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王十五年的神降临,真的是神吗?

用户64589163


公元前662年,周惠王15年,在今河南三门峡市的峡石镇西十五里的莘原。也就是一个叫西虢国的国家降了一个神。接着就从周王室传出来消息,它的内史过说“西虢这么神神叨叨的,大概是要亡了”,然后又从西虢传出来消息说“最近来到虢国的神已经允诺赐给它们土地了,虢国将要兴旺”,然而虢的內史嚚则发表了和周王内史过相同的看法说“虢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大概是要亡了”。


对同一件事儿竟然传出来两种不同的解释,这引起了目西的注意,且两位内史简单的将西虢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凉德,而没有给出具体凉德事例。比如内史过的看法

道而得神,是谓逢福;淫而得神,是谓贪祸。今虢少荒,其亡乎?

简单翻译就是:有道遇见神仙下凡,那是好事儿;无道遇见神仙下凡,这是祸害,现在虢君荒淫无度,大概是要完蛋!这样的解释让目西极度不满,什么叫做荒淫无度,你倒是解释解释?


为了了解整个降神事件,目西收集了一些史实。

首先是关于降神到底是什么?《史记田单列传》有这么一段记载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於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

简单来说就是:田单神神叨叨的搞祭祀活动,然后找了一个小兵作为神师,说这兵是天神下凡。

目西感受到这个故事与神降临莘有着相同的内核:某一领导找来路人甲扮演神祇,并大肆向外宣传,试图取得某种效果。神降临莘这件事儿就是虢君自导自演的一场宣传活动。

虢君导演这次降神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田单是因为燕国的军队攻打即墨,因此求神,做给燕军看。虢君是因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翻看一下近几年来虢国发生的历史大事件。

周惠王3年,周国发生了内乱,卫国和燕国带着部队攻打周,赶走了周惠王,让子颓作了周王。周惠王4年虢君和郑厉公,攻进周国,杀了子颓,拥立周惠王复辟。

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

因为之前的历史教训周王不满郑国,所以在招待郑厉公和虢君的时候,周惠王给予了虢君更高的评价,试图让虢来牵制郑,虢成了春秋早期举足轻重的国家!

几年之后,晋国出现了晋献公诛杀诸公子的事件,很多晋国公子跑到虢,于是在周惠王9年,虢国在秋季和冬季两次进攻晋国。

秋,虢人侵晋。冬,虢人又侵晋。

周惠王13年,虢又奉着周惠王的命令打灭了樊皮

王命虢公讨樊皮。夏四月丙辰,虢公入樊,执樊仲皮,归于京师。

这一段时间的虢,可以说是南征北战,东征西讨,风光地很!

虢国降神的事情,则发生在周惠王15年,这次事件就极有可能是虢君为了给自己名分树立神性的权威,而搞的一次对外宣传。周惠王对这次事件异常敏感,则说明这次宣传事件很有可能是针对周的,虢要在周取得进一步的地位,类似于郑庄公。

虢君这次降神活动是非常失败的

在周惠王10年晋国曾经为了报仇要攻打虢,士蒍阻止了晋国的行动,这件事儿被记载在《左传》士蒍指出虢公非常傲娇,上一年侵略我国取得一点胜利,必定会变得非常自大,常年进行战争,好战必亡!晋国再等等,等到虢国彻底丧失民心,

晋侯将伐虢,士蒍曰:「不可,虢公骄,若骤得胜于我,必弃其民。无众而后伐之,欲御我谁与?夫礼乐慈爱,战所畜也。夫民让事乐和,爱亲哀丧而后可用也。虢弗畜也,亟战将饥。」

果然,周惠王13年打了樊皮,周惠王15年搞了降神的活动,周惠王19年晋国攻取了虢的下阳,而同年虢公竟然又败戎于桑田。

这时候晋国的巫师说了这样一句话

虢国必将被灭亡。被灭掉了下阳不知戒惧,反而又建立了武功,这是上天夺去了虢国的镜子,而加重它的作恶啊!虢国必定轻视晋国又不爱抚百姓,过不了五年,必然灭亡。

周惠王23年晋灭了虢,虢公丑奔京师。


到此整个周惠王十五年虢降神事件已经很清楚了。虢公丑因为有拥立之功,地位不断攀升,并且多次对外作战中取得优势,这让他忘记了自己并不是一个大国的现实,妄想通过降神活动,取得合法性。然而周不以为然,晋不以为然,虢自己当回事儿了。继续对外战争追求武功,结果被晋灭亡!


