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小孩作業做錯,被父母罰抄300遍,會不會太多?

陽光下的美✨


首先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相信我們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的本意其實不是想懲罰孩子,而是有時候覺得孩子不漲記性,不知道悔改,那麼先讓他多抄一些,所以罰抄300遍,其實罰抄對有的孩子起作用,對有的孩子不起作用,我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多講幾遍,然後把這個題弄到錯題本上,等孩子做作業時,再讓孩子重新做一遍,並且在考試前複習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重新做錯題本上的作業,而家長更多要做的是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主動的愛上學習,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阿里鵬


沒有家長真的想罰寫孩子300遍。

我也這麼做過,後來孩子學習的態度明顯認真了。有的人會搬出快樂教育、自由成長這些說辭,有的時候只用語言是沒有效果的,我們誰沒有在孩子的書桌前暴跳如雷的美好回憶?剛開始我也是耐心勸導,但時間長了明顯沒有作用,我無奈之下用了罰寫這一招,孩子學習態度立刻改觀,少範了很多錯誤。前兩天我的孩子還和我聊起他小時候我罰他把一本書的英語單詞抄寫50遍的事,當然現在我們已經把它當做一件值得回憶的小趣事了。這並沒有疏遠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孩子還煞有介事地和我聊起怎麼才能讓學生少犯錯誤的話題,還給我提了許多建議,當然最核心的一條就是少罰點。

其實我贊成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懲罰,也包括適當的體罰。我絕對沒有暴力傾向,我們的孩子已經被社會嬌縱得過分了。並不是所有的勸導都會有作用,別再相信某些消費人的心靈雞湯,孩子小時候學會了說髒話,有的時候苦口婆心地講道理沒有用,總是一犯再犯,一個巴掌會讓他永遠記住,這不會給孩子留下什麼心裡陰影,孩子沒有你想的那麼脆弱。現在我們一些孩子說不得,批評不得,他們是一出生就這樣嗎?是我們現在的社會環境和一些被不負責任的媒體輿論誤導的家長共同造成的。

孩子作業出現錯誤,是不停地灌輸思想還是罰寫,其實這是教育理念的問題。語言上要教導,屢教不改時適當的懲罰是必要的,它會讓孩子記住,犯了不該犯的錯誤,是會受到懲罰的,這對孩子以後的人生同樣適用。總想把孩子保護成溫室裡的的花朵,他們是經不住風吹雨打的。





一葉落盡秋


懲罰孩子寫作業,不如懲罰孩子不寫作業。


下班遇到隔壁鄰居家的小彤。平時見她都是陽光的笑臉,可是今天,她的眼睛紅紅的,一副難過的樣子。

我看到她委屈的小模樣,忍不住停下腳步,問她是不是被誰欺負了。小彤謠搖搖頭說,“沒有,是今天課堂測驗沒有考好”

我鬆了口氣安慰她“沒關係呀,把錯的題目再糾正一下,學會了就可以。”

沒想到她一下子又哭起來說,“可是老師今天給我佈置的作業就是,把卷子的題目都抄一遍,再全部做一次,不然第二天就要抄兩遍”

我一下被驚到了,一時不知道如何安慰這個才6歲小孩子。

我看過她的卷子,是語文,總共有15個題目,可是整張卷子加起來也要有幾百字了。幾百字,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可能並沒有困難,可是對於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多麼艱鉅的一個任務。重要的是,抄一遍試卷,真的可以讓學生學會所有的題目嗎?

西方有句諺語,通往地獄的路,有時候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


也許老師是出於負責,希望學生能通過這種方式來鞏固學習,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恐怕會適得其反。這種作業,不僅會讓學生望而卻步,還會因此與作業產生對抗心理,從而導致對學習厭惡。

其實孩子最初並不反感寫作業

在大學時期,我有一段時間寄宿在堂哥家裡,那時他兒子剛好上小學一年級。那時,小侄子放學後回到家,總是興沖沖的告訴我,他要寫作業,然後認真的從書包裡拿出書本來開始寫。



因為他在幼兒園時,並沒有寫作業這一項,每天回到家就是玩耍和吃東西。小學後,對於“作業”這個活動特別新鮮,而且每天都寫的很開心。他看到沒有作業的我,常常還因為他有寫作業而感到自豪。

大學畢業後有一個舍友做了小學一年級的英語老師,我跟她聯繫的時候,她經常分享給我一些教育的心得。其中關於寫作業方面,她發現每個新生,幾乎都特別認真的對待寫作業,從學生們的作業本中就能看出來。這讓她非常驚訝,原本佈置作業的時候她都沒有抱希望,結果同學竟然全部完成的很好。

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寫到,孩子最開始的感覺完全是感性的,他們只能感覺出高興和痛苦。

