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疆”

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吃貨大國,賞景之餘,不尋些飽腹之物可怎麼行?提起新疆,新疆的美景,天池、五彩池、喀納斯湖、巴音布魯克等,早已是耳熟能詳,新疆不僅透著迷人的風情,自然風景也是美到極致,這些美麗的景色無時無刻的吸引著遊客的目光。

到新疆來旅遊,不僅是為了看美景,更多的是要品嚐新疆的美食。

新疆的美食品種真的是太多了,因為新疆是個大家庭,在新疆彙集了全國各地的人,所以美食也經過了千錘百煉,衍生出很多不一樣的美味。

切糕

“舌尖上的新疆”

切糕是新疆維吾爾族民眾採用的傳統特色小吃,切糕歷史悠久。選用核桃仁、玉米飴、葡萄乾、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棗等原料熬製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據說早在絲綢之路時期,新疆是國內外商隊往來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很重要的食物補給站。

酸奶疙瘩

酸奶疙瘩,新疆小吃,哈薩克語叫“庫勒提”,是哈薩克民族手工製作的奶製品之一,有保存時間長,便於攜帶等優點。酸奶疙瘩不僅是食物,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常食用酸奶疙瘩,可以調節人的內分泌系統,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尤其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各種腺體的功能。

“舌尖上的新疆”

米腸子與面肺子

米腸子與面肺子是新疆街頭最受歡迎的一種小吃,而它是用羊肺子和羊大腸做成主食材,然後在羊肺子中灌滿面筋,在羊腸中加入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腸油,最後擺放均勻在鍋中蒸熟,這樣做好的米腸子與面肺子吃起來非常鮮美軟糯。

“舌尖上的新疆”

烤包子

“舌尖上的新疆”

烤包子(維語叫“沙木薩”)和薄皮包子(維語叫“皮特爾曼吐”)是維吾爾族同胞喜愛的食品之一。城鄉巴扎的飯館、食攤多銷售這種食品。烤包子主要是在饢坑烤制。包子皮用死麵擀薄,四邊摺合成方形。包子餡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蔥、孜然粉、精鹽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勻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貼在饢坑裡,十幾分鍾即可烤熟,皮色黃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鮮油香。

烤全羊

“舌尖上的新疆”

烤全羊是新疆的一大名撰,其風味可以同北京烤鴨媲美,維吾爾語叫“吐努爾喀瓦甫”。烤全羊是選擇羯羊或週歲以內的肥羊羔為主要原料,羊宰殺後,去其蹄及內臟,用精麵粉、鹽水、雞蛋、薑黃、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調成糊狀,均勻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後用釘有鐵釘的木棍,從頭穿到尾,放在特製的饢坑裡,蓋嚴坑口,並要不斷地翻動觀察,約1小時左右即成。

大盤雞

新疆大盤雞誕生的過程,算得上是民族團結的產物,它既有雞塊,又有相關的蔬菜,還有主食;味道上,既有新疆人喜歡的辣味,又有四川人著迷的麻味。新疆大盤雞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與變化,現在已遍佈全國,而且出現了很多口味各不相同的大盤雞。

“舌尖上的新疆”

粉湯

粉湯是新疆回族的風味小吃。每逢古爾邦節和肉孜節,幾乎每家回族都要烹製粉湯,恭候貴客和親友們的到來。這種風味小吃雖然上不了宴席,卻深受群眾的喜愛。常常是款待客人的一道小吃。粉湯分酸辣粉湯和雜碎粉湯。無論哪種粉湯,一要粉好,二要湯好。儘管這只是一種家常食品,但要做得味道鮮美,酸辣適中度,油而不膩,開胃爽口,也要下一番功夫。

“舌尖上的新疆”

“抓飯”

抓飯,顧名思義,就是用手抓著吃,當然現在大家都會用勺子挖著吃。我覺得最好吃的抓飯應該是這樣的:肉呢,瘦而不精,肥而不膩。嫩嫩的小羊腿才是最好。米飯粒粒飽滿,然後鮮橙色的胡蘿蔔要煮的軟軟的。色澤鮮豔。是維吾爾族最喜歡的食品之一,維吾爾族稱“樸勞”,維吾爾民族逢年過節、婚嫁喜慶日子裡,招待親朋貴客的主要食品之一。

“舌尖上的新疆”

最後說說夏天,來上幾串滋滋冒油的烤羊肉,再喝上一杯冰鎮過的啤酒,和幾個朋友胡吹亂侃,沒有比這更舒坦的了,如果你還是感到不開心,那,就多來幾串烤羊肉,再加幾瓶啤酒,沒有撒是烤羊肉+啤酒解決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