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著《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最大的敗筆是什麼?

無雙雜貨鋪


最大的敗筆是沒結尾,團長自殺,迷龍槍斃,阿譯內戰時自殺。張玉憲和小醉回川終老,董劍回鄉後守團長一生。那個湘兵救一日本傷兵回鄉,小太爺一生留守南天門。盧師去臺後歸鄉。電視劇沒拍完。


一飲忘憂18


《我的團長我的團》小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電視劇在拍攝的時候的確出了些問題;當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拍攝結尾,當時劇組因為經費的原因只拍到了第二次南天門戰役,後面的劇情一點沒有提起。

我想這就是這部劇最大的敗筆了,當時《我的團長我的團》曾經一度被禁播,我想如果拍全了,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這是一部難得的好劇,按質量他比《亮劍》更勝一籌,如果不是因為涉嫌敏感的原因,這劇的地位要比《亮劍》要高很多。

畢竟抗戰沒那麼爽,抗戰很苦很難,而且國軍雖有諸多不是,但是後期在抵抗外族侵略的戰場上,國軍將士沒少流血。國軍指揮系統雖然腐朽的一匹,但是當時的國軍士兵還是值得我們敬仰的;畢竟如果沒有他們,光靠解放軍挑不起大梁來。

電視劇拍攝的時候還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阿譯槍斃白毛巾的那集,很多沒看過原著的觀眾可能看不明白;那個白毛巾(煩了口中的萬獸園)一邊跑,邊上一邊喊“日軍”,然後龍文章剛想開槍擊斃他,煩了就開始說“他是中國人”

,然後鏡頭一轉,該潰兵被阿譯一槍擊斃;很多人剛開始看都看不明白,但是看完原著就能懂了,原因無他,潰兵的臺詞喊錯了。

原著中該人喊的是“皇軍”其實就是給隊伍中的日本人提醒,但是在電視劇中一喊“日軍”就讓很多人都蒙了;不少人甚至以為他是看到了日軍,然後阿譯殺錯了人,其實並不然,這個人是日軍的細作,就跟漢奸是一樣的。


無雙雜貨鋪


一:剛開始飛機從天上掉下來,除了飛行員死亡,其他無一傷亡,連受傷都沒有,好神奇,主演團隊都有金鐘罩鐵布衫護體,飛行員沒有!

二:“南天門之戰”,就一個樹堡,就算鋼筋混凝土鑄就,就算他足夠厚,假如竹內把所有炸彈輪番傾瀉到樹堡上,就算不把他們炸死,也能把他們震死,偏偏導演不讓主內這麼做,偏偏讓士兵車輪戰送人頭,就算不炸樹堡,有毒氣彈吧,把所有毒氣彈輪番扔到樹堡附近,我就不信,他們還能挺住!

這是我所不解的地方,但絲毫不影響我對這部戲的喜愛,勾魂的音樂,富含哲理的臺詞,演員本色的出演,簡直是催淚劇!


社科文化工作者


最明顯的缺陷就是拖沓,這也是國產劇最致命的問題。團劇中大段大段的臺詞完全無必要,整部劇壓縮成三十集甚至二十集,會好太多。



蕭十一瀾


我覺得根本看不下去,我試著看了好幾次,就看了兩三集就看不下去了,本人是戰爭迷,好看的不會不看,就是看不下去,而且一個人物都沒記住,不知道為什麼,我很想體驗下許多人說的好看,我個人認為情節太拖沓,劇中對話太枯燥,不知說的對不?努力了幾次都沒看下去!唉!


寶馬銀槍


逢團必頂!團長沒有敗筆,只是有些遺憾,遺憾沒有按照原著的結局來拍攝!很喜歡網上的一句評論,團長沒有配角,都是主角!死啦死啦,煩啦,迷龍,不辣,蛇屁股,獸醫,喪門星,阿譯,小醉,豆餅,克虜伯,,,永遠的團長!!



大美山右


《我的團長我的團》,你還是沒有真正讀懂這部作品,敵人就在對面,破賊容易,破心中賊難,全民族破對日本的恐懼難,國軍在被迫應戰,從未用全力與敵人拼死戰鬥,許多人讓別人往前衝,他們順便先跑了,一敗再敗直到無路可退,還在想著安逸!

許多人都認為《我的團長我的團》是講述國民黨抗戰的故事,我也是《我的團長我的團》的鋼絲,同時也是《亮劍》的鐵粉,許多人排斥《亮劍》只服《我的團長我的團》,其實,並沒有真正讀懂這兩部電視劇。

在《我的團長我的團》裡,國軍的精神世界裡,只有應對,沒有進取,從上到下的自卑,只等救世主,等待外援,只有死老共們前仆後繼的在戰鬥,最後獲得勝利的是年輕一代,因為他們更加無畏!

在《亮劍》一開始,國軍寧可看著共軍被日本全殲,也不出手相助,這就是日本在抗戰初期所向披靡的原因,中國的抗戰力量並未合作一致對外,國民黨軍寧可希望日本消滅共軍,卻忘了共產黨軍也是中國人!

更加年輕勇敢,更加無畏,前仆後繼對敵作戰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軍隊,才讓中國人擺脫了被奴役,被殺戮,真正意義的獲得瞭解放,真正的站起來了!


新生太郎


對不起。我的看法恰好與提問者相左。

電視劇無可挑剔,上面各位已經從對白,細節,演技,節奏等等各方面表揚了,結尾從第二次南天門戰役結束而終,有位大神說得好,戛然而止,無盡想象。

小說讀過之後,個人感覺自迷龍死後,作者節奏明顯加快,特別是阿譯北上的戰爭情節,心裡活動以及心裡變化交待得有些馬虎,有敷衍了事的嫌疑。

這裡容我表達一下對作者(導演)的崇拜之情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小說作者(導演)言外之意,不屑於表達和歌頌永遠的光榮與正確,小說和電視劇均立意於迷龍死亡之前的人性的真實和戰爭殘酷。雖然小說結構有點虎頭蛇尾,但這就是現實,作品如果你不體現出思想的正確性,付印出版過審,做夢去吧。蘭曉龍的妥協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妥協,也是這一代人的生存法則。

最後,如果非得找點所謂敗筆,我倒認為是小說電視劇裡強行塞入小書蟲和和尚的情節,中國遠征軍滇緬戰場,野人山的血肉,干卿何事?


改過去


本人認為是狗肉,先是這隻狗的來歷和行為交代不清,再是這狗怎麼就一下和炮灰們成朋友了?至少有個過程,比如從南天門下來這些殘兵還沒到禪達,這狗就早在江邊等待它的主人了,甚至在南天門上就隔江相望了,那是早在去緬甸之前就由死啦養的狗,而且狗肉名字是後來炮灰們起的,它有正經狗名,這隻狗是應該交代出來歷的,或拍這部電視劇時大概出了事,這個狗演員也沒訓練好,爛尾了。


大俠行走天下之超然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小人物的抗戰戲,人物性格明顯並且人性表現明顯,但過於戲劇化,即是優點又是缺點,有些場面有點‘影視戲劇化’,比如團長差點被虞嘯卿槍斃的那一場面。我想這樣的場面每個人都會發現不少。

還有一種感覺,團長有點四不像,可能是《士兵突擊》的升級版。只是時間往回述而已。

不過,這是為數不多(至少我這麼覺得)的以國軍為題材的電視劇,即使戰場是很少有人知道的西南大戰場。而且也僅僅是西南戰場的一小小部分,僅僅是60多年前波瀾壯闊的冰山一角。也許有一天還有更大的進步。

如果有【團長2】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