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最古老的村落,1200年曆史,曾是縣政府所在地,千年古蹟遍佈


藍天、白雲、古橋、流水、古樓閣,彷彿穿越到了千百年前,除了“世外桃源”不知道還有哪個詞形容這幅畫卷更合適?古橋和旁邊的古樓閣都建於宋代,兩座古建築和清澈的河水構成了最美的畫面,這裡是湖南江永縣上甘棠村,一座千年古村落。

這座石拱橋名叫步瀛橋,始建於宋靖康元年,距今八百多年曆史,就地取材,全部用巨大的青石砌成,石塊都經過古代工匠精心打磨,橋長27米,寬4.5米,石拱跨度9.5米,橋拱淨高5米,半圓型薄拱,造型小巧別緻,連接古村和村前的古驛道。

古石橋建築結構精巧,技藝精湛,尤其是三個半圓形的橋拱,在河水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別緻,人在橋上,橋在水中,如詩似畫。古橋中間雖然有一小部分垮塌了,整體還是巍然屹立,堅固如舊,這座古橋是湖南省發現的唯一一座宋代古石橋。

古石橋從建成至今,歷經元明清歷次修繕,千百年來為上甘棠村的老百姓提供了便利,也是為古村留下的珍貴建築遺產。古老的石塊盡顯歷史滄桑,石縫中長出了很多綠色植物,為古橋增添了幾分古樸情趣,見證了古橋、古村所歷經的的千年歲月。

古石橋旁邊這座造型別致的古樓閣名叫文昌閣,也始建於宋代,明萬曆年間重修,共有四層,高約16米,橫寬10.6米,深10.2米,佔地108平方米,一二層用青磚砌成,三四層為全木結構,做工考究,建築工藝精巧,柱基駝峰採用蓮花座,樓頂為青瓦歇山頂。

斗拱飛簷,雕樑畫棟,莊重威嚴,是明代古建築的傑出代表,展示了古代建築工匠的深厚造詣和智慧。古代建文昌閣是為了紀念孔子,傳承儒家文化,凡是建有文昌閣的地方都是注重教化和崇尚孔孟思想的。歷史悠久的文昌閣還曾經作為古村的小學發揮著它傳承教化的作用。


古橋下的河叫謝沐河,由謝水與沐水匯合而得名,兩條河為雌雄二水,雄水發源于都寵嶺雄川源,是高山雨水。而雌水沐水則是源於石灰岩的地下水,雌雄二水在這裡匯合形成了山環水抱、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這裡也因河而得名謝沐縣。

上甘棠村是湖南省發現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古村落,據永明縣誌載,漢武帝元鼎六年在上甘棠設置謝沐縣治,歷經700餘年,至隋文帝開皇九年,撤謝沐縣,縣治才搬離上甘棠。

上甘棠村的周氏祖先從唐太和二年在這裡定居,繁衍生息,歷代曾出了百餘位文臣武將。節度使、尚書、太守、知州、縣令、將軍等官職都有,凡是擔任過官職的都留有畫像保存於村內的忠厚祠。

初秋的早晨,微微有些涼意,薄霧籠罩在山頂,輕輕地隨風飄向山腳的靜謐村落,灰牆黛瓦、古色古香的民居顯得格外安詳,早起的村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生活,在安靜的河邊洗衣,水中倒映著飛簷翹角的老宅和遠處的青山,寧靜、清幽。

村裡的周氏祠堂,也叫忠厚祠,周氏家族歷史上凡是當過官職的都在裡面有畫像供後人紀念,幾千年來周氏後人保持著家族的優良傳統,繼承了忠孝廉節、崇文尚武的教化思想,習文習武的人才均有為官經歷,真可謂文可治國,武能安邦。


周姓家族歷時千年,興旺發達,長盛不衰,全村現有居民400餘戶,人口1800多人,除王姓2戶、龔姓3戶、何姓1戶、田姓1戶為解放前後遷入外,其餘均為周姓族人。神奇的是上甘棠的雙胞胎比例非常高,每一百人中就有一對,不知道是不是這裡山水的緣故?

因為周氏先祖在當時是朝廷的有功之臣,甘棠的原意為高大的喬木,用作稱頌官吏的政績,故取此名。而周氏家族此後人才輩出,也許和這裡的風水有很大的關係吧。崇文尚武的上甘棠村在解放後也走出了四十餘位傑出人才,他們從事工程師、教師、醫生等職業,均為社會做著貢獻。

周氏家族共分為十族,每一個族系沿次幹道向後延伸建房屋,與主幹道交叉的地方就建各族系的門樓和小型廣場。因此,村裡的每一座門樓都代表著裡面的一個族系。房屋之間的小巷一千兩百多年來留下無數人的腳印,青石板上磨出了深深的凹痕。


兩道五百多米長的防洪牆建在謝沐河邊,是周氏族人為了防止河水氾濫淹沒村莊而建,全部用石塊砌成,堅固如初,人們保護家園的初心永遠延續。遠處的文昌閣是上甘棠村傳承教化的歷史見證,周氏家族崇文尚德的優良傳統還會一代代繼續傳承。

“ 獨石時耕景色明,甘棠曉讀舊書聲。山亭隱士敲棋局,清澗漁翁坐釣亭。西嶺晴雲濃復淡,昂山毓秀翠還青。龜山夕照紗籠晚,芳寺曉鍾對鶴鳴。”這是一首《甘棠八景詩》,八句古詩描繪了上甘棠古村的千年美景。

群山拱圍,阡陌縱橫,生機盎然,謝沐河潺潺流過,陽光灑下,恬靜、溫馨。這樣詩意的山水田園生活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那麼,你喜歡這樣的古村落嗎?歡迎留言。【圖文原創,非常時期,響應號召不出門,宅在家裡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