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一种》:余华笔下的人性扭曲

《现实一种》:余华笔下的人性扭曲

余华的作品喜欢打破常规,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他的很多作品都具有着荒诞色彩,但同时又发人深省。

这本书正如余华所说,"记录了我曾经有过的疯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间如波涛般涌动着,这是从恶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为此,当时有人认为我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碴子。"



小说讲了一个荒诞的故事,山岗山峰两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

山岗的儿子年仅四岁皮皮不小心摔死了山峰的儿子,也就是皮皮的堂弟,疯了般的山峰于是踢死了屁屁报仇,然后山岗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报仇,把山峰绑在树上,让狗舔他的脚心,使山峰活活笑笑死。

最后山岗被判处了死刑,山峰的妻子为了报仇更是假冒山岗之妻捐献山岗的遗体。

整篇故事充满了扭曲和暴力,荒诞中的冷漠与疯狂让我毛骨悚然

冷漠的家庭及悲剧的开始


《现实一种》:余华笔下的人性扭曲


小说开篇便勾勒出了一个冷漠的家。

她折断了几根筷子,对两个儿媳妇说:"我夜里常常听到身体里有这种筷子被折断的声音。两个媳妇没有回答,她们正在做早饭。她继续说:"我知道那是骨头正在一根一根断了。"

"我胃里好像在长出青苔来。"

开头就写祖母抱怨自己的身体不好,但是山岗山峰两个儿子却只说了句"讨厌",儿媳妇们更是像没听见一样,山岗的儿子皮皮吃饭时还去抢祖母的咸菜,祖母也只顾着捍卫着自己的食物,只担心着她自己的骨头和肠子,家中完全感受不到一丝温情

山岗山峰兄弟俩出门工作时兄也"像是互不相识一样",兄弟仿若陌生人,只不过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罢了。

简单几段话余华就塑造出了一个冷漠与扭曲

的家庭。

大人外出后,四岁的皮皮开始"逗弄"堂弟完,他不停向堂弟弟打耳光,甚至去卡堂弟的喉管,因为"他看到父亲经常这样揍母亲"。原来这个家已充斥着家庭暴力,扭曲不是无缘无故的存在,家暴已经影响到了孩子对善恶是非的判断。

玩腻后,"纯真"的皮皮抱起堂弟去晒太阳,他走累了又被麻雀吸引了注意力,于是他一松手,堂弟的脑袋就摔在了地上,流出了一滩血,堂弟就这样死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做错了。

然而孩子感到越来越沉重了,他感到这沉重来自手中抱着的东西,所以他就松开了手,他听到那东西掉下去时同时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沉闷一种清脆,随后什么声音也没有了。现在他感到轻松自在,他看到几只麻雀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因为树枝的抖动,那些树叶像扇子似地一一。

祖母的行为更人令人心寒。

于是她就跨出门,慢吞吞地走到近旁,她还没认出这一团东西就是她孙儿时,她已经看到了那一摊血,她吓了一跳,赶紧走回自己的卧室。

身为孩子的祖母竟如此怕事,余华生动的笔触让我在生理上感到压抑和害怕。

婴儿的死象征着整个悲剧的开始,但一家人的人性缺失早已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因",家庭暴力摧残着人的身心,"纯真"的孩子如同恶魔一般的行为令人胆寒,扭曲开始越来越大。

皮皮的死与两兄弟之间的残杀

出事后不久,堂弟的母亲无端地担心起孩子会出事,提早下班回家,连忙走到家门口。

她似乎看到儿子头部的地上有一摊血迹。血迹在阳光下显得不太真实,于是那躺着的儿子也仿佛是假的。随后她才走了过去,走到近旁她试探性地叫了几声儿子的名字,儿子没有反应。这时她似乎略有些放心,仿佛躺着的并不是她的儿子。

堂弟母亲的荒诞表现更是极致描写了人性的冷漠,如果地上躺的是别人,她可能会毫不在乎

最后山峰夫妇还是得到了这个噩耗,但山峰并没有沉浸于悲伤,他迁怒于妻子,一拳拳殴打着她,大声喊着"为什死的不是你"


《现实一种》:余华笔下的人性扭曲


两个妻子都是家暴的受害者,她们已经麻木,保持着如泥土一般的神情,若是她们早就选择反抗,可能也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

人们受到家庭暴力时绝不能容忍,家暴不仅是对身体,还是对人性的摧残,屈从的同时会让心中重要的东西也会随之消失。

山峰在得知孩子是皮皮摔死的时,发疯的他要让皮皮偿命,山岗把自己让山峰打,给他出气,暂时平静下来的山峰让皮皮舔干净他的孩子留在地上的血迹。

在皮皮不停地舔血时,山峰一脚把皮皮踢死了。

生命就这样再次消逝了。

刚刚痛失儿子的山峰只是想怎么去复仇,一个长辈只想着杀死自己的后辈偿命,这样丧失人性的表现,着实展现了人性的丑陋,他们之间早已不存在亲情。

这也让人觉得,幸好汉谟拉比法典中"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理念早已被现代社会抛弃,但故事中的复仇还没有结束。

