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金絲峽,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陝西商南


春到金絲峽,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陝西商南/章驥)

春到金絲峽,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

作者/章驥

春天來了,峽谷裡蟄伏一冬的精靈們都依次被河谷的風喚醒。豌豆苗吐出了嫩芽,河柳也鼓足了精神準備在枝頭綻放鵝黃。幾乎在一夜之間,生地裡、麥田中、山樑溝堖上,一顆顆野菜出落得生機勃勃,更加嫩綠青翠,散發著獨有的泥土氣息。居家的日子裡,胃裡填滿了油水,是該讓它返璞歸真了。

春到金絲峽,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陝西商南/章驥)

地薪菜、小蒜、山韭菜、拳芽、香椿……就像赴約的村姑,款款的走進小河人的視線,在柴火鍋灶裡幻化成最接地氣的舌尖誘惑!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舌尖珍饈,最喜半盞山野清歡。是時候去金絲峽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了。

春到金絲峽,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陝西商南/章驥)

地薪菜學名薺菜,是很多美食家的寵兒。蘇軾在《與徐十二書》中曰:“今日食薺極美……雖不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其法取薺一二升許,淨擇,入淘米三合,冷水三升,生薑不去皮,捶兩指大同入釜中,澆生油一硯殼,當於羹面上……不得入鹽醋,君若知此味,則陸海八珍,皆可鄙厭也”。吃慣了世間的浮華,趁著早春,夜宿金絲峽,睡到自然醒,讓樸素的地薪菜喚醒我們久違的初心!

春到金絲峽,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陝西商南/章驥)

早春小蒜,香死老漢。賈平凹在《帶燈》中這樣描述小蒜獨特的香味:“冬天一過,野小蒜是出來最早的菜,尤其是炒了調飯,味道特別尖,打老遠都能聞到香氣”。就在這個春天,一起來金絲峽將小蒜扯回,在柴鍋鐵灶裡傳承起那一縷縷古老的味道!

春到金絲峽,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陝西商南/章驥)

拳菜,又名蕨菜、拳頭菜、龍鬚菜、如意菜。以其形狀酷似五指合攏的拳頭而得名。《本草綱目》稱蕨菜“甘、寒、滑,無毒。拳菜清炒、涼拌,沁人心脾。幹拳菜泡發和密制五花肉入籠蒸制,一道大名鼎鼎的“商芝肉”足以激起你對商山洛水的無限神往!

山韭菜又名野韭菜、長生草、不死草。它以嫩葉和柔嫩的莖、花、籽等供人們食用。金絲峽山樑上的野生韭菜,根部莖呈紅紫色。葉片比馴養在田園裡的韭菜要寬厚肥大,氣味比田園韭菜更加濃烈,烹製成美食,其香味、口感自是家養韭菜不可比擬的。

春到金絲峽,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陝西商南/章驥)

苦麻菜是金絲峽河谷一朵養在深閨的蓮花,紮根在貧瘠撂荒的泥土裡,更紮根在老一輩人心裡。有詩人說:苦麻菜有一種堅韌的胸懷,她不把自己定義為絢麗的花,她也不把自己定義為可口的菜,她說自己是一種草,一種青青的草。她們把田野當做學校,把地頭看做操場,把山坡視為家鄉。用自己的樸實和無私留住了鄉愁!

春不老是芥菜的一種,又名雪裡蕻、雪菜、霜不老、飄兒菜、塌棵菜。春不老炒臘肉、春不老煎豆腐、蒜蓉春不老、涼拌春不老、春不老燉鯽魚、春不老炒雞蛋、春不老豬肉丸子湯、春不老炒香菇,讓苦香的味道在舌尖復甦,重拾童年的記憶。

春到金絲峽,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陝西商南/章驥)

小茴古代稱“蒔蘿”,今稱:香絲菜、小茴香、茴香子、谷香、渾香。小茴的莖部及嫩葉可作菜蔬,乾燥成熟果實即為調味料 。汪曾祺、阿城、老舍對茴香情有獨鍾,讚不絕口。小茴在廚房裡是佐味的香料,在文人雅士、美食家的眼裡被寵愛成一種情調。

地軟沒有黑木耳、銀耳那樣名貴,但獨特的馨香、爽滑的口感被歷代美食家視作珍饈。地耳入饌,可涼拌、熱炒、熘燴、作湯、作餡,可葷可素,味道均佳。童年的記憶裡外婆總會在綿綿的春雨過後,蹣跚在潮溼的樹林、石擺上,將一朵朵地軟仔細的採回,精心的清洗加工,變成舌尖上的美味,那種古樸的味道時常縈繞在夢裡!

羊肚菇好似一顆遺落凡塵的璞玉偶然出現在小河人的視野裡,若是能覓得並製成美食享用確實需要一定的機緣。暮春的金絲峽,陽光和煦,春風駘蕩,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山珍始終充滿神秘感,引得人在山林裡將她們追尋。

峽谷里老農們有兩塊菜地:一塊耕在自家場院旁邊,一塊在山林深處永恆的記憶裡!這個春天來金絲峽吧!一起將她們採回,就著柴鍋鐵灶,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

春到金絲峽,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陝西商南/章驥)


春到金絲峽,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陝西商南/章驥)


春到金絲峽,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陝西商南/章驥)


春到金絲峽,邀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清歡(陝西商南/章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