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曾經說“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 ,每每我們講到敦煌,都會無比自豪。

“敦煌”這兩個字,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也就是又大又繁盛的地方。

享譽世界的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繪畫時間長逾千年,被譽為世界最大的畫廊,是我國也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石窟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內容豐富,技藝精湛。五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大體可分為七類壁畫——佛像畫、經變畫、供養人畫像、民族傳統神話題材、裝飾圖案畫 、故事畫(佛傳故事、本生故事畫、因緣故事畫、佛教史蹟故事畫、比喻故事畫)、山水畫,這幾類壁畫除裝飾圖案類以外,一般都是屬於有情節的壁畫,特別是經變畫和故事畫,都反映了大量的現實社會生活,如:帝王的出行、宴會、審訊、遊獵、剃度、禮佛等;勞動人民的農耕、狩獵、捕魚、製陶、冶鐵、屠宰、炊事、營建、行乞等;還有嫁娶、上學、練武、歌舞百戲、商旅往來、少數民族、外國使者等等各種社會活動。因此,敦煌石窟,不僅是藝術化的宏偉篇章,也是歷史的寫照。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壁畫內容除以上幾類外,還有建築畫、器物畫、花鳥畫、動物畫等。敦煌壁畫的藝術價值彌足珍貴,在結構佈局、人物造型、線描勾勒、賦彩設色等方面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中西藝術交流融匯的歷史面貌。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與其他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係、神與人的關係以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因此,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特徵。但是,任何藝術都源於現實生活,任何藝術都有它的民族傳統;因而它們的形式多出於共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風格。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敦煌壁畫中有宗教人物形象(佛、菩薩等)和俗人形象供養人和故事畫中的人物之分.這些形象都來源於現實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質。從造型上說.俗人形象富於生活氣息,時代特點也表現得更為鮮明;而神靈形象則變化較少,想象和誇張成分較多。從衣冠服飾上說,俗人多為中原漢裝,神靈則多保持異國衣冠;暈染法也不一樣,畫俗人多采用中原暈染法,神靈則多為西域凹凸法。所有這些又都隨著其時代的不同而不斷變化。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值得一提的一點是,壁畫中供養人畫像較多,供養人畫像是中國特有的肖像畫,從漢代開始已經有為祖先畫像之風,西魏已經形成一家族畫像,唐代則出現繪製一家三代的供養人形象,五代時有98窟共畫供養人169身,畫像場面宏大,似乎拋離了供佛而是供人,充分顯示封建宗教社會特點。在供養人畫像的繪畫表現方面各個朝代的繪畫造型各有特點。十六國北朝時期,供養人所表現出的北方少數民族如鮮卑等形象特徵比較明顯,隋代初唐的男像著圓領袍、女像窄衫小袖長裙,盛唐所表現出的與當時全國流行以胖為美的風尚相一致,中唐有盛唐遺風,同時也有著蕃裝人畫像,而到了晚唐特別是五代宋時洞窟供養人表現出千人一面,較為沉悶呆板;洞窟供養人女像服飾的繪畫時代特徵明顯,時代越晚則越是細緻,早期幾乎只是一個大的輪廓形狀,到了隋初盛唐時開始有服飾紋樣的出現,而到了晚唐特別是五代宋時則是對服飾紋樣進行詳細的勾畫,表現得十分複雜;各個歷史時期男女供養人總是分別開來,畫在不同的壁面位置,或左或右,但卻不同壁,充分反映了中國自古以來男女有別的觀念;並意在強調佛窟的性質。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壁畫繪畫造型表現上還有其變形的特點。敦煌壁畫繼承了傳統繪畫的變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和植物形象。時代不同,審美觀點不同,變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樣。早期變形程度較大,較多浪漫主義成分,形象的特徵鮮明災出;隋唐以後,變形較少,立體感較強,寫實性日益濃厚。

變形的方法大體有兩種:一種是誇張變形,以人物原形進行合乎規律的變化,即拉長。如北魏晚期或西魏時期的菩薩,大大增加了服、手指和頸項的長度,瀕骨顯露,用日之間的距離牧覓,嘴角上翹,形如花瓣;經過變形徹成為風流瀟灑的“秀骨治像”。全剛力士則多在橫向誇張,加粗肢體,縮短脖項,頭圓肚大,稜眉鼓眼,強調體魄的健碩和超人們力量。這兩種人物形象都是誇張的結果。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縱觀敦煌壁畫風格,較早期作品,畫形象多是情感強烈外露、動態明顯誇張的人物造型,以精細線條勾勒並注重暈染的表現方法,並多采用赭紅色加散花圖案裝飾襯底的形式。很顯然帶有域外或者新疆的繪畫風格。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西魏時期,傳統畫風得到發展,主要表現在壁畫以白粉鋪底子,線描遒勁瀟灑、色彩明快。到了北周時期,藝術風格帶有較多漢族傳統繪畫特點,壁畫故事情節多為大型本省及佛法故事連環畫,依然是延續白壁為底子,線描流暢,造型簡介生動,色彩淡雅。唐代為敦煌壁畫風格極其豐富的時期,內容題材豐富廣泛,歸納為三類——淨土變相,經變故事畫,佛、菩薩等像以及供養人。淨土變相已經開始在構圖上利用建築物的透視造成空間深廣感覺,畫面複雜豐富但非常緊湊完整。是繪畫發展的突破之處。經變故事畫內容豐富而多變,場面和情節真實而有趣,繪製的佛和菩薩等像動作表情更加豐富而多樣性,出現了多中動作表現乃至飛翔的生動姿態。唐代菩薩形象也是描繪理想與現實的結合。唐代供養人壁畫則描繪了上層社會的生活內容。之後宋代壁畫由興盛走向衰落,但保持了密畫和中原新畫風。

賞析敦煌壁畫的分類及其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


悉心賞析敦煌壁畫過程中,我們往往在蒐集資料和圖片信息時候,被國之瑰寶深深地震撼,也為國寶在上世紀被掠奪而深感心痛,敦煌這一世界珍貴文化寶藏深深地吸引了我。明年夏季我將懷憧憬之心踏上去往敦煌莫高路的旅程,相信我在這夢的旅程中會收穫更多的激動與感動,研究這一寶藏的藝術之旅定會成為我繼續學業深入探討我國藝術史的重要一步。在未來的藝術探討中我將不斷鑽研收穫。吸取無限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