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对书法的最大误区是什么?

书法影响力


普通大众对书法艺术最大的误解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写字=书法艺术。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线条艺术,简单的说书法是写字。但写字却不是书法艺术。写字更多的时候是以实用为目的,而书法艺术更多则是以欣赏为目的。他们的出发点和诉求点不一样,最后呈现出来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二、作品漂亮、好看=书法艺术性的高低。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基本都是以字是否好看、是否漂亮来作为衡量书法艺术高低的标准。艺术性高作品,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一定是漂亮、好看。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不一定是漂亮、好看。而普通大众认为好看、漂亮的作品,在专业人士看来却不一定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因为普通大众和专业人士他们对作品的评判标准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同样一件作品,他们最后得出的评价可能会是天差地别。








无心斋


普通人对书法的最大误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把毛笔字等同于书法

现在很多明星、名人都动不动喜欢拿毛笔呼啦两下,然后就有很多群众跟风说某某的书法很好等等。其实,这些所谓的名人、明星只不过是拿毛笔写了几个字,跟书法是远远不搭界的,当然有些明星或者名人是真正练过书法的,这要另说。

普通人对书法最大的误区就是把毛笔写字等同于书法。那么,什么是书法呢?这个从来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我的理解来说,它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对传统书法的继承,这主要说的就是临帖,临习古代名家的经典法帖,然后在你的书法作品中能有所反映,就是能看出你是学过谁的书法。也就是说你的字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有渊源的。

其二,是创新,拥有自己的风格。如果你的字一味地只是对传统的继承,摹拟古人的风格,那么你的字写的再好,也会被称为“书奴”,就是古人的奴隶。古人对书法是很忌讳这一点的,在对传统有所继承的基础之上,一定要有自我的风格体现。

另外,从细节上来说,书法还包括了很多的元素,有技术层面的有精神层面的,例如:笔法、结体、章法布局、神采、逸气等等。

第二,书法好坏看名气

很多普通人因为对书法不了解,因此往往会觉得某某名气大,他的书法就是最好的,例如某某是书协的,某某是大学教授等等,而且如果你去百度上搜某为书家,最显跳出来的一定是一大推的各种头衔,说实话,少于十个,你都不好意思出来混。

因此,这就造成了一种视觉错像,觉得人家那么多头衔,名气那么大,书法肯定好。其实完全不然,即使是书协的某些人,可能也是拥有着各种书法的头衔、背景,但是实际书法水平那是一塌糊涂。

例如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位号称是启功先生大弟子的贾鸿声的书法,确实有启功先生的风格,但看了他的一些字之后,最大感觉就是“够江湖”。例如上面这幅字,我想弱弱地问他一句,您家是卖河南烩面的吗?

很多人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混进了书法圈,不瞒各位说,我高中的时候就因为有点关系,混了一个硬笔书法协会的证,本来人家还说你要不要进书协,我自己的水平我知道,实在没脸混进去,也就算了。下面就是我高中时期的硬笔字,临的《灵飞经》,现在看是幼稚的很。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四处混饭,也就渐渐脱离了那个圈子。

因此,我是知道的,你有点关系,再爱好个附庸风雅,你就能混进各种书协,弄些个各种头衔。但真实水平如何?普通人没点水平还真是看不出来。

第三,人云亦云,缺乏鉴赏力

很多普通人,因为本身缺乏一定的书法审美能力,往往容易被误导。例如有些人写的字龙飞凤舞,看起来很是潇洒字如,大家都说好,他也跟着说好。有的人写的字工作整整,很规范,就有人说这才是书法,于是也就跟着说,这是高手。

而具体什么是好?什么不是好?自己是没有鉴别力的,也没有个原则。就说时下被议论的最多的田楷来说,有的说是最好的书法,有的说不是书法是印刷体,而普通人往往会跟着一边就走了。而田楷到底如何,为什么有人说好,好在哪里?为什么有人说不好,那么缺点在哪里?完全不知道,就是跟风。

以上是我见到的几个大的误区,其实普通人对书法的误区还有很多,我们也不多说了。

那么如何减少这种对书法的误区呢?

