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在家的第五十三天,我與食物的這些故事。

各平臺都發起了宅在家美食挑戰,一場疫情,窩在家裡的我們都變身小廚娘。就著這份悠長,我們與哪些食物產生故事呢?

呆在家的第五十三天,我與食物的這些故事。

無意看到新世相的一句話:翻翻手機相冊,找一張你在疫情爆發前拍的照片吧。

稍等,我把磁帶倒回最開始。

我剛買完熱乎乎的雞蛋燒,就著沖泡好的咖啡,站在小店裡三兩口吃完,又打包了最後一份草莓炸彈和新年小禮盒去繼字輩。

呆在家的第五十三天,我與食物的這些故事。


呆在家的第五十三天,我與食物的這些故事。


那天和小畢一起進行大掃除,整個房間都是陽光、洗衣液、消毒水混合的味道,巨好聞。

整理完,坐下休息,草莓炸彈和小畢一人一半,草莓清甜到不行。這是我日常幸福的一天。記錄時,發現食物的樣貌形態不斷出現,承接了整個過程。

之所以食物是作為記憶載體存在的,是哪怕不認真吃它,它從喉嚨劃過,依舊會在體內彙集,形成我們的骨骼和肉。

抵抗疫情,宅在家裡,發現有些快樂是隻有食物可以帶給自己的,而從這個熱鬧的廚房裡,也流出了最近的小小生活。

������

沒有奶油,照樣可以吃草莓千層。

宅家

快樂草莓千層

呆在家的第五十三天,我與食物的這些故事。


正當草莓季,飽滿多汁的草莓清甜無比,將原材料準備好,蛋餅液過濾了好幾次,順滑無泡,倒入鍋裡,輕輕旋轉鍋身,使蛋液均勻的遮蓋住整個鍋底。感覺微微鼓起時,啪的一下扣到一旁的盤子中,厚薄恰好。


呆在家的第五十三天,我與食物的這些故事。


鋪層蛋皮,倒入酸奶,灑上椰蓉,接著鋪上草莓,繼而反覆,慢慢的,邊聽歌邊重複著這個程序,厚厚的超大滿足的草莓千層放入冰箱冷藏,媽媽午睡起來嘗一口說:好成功阿!很好吃!

我們沒被困在疫情裡,這是個草莓味兒的晴朗一天。

������

沒有番茄,土豆牛腩也不錯。

土豆牛腩+滷雞腿、雞蛋

呆在家的第五十三天,我與食物的這些故事。


阿遠做的無水牛腩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牛腩,那天用妮妮送過來的牛腩合著土豆做了一道菜。牛腩要想煮的軟爛,需要時間和耐心,冷水焯過,鍋底不放油,小火將牛腩的油滋滋的逼出來,再加入冰糖,不斷翻炒,讓每一塊兒牛腩都均勻上色,加入八角、桂皮、花椒、大蔥、生薑翻炒,悶會兒料酒,再悶會兒生抽,倒入滾開的熱水,開始綿長的慢燉。

他不給你著急的機會,早一會兒它便嚼不爛,也不讓好好收汁。那便踏踏實實的去做去等待罷。

不過一場電臺的時間,便可以盛出裝盤,土豆綿沙沙的,牛腩軟坨坨的,咬一口,回彈到牙齒再繳械投降,瞬間軟化,就著湯汁拌進晶瑩剔透的米飯....

“再來一碗!”

宅家

隔天做了胡蘿蔔牛腩

呆在家的第五十三天,我與食物的這些故事。


������

沒出門,還不能吃一碗街邊炒麵嗎?

家庭版炒麵

呆在家的第五十三天,我與食物的這些故事。


想要在平和的生活裡來一碗爆炸面,不需要那麼辣,但是勁兒一定要夠足。

燒一鍋開水,煮沸,下入麵條,加點鹽,煮到七分熟撈起過水,加些香油拌勻,放置一邊。

另起一鍋加少許油,爆三個蛋,盛起備用,鍋中加油,依次下蒜片,蝦米,炒香,將提前切好的豬皮絲、木耳絲、火腿絲、青菜絲全扣進鍋裡,噼裡啪啦炒一頓,加入麵條。

這時順著鍋澆上我們提前調配好的秘製醬汁,加入雞蛋翻炒幾次即可出鍋。

之前煮麵條的麵湯也不要浪費了,燙些青菜木耳,加點醬油和胡椒提鮮。不用一滴油,這鮮湯正好解了炒麵的膩。

一口巨多配菜的面,一口清鮮的湯,整個胃都跟著暖了起來。


呆在家的第五十三天,我與食物的這些故事。


木心先生寫到:清晨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不用細品,生活連同味道都一起被攤開。疫情結束,想和喜歡的人一起早起去喝一杯熱乎乎的豆漿,吸溜一口熱乾麵。

吃和瘦好像總處於對立面,像麻辣燙,它就是高熱量的代名詞,不知道器官浸泡在翻滾的湯水裡,什麼時候會爆炸。我們總是擁有這樣平凡的苦惱,擁有這樣平凡的快樂。

疫情在家,走進廚房吧,整個世界都會是你的,換個花樣,都你說了算。

下次我要好好鑽研下如何拍照,不然把你發送出去我會好久都不想打開手機。

沉積岩

2020.3.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