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关羽,谁还可以守荆州?为什么?

简单小吃货


实际上张飞就可以守住。

张飞悍勇,攻打蜀、汉中两地时已经表现出了他的智勇。后期面对张郃也有一战之力。

从性格上说,如三国志所描述,关羽爱民而轻士,导致其外交关系差,同僚关系差,后来荆州之战后北曹操南孙权自己人还背叛了关羽,导致荆州被夺。

而张飞敬士而轻民兵,对手下非常严厉而对同僚、士子比较尊敬,能够把握和同僚的关系共同治荆州便可。因为执政能力未表现,补充一个马良,加上当地一些人才,守住轻轻松松。





通史古今


魏延。

蜀汉除了关羽之外,其实很缺乏这种统兵型的将领,也就是所谓的帅才。张飞、黄忠属于先锋型将军,可为大将,但不适合为帅;赵云有勇有谋但是缺乏战略大局观;马超镇守西凉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荆州,刘备不会让他离开的。数来数去唯一可以的就是魏延了。当然,关羽守荆州的时候,魏延的资质阅历还不够,但是他的能力是有的,就看刘备能不能用,敢不敢用了。

其实,刘备对魏延的能力是很认可的,魏延可以说是刘备的嫡系人马了。

但是一直不被诸葛亮看重,以至于一直被打压着,直到刘备取了汉中,要任命汉中太守时,魏延才真正有了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当时,任命谁为汉中太守,几乎所有人都认定非张飞莫属,不仅仅是因为他与刘备的关系,更是因为蜀汉在明面上没有能够和张飞相提并论的将军了。但是刘备到底是君主,有识人之能,力排众议,任命魏延镇守汉中,可以说此时魏延的实际军权已经仅次于关羽了。而且刘备与魏延的一番对话,很出名:刘备问: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回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九郎一直认为,这句话并不是魏延的夸大,在这个时期,曹魏集团能够和魏延抗衡的人其实并不多。张辽徐晃可以,但是大都镇守一方不会再随军出征了,让魏延守汉中,可以说是万无一失的。

魏延有勇,有谋,而且有政治野心,但是他又对刘备极为忠心,这样的人可堪大用。而且他没有关羽那股傲气,至少不会和东吴进行决裂,至于两面受敌的境地。

而且,他跟关羽不同的是,关羽成名已久,作战特点已经被研究透了,魏吴很容易根据这样的特点来对付关羽。但是魏延不一样,魏延镇守一方可以说是初出茅庐,谁都对他不了解,出奇制胜,也许魏延的效果会比关羽更好。


玉树临风的九郎哥哥


在刘备集团中,除了关羽之外,能够获得刘备信任,并且在军事,行政方面都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也仅有诸葛亮了。但是,刘备是不会把诸葛亮留在荆州的,原因并不是刘备不信任诸葛亮,怕诸葛亮在荆州日久,将来会尾大不掉,而是关羽具有刘备集团中其他人都不具有的一样本领,那就是执掌水军。

要想掌控荆州,离开水军是万万不行的,而关羽又是刘备集团中水军的创始人和主将,因此,刘备在征召诸葛亮入川助战的时候,关羽就成为了驻守荆州的唯一人选。

如果从忠诚方面来考虑,能够驻守荆州的人选相对多一些,如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能胜任;如果从能力方面来考虑,诸葛、关羽、张飞也能胜任。赵云相对差点,因为他毕竟没有指挥方面大军的经历,在军中的影响力也不如关羽和张飞。在关羽和张飞已经成长为方面大员的时候,赵云才被刘备放出去独掌一军,在刘备攻取南四郡的战役中立下了战功,被封为桂阳太守。除此之外,赵云确实没有方面之功。

至于黄忠、魏延之流,虽然在南四郡战役中分别立下过战功,但在军中的资历尚浅,根本不足以承担驻守荆州的重任。

除了忠诚、能力之外,关羽能够一枝独秀,力压众将,成为驻守荆州的主将,最重要的是其他人不具备关羽释荆州水军主将的这一先天优势。

荆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水军注定会成为战争的主角

荆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战争中,水军会成为主角。其中,南郡和江夏郡更是荆州的重中之重。南郡在汉水和长江的环绕之中,有襄樊和江陵两座重镇从南北两面控扼着汉水和从长江。江夏郡控扼着东吴由长江下游通往上游和汉水的交汇之处,地理位置更为重要。而为了守住江夏郡和南郡,主力自然就是水军。因此,在刘备集团中,谁是水军统领,谁就是集团中将领的第一人。