其實,孩子最初對於寫作業這件事並沒有反感之心。孩子的心很單純,就像上學聽老師講課,遵守課堂紀律一樣,寫作業只要寫好就可以了,並沒有給他們造成痛苦。而有些孩子之所以不想寫作業,就是因為,寫作業這事讓他感到痛苦了。

就像我的鄰居小彤,老師讓她抄寫卷子對她開始是多麼艱難的一個作業,讓她難過感到痛苦,她小小的心裡埋下了寫作業很痛苦的經歷。導致在啟蒙階段造成錯誤的引導,如果不能糾正將影響以後的學習。


不要把寫作業變成一種懲罰手段

在《哈佛家訓》裡看到一個故事:

有3個無所事事的年輕人特別喜歡踹小區的垃圾桶,總是以此為樂。居民們勸阻過很多次都以失敗告終,甚至他們踹的更起勁。

後來小區搬來一個老人,有一天他對三個人說“我喜歡聽你們踹垃圾桶的聲音,如果你們願意天天來踹,我就給你們一美元作為報酬”,3個人聽了很開心,於是天天來踹。



有一天老人說“我最近經濟緊張不能給你們那麼多報酬了,現在只能給你們五十美分”3個人聽了有點不高興,再踹的時候也沒有以前那麼賣力了。

過了幾天老人又說“不好意思,我最近沒收到養老金,只能給你們十美分了”3個人聽了很生氣,說“才十美分你以為我們是乞丐嗎”然後揚長而去,以後再也沒有來踹過垃圾桶。

踹垃圾桶原本是3個年輕人的興趣,他們從踹垃圾桶獲得心理上的快樂。然而老人突然要用金錢交換,踹垃圾桶對於3個年輕人來說就成了一種工作。在履行工作責任的時候,其中的樂趣已減了大半,再當老人減少報酬的時候,3個年輕人的心理驟然變化,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好的回報於是開始厭惡踹垃圾桶這事。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把一件事變成一種責任來履行時,他的興趣會大大減少。

孩子寫作業也是同樣的原理。寫作業原本是孩子自己正常要做的事情,但是家長和老師動不動就對孩子說“要罰你寫作業”。寫作業在孩子心裡成了一種懲罰手段,當他們履行懲罰時,心裡只關注了懲罰責任,而忽視了寫作業本身,內心產生抗拒。所以懲罰孩子寫作業,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討厭作業,甚至做出過激的行為。

牢記寫作業的目的

寫作業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鞏固學習,溫故知新。對於不會的內容可以多寫幾遍,對於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完全沒必要寫那麼多。

孩子上學後,常常看到老師佈置的作業都是重複性的。比如一個漢字寫十遍,即使只寫五個漢字,孩子也要寫50遍。我們知道老師的用心,可是這樣有時候這些會壓迫孩子學習興趣。

對於孩子不會寫的漢字,孩子多寫幾遍也無妨。但是孩子已經會寫的漢字,再寫那麼多隻會加重孩子負擔,讓孩子從心裡討厭。寫作業也只是為了學會學好,而單純的變成一種機械性行為,反而會讓孩子心生厭惡,忘記了寫作業本身的目的,帶著情緒寫作業,其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

同事分享她上小學的兒子寫作業的一次經歷。有一天她去接兒子放學,但是在學校門口等了好久都不見兒子出來,眼看著學生越來越少,他忍不住去兒子教室,看到兒子正在班主任的監督下寫作業。

原來他們班主任要求特別嚴格,作業本上不允許出現錯別字。今天老師讓同學們抄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而且不能寫錯字,如果寫錯了就要從頭再開始。第一遍時,同事的兒子寫錯了兩個字,於是老師讓他從頭再寫,第二次還錯了一個字,又要從頭開始。結果拖到放學還沒有抄完。


同事瞭解情況後,雖然覺得老師做法有點不妥,但還是謝過老師,想讓他兒子回家寫。結果回家後同事兒子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抄課文,甚是可憐。可是同事也只能怪孩子太馬虎。


教育家杜威說過“一切需要和慾望都是含有缺乏”。

如果一個人特別愛吃糖,那麼要求他每天吃一百塊糖,如果吃不到或者沒有安要求吃,那就懲罰他吃兩百塊。如此以來“吃糖”成了這個人的負擔,怎麼可能還喜歡吃糖?

兒童寫作業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應該關注寫作業的真實目的,而不是把寫作業放在孩子的對立面,讓孩子一提起寫作業就產生逆反心理。

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

姨媽家的表弟小時候特別調皮,他家住在山腳下。上小學五年級開始,表弟越來越不愛寫作業,成績一路下滑。

有一次姨媽看到表弟坐在房間裝模作樣的寫作業,走過去一看,本子上的字寫的歪歪扭扭。她本來想發火,但是回想起之前打罵都沒用,這次她直接跟表弟說“你不想寫作業是不是,那就別寫了,以後都不要寫了”

表弟一下蒙圈了,不讓寫作業了?她說“真的嗎?以後都不用寫了?”


