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离太阳近了一千公里会有什么变化吗?

是个beauty呀


在太阳系中,地球刚好运行在宜居带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刚好适中,既不会太近,使地球温度过高而让液态水蒸发掉;也不会太远,使地球温度过低而让液态水冰冻住。如果地球离太阳近了或者远了一千公里,会让地球变得不宜居吗?

如果地球离太阳近了1000公里,那么,整个地球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太阳能必然会增加,反之会减少。然而,这种距离变化几乎不会影响到地球上的气候。

事实上,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变化远超1000公里,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而不是完美的圆形。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496亿公里(1天文单位),最近距离为1.471亿公里(0.983天文单位),最远距离为1.521亿公里(1.017天文单位)。也就是说,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最近和最远距离相差可达500万公里,远超1000公里的变化范围。

即便是相差500万公里,也不会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什么影响。事实上,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并不是越靠近太阳,温度就会越高。在北半球的夏季,地球其实是在远日点附近。每年地球运行到远日点的时间是在七月初,今年是在北京时间7月5日早上6时10分。另一方面,在每年的一月初,地球会运行到近日点,那时是北半球的冬季。

事实上,从南北半球的相反气候可以看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对地球上的气候影响甚微。无论是在近日点还是远日点附近,地球上总有一个半球处在夏季,另一个半球处在冬季。那么,影响地球季节更替的因素是什么呢?

如果地球的自转轴垂直于公转轨道平面,那么,太阳会均匀地照射到两个半球上,地球上也就不会有季节变化。然而,地轴倾斜了大约23.4°,这使得地球上被太阳光直射的部分会随着地球公转而在不断变化。

太阳高度角越高,越接近90°,太阳辐射的强度也会越大,所以地面温度也会越高,反之亦然。在同一个地方的一天中,早晨和傍晚的太阳辐射弱于中午,也是因为太阳高度角变化的缘故。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就会出现季节交替。

虽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对地球气候影响很小,但会影响到南北半球的季节长度。在远日点附近,地球受到的太阳引力较弱,公转速度较慢,所以北半球的夏季持续时间要长于南半球,冬季则相比更短。

另外,在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整个地球的温度其实会更高。这是因为北半球的陆地较多,南半球的海洋较多,陆地的比热容比海洋小,所以陆地比海洋更容易变暖。


火星一号


实际情况是:

地球正在远离太阳。

2004年,两个俄罗斯的天文学家Gregoriy A. Krasinsky和Victor A. Brumberg,他俩计算出:

太阳和地球正逐渐分开,但是并不多 ,每年仅远离15厘米。

当然,这个15厘米存在误差。

但地球正在远离太阳,这是不争的事实。

核心原因是:

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潮汐力。

还有就是:

太阳分分秒秒都在向外辐射出大量热量,这会让太阳损失物质,导致太阳引力变小。

太阳每秒钟要减少400万吨的重量。

下面,回到原问题本身:

……

答案是: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本来就是时而近,时而远的。

因此,即使近了1000公里,也不会怎样。

如上图。

7月的时候,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距离为:

1.521亿公里。

1月,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距离为:

1.471亿公里。

两者相减:

1.521-1.471=0.05亿公里=500万公里。

这就是说,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时近时远,一年的距离变化期间为:

0到500万公里。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地球与太阳近了1000公里,又会怎样呢?

不会怎样,还是这样。


我猜想,题主可能想问的是:

如果地球与太阳的最远距离和最近距离,都各近了1000公里,会怎样?

也就是如下:

7月的时候,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距离为:

1.521亿公里-1公里

1月,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距离为:

1.471亿公里-1公里

答案是:

依然不会有任何没有变化。


既然一年内,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都是在0到500万公里内。

那么区区的1000公里,不会有变化。


寒木钓萌


地球离太阳近1000公里,变化肯定是有的。就像人离大火堆10米,让你靠近5米,你会有什么感觉或者什么变化?这个时候你会觉得热,从头到脚在冒汗,那么地球也是一样,地球会变热.会对地球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对人类生存造成一定的影响,太阳源源不断的向地球输送热量,造成地球温室效应,地球气温升高,人类出行困难,造成地面干旱,农作物因气温高导致地面的水分蒸发的快,农作物无法生长。

其次,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最直接的是两极冰川的融化,大家应该都知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季节,特别是夏季对于我们生存在北半球的人来说,夏季的太阳很毒辣,当地球从春分公转到夏至日这个位置的时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请看示意图),

因为这个时候,太阳的热量大部分都照射在北半球,在夏季这个时候,北极都是没有夜晚的只有白天,如果地球近太阳1000公里的话,这个可想而知了。

到了冬至南半球和北半球一样,冬至的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冬天的北半球不会像夏天那么热了,因为冬至的太阳光大部分照射在南半球,这个时候南半球的南极没有夜晚,只有白天,春分和秋分也是一样,会变热,只是没那么明显,距离的拉近,导致台风的发生。


虾兵小将


如果地球离太阳近了一千公里会有什么变化吗?