关羽本不通水战,刘备集团中也没有水军。可在刘备战败夏侯惇,于禁之后,获得了刘表的大力赞扬,随即扩大了刘备的防地,把樊城也交由刘备驻守。

荆州的水军主要分成三部,一部是襄樊水军,驻守在襄阳和樊城,防守汉水流域;一部是长江水军,驻守在江陵,负责防守长江一线;另一部是江夏水军,驻守在夏口,负责防守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其数量在荆州部队中也是最多的,以刘表手下带甲十余万数量估计,荆州水军应不低于四万。

刘表驻守襄阳,因此,襄樊水军的实力应该是最强的,其数量应不低于两万。把樊城交由刘备后,刘表自然就会把襄樊水军分一些给刘备,这就是日后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口中的关羽手下有水军精甲万人的由来。

关羽也不负刘备所望,在他的指挥下,这支水军发扬光大,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绝北路攻击曹仁的战役中;南四郡争夺战中;封锁长江水路,阻断东吴粮道,防止东吴进取西川的战役中,关羽率领的水军都立下了大功,成为了后汉三国时期唯一一支能够与东吴水军抗衡的水军。

总结

要想掌控荆州,离开水军是万万不行的,而关羽又是刘备集团中水军的创始人和主将,因此,刘备在征召诸葛亮入川助战的时候,关羽就成为了驻守荆州的唯一人选。


万事之始


蜀汉之大,竟无一人可守荆州,是人才的凋零匮乏还是守荆州本身的责任重大呢?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带着军师庞统入川,不料后来与刘璋决裂,庞统中流箭身亡。无奈之下,刘备只有叫上本来与关羽一同镇守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入川支援,荆州就只留下关羽一人驻守。

关羽镇守荆州五年以后,被东吴吕蒙的水军偷袭,正在樊城与曹军作战的关羽,仓皇回撤,士卒溃散,败走麦城,在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被东吴的潘璋所擒并杀害。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那么,除了关羽之外,刘备集团还有谁有能力驻守荆州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先得分析镇守荆州的人选,应当具备哪些必需的条件。

要有足够的忠诚

刘备夺取川蜀之后,在四川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荆州远离蜀汉的政治权力中心。再加上当时交通落后,陆地山路险峻崎岖,路途遥远;水路水急滩险,枯水期和汛期通行困难,对于蜀汉政权来说,荆州是孤悬国门之外的领地。远在成都的蜀汉,政治权力和军事力量一时都很难辐射到远在几千里之外的荆州。

所以,荆州的守将,第一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忠诚,同时要取得刘备的绝对信任。否则,拥有重兵的守将,向北可以投靠曹操,向东可以投降东吴,拥兵自立也会是很好的选择,一旦发生如此的事件,相距千山万水,而又交通不便的蜀汉,只能是干瞪眼。

要有足够的才能

荆州孤悬在外,远在成都的刘备,无论是军队还是粮草的支援,都可望而不可及。荆州的驻军,只能是靠自力更生。同时,三国时的荆州,包括南部四郡和从东吴借来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实际上是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刘备的蜀汉控制荆州,向北可以威胁襄樊的曹操,让曹操的湖北、河南时时处于战争前线,从而有效牵制曹魏在汉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向东可以震慑东吴,顺长江而下,可以直达东吴的都城建业(今南京),是悬挂在东吴头顶的一把利剑。所以,北方的曹魏和东吴的孙权,时时都在觊觎荆州。同时,荆州的地理形势,又决定了其易攻难守的特征,两面受敌,军事形势非常复杂危险。

所以,荆州守将,仅仅是拥有高超武力的万人敌,还远远不合格,必须是懂军事、懂政治、懂经济、懂外交的全面性人才。只有这样的全面人才,才能应对荆州复杂危险的局面,才能扎下根,才能确保荆州的长期安全。

要有足够的资历

作为长期驻守在外地的将领,资历足够老非常重要。不但要资历足够老,还要品德高尚,有人格魅力和长者之风,只有这样才能服众,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搞好内部团结。如果是资历不足或者人品有瑕疵的将领统兵,很容易发生手下将领相互不服气,甚至内讧的事件来。