以上

目西


目西



鄙人从2004年起。研读诸子经典。大多数经典都是读三遍。还做详尽的读书笔记。

儒家经典《左传》是由孔子做经。左丘明、吴起做传。鄙人读《左传》用了我五个月。是我耗费时间最长的。

神降临的记载出自《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秋七月,有神降于莘。”书中并未言明神之真假。《左传》记载,神仙在莘地呆了六个月,西虢公让西虢国太祝、太史、宗人前往祭祀。

西虢国太史道:虢国将亡矣!国之将兴,听信于民;国之将亡,听信于神。


《左传》是儒家经典。她不讨论神之真假。只为宣扬儒家思想。

一是宣扬先民后神,民为神之主。孔子谓之:敬鬼神而远之。

二是春秋大义。孔子做《春秋》是为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虢国国君迷信鬼神。敬神胜过敬民。儒家批之!


杨朱学派


周惠王十五年,为公元前662年。《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记载:“秋七月,有神降于莘。”莘,为西虢国之地,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市的峡石镇西十五里的莘原。《左传》记载有神降临之事,却没记载下所谓的神到底是什么神,又有何神迹。但从神能说话这点来看,这位神极有可能是人扮的。

先不管这位神是真是假,现代人更应该关注的,是当时人对神的态度。

因为西虢国与周王室关系密切,周惠王很快就得知了这一消息。神居然不在周王室土地上出现,让他有些不甘心,便问内史过:“这是为什么?”内史过答道:“国家要兴起的时候,神仙就会降临,监视其道德如何;将要亡之时,神仙又会降临,观察其恶行。因此,有因得神而兴者,也有因得神而亡者,虞、夏、商、周都有这样的故事。”内史过这番话,其实就是安慰周惠王,不要把神降临人间看作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神仙有可能是要“兴”你,但也可能是要“亡”你。

周惠王听了过后,又问道:“那该怎么对待神呢?”内史过答道:“用祭品来祭祀他就行了。神仙到达的日子,也就表明了应该用来祭祀的物品。”古代祭祀,按天干地支的日期不同,所用的祭祀物品也不一样。所以,内史过建议周惠王用适当的物品祭祀一下就行了,也不必过多铺张浪费。

讨论过后,周惠王就派内史过前往西虢国祭祀。但在祭祀过程中,内史过却听人说西虢公在向神请求土田,大不以为然,批评道:“西虢国一定会亡,西虢公执政暴虐,却喜欢听命于神!”内史过能说出这番话,可见他对于神仙并不是盲目崇拜。当时人能有这样的态度,也是因为周人的传统。

商人对于神的态度,是“率民以事神,先神而后礼”。商人万事都以神为先,凡事都必须先问过神仙意见而后行。所以,商人经常杀牲杀人祭祀,以卜问大小事务的凶吉。因为商人经常杀人、杀牲祭祀,在与商人斗争的过程中周文王便反其道而行之:祭祀时不杀生,简单地以一颗生菜就上了祭坛。这种祭祀方式被称为“禴(音月)祭”。后来周取商而代之,时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才有了“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的说法。“东邻”,即商人,喜欢杀人杀牲祭祀,却失去了天下;“西邻”,即周人,祭祀时不杀人、不杀牲,却得到了天下。可见祭祀时祭品的丰厚与否并非神仙所看重的关键因素;神仙更为看重的,还是在于祭祀人德行的厚薄。