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是独一无二的吗?很多人可能觉得是!其实太阳系的宜居带挺宽的,内侧到金星附近,外侧到火星外侧,超过1亿千米的宽度!

但并不代表在宜居带内的行星都是宜居的,比如火星尽管在宜居带外缘,但它一片荒凉并不适合生存,宜居带是恒星给予的,而行星自身条件也要过关!

一、假如地球远一点或者近一点,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上文说了,宜居带那么宽,近一点远一点有啥关系啊?其实这关系还挺大的,并不是说地球在宜居带的哪个位置都能过得很好!因为宜居星球的生态一旦成型,输入参数稍有变化就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1、宜居带内侧过近

地球表面的大气压为100千帕,当前在这个条件下,积极温室效应产生的保温效果是令人极度舒适的,因为温室效应并不总是坏的,在大气环流与海洋以及地面的综合效果下,人类安居乐业,不过可能是过得太安逸了,居然老想着自家人干仗!

但如果靠的过近,那么地球的积极温室效应将会变得极度消极,因为过高的温度将会引发过大的蒸发量,而大量的水汽进入大气层后又会反过来加剧温室效应,这会让地球的温升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地球的结局金星化!

2、宜居带外侧过远

当然离太阳的距离增加还比较好处理,只要还在宜居带以内,只是可能会进入冰河期,比如纬度比较低的地方也开始大量封冻,但靠近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区域还是宜居的,就像《2012》中描述的世界!

二、假如地球靠近1000千米,对地球有影响吗?

其实地球的近日点和远日点都超过500万千米,而对于北半球来说,远日点是夏天哦,各位有感觉距离更远了之后太阳的凉意吗?相信肯定没有,甚至认为,没有空调这日子就没法过了是吧!但这只是感觉,我们用数学的方式来做个简单计算,如果地球向太阳方向靠近1000米,辐射究竟会差多少?

根据球体积公式4/3πr^3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异约为0.2%%,

地球增加了大概万分之零点二的辐射,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靠近1000千米,地球的一年也会过得稍稍快那么一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角动量守恒计算下地球的一年大概会变成多久,不过一样也是个可以忽略的数字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之前都说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刚刚好才使得地球处在一个适宜生命居住的地带,可是现在发现,这个刚刚好,好像是可以调节的,而这个可调节的范围肯定不止一千公里。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与太阳最近的水星的且其朝向太阳那一面的表面温度为427℃,而水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57,910,000 km。金星呢?金星朝向太阳那一面的温度高达485℃,可是它与太阳的距离为108,200,000 km,几乎是水星到太阳距离的2倍,而为什么它的温度却比水星的还要高呢?这其实还是与星球上的大气以及大气成分有关的。

其实,从以上的实例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宜居温度带内,主要决定地球温度命运的并不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而是地球的大气成分。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149,600,000 km,而地球的平均温度为15℃左右,这个天文距离,相较于1000km来说,那不过是变化了149600分之一而已。这微小的距离变化能够改变地球的什么呢?其实什么都不能改变。

要地球的温度产生明显变化的,在地球与太阳距离允许的地带之内,起决定性作用的到底还是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即是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含量越高,大气层的保温作用也就越强,同时地球的平均表面温度也就会越高,反之则低。

前面所说的金星的平均表面温度高于水星的原因就是金星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的温室气体而导致的。

因此,要让地球离太阳近一千公里所产生的变化,其实还不如在家多烧几块煤炭而引起的变化大呢。


小民科


感谢提问!对于这种问题,看过太多不太严谨的回答,经常有人搬出1000公里对于日地平均距离1.4959787亿公里而言九牛一毛都算不上,而且远日点和近日点都还相差约500万公里,地球离太阳近了1000公里不足以引起什么变化。

其实不然,记得早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我就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只不过那个问题所涉及到的距离比较微弱,仅仅只是20厘米,我给出的答案是即便是近了20厘米,地球还是存在一些微妙的变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日积月累,这些微妙的变化也会存在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最后发生深刻的变化,毕竟地球好端端的为什么要靠近地球呢?