山岗的妻子看到自己的儿子死了之后疯狂煽动着山岗报仇,“家人”之间现在只剩下仇恨,不过也正如小说开头描述,他们不过是住在一起的陌生人

而此时的山岗却出乎意料的平静,与山峰的疯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平静的令人害怕,很快报复又来了。

一天,山岗把自己的兄弟山峰绑在树上,让狗不停地舔山峰的脚心,直到让他笑死。

山峰这次不再哈哈大笑,他耷拉着脑袋"呜呜"地笑着,那声音像是深更半夜刮进胡同里来的风声。声音越拉越长,都快没有间隙了。然而不久之后山峰的脑袋突然昂起,那笑声像是爆炸似的疯狂地响了起来。这笑声持续了近一分钟,随后戛然而止。山峰的脑袋猛然摔了下去,摔在胸前像是挂在了那里。而那条狗则依然满足地舔着他的脚底。

这真是诡异的死法,冷漠与疯狂,我仿佛是在看恐怖小说,不过这也正是余华的写作手法,我确实感受到了他流淌着的"冰碴子",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

最后山岗也被警察枪毙了。

残忍暴力以及循环的报复,故事里人性中善的光芒已经熄灭了。


《现实一种》:余华笔下的人性扭曲


祖母的表现


《现实一种》:余华笔下的人性扭曲


祖母全篇都只在乎着自己的骨头和肠子,她的骨头和肠子也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地腐烂着。

这个腐败的身体似乎象征什么,象征着一种发自内部的堕落与腐朽,象征着一种夹杂着糊涂的自私与麻木

故事的结尾她死了。

她甚至能够感到那种兴奋如何在她体内流动。而同时她又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局部地死去。她明显地觉得脚趾头是最先死去的,然后是整双脚,接着又伸延到腿上。

她感到脚的死去像冰雪一样无声无息。死亡在她腹部逗留了片刻,以后就像潮水一样涌过了腰际,涌过腰际后死亡就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这时她感到双手离她远去了,脑袋仿佛正被一条小狗一口一口咬去。

最后只剩下心脏了,可死亡已经包围了心脏,像是无数蚂蚁似的从四周爬向心脏。她觉得心脏有些痒滋滋的。这时她睁开的眼睛看到有无数光芒透过窗帘向她奔涌过来,她不禁微微一笑,于是这笑容像是相片一样固定了下来。

小说开头描写"雨断断续续下了一个多星期,所以在山岗和山峰的印象里,晴天十分遥远,仿佛远在他们的童年里",这可能也是余华的暗示,告诉读者山岗山峰的童年也是在母亲的冷漠中度过的

腐朽怕事的第一代,带来了暴力扭曲的第二代,随之产生了不分是非善恶的第三代。皮皮在欺负堂弟时"感到莫名的喜悦",他从父母那里得到了这种变态的心理,暴力和扭曲在一代代"传承"着,这或许也是小说的寓意。

第一代也随着第二三代的灭亡而逝去,扭曲无责任的教育彻底摧毁了这个家庭,听说这个故事是以发生在江南某小镇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家暴带来的丑恶影响以及人性之间的冷漠可能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山岗的结局


《现实一种》:余华笔下的人性扭曲


山岗的遗体被持有报复心理山峰的妻子假冒山岗之妻捐赠了,作者花大笔墨描写山岗是如何被解剖的,医生们瓜分着山岗的遗体以此获利。

山岗的睾丸被取下移植给了别人,他的种子也遗传了下去,这是否也暗示着人性扭曲的"遗传"?

当他的工作发展到大腿时,他捏捏山岗腿上粗鲁的肌肉对山岗说:"尽管你很结实,但我把你的骨骼放在我们教研室时,你就会显得弱不禁风。"

究竟人们是在什么面前显得弱不禁风?在冷漠的环境面前,在人性的扭曲面前,在人心中本能的暴力面前,一切都是弱不禁风的。

"人性的烛光一旦熄灭,世界就会变为一片荒漠,天堂也会变为地狱。"

这也是现实一种。




《现实一种》:余华笔下的人性扭曲

余华用一种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述一个荒诞的故事,用非同寻常的方式描写现实的残酷。

小说中始终存在着人的恶性扭曲,时机一成熟便爆发出来,人们平常缓解暴力情绪是必要的,否则可能会一时冲动而造成无法扭转的后果。小说里的家庭暴力在现实中也绝不能被容忍,这对整个家庭的情感,对孩子的教育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看完这篇"流着冰碴子的人”从恶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我心中有种莫名的触动,这或许也就是余华作品的魅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