在周文王思想的基础上,周人对于神仙的态度逐步发展完善:第一阶段是从周文王到周成王时期,主要是继承殷礼,提出了天命易变思想;第二阶段是从周成王到西周中期,这一时期周人制礼作乐,形成了尊天、敬德、保民的天人合一思想;第三阶段是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开始对天命产生怀疑,并形成了轻神重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进入春秋后,“民为神之主”的观念在周王国上下都较为普遍,所以内史过才对西虢公对神求土地之事颇为反感:作为国君,不好好地对待百姓,却喜欢祭神、问神,不亡还能怎样?

不光是内史过持有这样的态度。

《左传》记载,神仙在莘地一直呆了六个月,西虢公让西虢国太祝、太史、宗人前往祭祀,求赐予西虢国土地。西虢国太史嚚(音银)为此评价道:“虢国要亡了吧!我听说,国家将兴,听于民众;国家将亡,听于神仙。神仙,聪明正直而始终如一,会依据人的德行而行事,虢国现在德行不足,哪里还能得到土地?”太史嚚这番话,意思更加明确:神仙是聪明正直而且公平公正的,他们只会依据人的德行来决定国家兴亡;如果一个国家不听于民众却喜欢妄听于神,这个国家德行肯定不足,又怎么会得到神仙的护佑?

由此可见,周人对神的主流观念,确实是“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

然而,西虢公却是“非主流”,自从神仙降临之后,对于神仙的态度日渐亲密,甚至连做梦都梦到了神仙。

公元前661年的某天,西虢公梦见自己在宗庙内,有一个神仙脸上长着白毛,手上全是虎爪,拿着斧头站在西边屋檐之下。西虢公吓得掉头就走,但神仙却叫住了他:“不要走!上天命令说:‘让晋国进入你的国门!’西虢公行稽首礼后,突然就醒了过来。

回想起梦中情景,西虢公立刻将太史嚚叫来,命他占卜吉凶。太史嚚答到:“如国君所言,这个神是西方之神莀收了。他是上天主管刑杀的神,上天的命令都是由他执行的。”西虢公听了这话,大怒——我难道被神仙抛弃了吗?居然是刑杀之神来命令我!去年神仙还答应送我土地呢!于是,西虢公便命人将太史嚚给抓了起来,然后让国人都来祝贺他得了一个吉梦!

西虢国大夫舟之侨听说了此事,长叹道:“大家都说虢国不久要亡,我今天才知道了这个道理。国君不警惕,却要人祝贺大国的进入,这样难道就能挽救沉疴吗?民众痛恨他,上天麻痹他;大国一旦来诛,又无人听命;宗族已衰败,诸侯又已疏远。内外无亲,谁还能救得了?我不忍心看到国家的灭亡!”


说完,舟之侨就举族搬到了晋国。六年后,即公元前655年,西虢国就被晋国给灭了!“不听于民而听于神”的西虢公,被迫逃亡洛邑,以保性命。

因此,周惠王十五年的神降临,真假与否还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做人应该是“先神后礼”还是“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这一点,直到现在,很多人都是糊里糊涂地分辨不清吧?


欲云谈史论今


周惠王十五年莘地降神就是一场周惠王自导自演的为自己正名的舆论事件。

我看到这个事情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没见过天神,我不相信。我还想着用唯物主义的精神批评说,怎么可能有神。


可是从古至今我们都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说法。连儒家先贤孔子对鬼神的态度都不是很明确,“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话就说明孔子对待鬼神的态度,不反对,也不赞成,而是缄默不语。但我认为世界上哪有神仙,除非有人装神弄鬼。后世有很多帝王都是如此做法。

这个很有可能就是周朝的天子周惠王,为了从舆论上为自己正名。有这个必要吗?那我们看看周惠王到底是个啥样的天子。

咱们根据史料记载看看,他属于周平王东迁之后的东周天子,这时候的周王室可以说势力衰微,礼崩乐坏。举例来说,周平王的孙子恒王时期,诸侯随意使用天子的土地用来交换,甚至郑国人射伤周恒王。

