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的写作如何能给读者很美的“体验感”?

凡客红尘


最好有格律,自然律也好,读起来起码是好听的。

再者,要有意象并营造一种意境,让人有可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最后,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因情感贯穿带来的气韵,是值得品味。

千万不要大白话,或者喊口号,扬价值观。千人千味是最好的。


荐书三姐妹


现代诗歌的写作如何能给读者很美的“体验感”,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用文字言语表述清楚。千人有千人的说法,千人有千人的理解。眼高手低、心有余而力不足、言不达意、堆砌形容词、枯燥乏味、平淡无奇、意晦不清、……,诸如此类,很难表述清楚,短时间很难理会,短时间也很难提高写作水平。要想写给读者很美的“体验感”的诗,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去写了。我试着写了一首自由诗《春天》,不知是否有点美的“体验感”,请点评。

自由诗《春天》:

冬寒还未收尽,

春意已悄悄潜入,

皑皑白雪下的梅花无言怒放着,

示意万物春天巳悄然而至,

接踵而至的是复苏的柳条绽放着嫩绿的芽,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卉和野菜绿茸茸的往上窜,

紧接着早绿的树枝铺满了浅绿的叶无各色的花,

早开花的树枝盛开了满枝的粉红的花没各色的叶,

……,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啊,春 天挟携着強大的生命力催醒着万物的睡意朦胧,

席卷着山田湖泊江河海洋,

席卷着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神州大地,

席卷着五湖四海全球各地。

啊,春天正如初升的太阳,

朝气蓬勃晨𣌀灿烂,

催醒着世界万物振奋着世界万物。


士心湘人


我认为,要想给读者很美的“体验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音乐美”,即韵律有致,朗朗上口,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讲究押韵;二是,“绘画美”,即语言优美,富有色彩,让人读过后脑海里不自觉地出现一幅美丽的画卷;三是“建筑美”,即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每一节,一行,都讲究字数和格式的对仗。

一直为人称道的《再别康桥》,就是这“三美”的集大成者。首先,这首诗的“来、彩、娘、漾”等词尾,都是押韵的;其次,“金柳、艳影、彩虹、青草、星辉斑斓”等词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读过后脑海里浮想联翩;最后,全诗7节,每节4行,1、3行稍短,2、4行稍长,对仗工整,很有诗的格律之美。这“三美”结合在一起,就会让人觉得《再别康桥》有一种很美的“体验感”。

除了这“三美”,个人感情和贴近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作者要尽可能多些烟火气,而不是写一些高深莫测、佶屈聱牙的词汇,那只会与读者产生隔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什么引起那么多的共鸣?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和亲人通信、面朝大海等等,这些都是现代人们渴望而很难去做到的事情,用简单的文字写出来,读者就会有一种“感同身受”,自然也就有了很好的体验感。



磨碟沙的猫


“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这是很久前看到一段关于解释现代诗歌的话,而在《文学理论》一书上对现代诗歌的描述则是: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我想,这里“最古老”的定义肯定是广义的,因这指向的诗歌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我们都知道,现代诗歌在我们国家发展只有短短数十年历史然而就是这短短数十年,现代诗歌突飞猛进,取得了很大可以骄傲的成果其间诞生了许多杰出的现代诗人。按诗人何三坡在答记者问时的一句话说“中国的现代诗歌,已经进入盛唐时期”由此可见,现代诗歌在此间快速风靡的人群和热度,也由此可见,现代诗歌日新月异,正以最快速度和最高水平,爬向另一座更高的山峰!   

下面我就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手法阐述几点。

一、语言和意境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现代诗歌有三个明显而具体的要素,它们是:语言,意境和韵律由此可见语言和意境对一首现代诗歌有多么关键的作用如果要鉴赏一部现代诗歌的好坏,这两个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语言来自于生活,我们都知道,但任何体裁文章使用的语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其实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学体裁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但也“必将高于生活”作为一种诗意化的文学体裁,在语言这方面,就更有着不可言说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部现代诗歌里,如果语言优雅而别致,就必定有一些嚼头和看头;而如果语言使用不当,就会败坏整个作品的氛围和格调至于意境,也就是能渲染作品和氛围的一些东西,可以是一幅幅打开的画面,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也可是一种感触或哲思,禅意也就是说意境的划分大致两类:有形和无形,能看得见的物体和画面,就是有形的意境。

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凡是接触过文学的人,我们都知道韵律的意思在古典诗词里,韵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韵律,或韵律不整,那么古典诗词就不能叫诗词,最好的诗词也会失去看头,新文化运动后,在早期的现代诗歌里,诗人们对韵律的把握非常周到而细致在早期现代诗歌作品里,我们经常能读到那些韵律和节奏把握都很巧妙的好作品,这些好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通常是阅读轻快,优美,抑扬顿挫,也或干练,大气,醇厚,回味悠长这些韵律和节奏的佳作,同时也是最好的朗诵作品 。

三、清新灵动法   

我们都知道,诗歌都是由每个细致的句子构成这里的清新和灵动,指的就是句子的表达和结构一个句子的构成,有许多种方式,在表达上,一般个人都喜欢用自己惯用的手法和个性来组织语言,有拖沓的,凝练的,清新和雅致的,也有繁琐和啰嗦的,诗歌水平和风格的差异,我想首先就是来源于一个人组织语言能力的差异吧清新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是清爽和鲜活的组合如果一个句子的组合或一首诗歌的表达能达到这点,给读者默默间送去清爽和鲜活,又怎能不令读者喜欢和动容?而灵动,则是指表达中蕴含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动感,使陈旧的画面鲜活,使静止的物象跳跃,使暗淡的颜色明亮,甚至能令死去的物体再次重生!

