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4G網絡的網速已經能基本滿足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請問5G到底還有什麼意義?

日光照She


朋友準備換手機,但是還是想再等等。,因為他想使用5G網絡,因為他看網上說“5G網絡速度更快,比4G更流暢”!好些人都受到這樣的影響,“網上說”似乎成了大家瞭解5G最好的方式!

我們在感受5G帶來魅力的同時,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5G真的有網絡上宣傳的那麼厲害嗎?

你得知道,5G一方面它的普及程度會受到各種問題的影響,所以有消息稱至少在6-7年才會完全的普及。另一方面,5G網絡它的主要作用不是普通消費者,而是物聯網。

無人駕駛,遠程醫療……這些才是5G應該應用的範圍和作用。

5G被運營商宣傳的原因是什麼?

  1. 來自於成本的回收。對於運營商來說,建成5G網絡它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而想收回成本,普通的消費者就是最主要的來源。
  2. 獲得利潤。不管什麼情況,對於運營商來說,獲得利潤才是它的主要目的。

因此,我們在感覺到4G網絡完全夠用的前提下,卻還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網絡的宣傳,讓我們覺得5G似乎對於普通消費者更有用。


LeoGo科技


我告訴你,我在小區中電信4G速度不超過20kb/s,你信嗎?電話投訴後,電信人員回覆是小區我家附近有人用了衛星鍋,對信號干擾很強,電信人員無權拆除私人的物品,讓我自己找通訊部門投訴拆除。換其他位置測速,絕大部分也都在10Mbps以內,真的很慢。上個月換手機升級套餐後,5G網絡還是在家中測速,至少300兆以上了。

截圖就是4G和5G網絡的差異,都是家中測試的。



真的是方展博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4G目前已經基本滿足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但是這並不是5G是否會有意義的原因,其實這種討論在3G來臨的時代,4G來臨的時代,都出現過這種聲音。

每一次移動通信制式的升級,都會有一些人認為新的移動通信制式是沒有用的。

還記得當3G要來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說:手機就是打電話的,上什麼網?


而4G來臨的時候,也有很多人說:3G已經這麼快了,還要4G幹什麼?

現在5G來了,也同樣有“5G沒有什麼用處"的說法,其實這一點兒不奇怪。

5G本身是行業應用為主的移動通信制式,這是和以往的通信制式不同的。

就整個移動通信的發展來看,不管是1G/2G/3G/4G,都是主要以個人用戶為主,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也是來自個人,但是5G這個移動通信制式,從一開始通信業就是在一種共識下開始了整個技術的研發,5G主要的應用是行業應用。


也正是為了行業應用,所以5G才提出了三大應用場景,分別是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URLLC(超高可靠低時延)和mMTC(海量機器類終端通信)。

為了滿足5G的行業應用的需求,還對整個網絡的框架進行了非常大的改變,同時也引入了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新的技術。

5G解決的是行業應用需求的高帶寬,低時延,超大的連接數量,更高的網絡容量,而這些本身是4G網絡無法解決的。

即使對於個人的手機應用來說,也未必是5G就沒有可取之處。

現在我們的手機,主要的應用還是在手機本地,所以對於手機本身的硬件要求很高,這裡包括CPU、GPU、內存等一系列硬件要求都比較高,而為了滿足新的應用對於硬件的要求,也驅使我們不停的更換手機。


但是就5G這裡,由於5G更快的網速、更低的時延,很可能讓5G手機變成雲手機,這樣就可以讓手機本身也有非常大的變化。

手機從2G時代的功能機,再到3G時代的智能手機,已經被重新定義了一次,而5G這塊,隨著5G覆蓋的不斷提升、5G的不斷成熟,手機、電腦等終端又迎來了一次重新被定義的機會。雲手機、雲電腦將會在5G時代出現並且發展壯大。

就算是不提這種雲手機,也不能說5G就沒有新的應用,這在以往的制式變更之中也得到了體驗。

2G時代的手機只能支持窄帶的數據網絡,3G開始了移動寬帶化,從而出現了移動互聯網,隨著4G移動互聯網帶寬的增加,才出現了現在風靡一時的抖音、快手等視頻類應用,歷史告訴我們,應用必須依託網絡,很多時候是需要先有網絡,後有應用的。

很多人在吐槽運營商,其實這裡很大程度上也是對運營商的本身理解不深的原因。

現在有很多人在說:XXXX連4G都做不好,還做什麼5G?