周惠王在这种情势下,他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昏聩无能,忘恩负义。周惠王继位之初,便经历起伏跌宕的王位被夺,他的庶出弟弟夺位,自己流浪于郑国和温地。后来是在郑国和虢国的国君帮助下得以复位。但他对于郑国却没有给予封赏和爵位,使得郑国对此耿耿于怀。



同时他又宠爱他的一个姬妾的儿子叔带,又立自己另一个儿子为王即周襄王。导致周襄王和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展开了长达十七年的相互争斗,甚至影响到周襄王的儿子继位。最后是晋文公用武力诛杀了叔带,才平息了王室的乱局。这一切都是周惠王犯下的浑,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天子。

切换到我们的问题,周惠王十五年天神降临这件事还是影响比较大。因为这件事在《左传》《国语》都有记载,后面还有《说苑 辩物篇》又讲到过。可是两篇文章都没有关于神仙降临的具体细节特别描述,这件事引起了周王室的关注。



《说苑 辩物》篇主要说的是他们在这件事发生后,周王室天子与内史发生了那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对话,但我怎么看都有内史忽悠天子的嫌疑。

根据内史的说法,不管是天子和君主是否贤良,或者暴戾,神仙都会给他们有所启示。这么回答我觉得就是忽悠人,怎样你都可以把话圆过来。然后周天子也不傻,他继续追问这个神仙降临到底是哪位?他想干什么?这时候内史想了想,就说是虢国国君昏庸无道,上天想灭他。后来周天子为了显示自己仁德,还派人去虢国为他们祭祀祈祷。

从周天子和内史他们的谈话来看,周天子其意更明显,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所以才有天神降临来昭示一切。内史是负责管理国家法令条例以及各种文书,当然对于王室的情况了若指掌。所以当周天子问到他关于降神的事件时,他没有正面回答周天子,而是在绕圈子。

那里礼崩乐坏的时代,一切靠实力的时代,还是会有人想这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加上人们对于鬼神的态度都是暧昧不清,所以不排除可能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欺骗当世人,或者利用鬼神向某种势力施压,已达到某种目的。


只可惜他的套路没有得逞,按照诸子百家中墨家“明鬼”的思想来看,假如说真的是天神下凡,也是来惩罚这位昏聩无能的人间天子。对于这样一位天子,按照古人的一贯作风,上天应该要降下指示,搞所谓的天谴。

那么这一次降神事件究竟意欲何为?综上诉述,周惠王时期的“降神”事件就是周天子给自己正名却没有成功的闹剧。


云梦泽中的无名之士


在商周秦汉时期,他们由于对于科学知识的不了解,对于一些不明了的现象归于天意,也就有了天子之说,人们对于祭祀是比较重视的,祭和祀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仪式,对于古人祭祀的五岳,当今人们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知道四渎吗,就是西河(黄河),北济(济水已经被黄河改道吞并),东江(长江),南淮(淮河),合起来就是:五岳四渎。请大家多多指教


marsWU


是人创造了神!


尘雾真心


所谓神降临,其实就是所谓的神灵附体。是一些神棍骗人的把戏。只不过这次神降于莘,骗了一个诸侯国君而已,没什么了不得的。


挥剑决浮云6


历史是成功人写的,反正就是提高威望,就好像刘邦斩白蛇,也许就是镀金。


用户神隐


商周时期,普遍崇尚祭祀鬼神,对鬼神的崇拜与祖先的崇拜往往结合在一起.此外,商周时代又相信天命之说。天命可以通过鬼神的意旨传达出来。周惠王问鬼神,内史过之所答,言其有,乃是以鬼神之事戒王多行敬天保民之举。


离歌谈


历史上所谓的神降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用当时的科学水平还没办法解释,人们就归结为“神”降临;另一种是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制造了一些虚假现象,为自己造声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