四、拟人法   

说到拟人,我们都知怎么回事,而诗歌里的拟人,并不是单纯的比喻,如果是这样,那么诗歌就要丢失原本具备的诗意,语感和意韵,诗歌中的拟人法,是指将要表达的主题或物象形象的人物化,或借用人物的某些个性的特点来咏物,如果表达恰当,甚至能让虚拟的人和真实的物共成一体,借人咏物,以物喻人,取得的效果,自然不可比拟下面我们来看看拟人法的神奇作用。       

五、素描法   

说到素描,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用铅笔在白纸上画下物体或人像,也可以是粗象的思维那么,诗歌是用语言组合起来的,又怎么来用笔来绘画呢?写诗时咱们不必借用铅笔,有时候,语言就是最好铅笔,在我们的手中,利用意境和韵律,咱们可以描绘出一幅幅比铅笔和白纸更加美丽的画面而且,这些画面里,不只有美丽,粗犷,细腻,或朦胧,还有图画作品所不能及的柔美,感性,优美的意境,诗意,以及打开的哲思,读起来余香满口,回味悠长。

六、排比法   

感觉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写作手法生活里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个手法所以也就不再解释排比的结构和意义咱们具体来谈谈排比在诗歌里的作用,以及排比方法在诗歌语言里获取的力度与深度。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诗歌,不只是语言的诗意和表达的舒缓和清新,还需要一些思想和力度在黑暗年代,有力度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针对现状以及对一种光明和良知的唤醒,比如鲁迅先生就曾留下“与其苟延喘息,不如从容燃烧”的有力名句,也因此而唤醒过千千万万民众,在和平的年代,咱们自然不必去呼唤光明,但对于生活里千千万万美好,善良,宽厚而纯朴的人或事物植物,咱们都可尽情赞扬,并歌颂,哪怕是一滴水,一根草,一缕金色阳光,都蕴含了无比的智慧和感恩,是完全值得我们去歌颂的而在表达的力度上,排比不失为一个极度蕴含力度的方式。

七、隐喻法   

简单的说,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然而,隐喻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很多时候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带动读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隐喻大体分三种:无形的隐喻、有形的隐喻、以及有形与无形结合的隐喻。

八、修辞的节制   

“修”,指修饰,“辞”,本意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是指在表达语言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尽可能达到更好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我们知道,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诗歌有着与别的文学体裁不能比拟的细腻与柔情,所以更需要修辞的运用来达到诗意化和个性化而修辞的巧妙把握和利用又是重要的,如果不使用修辞,那么诗歌必定是不能成诗歌的,而如果修辞泛滥,则诗歌语言难免会繁琐,拖沓,如同浓妆艳抹的女人般粗俗,令人索然无味。

九、返璞归真法   

几乎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返璞归真”指回复到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璞,本义是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这里引申为天真,淳朴的意思。

十、结尾的巧妙处理   

一直觉得一首好的诗歌作品,不仅有好的开头,好的主旨,还应该有个漂亮的结尾这里的漂亮,并不是指华丽的表达或句子结构而是相对于作者表达的中心和主题,在结尾时利用寥寥数字,或将主题拉到高处,或提出问题,或留下思索,或巧妙解答问题,极大打开主题和空间的深度,给读者留下思考或哲理,余味深长。



Mr张先森


现代诗的写作想写好是不容易。诗创作讲究灵感、悟性、体验。它不需要原原本本,清清楚楚,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可以,古典与今典结合也可以。现代诗写作与其实不如虚,一定要“隔”,让读者有歪着头想一想的空间。假若什么都告诉读者,文章恐怕不耐读,就会失去了一些回味与余香。我一直很欣赏卞之琳的《寂寞》: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

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

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

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

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诗中说小孩子怕寂寞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到城里工作,买了一个象征文明与进步的夜明表。这是一种显然的对比,蝈蝈还有墓草陪伴,现在他死三个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或许不断有前赴后继的乡村小孩子羡慕城里生活,想融入城市,朝九晚五上班,这夜明表既是时间的象征也是枯燥的体现。机械的重复,心灵越来越单调乏味,所以他深深的寂寞,好像马尔库塞说的“单面人”一样。

卞之琳写得很好,数个意象的并置把一种现代性体验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规矩与法度中有无限想象空间。因此诗人写诗一定要隔,一定要拆掉表面的逻辑联系,我以为这是写诗的一个基本规范。

