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逝去的人,祭拜有意义吗?你怎么看?

观易通


缅怀先烈,不忘过去,展望未来,这就是祭拜逝去的人的意义。

人活一辈子,虽然不能带走什么,但一定会留下很多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可以证明自己曾经活过,这东西可以造福子孙。

当我们站在坟前,深土内长眠的人,会让我们感到一阵一阵阴阳相隔的疼痛。如果不是土里长眠的人生前努力拼搏,又怎么会有坟前站着的我们呢?

怀念逝者生前受过的苦,受过的难。他们曾经在贫穷的岁月里,在饥饿的日子里,含辛茹苦养大养成一群人。那样的岁月里流过的泪水可以汇集成一条河流。即使是泪流成河,他们也咬紧牙关挺过来了,杀出一条血路。

子女长大成人,各自忙碌,散的跟天上的星星似的。可是当辛苦一辈子的人躺在病床上,撒手要走时,才能把一帮后人团聚在床边。站在床边的人这才意识到,一辈子无私爱自己的人要从人间蒸发消失,可是自己还没有好好的去孝敬他们,在最后挽留的时刻突然感觉不管多少“孝敬”永远都不够。

人活一辈子总会留点精神给后人。勤俭节约,不怕艰苦,努力奋斗。站在坟前的人不单单是缅怀逝者,还会瞻仰逝者生前留下的精神。

这种精神永远铭记于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国家有国家的历史,一个人家族有一个家族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也不能忘记先辈们的过去,以史为鉴。

逝者是我们的根,一个人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常常祭拜,不忘记先辈音容,不忘记先辈们的精神,走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缘年寒光


祭拜是一种感恩,祭拜祖先,是感恩祖先为我们创造了这一片生存的天地,祭拜父母,是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

我的父亲母亲逝去多年,每当想起,心里总隐隐作痛。

每年清明,我总要带着儿了去祭拜他们,每每来到坟前,我总要讲父母在时那些幸苦,那些担当,那些让我永远也忘不了的痛爱。

我不厌其烦地讲,他们也不厌其烦地听,在教育他们不忘祖辈的同时,也教会他们懂得感恩。

我的父亲和母亲,是天底下最勤劳的人,70年代的时候,为了盖上三间大瓦房,生产队收工后,总是推着那辆独轮车,到河床里去捡石头,披星戴月,有时劳作到深夜。

粮食不够吃,二老总是吃糠咽菜,把米饭留给我们。

每每想到这些,总是悄然泪下。

今天,我们的生活好了,不仅不愁吃喝,而且是高质量的生活了,如果这时二老都在,我们也能好好孝敬,无奈呀,子欲孝而亲不待了。

这样的恩重如山,如何报答,所以,只有用祭拜感恩,用祭拜来表达心中的思念,用祭拜来激励后人,永远自强不息。

不忘祖先苦,方觉当下甜,清明又要快到了,让我们以祭拜的形式,祝愿我们的祖先,在天堂里一切安好。





陈新鉴


祭拜是活着的人对自己的安慰和寄托。

父亲去年突然去世,觉得太多遗憾,很多事都没来得及做,父亲就离我而去,很难过。

女儿推荐我看《寻梦环游记》,她说:妈妈,那是唯一一部把亡灵写得可爱的电影,看了心里会舒服一些。里面最经典的就是说:人的死亡有三次,第一次是生理意义上的死亡,第二次是法律意义上的死亡,而最后一次,是当所有人都忘记你了,那么你也就彻底从这个世界消失了。看完电影《寻梦环游记》,泣不成声,里面几句台词“永远别忘了家人有多爱你”“即使你不原谅他,也不要忘记他”都是让人听了醍醐灌顶的话。就是永远不要忘记你的家人,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也一定要记住他。家,是永远的靠山,港湾。家人会无条件的爱你。请不要让家人伤心,难过。对自己亲人,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感觉所有的话都在嘴边,就是不知道从何说起。父亲去了,唯一办法就是记住他!

所以,有时候觉得祭拜亲人,就是表达一种哀思,借祭拜给亲人说说话,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也不遗憾。相信亲人一定能感受得到的。


罗娟儿


祭拜逝去的人,对活着的人来说是一种慰藉和寄托。

和身边的亲人分享同一片回忆

我爷爷在我三岁的时候便过世了,坦白讲,我对他已经没有任何印象了。但是每年春节回家,我们一家人都会一起去给他扫墓,一起祭拜他。每当这个时候,母亲就会跟我讲小时候的事,讲那时候爷爷有多疼爱我,每天从早到晚把我抱在怀里摇,不管我是睡着了还是醒着,边摇还边唱小曲给我听。每当这时,我都会觉得内心很平静、详和,我会在心里想那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思念是一种重要的人生体验

生离死别,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一课。那些曾经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人,那些曾给我们带来很多欢笑和回忆的人,有一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祭拜,既是对那些离开的人的怀念,也是在跟自己的回忆相处。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快到我们几乎很难将一种感情维持,快到我们很少有时间跟自己相处。而祭拜就是给自己一个时间去伤感,去怀念。

祭拜让我们找到人生的来处

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古代人将宗族看得高于一切,近几年也兴起了寻根的热潮,很多人去找寻自己祖先的来源。中国人讲究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很多华侨都会回到家乡祭拜先祖。祭拜祖先让我们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就如同每年二月二举行的轩辕黄帝祭拜大典,能让我们找到一种感情的共鸣。


水月岚曦


祭拜对某些人来说是减压,是氏放,逝去的先人,他们在生前过的日子有些不尽人意,在子女的心中是个痛,当时没能力改变,现在有条件了,他们又不在,是我们的祭拜撫平我们自己心里的坎,世间有没有天堂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父母为了我们姊妹兄弟六个负出的艰辛,还挞上了我奶奶,儿时的生活总像电影一样海里过,生活艰难并快乐着,他们三人的付出,等长大了有孩子了才能体会到,祭拜


用户2248072076479


孝亲敬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一代代传承下去!

