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間傳奇小故事,八步橋與巴村橋的傳說

巴村鎮巴村橋來歷的故事

王明見

巴村鎮政府北側的汾河河道上建有一座巴村橋,百姓一直稱呼為“八步橋”。論起橋名稱的來歷,民間一直流傳著一段老翁奉旨八步橋說書的故事!


河南民間傳奇小故事,八步橋與巴村橋的傳說

美麗的汾河


傳說清朝乾隆皇帝以督察河務海防、考察官方戎政、瞭解民間疾苦以及奉母遊覽為由,六下江南。一次,行走到商水縣西南三十里處汾河河道旁,路過一座橋。正要通過此橋時,掀起轎簾向外觀看,突然發現這座橋名叫“八步橋”。乾隆覺得名字好生奇怪,他便讓轎伕停下來,下轎後親自用腳步丈量一下,看看是不是隻有八步,他一量果然是八步。

乾隆唯恐第一次量的不準,回過頭來又量了一下,也正好是八步。乾隆自己也覺得邪乎,他又反覆量了八次,均為八步。

乾隆皇帝驚奇之餘,詩興大發,脫口而出:“八步橋,橋八步,八步八步八步橋。”


河南民間傳奇小故事,八步橋與巴村橋的傳說

石橋秋景


這時橋頭正好走來一個老翁,聽見此詩後,瞧見乾隆儀表非凡,立即對曰:“萬歲爺,爺萬歲,萬歲萬歲萬歲爺。”乾隆聽後大為驚訝,又甚為歡喜,他覺得商水人有奇才。但乾隆自己也不知道這位老者是怎樣認出他是當今萬歲的。

乾隆皇帝就隨口問:“老翁是幹什麼的呀?”老翁答說:“我是說書的。”乾隆接著問:“你知道我是誰嗎?”老翁回答說:“我不知道你是誰,但從你的言談舉止看,我覺得你一定是位大貴人呀。”乾隆覺得這個說書的會說話,並且又有才華,就命隨從人員賞銀百兩給老翁。老翁慌忙推辭說自己不需要金銀,每天能夠生活就行,不貪圖錢財多少。

乾隆更加讚賞老翁的品行了,他告訴老翁,自己的一個親戚在朝中為官,可以幫老翁謀求個一官半職。老翁又婉言謝絕說自己不是當官的料,情願無拘無束地快樂生活——每天說書講古,教化民眾,就是自己最大的樂趣了。

乾隆皇帝一聽老翁的言談更加讚賞眼前這位老翁了,他就把隨身帶的一把紫金扇欽贈給老翁,並在扇子上寫道:“商水一老翁,自成一江湖。贈銀銀不收,封官官不做。欽贈紫金扇,吃遍縣和府,有人來抗旨,立斬其頭顱。”老翁一看扇子上的詩句,才知道對面的貴人竟然是當今的萬歲爺乾隆皇帝,慌忙叩拜謝恩。乾隆看到老翁的舉動後哈哈大笑,隨後上轎揚長而去。

此後,老翁就用這把紫金扇做道具,把乾隆皇帝親自步量過八步橋的故事改作書詞,每天在此橋頭說書。附近百姓聽說後,紛紛來八步橋丈量觀光,聽說書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因老翁受到過乾隆皇帝的欽贈,大家對他也十分敬重。老翁的生意十分興隆,世代收徒把說書藝術流傳下去,再用賺來的錢來修繕八步橋。


河南民間傳奇小故事,八步橋與巴村橋的傳說

汾河秋景


日子久了,八步橋橋兩頭居住的百姓漸漸增多,後來就住成了大村莊,大家就村子起名八步橋村。時間長了,八步橋村又叫成了巴村,八步橋也隨村名叫做巴村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