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多看。作为普通人,如果不是很有练书法的意愿,就是想多了解一些书法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一遍书法史。书法史可以说也是半部中国文化史,看完书法史对中国的文化也会了解更深一些。

通过看书法史,你会对很多书家、书体的发展有个概况,什么是“二王”,什么是“唐楷”,“楷书四大家”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宋四家”都是谁,各自有什么样的书法风格等等。

懂了这些之后,从小的方面来说,日常聚会时多了一些谈资,有了装逼的资本。大的方面说,增加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鉴别能力。日后去参观书法展的时候,你也能当着朋友的面子侃侃而谈了。这样既增加了自己的文化修养,也减少了对书法的误区。

我是翰墨今香,关注我,了解学习传统书法文化,减少对书法的误区。感谢您的支持。


翰墨今香


谈及书法艺术,必要追溯文字的起源,古人创造书法时已说明“用笔、结体、章法”是书法的三大要素,然而这三大要素,有人继承、有人为了追求创新而模糊不清了,作为艺术,时代审美固然重要,然而传统文化不能遗忘或者丢失,这是每一个书法家的责任,


那么普通人对书法的最大误区是什么呢?一句话可以概括,那便是“分不清楚什么叫真正的书法家,分不清什么叫真正的书法艺术”,当你冷静心来看待现在的书法风气,你就很容易明白了,书法中的“篆、隶、草、行、楷”这五体的笔法、笔势、笔意都不一样,即便是“行草结合”都要有非常严谨的规范性,

“笔墨纸砚”作为书法最原始的创作工具,古代的条件自然没有现在的条件好,却也出现了许多有作为的书法大家,比如一千多年前的书圣王羲之,时至当代的启功,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除了启功是真正的书法家,其他人有待争议,不要认为会写几个字、临几幅帖,就标榜自己为“书法家”了,人嘛,谦虚点。



所谓的书法,书中要有法,法又不独立脱离于书,从艺术的审美角度来讲,书法艺术又不同于其它视觉艺术,比如绘画艺术,书法的笔法是千年不变的,就像固定的模型或者骨骼,每一种书体都有匹配好的骨骼,唯独不一样的是,不同时代的书法可以不一样,比如,唐代“尚风”,宋代“尚意”,


换句话说,书法中的笔法可以形象的理解为绘画艺术中的素描,因为书法也要彰显出字体的“空间感”,而笔墨的浓淡用作表达书法作品的情绪,比如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蕴藏了书家悲愤激动的情绪,魏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序》表达的是一种愉悦轻松的心情,继承书法的传统,不代表“保守”审美,确切的说“传统”是一种文化底蕴。


诗夜城主


个人心得

《初学书法临帖的三大误区》

2009年至今,本人重拾毛笔,坚持每天临帖,积累下来,有以下临帖方面的经验和体会,现归纳梳理出来,与大家共享,或可资初学书法者一点借鉴,方不失初衷。

一是临帖必须防抄字。一般来说,初学书法者,想写好字的心情比较迫切,练字的劲头也比较大,因此写字的热情也比较高涨,这固然是好事。但是,一写再写,一临再临,却看着写出来的字似乎没有变化,不免心生焦虑,热情也会大减。这时,就要冷静分析,原因出在哪?以本人经验,除去笔法技法方面的问题,极有可能是陷入了抄字的误区。什么是抄字?就是你没有仔细读帖,没有仔细琢磨字的间架结构,以及提按顿挫,轻重缓急,起收转折,牵丝映带,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写字,从帖头写到帖尾,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写,虽然盯着很准,字都对上了号,没有写错一个字,但写出来的字与帖上的字相差甚远,笔划结构还是自己的样子,这就是抄字。这样抄字,只是在重复自己的错误,写再多也没有用,不能进步。还有的是只求数量,不重质量,就象小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写字作业,连赶累赶,写的多也没有效果。

二是临帖必须防画字。临帖的第二个误区,就是要防止画字。什么是画字?顾名思义,就是在临帖时,你的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照样画葫芦画出来的。写字,必须要全神贯注,握紧笔杆,着力笔端,要有提按顿挫,轻重缓急,起收转折,牵丝映带动作。初学书法临帖时,往往会陷入只顾模仿字形字体,照葫芦画瓢,忽略写字诸多要素的误区。还有的不对帖字仔细研读,没有搞清字的笔划走向,来龙去脉,临帖时就只能是又描又画,而不是写字。