祭拜是一种感恩,要铭记先人的恩德。

祭拜是一种学习,学习先人的好的品德。发扬和继承先人的一切优秀的为人处世的闪光点。

祭拜是一种亲情的凝聚,一个家族因为血缘聚集在一起,心心相印,打断骨头连着筋,一个个家族的力量汇聚成民族的力量,国家的力量...此力量不可小觑,对内是国家的基石,对外是一个国家的魂...

祭拜是一种慰藉,是后代对逝者的怀念和追忆。逝者已去,生者要珍惜生命,生活要美好的继续!

祭拜更是一种孝道,孝老爱幼,善和爱的延续...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不忘过去,才会展望未来,才会国强民富。





半枝红颜


这个问题,我觉得有没有意义,取决于活着的人。

大到国家,我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小到家庭,每年一拜更多的是活着的人对于逝去的人的一种思念。祭拜的意义在于怀念逝去之人在世时的那些恩情,获取那些能温暖和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这些,是活着的人还能感恩,还愿意铭记,这样才有意义。

我有一个亲戚,她父亲得了癌症,临死前的几天,她还想尽办法要从父亲身上要钱,让她伺候父亲也不情不愿。跟家里人也矛盾重重,更是挥拳相向。她父亲在病榻上要家人把她赶出家门,对她已经绝望至极。

她在父亲逝世之后,清明,百天更是一样也没回来祭拜。而祭日时,回来走了一下过场就走了。

我觉得这样子的祭拜对她应该没有什么意义吧。

所以,如果活着的人会思念,会觉得温暖,祭拜也才意义。否则,意义就无从谈起了。





曦歌夕梦


逝去的人,首先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再有就是自己的逝去的朋友,还有为国为民的烈士英雄。

首先自己的血缘亲属,拜祭他们是为了怀念他们,中国的拜祭方式通常是果品香烛,追思逝去的人的音容笑貌,给自己心里有个慰籍,迷信的人更是觉得去世的人仍然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活着,我觉得这样会给在世的人是种很大的安慰。还有那种血浓于水的朋友,朋友离世对活着的也是种沉重打击,从此阴阳两隔,相见无期,再也不能秉烛夜谈,再也不能推心置腹,从此心里空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心中那股思念,那抹哀伤,拿什么慰籍空落落的心灵,除了祭拜,我想我们没有更好寄托哀思的办法,

爱情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尤其那种相敬如宾的夫妻,当某天,其中一个永远离开了,活着的一方也好像被带到了另一个世界,那种痛苦让人寸断肝肠,哀伤从此会伴随很久也许是终身,此时我们不自觉的相信爱人去了另一个世界,人走了,爱情却留下了,拿什么祭拜爱人,我想只能在自己心里挖个坟,把爱人深埋心里,时刻在心里祭拜!

还有每年的清明祭拜的革命先烈,拎着脑袋上战场,生死早已经不放在心里,我常想,他们为了什么!有人说为了信仰,这时候心里肃然起敬,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我们需要英雄,更应该铭记英雄,人名英雄永垂不朽!天安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璀璨的碑文,更是铭刻着一个民族对英雄的敬仰,怀念英雄记住英雄我这才是我们对民族英雄最好的祭拜了!

人民英雄万古流芳!!


李先生的憧憬


一般情况下,人们到了一些祭典的日子,都会前去祭拜,所祭拜已故的长者或亲人,需要祭奠的人大多都是自己的长辈,祭拜的含义是代表了一个人对故去亲人一种的哀思,是对逝去亲人的一种思念。父母和长辈和我们在一起共同生活了几十年,肯定有很深厚的感情存在,当亲人离世了,悲痛欲绝,痛心疾首,也不可能不思念不惋惜。于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就会前去祭奠,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符合道德伦理,对过去亲人的祭奠,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雨化晨露


祭拜逝去的亲人,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生者的慰籍。

每次去祭拜母亲和婆婆。我都觉得心有戚戚焉。两位母亲都在66岁病逝,正是人生苦尽甘来的时候,有遗憾有无奈。

每一次去,我们都会说,妈妈你一定护佑我们,少些困难,多些顺遂。其实我们心里明白,只有母亲,即使她们不在了,在天上,她们也只有她们会护我们一世周全。

她们不仅护我们周全,我们也知道她们在天上也会看到我们取得的成绩,会分享我们的快乐。也会为我们遇到的困难而难过。不然她们就不会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梦里。

去祭拜逝去的母亲们,是想告诉她们我们很好,也愿她们在天堂一切安好。

去祭拜逝去的母亲们,是永远记得我们的来路。能更好地走好余生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