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三杰之国舅陈北科

(来源: 良夫看世界 ,只做学习分享,宣传家乡,不出于任何商业目的,特此鸣谢原作者辛勤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我们立即删除)

潮汕三杰之国舅陈北科


潮汕三杰即指潮汕三大杰出人物,分别为状元林大钦、国舅陈北科、兵部尚书翁万达。三人分别号东莆,号东石,号东涯,故又称潮汕三东。此三人对潮汕地区的文学、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潮汕地区的发展有重大贡献。陈北科虽其仕途生涯处于明朝大礼仪矛盾的巅峰时期,却不受迂腐陈规的束缚,敢于藐视礼教,对当时社会具有非常大的进步意义。


潮汕三杰之国舅陈北科


陈北科的平生经历


潮汕三杰之一的陈北科(1478年~1534年),原名陈洸,字世杰,号东石。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于潮阳县桂山都贵屿(现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华美村);明正德二年(1507年)中举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明正德八年(1513年)任吏科左给事中,奉旨管理全国官员升降;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奉旨按查湖广地方官员;明嘉靖元年(1522年)御封“紫阁名臣”;明嘉靖三年(1524年)任大理寺少卿;明嘉靖六年(1527年)任黄门侍郎、御赐“黄门第”;明嘉靖十年(1531年)因宦官专政,辞官还乡;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家乡抑郁而终,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潮汕三杰之国舅陈北科

陈北科是潮阳贵屿陈氏始祖通直公陈仲徽的第十一世孙,其先祖曾为福建泉州府莆田知县,其兄陈南科也同是正德朝进士,陈家至陈北科之祖、父辈,陈家已是贵屿屈指可数的书香门第。陈北科沐浴文风,通五经,熟史籍,学老苏之学,陈北科更是在中进士之后,为更好学习,拜在王阳明门下,成为王阳明首批潮籍弟子。

陈北科一生有两个身份,一是官员,二是诗人,他一生有很多诗词作品,如今存世的作品仍有不少,如《前题》《南海歌渔》《官桥秋笛》《谒双忠圣王》等,这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前题》了。他在《前题》诗中写道:“ 灵威恒著万年容,香火于今尚热红。死节睢阳人有几,效忠唐室世难同。云雷百战须眉吐,安史千军瘴疠空。古庙已昭山麓上,不辞杯酒釂英风。诗中借怀念唐代忠臣张巡、许远睢阳为国捐躯,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潮汕三杰之国舅陈北科


当时,与陈洸同朝为官的贵屿人还有陈江。他是陈洸的从兄,明正德九年甲戊(1514年)中进士,后来任南京户科给事中。为了便于区别,民间把在南京任户科给事中的陈江,称为“南科”,而把在北京任户科给事中的陈洸称为“北科”。他们兄弟二人先后官任给事,因而有“双凤鸣阳”之美誉;陈家兄弟后来又同时官任黄门侍郎,一时震惊朝野,世称“一门双进士,兄弟同黄门”。陈北科是潮汕地区有名的先贤,他疾恶如仇,眷恋故土,明世宗褒其为“紫阁名臣”,后人则将其与林大钦、翁万达并称潮汕三杰。


潮汕三杰之国舅陈北科


陈北科为何称国舅

话说陈洸中了乡举之后,即上京赴试。路上遇着一位姓陈的书生,两人结伴同行。半途,那陈生突患急病,卧床不起。陈生对陈洸吐露真情,这次是奉皇命入宫认亲的。自己命薄无福,只好拜托陈洸上京后想办法见到他的姐姐,把将此事禀明。他把各种信物交给陈洸,吩咐完便断了气。

陈洸进京后,便顶冒死者的身份,通过潮州在京的朝官,奏知了皇帝。正德皇帝派人对陈洸进行询问,校对信物,认为确实无疑,亲自召见陈洸,决定让陈洸进后宫认亲。认亲那天,陈洸进入后宫,长跪于地。只见从内宫走出一队同样装扮的宫娥美女,陈洸从未见过皇后,实在无从识别,一时间被难住了。这时,他急中生智,对着众宫人用潮州方言大声说:“潮州阿姐,你的头钗要掉下来了!”只见一位宫人用手去摸头钗。陈洸立即上前跪下,口称:“娘娘千秋”!这女人正是当今皇后,她连忙伸出双手把陈洸扶起来,连称:“国舅免礼”。

事后,陈洸将实情密奏了娘娘。皇后一来因当众认了亲,二来陈洸是家乡人,他敢将事情披露也就算了。当然,皇帝也知道此事,但出于统战的需要,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也就将差就错,陈国舅这尊称即由此而来。


潮汕三杰之国舅陈北科


陈北科的历史贡献

陈北科作为一位潮汕的先贤,为潮汕留下了一大批的文化遗产,这其中最为宝贵的就是潮汕民居和贵屿街路棚了。


潮汕三杰之国舅陈北科


潮汕民居是潮汕特有的民居,有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等建筑形式,这样形式的民居全国只有两个地方有,一个是北京,一个是潮汕,不过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与潮汕民居相比,建筑虽大于潮汕民居而精致程度却远远不及潮汕民居,而且潮汕民居的门是开在房屋中轴线上的,这是四合院不能与之相比的。


潮汕民居出现于明正德年间,因潮汕旧时房屋简陋,人民无法依靠房屋来躲避自然灾害,每逢雨季人民都大受其害,陈北科就向皇帝请求让潮汕也能有坚固的住所,因为有皇帝下旨,所以潮汕民居在建筑方面大量运用石雕、木雕等进行装饰,而陈北科其姐为皇妃,且陈北科是潮阳人,故此潮阳当地人民大借陈国舅之名,盖上了黄瓦屋顶,如今潮汕民居已经成为了展现潮汕文化的载体,也是潮汕人的一个精神寄托。


潮汕三杰之国舅陈北科


贵屿的“街路棚”实际应该称为“彩街路棚”,它始办于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解放后(1950以后)因社会治安等方面原因而停办,从1989年恢复至今,前后有近五百年历史。据明隆庆版《潮阳县志》中“乡间之俗”篇中所载:“桂山陈、杨、范、蔡故家暇日登临,骚墨间作,或仕或隐,扣舷为乐”;此县志第四卷,桂山都进士陈江在附录《贵爱碑》中有“......双忠公之观甲于东南诸郡,而二月尤胜.......”之载。在1992年出版的《潮汕百科全书》中载:” ......贵屿街路棚始于明代嘉靖年间,桂山都有三处修建双忠庙,并于每年二月祭念张巡许远,......当时桂山有陈江陈洸告老回家,倡导模仿苏州庙会格局,举办以怀念赞颂张巡许远为内容的书画展览,......“。贵屿街路棚被誉为天下第一街,其特点就是为期三日的露天书画展览,贵屿街路棚创建于明嘉靖十二年,现今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