三是临帖必须防学不专致。初学书法临帖容易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学不专致,见异思迁。有的人临帖不是一帖到底,而是今天临这本,明天又临那本。比如说,学着颜体,觉得柳体好,又弃颜拾柳。柳体学了一段时间,人说欧体好,又转学欧体。过段时间,又认为楷体不好学,进而丢楷学行。这样反复无序,杂乱不一,未精一体又习一体,未通一家又转一家,肯定学不好书法。历史在不断推进,书法也随之不断洐变,书法大家,先贤名士,层出不穷,大有人在。然而,学习书法,必须有所选择,特别是初学者,宜专精一家,专精一帖,不可一手抓二十四个螺丝,也没必要一手抓二十四个螺丝。即便你都学会了,恐怕也只是泛泛之技,学而不精,拿不出手,无一过人,缺乏拳头产品。

当然,除上述三大误区,初学书法最大的误区是不能坚持到底,一以贯之。俗话说,字无百日之功。这说明,学习书法是一项慢活,必须慢慢来。只有坚持下去,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取得进步,走向正轨,走向辉煌。最忌的是三天打鱼,二天晒网。都说学习书法没有捷径,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个人认为,不光学习书法,学习其他门类技艺,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都要下大功夫,刻苦学习,才能取得成绩,取得成效。奢望一蹴而就,或一夜速成,不止是行不通,并且还没有先例。藉此,必须向书法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大声疾呼: 贵在坚持! 要学书法,就要坚持!坚持!坚持![拳头][拳头][拳头]


闲于31074436


最大误区大概是认为书法就是拿着毛笔写字,我认为,那叫毛笔字,不叫书法。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林语堂甚至认为,如果不懂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首先,书法艺术表面看起来是书写汉字,但表现形式却是丰富多样的。

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草书,再到汉代以后的行书楷书,彼此之间既有区别更有联系。它们表现得正斜、长短、方圆各不同,点划、结构也多变、复杂,时而刚劲、粗狂,时而优雅、流畅。

其次,它是一种诉诸视觉的艺术形式。

好的书法作品,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动感。在其点划的起、行、收,书写时的笔顺、章法安排,能感受到整个书写的运动过程。这种动感,在草书中最能体现。而当代“草圣”张旭的作品,更有着“飞走流注之势”。

传闻,张旭曾观看舞者公孙大娘表演剑器舞,因而得悟草书的精意;又传,他曾见到公主和担夫争道,由彼此间的动势而领会草书的要诀。

第三,通过品读书法作品,可以感受到创作者当时的情绪状态。

正所谓:言,心声也;书,心画也。通过品读书法作品,能到捕捉到创作者即时的情绪和心态。就像颜真卿写《祭侄文稿》时“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所以“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

写《祭伯父文稿》时候心气和平,所以容夷婉畅,少了些《祭侄文稿》时那样的奇崛之气。

所以,我们临法帖的时候,要仔细研究法帖的历史背景,因为每一个法帖在书法史上都有他相应的位子,我们用纵向横向的视角,去感受、体悟、理解法帖的内涵,在作品中表现出历史,书写出历史感。在创作的时候,重视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之间关系的处理,做到点画精到,结构优美,章法完整,整体和谐。

我认为这才是书法。


写字吧


普通人对书法的最大误区,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

第一,分不清实用书写与艺术书法的区别

很多人学习书法是出于把字写得好看,对于学生来说,把字写得端正,无疑能为考试卷面分加分。对于非学生来说,也希望把字写得好看,写出个性获得别人的赞赏。如果对于硬笔来说,这样的学习初衷无可厚非,本来硬笔的表现能力就有限。但是如果学习毛笔书法也是抱着硬笔一样的目标,就辜负了毛笔的性能了。由于毛笔的特殊的构造,表现力极为丰富。毛笔是动物软毛,可以蓄墨,墨又分五色,变化多端,同时,毛笔由我们的手指固定,随手腕提按挥运在纸上行走,既可以表现平面上的运动轨迹,又可以表现垂直方向的力感,进而表现抽象的概念,比如生命动感等,因而,它从诞生之日不但具有实用书写的功能,又有艺术创作的功能。

