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是救了相聲還是毀了相聲?

liguangweg13


在199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相聲大師侯寶林的第三子也是侯派相聲的重要繼承人侯耀文和著名小品表演藝術家黃宏表演了小品《打撲克》,當侯耀文打出“相聲演員”的名片時,黃宏打出“小品演員”並高叫:現在相聲明顯幹不過小品!隨後侯耀文打出“京劇演員”,並未對上述博弈進行反駁。“相聲不如小品”,這句話,趙本山說了不算,趙麗蓉說了不算,著名藝術家黃宏說了也不算,這是要生生扔到侯氏的後人臉上後被默認才能作準的。

隨著綜藝大觀、曲苑雜壇等綜合晚會的衰退,其他娛樂節目形式的豐富,對於無論是相聲還是小品,春晚逐漸成為了唯一得到關注的舞臺2000年,牛群、馮鞏這對黃金組合拆散後,春晚的相聲節目質量就此土崩瓦解2001年,相聲節目:相聲 《得寸進尺》 表演:馮鞏、郭東林、郭月(當然傳說有一種相聲叫化妝相聲)相聲《踩腳》演員:姜昆、戴志誠相聲 《戲迷》 表演:劉俊傑、唐傑忠(這個贊)相聲 《咱也試一把》 表演:笑林、王平、尹卓林、趙保樂2002年,相聲節目:相聲:《臺上臺下》馮鞏、郭冬臨、陸鳴群口相聲:《馬年頌馬》侯耀文、石富寬、師勝傑、王平、劉流相聲:《妙趣網生》姜昆、戴志誠(這才是曹雲金的師傅)相聲短劇:《誰怕貝勒爺》金士傑、趙自強、倪敏然、李建常(還有這個節目?)2003年,相聲節目:複合相聲:《馬路情歌》表演:馮鞏、周濤相聲:《今非昔比》表演:陳寒柏、王敏(最近買了頭驢,準備參加下屆相聲大賽)相聲:《說廣告》表演:王振華、何軍(可能我見識淺薄,你們誰還認識他兩)

不一一列舉了,也別怪別人說“相聲幹不過小品”,憋一年讓你說一段子,完事你還噁心我,相聲這門藝術形式沿著這種形式的發展,不完蛋他等什麼呢

郭德綱曾經說過一次臺下只有一個觀眾的經歷,這門藝術,從乏味的讓人無法關注到今天德雲社的一票難求,應該把功勞記在誰身上?我特別看不起一些天津茶館裡的所謂老藝術家,因為郭德綱與天津相聲圈的某些淵源,有幾位總是或譏諷或謾罵,德雲社當年賣一張票的時候,我還真不信您的生意好到哪去了,捧著人家賞的飯碗罵街,不作興。大概07年時候,我聽電臺廣播,田立禾先生在茶館的一段相聲,上來就說了一句“相聲前些年一直不行,這兩年藉著郭德綱才見緩”,真人才敢講真話。(有人說田立禾也總在相聲裡暗諷郭德綱,麻煩百度“砸掛”)

至於這幾年,郭德綱的對口相聲內容水平有所下降,但需要承認的是郭德綱給相聲這門藝術,帶來的更多觀眾,讓相聲的生命得以延續。

任何一個事業,創業艱難,衰落後的中興,更難!

小晨娛樂說


大家都知道,在郭徳綱沒出來之前,你們聽過相聲嗎?當時我只知道很多所謂專業的相聲演員都去開網站了,相聲已經只是在詞典裡能看到,很多過去的老先生也呼籲各地的曲協包括中國曲協,讓我們的曲藝振興繁榮發展,怎奈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真正的為傳統相聲乾點實事,而去幹一些於自己業務不想幹的。其實道理只有一個他自己本身就不懂相聲也不會說相聲。兵熊一個,將熊一窩。