不過這裡說句實話,建設4G,還是建設5G,在整個問題上其實運營商本身也沒有什麼話語權的。中國的三大運營商是國企,也必須服從國家意志。

運營商想建設5G,沒有牌照,是不能建設的,要搞也就是個小型的實驗網,象小靈通那種大規模的違章建築是不可能再有了。

不過,工信部給運營商發放了5G商用牌照,運營商想不建設,也是不行的,這個他們說了其實也是不算的。

總而言之,現在是5G開始的時代,出現這種5G沒有用的言論其實是非常正常的,歷史上都是一樣的,而至於5G有什麼用,慢慢的大家也就看到了,現在僅僅是通信業和國家宣傳,很多人說了也是不相信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如果有了自行車就夠了的話,那也就不用再發明汽車了,如果有大哥大就行了的話,那就沒有必要有智能機了,很多東西,不是想著沒啥用就真的沒啥用,電腦剛出來的時候是用來計算的,如果那時候有人覺得當時的電腦就挺好的了,那還會有現在的筆記本嗎?

5G好不好不知道,但4G確實限制了很多方面的發展

其實現在有很多行業都因為網速的原因,被限制了發展,2009年Onlive公司就已經提出了雲遊戲的概念,但因為環境的限制,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功。

雲遊戲是什麼意思?

很多熱愛玩大型遊戲的人,都會遇到顯卡不給力,電腦帶不動這樣的情況,而云遊戲這一概念,就是為了能解決這類問題而存在的,當你因為硬件原因而不能玩遊戲的時候,你可以在雲平臺上的主機玩,你的電腦就相當於一個顯示器而已了。

這其中就涉及到一個網速的問題,如果網速不好的話,不能及時響應玩家的操作,那麼遊戲體驗就會相當的差。

所以5G的到來,是雲遊戲、雲平臺的一個發展契機。

5G 當然不止這個用途,物聯網,遠程遙控等等,很多時候不方便真人上場完成的危險工作,就可以遠程遙控機器人來完成。

我相信還有更多的用途,只不過當5G沒有普及的時候,我們不好去開發這些用途而已,科技只有一直進步,才能實現很多現在只在想象中的事情,覺得4G就夠用了,這種思想我是不贊同的。


月半不是胖,都看到這裡了,不妨點個贊吧!

月半程序員見聞


如果4G正常的話,確實沒有必要換5G,可是自從說要推出5G後,4G的網絡就如下圖,連當初的3G都不如。

無奈啊!



少俊272


這個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從只能用來發短信打電話的2G網絡,到現在基本普及的4G網絡,接下來推行的5G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作為普通人,最明顯的感受肯定是功能越來越多了。

比如2G的時候你只能低速上網或者離線聽聽歌,但是到了4G的時候你就可以跟朋友在線玩遊戲或者實時視頻聊天。

到了5G普及的時候,應該會有這樣一個場景,你家裡越來越多的東西都可以跟你互動,你可以進門即開,想要就來,任何你不想做的繁瑣事都會有“助手”給你處理。

這可能就是5G或者未來的6G存在的意義,擴大通信帶寬,解決日益增長的需求,讓萬事萬物連接成為可能。

常見的4G/5G網絡是如何劃分的

無線通信使用的是電磁波(其實光也是一種電磁波),不同頻率的電磁波擁有不同的屬性,應用場景也不一樣。

這個公式就是:光速=波長×頻率,也就是波長與頻率成反比。頻率越高,波長就會越短。

頻率越高,意味傳輸速率越快,由此可以判定5G的頻率肯定比4G的要高。

波長越長,意味著信號覆蓋範圍越廣,由此也可以倒推5G的覆蓋範圍沒有4G大。

一般來說,4G/5G的區別就是兩者使用的頻率範圍不一樣。

4G的頻段是:1880-1900MHz、2320-2370MHz、2575-2635MHz。

5G有頻段是:FR1頻段450MHz-6GHz,FR2頻段24.25GHz-52.6GHz。

雖然5G的頻率高,傳輸速率快,但是也意味著5G節點的鋪設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一個基站覆蓋一片地區”,5G基站的節點可能更加小型化,鋪設的節點數要比4G節點高一個量級。

為什麼要建設5G網絡

也許很多人沒有注意到一個事實,那就是每次通信網絡升級普及後,網絡終端數都會大幅增加。

從通信的技術原理來看,由於新一代的通信標準往往會比上一代的通信速率更快,也就是可以解決更多人同時在網的問題。

也正是越來越多的人和物擁有連接和互動的可能,才會最大化觸發新需求,實現新功能新技術。

比如大哥大時代,你覺得有個“磚頭”能打電話就夠了,但是當2G普及的時候,你發現短信也挺重要的。

3G還沒有用多久,4G又來了,這時候你發現微信語音視頻都離不開了,抖音頭條也刷得停不下來了。

所以,我想問個問題,在新技術沒有完全落地的時候,你知道這個技術會給你帶來什麼嗎?或者說你知道你需要什麼嗎?