魏晋时期民间书法

在古代,毛笔是日常的实用工具,每个读书人都会用毛笔写字,但是一般人不敢认为自己写的书法是艺术作品。中国的艺术作品要表达中国审美概念,比如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并非每个人拿起毛笔写字就可以表达气韵生动的审美概念。但是,在当代,毛笔早已没有了实用功能,许多人便以为会写毛笔字,就已经半只脚踏进艺术的世界。

学会用毛笔写字,只算是学会了毛笔的实用书写。如果想要真的学习书法艺术,必须跟学习其他艺术一样,拜师学习专门的方法,重视基本功,比如练功,要练站桩基本功,至少三年;比如学声乐,必须每天练发声。孙过庭《书谱》云: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昧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志学之年,也就是十五岁,他十五岁开始对书法感兴趣,这时他开始专心致志学习前代的书法家,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学习怎样让书法入木三分的技术。

如果不是专门学习艺术的方法,写一辈子的毛笔字都仍是实用书写。

孙过庭书谱


第二,认为学写书法的关键是学习如何写好字体笔画

第二个误区承接第一个误区,因为许多人学习的目的是怎么把字写得好看,所以他们首要的是要学习具体怎么写好每一个笔画。比如横、竖、竖弯勾具体怎么写。对于隶书,抓关键,如何写好蚕头燕尾,老师示范怎么写,然后学生照猫画虎,一遍一遍地练习笔画。人们往往认为学写具体笔画就是基本功。

真正懂得如何训练书法艺术基本功的老师,注重是能力的学习,如少年寺学功夫要站桩、挑水等等。会教艺术书法的好老师,会让你朝着抵抗力最大的方向努力,一开始便要求唐代五指执笔法、悬肘悬腕,使用大毛笔写大字,学会放松身体,练习运腕。这些是书法成才的必备能力。五指执笔法是唐代人对前代人执笔法的总结,自从有了对执笔方法的总结,直接导致唐代的书法走向高峰,出现了张旭怀素的狂草。悬肘悬腕难度大于枕腕,大毛笔使用难度大于小毛笔,放松身体几乎是所有艺术的必备条件,运腕是写好艺术书法的前提,沈尹默《学书有法》中说:”前人往往说,书法中绝,就是指此等处有时不为世人所注意,其实是不知腕运之故。“而习得的这种能力,可用于一切书体,包括日后书法创作走向书法的顶峰——狂草。


第三,凡是古代知名书法家的作品都值得学习

许多人认为书法艺术”今不逮古“,现代人不如古代人,以至于走进博物馆,看到古代书法家的作品都觉得特别好,如果是知名书法家的作品那更是奉为圭臬,从没有怀疑过博物馆陈列出来的古代书画作品的真赝。事实上,中国书画的临摹伪造自古就有,三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史,也就有三千多年的书法伪造史。特别是明清时期,书画造假猖獗,商人公然造假、书法家参与造假、名家容忍造假。这些作品流传至今,也算是古书画,放到博物馆里,一般人难以辨识。许多人缺少的是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总是把一切名家作品供奉着来学习。

我们需要破除这个认识上的误区,深入学习书法优劣的判断标准,习得这种能力之后,自己独立思考判断,而非人云亦云,听信权威。

不妨思考一下,以下的两件作品,都是王羲之的作品吗?它们面貌的不同难道真的是如同许多人所说的书法家创作的心情、年龄不同吗?抛开写得是什么这个前提,我们只对比笔画质感,可以看出区别吗?

《快雪时晴帖》

《丧乱帖》


书法学习秘籍


普通人?额~请允许我用“没接触过书法的人”来代替这个词好吗?我觉得“普通人”的范畴不好定义,即便是书法家也可以算普通人,而且书法家也是在一直求索的,也可能依旧存在书法上的误区,可什么又是“误区”呢?艺术无边界不是吗?所以我理解,您想问的“普通人对书法的最大误区”可能是指“没接触过书法的人”。



对于不了解的事物,要想探究其本质,大抵都要经过一个“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过程。所以没接触过书法的朋友,对书法,一般会感觉高高在上、阳春白雪,这就是最大的误区之一;其次,没接触过书法的朋友看到一幅书法作品,总是在意单个字漂不漂亮,看着单字难看或满篇都没觉得哪个字写得特别突出,就认定这字不行,这也是大误区;还有,觉得写一手看上去潇洒自如的草书最显功力,于是信笔乱写,甚至以奇取胜,这又是一个最大误区!