靠近了20厘米就能“细思极恐”,那么近了1000公里就可想而知了。下面我还是从地球的公转轨道长度、公转周期、偏心率以及地球的表面温度等进行了分析。

我们都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抛开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为椭圆不多说,这是由宇宙环境决定的,而且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遵守了这一规律。为了便于计算,假设地球到太阳公转的轨道为圆形,且地球和太阳为无限小的圆点,原来的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公里,这就相当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直径为3亿公里,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者πd可计算出地球的公转轨道(圆周)长为9.42亿公里。

那么地球向太阳方向靠近了1000公里,这就等于说圆的直径减少到了1.49999亿公里,圆的周长则只有2*3.14*1.49999=9.4199372,比原来短了0.0000628亿公里(6280

公里)。既然公转轨道变短了,地球的速度公转速度和公转周期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首先,对于地球的公转速度而言,向太阳靠近而又能把持得住这个安全距离不继续向太阳靠近而被吞噬,这个就需要地球有一定的公转速度,即产生与太阳引力保持平衡的离心力,目前地球的平均公转速度约为29.783千米/秒,而离太阳最近的水星达47.87千米/秒,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地球每靠近太阳一点,公转速度就会相应的增加。

其次,公转轨道的变短还会影响到地球的公转周期,目前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4219天(1年),毕竟公转速度加快了,转一圈的周期自然就缩短了。同样以水星为例,水星的公转周期为87.9691天,不到地球的三个月,是太阳系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没有之一,由于地球公转周期变短,四季的更迭也会存在一些微妙的变化。

最后,由于日地距离缩短了1000公里,这就意味着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缩短了一些,原来需要500秒,现在缩短499.9966667秒,虽然理论上来讲太阳的高度角越高,地面温度也就越高,但是越是靠近太阳,地球的温度相应也会略有升高,以冥王星为例,之所以表面温度低到了零下229℃,很大原因就是距离太阳太远,即使是太阳光都要5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总之,地球是距离太阳不近也不远的行星,所处的位置是可以说是宜居带的宜居带,无论是地球靠近还是远离太阳,都是宇宙运动的一种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我们当前要做的就是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地理那些事


地球距离太阳近了一千公里是没有任何变化的,既不会变热,也不会变冷。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在太阳系中地球是比较幸运的。它刚好处在太阳系的宜居带之内。所谓的宜居带就是指的行星到恒星的距离刚刚好的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恒星的热量可以使行星上的水恰好保持液态的形式。现在的金星和火星则处在了太阳系宜居带的两个边缘地带。所以宜居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只要地球还处在太阳系的宜居带内,远离太阳一些或者靠近太阳一些,其环境都还是适合生命生存的。

图示:恒星周围的宜居带

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的轨道并不是一个正圆形,而是椭圆形。因此地球有时候距离太阳比较近,有时候距离太阳又比较远。当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叫做近日点,地球距离太阳最远的时候叫做远日点。地球在远日点的时候距离太阳大约是1.521亿公里。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距离太阳大约是1.471亿公里。地球的近日点要比远日点靠近太阳500万公里。

图示: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

这可要比题目中假设的地球靠近太阳1000公里更近了5000倍。地球的气候有什么变化么?我们自己来感觉一下。地球每年都要经过一次近日点,地球经过近日点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地球变热了吗?没有吧!有趣的是,地球在经过近日点的时候正是一月份。这正是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的气温不但没有升高反而下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图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是地球四季形成的原因

影响地球气温变化最明显的是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举个例子,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就是天气炎热的夏季;当太阳光线斜射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就变成了气候寒冷的冬季。

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距离差500万公里看上去差距很大,但是仅仅占了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的三十分之一。这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更何况是问题中假设的区区1000公里,更是对地球气候没有任何影响的。

大家赞同这个观点吗?欢迎点评!


兔斯基聊科学


变化不小!估计都没了!


小人物啊小的看不见


我会告诉你具体会怎么样。整个冬天,你家上面会多飘一片雪。整个夏天,你家空调电费多用一分线


佐罗1933


地球离太阳,是地球本身的一万多倍,远离,或接近一千公里是个小数目,太阳的半径,是地月运动的直径,小学生也会计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