姨媽說,“是的,你覺得寫作業是個壞事,就不用寫了,但是你要每天放學後要幫我去山上除兩個小時草,然後就可以玩了”

表弟開心極了,於是把作業本扔到一邊跑到山上去了。除草鋤了一個個小時就累了,沒辦法想到跟姨媽的約定也只能忍著。

第二天,表弟沒有作業交給老師,被老師罵了一通。放學後,表弟依然沒有寫作業,到山上鋤草去了。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表弟終於忍不住了,他跑去跟姨媽說“我還是回家寫作業吧”

姨媽說“不行,你不想寫作業,寫的歪歪扭扭有什麼用,鋤草兩個小時就可以玩了”

表弟說“不寫作業老師不同意,我還是寫作業吧,我好好寫”

姨媽說“那你以後再不想寫怎麼辦?”

表弟乖乖說“不會了,我肯定好好寫”

從那以後,表弟果然每天都認真寫作業。


比起對孩子打罵的家長,姨媽這個辦法更科學有效。適量的體力勞動,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艱辛,不讓他寫作業,這種反常事情,讓孩子心裡懷疑這些做對嗎,身體的勞動和心理的疑惑讓孩子明白,寫作業是為了自己的學習,不是為誰而寫。

哲學家弗洛姆說:“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很多家長在對孩子教育的時候常常用暴力對待,他們過於相信自己,而忽視孩子的真實感受,從而導致孩子越來越厭學。

我們應該相信孩子,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來教育他們,不要用成人思維控制他們寫作業。而是與孩子肩並肩,去感受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去尋找問題的根源,然後去理解孩子,就會獲得平和的心態去解決問題。


育兒手帳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小時候每次發試卷當天晚上的作業就是抄試卷,抄試卷每次都是機器式的抄寫,背離了老師抄試卷的初衷(為了讓我們記住這些題型或者是糾正錯誤的題目)。

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都希望孩子能變得優秀。家長讓孩子罰抄作業300遍,出發點可能是為了讓孩子長點記性,沒想到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治標不治本,自己一時解氣了。但是孩子可能以後並不會因為這次的抄寫而學會類似題目,因為他沒有掌握到方法,還可能因為這件事情而厭學,甚至討厭父母。

在看待孩子為什麼有些題目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錯誤最正確的方法是讓他理解這個題目,而不是罰抄或者死記硬背。解開他心中的那個結才是最重要的,單純抄抄寫寫更多的是適得其反。請給孩子多點耐心,在教育的路上會走的更快更遠。


好好學吧


這是父母情緒失控,又黔驢技窮,實在沒辦法才出的下下策。

我羞答答地說,我以前也犯過這種錯誤,但一般都沒執行下去,小孩可能做了十幾遍,情緒沒了就停了。

但這真是因為沒有更好方法的情緒發洩。譬如,一個字,默寫了一遍又一遍,可能你以為孩子早會了,但再問又錯,就會抓狂,就出此下策。

但若明白這是因為大腦遺忘曲線就是這樣,過段時間不去溫習,就會忘掉。

孩子大腦在一開始就沒記住,沒有有效輸入,自然大腦也檢索不出來。等等。

明白了前因後果,再加上主動學習找方法,我基本再不會用罰300遍的策略。


BillSun


看到孩子作業做錯,被父母罰抄300篇,確實太過分了。我想應該幫他檢查分析,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先叫他理解,搞懂,再讓他從新再做一次,如果可能也可以由父母親出一,兩道類似的題,叫孩子做一遍,做對了,證明他懂了,如果做不對,證明他不懂。反正父母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不是抄300遍那樣簡單處理的。

注:以前我工作忙,忽略了對兒女的教育,真的很後悔,後來退休有時間了,對孫子的教育比較重視,當時有老師問我為什麼?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一個奶奶的後悔”。現在我們這些退休老人,為了減輕兒女們的負擔,少一點打麻將,跳廣場舞時間,幫忙多帶孫子輩,分擔一些教育小孩學習任務。


章守珍


看到這個問題我彷彿看到了一隻迷失方向的穿山甲,拼命想打通山路,卻不知自己正挖向太行深處。

罰寫的目的大概有兩種。

  • 一種是加深印象幫助記憶。

對於孩子暫時無法理解而只能靠死記硬背的內容,重複性抄寫是有用的,畢竟手、腦、心同時做一件事更能印象深刻,比如英語單詞的初學者。但300遍未免太誇張,不知道你見沒見過孩子一隻手並排拿兩支筆飛快的寫字?練壞了字還沒有任何效果,倒不如十遍八遍用心寫效果更好一下。

