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託勤奮進 帶領山哈奔小康

牢記囑託勤奮進 帶領山哈奔小康

福安後門坪鄉村振興建設正當時,圖為當地群眾在修建畲族文化廣場。 記者 徐烽 攝

發揚“滴水穿石”精神,走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把握大好春光,後門坪村兩委在發展原有畲族會親節等文化項目的基礎上,將打造畲藥產業,做大做強畲村特色產業

雷金玉當起領頭雁,帶領鄉親種甘蔗水蜜桃、辦畲族旅遊文化節……幾經努力,2017年,後門坪畲村人均年收入達1.4萬元,實現全村脫貧

寧德網消息(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草木蔓發,春山可望。雨後的畲山如詩如畫,地處偏遠的福安市坂中畲族鄉後門坪村春意盎然,勤勞的畲族同胞正擼起袖子,忙著春耕備耕。

進入村口,一座面積上千平方米剛剛建成的畲族文化廣場映入眼簾,工人們忙著修建畲家涼亭,爭取將滯後的工期搶回來。處處帶著畲族文化標誌的“新”讓古樸畲家村落充滿朝氣。

一諾千金、玉汝於成。眼前看到的這些美好變化,是2019年全國人大代表、後門坪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雷金玉帶領村兩委,兌現給村民的承諾。“人大代表人民選,選上了就要為人民。”雷金玉這麼說,也這麼做。

後門坪村距福安市區13公里,畲族人口1131人,村民原本以種植茶葉和毛竹為主,產業單一,收入低,擺脫貧困需要領頭雁。對家鄉有深厚感情的雷金玉,放棄了廈門的工作回到村裡當起了“村官”。種甘蔗水蜜桃、辦畲族旅遊文化節……幾經努力,2017年,後門坪村人均年收入達1.4萬元,實現全村脫貧。

脫貧只是第一步,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和全面小康,初出茅廬的雷金玉也曾一時找不到好的突破口。“雖然制定了‘特色產業+鄉村旅遊+畲族文化’的發展模式,但一直下不了決心,也不知道決策對不對,畢竟關係整村發展,不敢馬虎。”雷金玉說。

去年參加全國兩會,雷金玉堅定了通過發展“產業+文化”振興畲村的信心。

對接項目、爭取資金、撰寫方案……兩會歸來的雷金玉一刻也不敢鬆懈。“去年,我們將荒廢的梯田整理出來,還新種植了十幾畝百香果採摘園,走農旅結合的發展路子。”雷金玉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剛翻新青瓦黃牆的古樸民居層層疊疊依山而建,循著山間小道來到後山茶園,茶農正忙著採摘明前茶,揹著一籮筐綠油油茶青的雷奶奶高興地說:“明前茶青1斤收購價11元,等路修好了,我們村裡的桃子、桔子、百香果肯定能賣出好價錢。”

雷奶奶說的路,是雷金玉去年為村裡產業發展做的另一件大事。為了村裡產業發展,雷金玉四處爭取資金,將出村道路改造成三級路。

修路就要徵林徵地,雷金玉第一個站了出來,將自家的地無償提供,佔到修路徵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雷金玉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的道理。村民們紛紛把地捐出來,“修路方便自己也方便別人,要做就做。”一條5.8公里的道路做到了徵地“零補償”。“要不是疫情影響,這條路2月底就能通車,不過現在也快了,希望能在今年豐收節前投入使用。”雷金玉說。

“領頭雁”作表率,凝聚起了鄉村振興的“眾力量”。疫情防控期間,村裡兩名退伍軍人黨員蘭燦金、雷奇安主動請纓值班守村;村民雷清金和妻子因為殘疾,村民主動幫他家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這個偏遠山鄉的畲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按下了復工復產和鄉村振興的“加速鍵”。

面對大好春光,後門坪村兩委打算在原有畲族會親節等文化項目基礎上,將打造畲藥產業,做大做強畲村特色產業。“習近平總書記說‘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這不僅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助,更需要我們自力更生,我相信只要我們發揚“滴水穿石”精神,定能實現畲村小康,走出一條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雷金玉話語鏗鏘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