很多時候是不知道的,需求很多時候是因為看見了之後才產生的需求,沒出現的東西你是不會覺得自己需要的。

5G可以說是移動通信網絡的帶寬擴容,也就是允許更多的設備和人以更快的速率連接在一起。

高容量的帶寬就意味著更多的內容,比如異地實時的VR場景體驗、比如零延時的遠程操作。

如果速率夠快,你可能不再需要一臺電腦,你需要的僅僅是一張能顯示內容的紙。

如果速率夠快,你可能不再需要自己開車,所有的車都聯網了,所有的車之間都會溝通。

如果速率夠快,一切盡在想象與實現。

總結

時代總是在進步的,任何技術的出現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現有的問題。

5G解決傳輸速率的問題,將會有更多實時傳輸、海量傳輸的應用出現,這也是這些年來物聯網的發展趨勢。

5G不會成為探索前行的犧牲品,5G普及之後一定會讓你愛不釋手。


小白踐行


5G真正的價值高速度,低延時,為工業,萬物互聯帶來的極高價值。

3GPP也就是5G的全球標準制定小組,中國成立的是5G推進小組,在2010年開始就在全球找各行業的大企業,針對5G應用的各類場景做標準的制定,包括測試和預測。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找過我們。

從5G的傳播速度來說,很顯然要比當前的4G要快很多。千萬別一廂情願的以為,5G是為了手機而生的,手機只是5G的極小的一個應用場景而已。

如果你認為20M/s已經很快了,那很顯然你沒見過真正快的速度!

新一代的VR,AR技術完全的依賴高速的網絡傳播,最基本的VR支持也需要50M-80M,在略微複雜,甚至是AR遊戲類的應用場景裡,需要速度達到300M-500M才能滿足基本的需求。

手機目前的主要功能是播放視頻,和音頻,以及手遊。但手機很顯然不是移動設備終端的終點。

事實告訴我們,蘋果引領的2006年發展至今的新一代智能手機,並不是移動設備的終極形式。能夠實現全系投影,實現3D互動的才是未來新一代移動設備的發展方向。

所以,20M的速度太慢了,限制了很多技術的實現。

整個5G應用的場景非常廣泛。


努力推動5G發展的第二個目的:工業通訊的統一

很多朋友不是很熟悉工業通訊,我簡單的介紹一下,工業現場也是有數據和信號傳輸的,一般都是使用的有線通訊,速度基本上都在100M-1000M之間,當然也有更高,但是這類的工業通訊是在Ethernet的基礎上各家開發出來的不同的通訊方式,有modbus,Ethercat,canopen等等。 這每一個通訊方式都是不互通的,為什麼不互通?因為,一個通訊方式,就代表著一個通訊方式開發的企業,可以源源不斷的賣通訊的芯片。例如Ethercat就是倍福的,全球只要是用Ethercat的都要找倍福買通訊的芯片。這就沒有商量的餘地,同時你還要在倍福的原有基礎上去開發。

5G的牛逼之處就在於,除了速度快之外,低延時。

低延時的可以低到1s-5ms之間,工業現場對數據傳輸的低延時要求非常嚴格,對於很多工業自動化需要實時監控的流水線,還需要設定網絡同步時鐘。

舉個例子:一臺機床如果在切削的時候出問題報警了,系統監控到出問題了,整條產線都要在5ms內做出調整。不然整條產線的在生產的產品就報廢了。

目前在測試的5G在工業現場的通訊,包括運動控制,工業機器人通訊。當然這裡不是說5G就是唯一。事實上在工業領域的通訊,我們並沒有將5G作為工業通訊統一的重點,但這確實是一個開始。

倍福+華為,運動控制的5G測試

還是有一點,在所有工業通訊領域,沒一個通訊是中國的,如果我們想拿下工業通訊的未來,就像我上面說的,如果我們想在未來不花更多的錢,就需要研究5G,或者說6G。

萬物互聯:未來物聯網的基礎

這個說起來其實略有點遠,或者說實現萬物互聯網的時候,並不是5G時期,可能需要到6G甚至更高,但是這個發展好像沒法跨越5G。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去看演唱會,經常會發現現場沒有信號。這是為何?

