言。

  趙午的行為激怒了趙簡子,趙簡子將趙午召到晉陽,解除佩劍後讓其單獨進見,而將其家臣涉賓等人拒之門外。不久,趙簡子派人出來宣告:我已經按照我的原則誅殺了趙午,諸位回去後可以按照你們的意願定立繼承人。

  趙簡子的擅殺最終促使同族反目成仇,自相殘殺,趙午子稷、臣涉賓“以邯鄲叛”,趙簡子在這年六月派遣軍隊包圍邯鄲。當時的晉國,公室衰微,大權掌握於六卿手中,六卿之間,也在進行著激烈的權力鬥爭,趙簡子殺趙午,成為六卿之間第一輪兼併戰爭的導火索,晉國的其它二卿,與趙午有姻親關係的範氏、中行氏與趙稷結成了同盟。

  董安於聽到這一消息後,提醒趙簡子提前做好準備,先發制人。趙簡子說:按照晉國法令,挑起內亂的人是要處死的,我們還是後發制人的好。董安於說:與其到時危害民眾,我寧願單獨去死,請把罪責全部推給我。趙簡子沒有同意。

  這年七月,範氏、中行氏攻打趙簡子的采邑,趙簡子被迫退守晉陽,晉陽城剛剛建成就遭遇戰火。

  晉陽城始建於何年並沒有留下明確歷史記載,趙簡子退守晉陽,是這座歷史古城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之中。魯定公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97年,《春秋》記載:“晉趙鞅入晉陽以叛”;《左傳》記載:“趙鞅奔晉陽,晉人圍之”;《公羊傳》記載:“晉趙鞅取晉陽之甲,以逐荀寅與士吉射”。據此我們可以確信,晉陽最晚建成於公元前497年,距今已近2500年曆史。

  就在晉陽被圍困之時,多種政治原因的作用和個人利益的驅使,促使晉國六卿中的其它三卿智氏、魏氏和韓氏聯合向晉候請命,處分三位發起禍亂的正卿以平息內亂。滋意妄為的範氏、中行氏拒絕齊國高強的規勸,向晉侯發起反擊。十一月,範氏、中行氏戰敗,被迫逃亡朝歌。十二月,趙簡子回到晉都絳邑,在晉侯宮室前盟誓,重新擔任正卿。

  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晉國大夫梁嬰父一向忌恨董安於,對智文子說:不殺掉董安於,讓他為趙簡子效力,趙氏遲早有一天會獨霸晉國,不如將挑起內亂的罪責推給他,以此為藉口向趙氏問罪。於是,智文子派人送信給趙簡子說:晉國法令,挑起內亂的人是要處死的,範氏、中行氏的叛亂是董安於挑起的,現在,範氏和中行氏都已經逃亡在外,受到應有的懲罰,只有董安於還逍遙法外,因此冒昧地提醒閣下不要忘記這件事。

  智文子的要挾使趙簡子十分為難。董安於坦然道:如果以我的死能夠換來晉國的安寧和趙氏的安定,我又何必吝惜自己的生命。於是,董安於自縊身亡。最為悲壯的一幕出現在董安於死後,晉陽城的始建者最終被他的主公暴屍於曾護衛過趙氏的晉陽的街市上。

  董安於忠心輔佐趙氏多年,建設了保衛趙氏於危難的晉陽城,但卻無辜地為自己的擅殺承擔挑起內亂的罪名,以身赴死,暴屍於市,這不僅令趙氏的家臣們心寒,也使趙簡子內疚,因此,趙簡子不久便把董安於陪祀在趙氏家族的宗廟裡,昭彰後世,以祀不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