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的“催生婆”,毛主席耿耿於懷一場戰役,但意義重大

“四渡赤水”的“催生婆”,毛主席耿耿於懷一場戰役,但意義重大

毛主席在總結自己革命生涯戰鬥時說:“‘四渡赤水’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筆’。”在毛主席這一“得意之筆”之前發生的土城戰役是“四渡赤水”的催生婆,可以說沒有這個土城戰役就沒有接下來的“四渡赤水”。

1935年15日,紅軍在遵義舉行了著名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實際領導地位。會議制定了在川西或川西北創建根據地的方案。蔣介石可不肯給紅軍喘息的時間,他再次調集40萬兵力,企圖將紅軍圍殲於烏江西北地區。紅軍陷入了敵人的重兵包圍之中,此時的紅軍從離開中央蘇區時的8.6萬多人已經減員一大半,僅剩下3.7萬人。

敵軍壓境,形勢嚴峻,原定建立根據地的設想已經完全不可能實現了。毛澤東力主放棄原定與計劃,部隊19日開始向川黔交界的赤水、土城地區集中。

土城,貴州這一個本來默默無聞的小城,就這樣走到了歷史的舞臺上。土城在貴州西北,是赤水東岸重要渡口,素有“黔北重鎮”之稱。這裡也是中央紅軍北上入川必經之路。

“四渡赤水”的“催生婆”,毛主席耿耿於懷一場戰役,但意義重大

20日,中央軍委下達了《關於渡江的作戰計劃》,決定北渡長江進入川西北,同紅4方面軍會合。中央紅軍分三路先後從遵義、桐梓、松坎地區向土城方向開進。川軍劉湘急令郭勳祺部迎戰,再調集主力前堵後追,企圖圍殲紅軍。

26日,紅軍截獲了川軍潘文華電令,獲悉尾追之敵只有郭勳祺部4個團,跟進潘佐部2個團。27日,中央紅軍全部進抵赤水河以東地區,川軍郭勳祺部追了過來。毛澤東等人察看了青槓坡地形,決定“在青槓坡合圍夾擊敵人,打掉他們的囂張氣焰,為北渡長江創造有利條件。”青槓坡位於土城東北6裡,群峰相連,僅有一條十餘里的山道與外界聯繫,地形適合伏擊。

實際上,毛澤東得到的情報是錯誤的,使紅軍打了一場沒有打贏的戰役。

紅軍總部立即召開會議,部署戰鬥。毛澤東說:“現在敵人有幾路來追擊我們,我們要消滅他們,但不是一下子能消滅的。我們吃東西要一口一口地吃,先吃少的,後吃多的。胃口太大了,想一口是吃不下的。”決定集中兵力圍殲尾追紅軍的4個團,保障紅軍下一步順利北渡長江。中央紅軍2萬兵力,敵我對比大約是4∶1,紅軍兵力上佔有明顯優勢,可以殲滅或重創敵軍。再者說,如果不迅速消滅追擊而來的川軍,紅軍很有可能會陷入川軍部隊的三面包圍之中。

28日凌晨,紅3、5軍團在彭德懷、楊尚昆的指揮下,從土城鎮外分兩路向進佔楓村壩、青槓坡的川軍陣地發起進攻。敵郭勳祺部憑藉有利地形拼死頑抗,戰鬥異常激烈,交戰雙方陷入膠著狀態。戰鬥中,敵人並沒有我軍想象的“戰鬥力全無”;相反,戰鬥力極其強悍,在優勢火力的掩護下,步步進逼。我軍原本想打一場“速度決”,卻打成了一場“蘑菇戰”。

為什麼會陷入這樣重大險境。從抓獲的俘虜的番號中發現,原來的情報有誤,川軍不是4個團5000人,而是8個團10000人,還有後續部隊。據當年作戰參謀孔石泉回憶:“我們在土城那一仗沒有打好,因為對敵人估計不足。敵人發的報我們收到了,但把‘旅’翻譯成了‘團’,因此估計敵人是2個團的兵力。” 一字之差,幾乎給紅軍帶來全軍覆沒的危險。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錯把與紅軍激戰的川敵郭勳祺部當成廖澤部。郭的兵力遠勝於廖部。郭部戰鬥力在川軍中首屈一指。

“四渡赤水”的“催生婆”,毛主席耿耿於懷一場戰役,但意義重大

美國作家哈里森在其所著《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說:“毛和他的部下意識到他們正在進行一場危險的戰鬥。敵人並不是不堪一擊的黔軍,而是川軍總司令劉湘手下的精銳部隊,前線指揮官是外號叫‘熊貓’的郭勳祺。敵人的兵力總數至少10000人,而且訓練有素。毛因失算使紅軍遇上了長征中最關鍵的一次戰鬥。他得到的情報錯得不能再錯了。”