因為一個體育場內,同時3-5萬人。如果室分基站不行的,可以連接的終端設備非常有限。跟帶寬沒有關係,就是跟4G本身的可同時接入的終端數量有關。

因此,5G屬於未來全球發展的必爭之地。


機器人觀察


首先社會是在不斷髮展前進,科技也在不斷髮展升級,存在即合理,有需求就有研發,5G網絡的意思並不單單在個人使用這一方面,它更大的意義和作用是在社會智能化和物聯網推進方面,還有很多我們普通人無法設計的行業。

和4G網絡剛出來的時候一樣,5G網絡必然將繁衍出來一大批的衍生行業。

傳統有待改變

我就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我們最常用的電腦,辦公行業必不可少的呀,那麼5G會對電腦行業帶來什麼改變呢?

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是由各個硬件組成的,比如cpu處理器、內存條、硬盤等,花幾千元購買一臺電腦,由於硬件更新換代太快,而且越來越快,所以大約2、3年後硬件就顯得落後了,4、5年後就變成了老爺機,當然對於普通的輕度用戶來說無所謂的,但是對於影視後期、圖形設計、大數據處理等行業來說,硬件的落後就意味著工作效率的大大降低。

所以電腦的成本還是比較大的,而且無法避免。

那麼這個和5G有什麼關係呢?

目前已經出現了雲電腦,5G網絡的普及將會大大促進雲電腦的推廣和應用。可以想見,在5G時代,雲電腦必然大範圍的取代現有的傳統電腦。

雲電腦的普及基於兩點,一個是網速,一個是價格,5G網絡普及之後,價格必然會有一個大幅度的回落,高速+低價,是雲電腦進入廣大家庭和部分行業的一個基石。

什麼是雲電腦

雲電腦,只需要一個顯示器,不需要機箱及機箱內的所有硬件,利用手機購買一款雲電腦,通過轉接線或者拓展塢將手機和顯示器以及鼠標鍵盤連接起來,就可以操作雲電腦了,體驗和實體臺式機沒有任何區別。

另外雲電腦的一個最大的優點是,硬件配置非常高,而且將會是實時升級更新的,不像實體臺式機硬件那樣一天一天落後。

如果你有華為或者榮耀手機,現在就打開手機體驗一下華為的雲電腦吧,每天可以免費試用1小時。

說在最後

這裡只是用雲電腦舉個例子說明問題,5G網絡的普及,將會給現在的社會和大部分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電腦小迷蟲


現在5G已經開始商用了,很多朋友也買了5G手機了,但很可惜,如今5G的APP乏善可陳。前移動公司老總王建宙曾經吐槽說,現在買5G手機最大的作用就是到處找5G信號,找到了就測個速,然後截圖發朋友圈,炫耀一下5G的速度,然後就完事了。

正因為5G的APP乏善可陳,所以有些人就說了,咱們聽歌、看視頻、玩遊戲、做直播等等,有4G已經夠了,那還要5G幹什麼?5G是多餘的,沒用的。

話也不是這麼說。5G要是沒有用的話,美國也不會動用全球的力量來絞殺華為了。5G是非常有用的。

5G未來的應用市場分為兩個:一個是消費者互聯網應用,一個是產業互聯網應用。消費者互聯網應用好理解,就是平常咱們在手機、平板上聽歌啊,玩遊戲啊,看視頻啊,做直播啊,等等。這些確實是用4G就可以搞定了,5G顯得多餘。但在虛擬現實方面,也是VR方面,4G就遠遠不夠了。當然啦,現在VR技術還不成熟,特別是在渲染方面做得還比較差,所以我們用VR看到的景色都像卡通片一樣,沒能做到百分百的還原真色彩。據預測,可能還需要再過三四年左右,VR技術可以做到百分百的還原真色彩了,那我們在家裡足不出戶就可以遨遊世界了。這是4G技術做不到的。

而在產業互聯網應用領域,5G用途就更多了。首先,它在單位面積內連接的終端多。在一平方公里範圍內,5G設備可以同時連接100萬臺終端設備。這是個了不起的事。其次,它的時延性極低,只有一毫秒。這極低時延有什麼作用呢?舉個例子吧,比方說遠程醫療,極低時延就非常有必要了。如果時延的時間長,這邊一刀切下去,血都流出來了,那邊還沒看到,這就要命了。所以,這極低時延的重要性就顯露出來了。這邊做什麼,那邊隔一毫秒的時間就看到了。

