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三傑之國舅陳北科

(來源: 良夫看世界 ,只做學習分享,宣傳家鄉,不出於任何商業目的,特此鳴謝原作者辛勤付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我們立即刪除)

潮汕三傑之國舅陳北科


潮汕三傑即指潮汕三大傑出人物,分別為狀元林大欽、國舅陳北科、兵部尚書翁萬達。三人分別號東莆,號東石,號東涯,故又稱潮汕三東。此三人對潮汕地區的文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於潮汕地區的發展有重大貢獻。陳北科雖其仕途生涯處於明朝大禮儀矛盾的巔峰時期,卻不受迂腐陳規的束縛,敢於藐視禮教,對當時社會具有非常大的進步意義。


潮汕三傑之國舅陳北科


陳北科的平生經歷


潮汕三傑之一的陳北科(1478年~1534年),原名陳洸,字世傑,號東石。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於潮陽縣桂山都貴嶼(現汕頭市潮陽區貴嶼鎮華美村);明正德二年(1507年)中舉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明正德八年(1513年)任吏科左給事中,奉旨管理全國官員升降;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奉旨按查湖廣地方官員;明嘉靖元年(1522年)御封“紫閣名臣”;明嘉靖三年(1524年)任大理寺少卿;明嘉靖六年(1527年)任黃門侍郎、御賜“黃門第”;明嘉靖十年(1531年)因宦官專政,辭官還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家鄉抑鬱而終,入祀邑忠義孝弟祠。


潮汕三傑之國舅陳北科

陳北科是潮陽貴嶼陳氏始祖通直公陳仲徽的第十一世孫,其先祖曾為福建泉州府莆田知縣,其兄陳南科也同是正德朝進士,陳家至陳北科之祖、父輩,陳家已是貴嶼屈指可數的書香門第。陳北科沐浴文風,通五經,熟史籍,學老蘇之學,陳北科更是在中進士之後,為更好學習,拜在王陽明門下,成為王陽明首批潮籍弟子。

陳北科一生有兩個身份,一是官員,二是詩人,他一生有很多詩詞作品,如今存世的作品仍有不少,如《前題》《南海歌漁》《官橋秋笛》《謁雙忠聖王》等,這其中流傳最廣的莫過於《前題》了。他在《前題》詩中寫道:“ 靈威恆著萬年容,香火於今尚熱紅。死節睢陽人有幾,效忠唐室世難同。雲雷百戰鬚眉吐,安史千軍瘴癘空。古廟已昭山麓上,不辭杯酒釂英風。詩中借懷念唐代忠臣張巡、許遠睢陽為國捐軀,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


潮汕三傑之國舅陳北科


當時,與陳洸同朝為官的貴嶼人還有陳江。他是陳洸的從兄,明正德九年甲戊(1514年)中進士,後來任南京戶科給事中。為了便於區別,民間把在南京任戶科給事中的陳江,稱為“南科”,而把在北京任戶科給事中的陳洸稱為“北科”。他們兄弟二人先後官任給事,因而有“雙鳳鳴陽”之美譽;陳家兄弟後來又同時官任黃門侍郎,一時震驚朝野,世稱“一門雙進士,兄弟同黃門”。陳北科是潮汕地區有名的先賢,他疾惡如仇,眷戀故土,明世宗褒其為“紫閣名臣”,後人則將其與林大欽、翁萬達並稱潮汕三傑。


潮汕三傑之國舅陳北科


陳北科為何稱國舅

話說陳洸中了鄉舉之後,即上京赴試。路上遇著一位姓陳的書生,兩人結伴同行。半途,那陳生突患急病,臥床不起。陳生對陳洸吐露真情,這次是奉皇命入宮認親的。自己命薄無福,只好拜託陳洸上京後想辦法見到他的姐姐,把將此事稟明。他把各種信物交給陳洸,吩咐完便斷了氣。

陳洸進京後,便頂冒死者的身份,通過潮州在京的朝官,奏知了皇帝。正德皇帝派人對陳洸進行詢問,校對信物,認為確實無疑,親自召見陳洸,決定讓陳洸進後宮認親。認親那天,陳洸進入後宮,長跪於地。只見從內宮走出一隊同樣裝扮的宮娥美女,陳洸從未見過皇后,實在無從識別,一時間被難住了。這時,他急中生智,對著眾宮人用潮州方言大聲說:“潮州阿姐,你的頭釵要掉下來了!”只見一位宮人用手去摸頭釵。陳洸立即上前跪下,口稱:“娘娘千秋”!這女人正是當今皇后,她連忙伸出雙手把陳洸扶起來,連稱:“國舅免禮”。

事後,陳洸將實情密奏了娘娘。皇后一來因當眾認了親,二來陳洸是家鄉人,他敢將事情披露也就算了。當然,皇帝也知道此事,但出於統戰的需要,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也就將差就錯,陳國舅這尊稱即由此而來。


潮汕三傑之國舅陳北科


陳北科的歷史貢獻

陳北科作為一位潮汕的先賢,為潮汕留下了一大批的文化遺產,這其中最為寶貴的就是潮汕民居和貴嶼街路棚了。


潮汕三傑之國舅陳北科


潮汕民居是潮汕特有的民居,有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等建築形式,這樣形式的民居全國只有兩個地方有,一個是北京,一個是潮汕,不過北京的四合院建築與潮汕民居相比,建築雖大於潮汕民居而精緻程度卻遠遠不及潮汕民居,而且潮汕民居的門是開在房屋中軸線上的,這是四合院不能與之相比的。


潮汕民居出現於明正德年間,因潮汕舊時房屋簡陋,人民無法依靠房屋來躲避自然災害,每逢雨季人民都大受其害,陳北科就向皇帝請求讓潮汕也能有堅固的住所,因為有皇帝下旨,所以潮汕民居在建築方面大量運用石雕、木雕等進行裝飾,而陳北科其姐為皇妃,且陳北科是潮陽人,故此潮陽當地人民大借陳國舅之名,蓋上了黃瓦屋頂,如今潮汕民居已經成為了展現潮汕文化的載體,也是潮汕人的一個精神寄託。


潮汕三傑之國舅陳北科


貴嶼的“街路棚”實際應該稱為“彩街路棚”,它始辦於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解放後(1950以後)因社會治安等方面原因而停辦,從1989年恢復至今,前後有近五百年曆史。據明隆慶版《潮陽縣誌》中“鄉間之俗”篇中所載:“桂山陳、楊、範、蔡故家暇日登臨,騷墨間作,或仕或隱,扣舷為樂”;此縣誌第四卷,桂山都進士陳江在附錄《貴愛碑》中有“......雙忠公之觀甲於東南諸郡,而二月尤勝.......”之載。在1992年出版的《潮汕百科全書》中載:” ......貴嶼街路棚始於明代嘉靖年間,桂山都有三處修建雙忠廟,並於每年二月祭念張巡許遠,......當時桂山有陳江陳洸告老回家,倡導模仿蘇州廟會格局,舉辦以懷念讚頌張巡許遠為內容的書畫展覽,......“。貴嶼街路棚被譽為天下第一街,其特點就是為期三日的露天書畫展覽,貴嶼街路棚創建於明嘉靖十二年,現今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