书法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只看您是不是勇于探索、精于练习、勤于感悟,慢慢的一定会能写会赏可创作。而在创作的道路上,就路漫漫其修远兮了……很多书法家也在探索的途中迷茫着。请您欣赏,猜猜这两张图片上,哪张是书法家30年前写的哪张是现在写的?




真美无喧


普通人对书法的最大误区应该有四个:

一,误认为我认识汉字就懂书法。其他的艺术行业,一般人不敢轻易评论,到了书法这一块,恰恰相反……事实上,书法欣赏是相当有难度的!

二,误认为写字就是书法!中国书法非常伟大,用汉字作为载体……中国汉字本身就有艺术特色,会意、形声等,而且有四维空间,世界上其他文字不具备这一高度。但书法不全是写字,有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高艺术价值的要求……一根线条就需要你我十年磨砺……还有,中华民族五千年人文思想与哲学观,一一浓缩成精华融入,再加上书法家的个性、情感中传达……

三,误认为学书法可以自学!综合上两条,人们往往认为书法很容易,殊不知国内一些顶级的书法名家谈起书法来,都认为书法太难!行业内有一句话,自学等于自杀。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书法爱好者,学了一辈子还是书法外行,连审美能力都不在路上!还好,这种自杀行为还能强身健体……在古代,书法的传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于将笔法带入坟墓。

四,误认为书法家写幅字很简单,常常想免费索取,甚至于有些人无耻到你送幅字给他是应该的,因为挂在他家里为书法家作宣传了!殊不知,一个书法家,其技法与文化积累,没有数十年是写不出好东西的!






陈天哲


普通人对书法的最大误区是什么?

书法艺术理解,一般人对书法理解知其然,也即书法的表面的美,而对于表现形式单一的了解,导致书法艺术的内涵神蕴而不得了掌。

而专业书艺者,能够知其所以然,表里通晓,若此一种拙朴的美与形象直接的美都有深的领悟。并且能够劈里而知神韵。



但是有时侯朴实的东西在普通人眼里更具有深意。一如哲理都是简单的,不是那种复杂派生的逻辑推理。转来转去实际就是简单的一句话。,艺术实践一般都是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早晚走到一个朴素的艺术理念上去。那就是一个字是否“美”。

普通人认准了书法美就是好书法。不美就是丑。之真理。


现在众多的的欣赏习惯,一见钟情的书墨景观,都有一种视觉的冲击力,美永远是具有视觉效果的舒适与愉悦。

而刻意去造美,永远不会给人视觉的美感。现在专业的艺术人,追求自己的那种对于书法的理解而独步欣赏,没有众人普通人的欣赏基础,其原因就是一种美的东西需要有一定的美学基础。

普通人虽然不懂美学的理论。然而对于美有着别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比理论更重要。

因此辩证的说,专业书艺人,应该有一套欣赏标准。普通人也有一套朴实的欣赏理念。

一则一如服装设计模特秀,引领作用,一则是大众穿戴服装的践行者.。

美需要转化,需要时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欣赏习惯,不是水平的高低。而是一种时尚潮流的展示,古书法依然魅力,证明依然符合大众的我审美情趣。


狂喜淡墨a


普通人堆书法的误区是好看就是书法!


我不是有讽刺的意味,是我以前也这么认为的,那时的我是看谁的字漂亮就学!只是随着堆书法的逐步深入并进行一番深刻地思索之后,才得出结论漂亮的字不等于书法!


让我给书法下个定义,我只能说书法其实就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艺术!不俗的,有意境的审美艺术!


王羲之的书法温文尔雅,划构灵巧,米芾的书法个性十足,风樯阵马,王铎的书法气势雄强,力抵万钧,这就是意境!有意境就不俗!不俗就是与通俗相悖!

艺术绝不需要正襟危坐式的才华,艺术需要不拘礼节,需要打破陈规,而这些,正是世俗所指责的,没办法!谁让你热爱艺术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