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对《医宗金鉴》有何评价?

用户12345670wys888


《医宗金鉴》是一由政府部门刊发的一部中医百科全书。清朝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整理的一部汉医全书。

被《四库全书》收录,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医宗金鉴》有很高的评价。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历代的精华。

《医宗金鉴》经过长达三年多的时间修定完成,共九十卷,十五个分册。伤寒十七卷,金匮要略八卷,名家方论八卷,四诊一卷,运气一卷,伤寒心法三卷,杂病症心法五卷,妇科心法六卷,痘疹心法四卷,种痘接种心法一卷,外科心法四卷。图文,解说,方论俱全。

尤其是对当时世界各国流行的天花病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人曾经自修过中医,有幸阅读过此书,堪称经典的中医学教材。



龙生书笺


《医宗金鉴》是清代乾隆时期皇室组织编修的,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名著。

如果你想学好中医,那这本书是你奠定中医基础理论的一块有力的奠基石。其有助于你建立起自己的中医知识结构,建立起自己的中医思维,当然对中医而言最重要的是临证,这本书有很多方子,有助于你在临证中辨别真伪,在中医的道路上进步成长。

《医宗金鉴》与《张氏医通》、《临证指南医案》三本书号称清初三大国手所著,临床水平之高,有口皆碑,有人说:“执一书而治天下病”,就是指的这其中任何一本书。


云之物语1


是清朝的教课书。我父亲常说吉林省蛟河县中医孙少维能把医宗金鉴倒背如流。中医技术超群。是一代中医大师。


王子义7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汉医丛书。《医宗金鉴》这个名字也是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医宗金鉴》被《四库全书》收入,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医宗金鉴》有很高的评价。自成书以来,这部御制钦定的太医院教科书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医宗金鉴》全书共分90卷,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中比较完善而又简要的一种。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书的精华。图、说、方、论俱备,并附有歌诀,便于记诵,尤其切合临床实用。流传极为广泛。

清初,天花流行,危及宫廷,特别顺治皇帝死于天花,宫廷十分紧张,康熙亦曾感染天花, 幸得隔离治疗保全了性命,也正因为康熙曾因天花获得免疫而得继承帝位。因此,他在位时十分重视痘疹一科与种痘术之推广。乾隆即位后,发扬康雍两朝重视医学之余风,接受太医院 院 使等鉴于古医书"词奥难明""传写错讹",自晋以下"医书甚夥","或博而不精,或杂 而不 一,间有自相抵牾"的奏折,请求发内府医书,并征天下秘籍"分门别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乾隆于四年(1739)诏令供奉内廷御医,太医院右院判吴谦, 与康雍乾三朝御医、院使刘裕铎,共同领衔编纂医书,由吴谦与刘裕铎任总纂修官,其下有纂 修官 14人,副纂修官12人,校阅官10人,收掌官(书稿保官)2人,誊录官23人,以及画家等组成编纂班子。

所有参与编纂的御医等,都是按照清府批文"令太医院堂官并吴谦、刘裕铎等将平日真知灼 见、精通医学兼通文理之人,保举选派"而组成的。若太医院合格人员不足者,"令翰林院 ……查派","选取字,画好者以备誊录。如不敷用,照例行文国子监……秉公考试,务择 字画端楷,咨送本馆以凭选取"可见对所有编纂、绘画、誊录人员都是经过严格选择或经考 试后择优录用的。

编纂完成后,乾隆看后十分满意,赐书名为《医宗金鉴》,正式确定该书名为《御纂医宗金 鉴》,于1742年,以武英殿聚珍本与尊经阁刻本印行,在全国推广,影响巨大。1749年即被定为太医 院医学教育的教科书,"使为师者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必由是而学"。

《医宗金鉴》逐步成为全国医学教与学的必读书、准绳。由于广泛之需求,政府与商家刻本印刷十分频繁,至今其版本流传已有50余家,平均4-5年即有一次新版本问世。这既是由于该书内容的丰富简约,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乾隆皇帝给予的高度评价与肯定,也助了一臂之力。

今编此书分上、中、下三册,90卷,包括(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等部分。)由于本书的内容,切合实际,简明扼要,因此,二百多年来,一直作为广大中医初学中医的必读书。


红太阳登报挂失


医宗金鉴是一部系统全面的中医书,中医各科完备,辑历代名家注解及方证,可成为学习教材。


刘镇绪


中医学习必读


晨—行


皇恩浩荡,福泽千秋,愿学中医者必读……


天湖垂钓


《医宗金鉴》是一本医学教科书,是古今中医的积大成者。


王红旗42


还能看到和坤参与


乐逍遥仙


中医经典教科书,清朝时期的大夫必须要背会的教材,必考的科目,也是现代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