郭德綱的出現挽救延續了相聲的正常生命。同時把相聲送出了國門推向了世界。為中國人爭了光,為中國的相聲藝人在全世界爭回了一席之地,他不但繼承了傳統相聲藝術更發展了相聲藝術。為中國這門古老的傳統藝術培養大批的接班人,正因如此才激怒了一些不𢤦相聲的人。他們莫須有說;郭徳綱的相聲三俗。實在令人難以接受,事實證明沒有郭德綱就沒有相聲的今天。試問如果沒有郭德綱說相聲。今天的相聲該是什麼水平,今天的相聲又在哪裡。所以我們喜歡郭德綱的相聲,更喜歡郭德綱!因為是郭徳綱挽救了中國的相聲!


芙蓉館館主


郭德綱是復甦了相聲,相聲能不能茁壯成長是另一個問題。

相聲從京津兩地起源,被奉為祖師爺的朱紹文是1904年去世的。所以這門曲藝也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新中國前的相聲,就是茶館地攤的逗您一樂。相聲門的師徒傳承,是對吃飯競爭的一種自我保護。

五十年代,所有舊社會藝人都被收編為文藝工作者,相聲也被稱為藝術。但與如京劇相比,從來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

侯寶林等人的相聲革新,是當時社會制度下的要求,不能說涉及色情的、不能說挖苦生理缺陷、不能說對捧哏方人身攻擊之類的段子,於是創造了歌頌型的題材。

文革中,大部分相聲演員也被革命了。重新恢復是以諷刺“四人幫”的作品開始的,創作了一批新作品。當時電臺是人民群眾的主要茶餘飯後,電視還是稀罕物,相聲評書都挺受歡迎的。姜昆是最早的春晚主持人,一些主流相聲演員通過電視與觀眾混了個臉熟。也就有了1985年長春組織的十大笑星評選結果。

小品被髮明並快速走紅,相聲被冷落,直到快沒落了。九十年代中,茶館小劇場相聲在北京天津出現了,穿大褂說傳統相聲。其中一個叫郭德綱的火了,幾年後打出了“德雲社”的字號,開門收徒,票價越來越貴。

於是有的前輩不高興哦,置主流於何地,置曲協於何地。雙方夾槍帶棒的互相批評諷刺不斷升級。

侯耀文也是單獨一股勢力,勇敢的收了郭德綱為徒,當時為還弱小的老郭撐了腰。可惜不久去世了。

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主流的扛大旗的馬季有過明確的評價,還寫了德雲社三個字。記得一段採訪中馬三爺也調侃的說過,給了肯定與鼓勵。

當下很多討論相聲的帖子,觀點是一邊倒。其實這個事情還要分階段的來看。姜昆主席在八十年代前後,還是很出色的,觀眾也認可。郭班主的段子熱鬧,格調也是不高,但其基本功過硬、會的多、路子寬。

時代不同,觀眾要求不同,市場也不同。以前一個演員幾個段子可以說半輩子。現在德雲社每天都有演出,不可能段段是精品。絕大部分人去聽相聲,就是為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樂。

如果說非要批判郭德綱相聲低俗,那各種網絡平臺包括各種影視劇也大都看不得了……

打岔一句,少馬爺如今江湖地位很高,輩大、說的好。可大家是否知道1988年曾經他參加相聲大賽,《糾紛》才得了三等獎……一等獎是蘇文茂的徒弟崔金泉



幾葦渡


德雲社的虛假繁榮誤導了許多人,以至於許多人認為郭徳綱是相聲界的上帝,是他重振了相聲的繁榮發展。其實這都是言過其實的偏執言論。徳雲社的相聲節目普遍比較低俗和平庸。既沒有深度也缺少境界。完全淪落為一種引人發噴的無厘頭段子。徳雲社演員們的表演水平也都比較鬆散,基本功也不紮實。就以徳雲社的臺柱子之一岳雲鵬為例,相聲講究的是說、學、逗、唱。可岳雲鵬只鍾情於二種。學和唱真的不能讓人恭維。學得四不象,唱得不倫不類。他在舞臺上完全就是一個小丑形象。所以說徳雲社的繁榮只是短暫的,它根本不能延續相聲界的香火。


