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乡村教师》:教育就是人点亮人


刘慈欣的很多短篇小说都有极强的可读性,而且拥有常读常新的魔力,你第一遍读的时候想的是这个东西,但第二遍读的时候又不同。

作为中国科幻小说领军人物的刘慈欣,在创作之初写过不少短科幻,其中包括如《诗云》《坍缩》《2018》等等。他的短篇小说有一个明显的特质,各篇之间多少都有些内容的镶嵌,甚至可以把他们归为同一个体系。

这篇《乡村教师》少有的没有同其他短篇镶嵌,但仍旧是刘慈欣善用的“以偏概全”手法:即用具体的情景描述宏大的宇宙。

刘慈欣《乡村教师》:教育就是人点亮人

《乡村教室》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从农村出来的男子因感恩自己老师的付出和关爱,义无反顾地也加入了乡村教师的行列,用坚强执着和蜡烛式的奉献精神点燃着孩子们。

村里由于愚昧无知,不但不信勤劳致富,还将土地卖给人建厂,以至于水源被厂子排出的污水污染,癌症频发,这位老师自己也患上了食道癌。

为了给孩子们多传授些知识,这位老师在临终前教给孩子牛顿三大定律。此时外星文明正在试图摧毁地球,他们认为地球是一个低智商星球,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

但是当外星文明探测地球文明阶段时,他们的探测对象刚好是一群接受了牛顿三大定律的乡村孩子,于是他们确认了地球文明并非低智,对地球采取了保护措施。

正是由于这位乡村教师临死前的奉献,才挽救了整个地球。正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位乡村教师护住的不止是他的学生们,还有整个地球文明。

刘慈欣《乡村教师》:教育就是人点亮人

这种类似的乡村教师,他们就像雨点一样,撒在中国大地上。

我小时候的学校已经被推平变成菜地了,还记得那时候它是一所村小,只有学前班、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由于人数不够开班,只有两个人,没有六年级。

我们班只有14个学生,并不是全校人数最多的班级,后来又转来两个,我们班就是了。

从学前班开始,教我们的是一位女老师,我们叫她王老师,教到三年级后因为结婚,去了其他地方教书。接她班的是一个刚从中专师范毕业的男老师,名叫赵祥强。

这个名字在我们那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他个子并不高,脸上仍带有少年的稚气,但是王老师走后,他就成了我们的班主任。

刘慈欣《乡村教师》:教育就是人点亮人

他一个人要教语文、数学、美术和体育,音乐老师另有其人,我们一共这五门功课。

赵老师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他很少生气,随时都笑嘻嘻的。但是也有生气的时候,他会给我们每个人规定分数,如果考不好,差几分就用黄荆棍打几下。

他本来是说要打屁股的,但是我们都伸出手掌给他打,其实不痛的,就是很吓人。有一个女同学只记得他说过“考不好要打屁股”,于是接受惩罚时,走到讲台边就开始脱裤子。赵老师愣了一下问“你干嘛”,那位同学说“不是要打屁股吗?”这下他反而害羞起来,说“快把裤子穿上,打手掌就好了”。我到现在还记得他羞红的脸颊。

刘慈欣《乡村教师》:教育就是人点亮人

我们班有同学字写得很好,于是他就在赶场天去场上买了钢笔和本子,奖励那些写字写得好的同学。写得最好的是奖励钢笔,写得比较好的是奖励本子,我没有得过,可能是为了报复,到现在我的字都写得歪七扭八的。

赵老师会给我们讲很有趣的知识,也会带着我们补课,和那位乡村教师一样,他总希望我们能学到更多知识。不过我已经记不得补课的内容了,只记得他带着我们在学校的食堂煮饭和在教室里围成一团吃饭的场景,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他很关心我们每个同学,有的同学家很远,要走老远的路才能到学校,天不亮就得开始走,于是他就给他买了一把手电筒代替火把。有的同学冬天没有鞋穿,整天打赤脚,他就找来他的同学赞助,给那位赤脚的同学买了一双白网鞋。

刘慈欣《乡村教师》:教育就是人点亮人

他对我们说:当你们有能力的时候,也要像这位叔叔一样,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这是句很平常的话,也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是从他的嘴里说出来,我们就觉得它闪耀着光环,神圣不可侵犯。赵老师教的知识我们已经记不清了,只有这句话到死都还记得。

像小说里的或像赵老师那样的乡村教师,在中国还有许许多多,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支蜡烛,他们用自己点亮了无数农村学子,这些学子又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去点亮别人,一直到点亮整个世界。

我们所谓的薪火相传,并不是说乡村教师教出来的孩子必须也要回去当乡村教师,他们可以成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工种,从农民工到科学家,这其中都有乡村教师的力量在起作用。

刘慈欣《乡村教师》:教育就是人点亮人

在罗振宇2020年的新年演讲中,他说到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点亮”人,这应该成为新时代的教育观,然而这对于中国大地上的乡村教师来说,他们早就在这么做了,而且还会一直做下去。

当我们在说“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时候,乡村教师们仍旧充耳不闻,他们只把自己当作一盏灯,照亮着课堂上那一张张稚嫩而懵懂的脸,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孩子中有没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出贵子,他们只知道把知识的光芒传递出去,让他们的前路至少有点光亮。

他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村里的骄傲,多年后他们或许会坐着自己学生开的面包车去赶场,在车上和他聊今年的收成,但是这一路上的辉煌,并不是在他上车时才有的,而是从多年前的那间旧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中便撒下的。

刘慈欣《乡村教师》:教育就是人点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