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番外篇——服用緊急避孕藥以後


情人節番外篇——服用緊急避孕藥以後

(雖然沒趕上情人節,但還有女神節,愚人節,白色情人節,五一勞動節……希望這篇小科普依然有用呀!)
你聽說過緊急避孕藥嗎?吃過嗎?避孕效果如何?聽蔡醫生來講一講吧


設想在情人節後的第一個早晨,你吞下了(第)一片左炔諾孕酮片——中國大陸應用最廣泛的緊急避孕藥物。這是人工合成高效孕激素中的王者,和天然黃體酮相比,抑制排卵效率是後者的6000倍,轉化子宮內膜效率是後者的700倍。而且它經口服後吸收迅速而完全,沒到中午,它已經在體內達到血藥濃度的峰值了,更厲害的是,它的口服生物利用度100%,沒有一丁點兒浪費。

情人節番外篇——服用緊急避孕藥以後


左炔諾孕酮在體內施展了什麼功夫來起到避孕的功效呢?此刻,它正在身體裡發起多重阻擊行動:首先,它作用於大腦,具體來說是下丘腦和垂體這兩個掌管全身神經內分泌網絡的司令部,干擾了大腦對卵巢下達排卵命令的通訊信號,主要是卵泡刺激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使卵巢不排卵或排卵延遲;其次,它極強的孕激素活性能夠轉化子宮內膜,讓春意融融正適合孕育胚胎的芳草地變得秋風蕭索草木萎黃,不利於孕卵著床,所謂“著床窗口期”就關閉了;如果服用及時,它還能發揮讓宮頸黏液變稠的功能,讓精子難以深入腹地。


但是你並不是一個月經特別準時的姑娘,所以當藥物對大腦發射干擾衝擊波的時候,排卵信號已經發射完畢,卵泡已經排出。太遺憾了!最重要的一招就失效了,只能寄希望於對子宮內膜和宮頸黏液的干擾作用了。然而總有些頑強的小生命是在極惡劣的環境下也能成長起來的,所以這種情況下,避孕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情人節番外篇——服用緊急避孕藥以後


還有一種情況,藥物只是暫時推遲了排卵,如果接下來幾天又有無保護措施的性生活,延遲的排卵就成為漏網之魚,緊急避孕行動也可能宣告失敗。


這兩種意外的概率有多高呢?大概略低於25%。


這個數字讓緊急避孕藥顯的不那麼靠譜,再加上它的噁心嘔吐、不規則陰道流血等副作用,所以註定只能作為替補隊員,僅用於臨時救場。

情人節番外篇——服用緊急避孕藥以後


有沒有在這一亡羊補牢的措施上再次自我拯救的辦法呢?那就只能再出險招,在再一次的無保護性生活後5天內放置含銅宮內節育器,它的效果會優於緊急避孕藥。另外目前有證據支持如果在性生活前後各服用一次左炔諾孕酮(但在24小時內服藥劑量不超過0.75mg),可以將失敗的概率降到5%以下,也算是未雨綢繆的策略吧。


萬一真的到了下一個預期月經日期還沒有正常行經,可以冷靜地繼續觀察一週。左炔諾孕酮干擾排卵後也對卵巢黃體功能造成影響,造成提前出血,或正常月經延遲。但是如果超過1周還沒有行經,還是建議趕緊去驗個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