竹山一叟


相聲毀在姜昆手裡,是郭德綱救活了相聲,


獨一無二167416560


我認為,相聲是喜聞樂見的一種文藝形式(屬曲藝類),這種文藝形式早就出現在全國各地的民間文化活動中。北京人說有個叫張三䘵的,講他是相聲的奠基人。我說,錯,起碼這種藝術也不是北京獨有的!就我所知,舊時,南京秦淮河、上海大世界到蘇南地區的每個小鄉村都活躍著一大批說唱、賣唱藝人,這些都是相聲藝術的前身。我也算是個有心人,收集了解放前後20多個賣糖、賣藝人的說唱段子,十分有趣,幽默不失優雅。實話實說,郭德綱的團隊演出的作品真不及前人的。

所言這些,是說沒有人能救相聲,郭德綱也救不了相聲。現在一批所謂笑星、導演(馮小剛,潘矮子(一時想不起他大號)、蔡明、宋丹丹等等)自以為是,圍著德雲社助“威”,是無助相聲藝術發展的。


五木逸仙


近十幾年來人們一聽相聲都不感冒,都是小品當家趙本山小瀋陽都是大家喜歡的。從相聲潮開始都是郭德綱衝在風口浪尖上,在傳統文化中郭德綱繼承發展了相聲,帶動了一個行業的發展,讓觀眾感受到了相聲曲藝的魅力,同時也帶動一大批的粉絲鋼絲,熱愛相聲曲藝曲調和各種小曲和戲曲。大街小巷經常從年輕人口中哼唱,相聲在不斷地提高發展。


秋風78780357


說救了相聲有點高了,應該是挽救了相聲市場,說毀了相聲也談不上,只是他的相聲作品低俗而已。但從長遠來講相聲這種藝術模式和電影一樣有其靈魂和鮮明主題。我不贊同郭德綱的說法-相聲只是使人發笑,笑聲過後應該能吧嗒吧嗒出點滋味,為什麼一部好的電影讓人百看不厭並能長久的存在於人們的記憶當中,就是因為它有其靈魂和能使人引起共鳴的地方,相聲也是一樣,除了使人發笑以外,也應該使人有受益之處。起碼不應該有負面影響。


小號哥


太上綱上線了,他就是一位帶領一群徒眾憑本領在社會上討飯吃的相聲藝人,他現在發了,一群紅了眼的人仇富的人就詆譭他,他要是還掙扎在飢餓線上,你們誰會幫他一把?憑本事吃飯,不使人間造孽錢,有錯嗎?若他的演出真低俗、下三濫,怎會有這麼多人看,攻擊他的人忘記了一條,太小看中國人的智商和情感了,中國人的素質高著咧,有自己的分辯是非美醜的能力。


湯豆之主


即談不上救,也說不上毀!

“有一天我早上醒來,郭德綱突然就火了,廣播裡啊電視裡啊鋪天蓋地全是郭德綱。我一看,哎?這是個說相聲的,這年頭怎麼還能有人說相聲呢。要知道當時舞臺上的表現形式早已經沒有相聲了,相聲可以說幾乎是已經消失了六七年了,沒想到相聲又活了。幾個老哥們兒來找我商量說,咱也辦個相聲團體吧,我說好啊,於是我又開始說相聲了。”

——孫越,《綱到你身邊》

綜合分析利弊的話,郭德綱實際對於相聲的發展還是有積極意義的。拋開郭德綱個人來說,郭德綱其實對於相聲最顯著的貢獻是——引領了相聲迴歸劇場的潮流。

郭德綱對於相聲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也不要盲目誇大,相聲不需要誰來拯救,但無疑郭德綱在相聲的復興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