但是對於數學公式的應用類內容,罰寫幾乎無意義,不如做幾道同類型題目來的實惠。

  • 另一種是對錯誤進行懲罰,通過讓孩子厭惡懲罰而不再犯錯。

和私塾先生用戒尺懲戒犯錯的學生是一個道理。但這種方式不可過度,過輕沒有用,過重則後患無窮。

從罰寫300遍我能想象到一個暴跳如雷的家長,我看到了家長的無可奈何。這樣的懲罰強度孩子除了對懲罰產生了厭惡,恐怕對學習都產生了厭惡。現在能夠在大人的威逼下能勉強學習,大一點了恐怕就會反出天庭。

最後,我想說,孩子長大很容易,長成卻很難。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除了關心與陪伴,還需要多學習家庭教育方法,分析孩子犯錯原因找出針對性解決方法,讓科學的方法助力孩子成長。


班主任005


看到孩子作業做錯,特別是不應該錯的,父母難免會很著急,為了下次不讓孩子再出現同樣的錯誤,總想著採取一些措施,有的會罰抄,如果被罰抄300遍,想想覺得害怕。

為了加深記憶不再出錯,採取這種強制性的懲罰,對學習估計幫助不大,更多的會加深孩子恐懼和厭惡的心情,反而會適得其反。

罰抄太多,會影響睡眠,白天沒精神上課,不管從生理、心理和精神上都會受到傷害。甚至會出現不想上學的現象。

尹建莉稱這種作業為“暴力作業”,她提倡家長不製造暴力作業,並儘量幫助孩子從暴力作業中脫身。

那面對孩子作業老是做錯的現象,我們又應該怎麼辦呢?

1、採取升級獎勵機制,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們可以將每天的作業正確率與完成速度設定一個值,這個值一定不是讓孩子達不到或者很輕鬆就達到的,是要讓孩子稍努力就能達到的值,以後會漸漸地調整。

通過這樣一個值,來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達到這個值後,給予一定的鼓勵,然後升級,以此作為動力,吸引孩子主動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2、拓寬孩子的學習渠道

平時孩子的學習應該是多元化的,不一定是僅限於課本和課後作業。

週末、假期,儘量擠出時間,帶上孩子去一些博物館呀,圖書館的去看些課外書籍,擴充知識,適當的做筆記。

3、製造“目標傾斜”

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普雷馬克原理“,意思是指用高頻行為作為低頻行為的有效強化物。

也就是說,用孩子喜歡的活動強化孩子不喜歡的事。

比如說,朋的孩子作業拖拉,父母怎麼吼都沒用,令家長很焦慮,於是朋友就制定一個規則,先做完作業,再看電視或玩其它的,一段時間後,作業拖拉的毛病竟然改掉了。

後來朋友用同樣的方法,也改掉了孩子作業老出錯的問題。

盧梭說:“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智慧更遠。”

拒絕暴力作業,讓孩子愛上學習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歡迎關注@紫竹媽媽:接地氣的育兒經,和你一起輕鬆聊育兒


紫竹媽媽


太粗暴了。純屬暴力行為。

任何事情都換位思考。

別的不多說,看到這種情形,氣不打一處來。

建議:該家長看看教育方面的書籍吧。教育技能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並付諸實施的。

如果,是老師罰抄300遍,說輕點,估計你不滿意,說重點,你得找老師理論理論。

孩子是你的,但並不是你的私有財產,想一出是一出,任意處置嗎?這要出問題的。孩子不厭學才怪!!!

孩子長大了呢,他壓抑的這些,自然要表露出來,想控制都無法控制。暴力,偏執……

你後悔來不及。

還有,有的知識未必一遍就能理解,需要一遍一遍的去思考,去消化。

家長,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握手][握手][握手]



心中有數7


如果您說的這個是真的,我會為這個孩子感到悲哀,有這樣的父母是孩子的不幸。

一個孩子,做錯作業是難免的,誰也不能保證每道題都做對。如果都沒有錯題,那班裡面怎麼會有第一名和最後一名?

家庭教育也是一門學問,孩子做錯題了,家長要做的不是對孩子大吼大叫,懲罰孩子。這樣不僅幫不了孩子,反而會使孩子心靈受到創傷,更有甚者變得孤僻,自卑,自暴自棄,到那時候家長後悔也晚了。

如果孩子做錯題了,我們要先給孩子指正出來,讓他自己再做一遍,然後告訴你為什麼當初沒有做對,是不仔細還是沒有完全理解?針對不同原因來指導孩子,粗心大意就讓孩子下次注意,如果是沒有理解題意,有疑惑,我們要耐心給孩子講解,幫助孩子消化不懂的知識。畢竟孩子正處於吸收知識的階段,可能吸收會慢一些,這就需要我們有耐心輔導孩子。

當然,如果孩子太調皮,不好好學習,我們也可以軟硬兼施,把這個度把握好,不要適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