至于还要有很美的体验感,你不能要求诗人,你得要求你自己有没有合格或者高明的欣赏感觉,好比动听的音乐,你也得有应和的心弦,否则就是对牛弹琴。比如穆旦的诗、戴望舒的诗。写诗是一种高智力行为,欣赏诗也是一种高智商行为。诗人写诗得心营意造,读诗也得有高明的眼光、丰富而湿润的感觉。


民国滋味


现在,还是写仿古诗的多,不知道从哪里搬来的字,都读不懂,写诗就是两个要点,一个是写诗人必须有灵感,这是天生的,第二点就是写出来的作品,能让读者读了以后,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叫意境,现在很多人自命题什么:七绝,五绝的,结果读完,真的是满嘴苦涩,不通顺,只是凑词而已,


雲中漫步作品集


好,让我来试着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很大,所以需要系统的解答。今天,先让我从诗歌的源流说起。

我国的诗歌的发展从《诗经》开始,再到《楚辞》,已形成了现实和浪漫兼具的格局。又经过两汉(含建安)、魏晋、南北朝诗人们的开拓和探索,到唐朝达到顶峰。接下来宋词和元曲又创辉煌。五四以来,西学东进,有些诗人开始借用西方的诗歌形式写所谓的白话诗,这就是现代诗的由来。您读到这里可能要问:这和问题有关系吗?我的回答是有,而且是最根本的关系。

为了不再赘述,我在这里举两个我们最熟悉的现代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为例。那便是徐志摩和《再别康桥》、戴望舒和《雨巷》。两个诗人我们都很熟悉,他们都有很深厚的古诗词功底。两首诗我们也很熟悉,甚至都会背。是不是能在这两首名作中找到古诗词的影子。所以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倘若您是一个现代诗的创作者,如果没有深厚的古诗词功底,想写出有美感的作品是不可能的,没有万一。这就是源流的重要,传承的重要,是最根本的。

鉴于篇幅有限,问题又太复杂,我今天先解答到这里。如果以后有机会,再接着解答。再见。


心平气和7631


这得由读者评说,而不能由作者去想。诗歌创作者只能是按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去抒发表达一种情怀。诗歌的读者何止一人,美的“体验感”不说千差万别,总也各有不同,作者不可能也没法去达到满足众多读者口味的那种高度。

就按照你自己的创作意图去写作吧,只要你在诗歌创作中以你的真情实感赋于其诗歌一定的美学意义,让你的诗歌具有节奏的、音韵的、意境的美并具有较好的思想内涵就行。

其实我对诗歌写作也是外行,有点班门弄斧,不自量力,所以,不能说是赐教,若无不当,权当瞎说,且请见谅!


东方白542


以唐诗宋词为基础,会让中国现代诗提升美感

很多现代诗歌创作者,觉得现代诗讲究意境和感悟,韵律并不重要。其实,创作者如果能对中国传统的唐诗宋词进行研究学习,对创作现代诗,以及让现代诗更具美感,会有很大帮助。这是因为:

首先,文化是讲究传承的,中国做为不曾断代的文明古国,主要是语言文字的持续传承,从未间断。相信你是用中文创作诗歌的,你的诗歌首先是给中国人看的,而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学习的唐诗宋词,都是很具有韵律美的,而你创作诗歌时,如果注意韵律美,中国读者会有天然的亲切感,更能体验你所展示的美。但是,现代诗的韵律美并不是说必须句句押韵,而是要有一定的“节奏”,让读者能够跟上节奏,产生共鸣。举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不押韵,但是具有很好的节奏感。

其次,理解古人的诗歌创作目的和手法,对创作现代诗歌也是有帮助的。古人说写诗就有两个目的“诗以言情,诗以咏志”。情(爱情友情亲情……)与志(理想抱负……)是诗歌创作的出发点,所有能够长久传颂的诗歌,都是从这两个出发点进行创作的。而通过不同创作手法,让诗歌具有美感的例子不胜枚举。简单举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极具画面美感,读诗仿佛欣赏美景。

第三,诗歌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让读者产生共鸣,才能让读者具有你所说的“体验美感”。古人诗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只是对创作现代诗歌提高体验美感的个人观点,说明角度较为狭窄,难免有所偏颇,希望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


西城杂家橙爸爸


无论是散文、戏曲还是小说、诗歌,意境的营造、语言的组织是极为重要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诗歌的境界分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这也侧面反映了诗歌不仅是需要营造意境的,并且这所营造出来的意境还是分等级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便营造出来了一种早春的气息以及春天焕发生机的意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塑造出了一种孤独冷清的氛围。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不同种类的诗文都会有不同的意境,有些较为开阔,有些就比较朦胧。

对于现代诗来说,意境朦胧更能体现特殊时代下的情感,也会让人产生很多臆想。比如在舒婷的《致橡树》中曾写道:“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表面上来看这首只是一首现代爱情诗,但是如果结合时代背景,这更像是一种冲破封建思想的利刃。虽然表象和意境都很朦胧,但却让人遐想很多。这也就说明了现代诗中朦胧的意境对于诗歌的艺术表达和整体美感是很有帮助的。

诗歌的创作不只是要有意境,语言文字的表达也非常重要,文字是意境的载体。语言来自于生活,我们都知道,但任何体裁文章使用的语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其实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学体裁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但也“必将高于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