有人說,我用光纖來也行啊,沒必要用5G啊!用光纖沒有說不行,但你想過沒有,光纖多佔地方啊!如果說你只連接少量終端設備沒問題,但如果你連接的終端設備太多,這光纖的需求量就大了。任正非曾經說過,如果空客A320客機用5G終端設備替代線纜光纖的話,可以為它節省17噸的材料,這樣一來,空客A320就可以多出17噸的運載能力。空客A320是這樣,其他的飛機呢?艦船呢?衛星呢?車輛呢?還有各類的通信、互聯網企業呢?你算一下能節約多少光纖線纜啊?所以啊,5G不是沒有用,5G非常有用,我們一定要用5G。

另外,互聯網上有一種真假5G之爭。什麼是真5G呢?就是能獨立組網的5G,而假5G的核心網絡還是4G網,它並不具備獨立組網的能力,它是依附在4G網絡上,需要4G網絡的帶動,它才能實現5G網絡的傳輸。說實話,這假5G應用在消費者互聯網領域方面沒有問題,咱們買5G手機不必在意它是真5G還是假5G,但在產業互聯網應用領域,假5G就用不了了。它實現不了極低時延和一平方公里範圍內連接100萬臺終端設備。如果用假5G搞遠程醫療,自動駕駛等等,鬧不好要出人命的。


血染戰旗紅


您說的沒錯,實際上就目前的大多數個人應用來說,比如常見的瀏覽網頁、收發郵件、購物平臺瀏覽、甚至qq、微信的聊天,包括網絡較好的情況下在線看視頻、聽音樂,4G網絡的速度基本上能滿足了。

但是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4G的各項性能是根本滿足不了這些新的需求的。在人工智能時代,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AR/VR等所需雙向穩定的高速度、高併發持續連接、低時延等,4G是完全不能滿足的,所以5G的出現就成了必然,這也就是現在常說的“5G+AIoT”時代的原因,可以解釋為5G驅動(支撐)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發展的時代。

4G通信技術是第四代的移動信息系統,是在3G技術上的一次更好的改良。正常狀況下可實現圖像、視頻、語音數據的日常傳輸基本順暢。在移動智能通信設備(最常見的智能手機)中應用4G通信技術,上網速度可以高達100M。不過,即便是沒有到物聯網、人工智能這樣的普遍連接時代,您也一定體驗過,微信視頻聊天的斷斷續續、手機網絡速度很不穩定時快時慢、在人多的地方根本就連不上網絡等等各種情況。特別是需要發送大文件時,會發現上傳速度要比下載速度慢的多。這些缺點都是4G網絡的基本特點,也是難以克服的。

而5G網絡則是全新的一代通信技術。其主要優勢在於,數據傳輸速率遠遠高於以前的蜂窩網絡,最高可達10Gbit/s,甚至比當前的有線互聯網還要快,比先前的4G LTE蜂窩網絡快達100倍。另一個主要優點是很低的網絡延遲(更快的響應時間),低於1毫秒,而4G為30-70毫秒,這個性能對於車聯網、工業互聯網、AR/VR、遠程醫療等極為關鍵。5G網絡基本特點有:

  1. 峰值速率可達到Gbit/s的標準,以滿足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大數據量傳輸;

  2. 接口時延水平在1ms左右,滿足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實時應用;

  3. 超大網絡容量,提供千億設備的連接能力,滿足物聯網通信;

  4. 頻譜效率要比LTE提升10倍以上;

  5. 連續廣域覆蓋和高移動性下,用戶體驗速率達到100Mbit/s;

  6. 流量密度和連接數密度大幅度提高;

  7. 系統協同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表現為多用戶,多點,多天線,多攝取的協同組網,以及網絡間靈活地自動調整。

以上主要特點都是因應物聯網時代而設計。未來AIoT的時代,將是廣連接、萬物互聯的時代。除了雙向高速度的穩定要求,低時延、高併發、永遠在線都是必須的。即便是在人員密集的地區,或是大量需要相互連接通信的設備密集工業區,也能實現一個基本的穩定雙向速度和連接的可靠性。

而上述這些優勢特性,4G網絡是根本不具備的,這就是5G的意義之所在。可以說,4G適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需求,5G則是為萬物互聯時代而生。目前4G網絡主要連接的是人與人,人與各種服務平臺,總的連接節點數還是不大的。AIoT時代,萬物互聯的連接數可能是現在的幾百倍、上千倍,遠非現在的4G網絡所能實現,所以5G是必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