毛澤東發現情報錯誤後,立即亡羊補牢,急令攻打赤水的紅1軍團2師火速返回增援。在增援部隊尚未趕到的危急時刻,他命令陳賡、宋任窮率軍委縱隊幹部團發起反衝鋒。陳賡臨危受命帶領幹部團勇猛打退敵軍。趕來增援的紅2師立即投入戰鬥,鞏固勝果。郭勳祺只得率部退守平川地帶。毛澤東用望遠鏡看到幹部團打得好,高興地對身邊人員說:“打得好!陳賡行,可以當軍長。”

紅2師增援後,中革軍委重新調整了進攻部署,再次向青槓坡敵軍發起總攻。在此緊急時刻,朱德提出親自上前線指揮作戰,毛澤東不答應。朱德把帽子一摘,大聲說:“只要紅軍勝利,區區一個朱德又何惜。敵人的槍是打不中朱德的。”川軍憑藉有利地形,設了3層防衛火力,紅軍多次進攻都未能奏效。

戰鬥進行到28日下午6點左右,當2師5團在沙溝頭三面被川軍圍困的最後關鍵時刻,郭勳祺部子彈已經全部打完,此時郭勳祺已十分恐慌,因為此處距離風村壩只差一步之遙,紅軍只須一個猛衝,郭勳祺和廖澤兩部就會被消滅掉。可惜夜暮降臨,5團停止攻擊,夜深後奉命撤回。郭勳祺逃脫了一次被殲滅的危機。但英勇紅軍已經把他打怕了。

毛澤東在遵義復出後指揮的這第一場戰役沒有取得勝利,這讓他承受了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壓力,紅1軍團軍團長林彪就表示了極大的不滿。

軍委讓林彪掉頭回師,他火冒三丈,當即向中央回電,“部隊有相當疲勞,此去扎西南走,尚須兩日行程。”成仿吾回憶說,軍委為了調1軍團到扎西地區集結,前後6天給林彪下了8次命令,林彪拖延了4天,才不得不帶部隊向指定地區集中,幾乎貽誤了軍機。

毛澤東提議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當下情形,在這裡北渡長江的計劃已不可能實現,硬拼絕對不是紅軍想要的,決定立即撤出戰鬥,放棄了北渡長江的計劃,土城戰役草草收場。

“四渡赤水”的“催生婆”,毛主席耿耿於懷一場戰役,但意義重大

29日,在土城、猿猴兩地,紅軍開始一渡赤水,進入川南古藺、敘永地區。迅速轉向川滇黔三省邊境雲南扎西地區集結,跳出了國民黨軍的包圍圈。在2月9日的扎西會議上,紅軍總結土城戰役失利的三條教訓:一是敵情沒有摸準,原來以為是4個團,實際是8個團,而且還有後續部隊。二是輕敵,對川軍的戰鬥力估計太低了。三是分散了兵力,不該讓1軍團北上。最後,毛澤東嚴峻地說,“我們要吸取這一仗的教訓,今後力戒之”。

客觀上來說,沒有土城這一仗,中央紅軍長征的歷史將會是另一種結果。因此說四渡赤水的順利和成功,首先是土城戰役和一渡赤水的勝利和成功。毛澤東說:“土城這一仗,由於及時渡過了赤水,擺脫了尾敵,改變了被動局面”。在這之後,毛澤東親自導演了“四渡赤水”的戰爭絕唱,創造了自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毛澤東後來說:“土城這一仗後,部隊果斷地變為輕裝,甩掉了包袱,行動更自由了,更能打運動、游擊戰了,這又為後來三次渡赤水打勝仗,創造了有利條件。”

這場戰鬥中,紅軍傷亡3000多人,殲敵3000多人。從數字上看,紅軍和川軍打成了平手。但川軍郭勳祺部因這一戰而後撤了15裡,主動與紅軍拉開距離,再不敢死死咬住紅軍不放,直到紅軍整個四渡赤水順利完成,川軍都只是遠遠地擺擺陣勢而不敢虛張聲勢,不敢力拼,讓蔣介石圍殲紅軍於赤水河流域的圖謀流產。

但在毛澤東心中一直對這場戰鬥耿耿於懷,在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會議上,毛澤東說:“我是犯過錯誤,比如打仗,長征時候的土城戰役是我指揮的。”

土城戰役,是我黨參戰人員“級別”最高的一場戰鬥。毛澤東率領中央領導人、紅軍諸多元勳,在這個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蘆形隘口中與敵軍生死鏖戰。

參加這場戰役的共和國元勳有:

3任國家主席:毛澤東、劉少奇、楊尚昆。

6位共和國功勳:周恩來、鄧小平、陳雲、董必武、林伯渠、胡耀邦。

7位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聶榮臻、羅榮桓、葉劍英。

5任國防部長:彭德懷、林彪、葉劍英、耿彪、張愛萍。

200多位將軍:陳賡、黃克誠、譚政、楊勇、宋任窮、王平、張震、文年生、姚喆等。

“四渡赤水”的“催生婆”,毛主席耿耿於懷一場戰役,但意義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