这也是关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东吴吕蒙偷袭荆州时,驻守在荆州重镇江陵的守将麋芳、公安守将傅士仁,都因与关羽有嫌隙,不战而降。

要有足够的服从力

坚决听从指挥与足够忠诚不一样,即使绝对的忠诚,也有可能自以为是,不绝对服从大本营的战略方针和外交政策,或者阳奉阴违,贯彻执行变调走样。这也是关羽失败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荆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荆州的守将只能坚定执行“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这也是刘备和诸葛亮综合各种因素做出的正确外交方略,驻守荆州的将领,必须绝对地坚守这一既定外交战略。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离开荆州入川时,就问关羽,如果曹军来攻,将军当如何应对?关羽回答领兵力拒。诸葛亮又问,如果此时东吴也来攻,又当如何应对,关羽回答分兵拒之。诸葛亮深感大事不妙,反复交待关羽,要坚决执行“联吴拒曹”的外交策略。可惜自负的关羽不听,才有了后来的败走麦城。

历数刘备集团的军事将领,同时具备以上四个条件的人员,还真没有。关羽,能力全面出众,但为人孤傲,人格有缺陷,同时恃才傲物,不能坚决执行既定的外交政策,导致最终的失败。张飞,万人敌,武力强悍,但性格暴躁,不懂外交和经济。马超倒是一个非常全面的人才,足可当此重任,只可惜是个外来户,刘备对其始终心怀戒备,绝不可能将荆州交给他。赵云,武力出众,但没有独挡一面的经历和能力,一直是刘备卫士的角色,像曹操的许诸一样。黄忠是个全面的人才,只可惜年事已高,不适合常年驻守。魏延也是个全才,能力足可守荆州,只是在当时资格尚浅,难以服众,而且诸葛亮对其始终不信任。

我@晨风晓月趣历史,期待与您的交流!


晨风晓月趣历史


能守荆州的,除了关二爷,诸葛亮、李严、魏延等都可以守得住,但最合适的人选,非常山赵云赵子龙莫属。

豹眼认为,赵子龙甚至比关羽更合适。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名将之一。

第一,责任感。

长坂坡一战,就足以表现了赵云的责任感。张飞守下邳,不仅把下邳搞丢了,还把刘备的老婆孩子一起整丢了。不管张飞本事有多大,但责任感的确不行。

而赵云就不同,长坂坡之战,是遭遇战,能够自己脱身就不错了。刘备、诸葛亮、张飞等人都是这么做的。不管史实赵云杀了个几进几出,但他能够返回敌阵,把甘夫人和阿斗找到、护卫回来,这就是超强的责任感。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什么困难,都能够清楚自己的职责,不惜生命尽到自己的责任,这一点,在刘备集团内,没人能与子龙相提并论。

第二,政治立场。

赵云是坚定的铲除汉贼、匡扶汉室的卫道者。襄樊之战后,刘备意欲伐吴,赵云力谏,他认为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虽然曹操已死,但其子曹丕继位,应该继续讨伐曹丕。只要灭了曹丕,孙权自然会臣服。

从赵云这一立场来看,如果让他守荆州,绝不会与曹操妥协,但一定会坚持孙刘联盟,处理好与孙吴的关系。同时,因为他的责任感,也不会过于同孙权妥协,会坚持斗争。

第三,能力不差。

从武功值、谋略、胆识、勇猛等各方面来看,赵云作为武将是很全面的,特别是赵云善于后发制人,作为守将,更为可贵。关羽、张飞都有三板斧的嫌疑,打不赢会跑路。但赵云一定会死战到底,除非城破人亡,否则绝不会退缩。

汉中之战中的汉水之战,赵云表现神勇,“一身是胆也”,但在策略上犯了盲目冒进的错误。如果是在荆州,有刘备、诸葛亮的嘱托,赵云恐怕不会有冒进的问题存在,因为责任不同,更需要谨慎。

第四,处事低调。

与关、张相比,由于赵云跟随刘备较晚,在刘备集团不像其二人那样骄狂自大,更能与其他守将如糜芳、士仁等处理好关系,更能协调一致,共同抗敌。

更为重要的是,赵云不会一意孤行,违背刘备的意志,擅自发动襄樊之战。

如果荆州能再坚持一二年,给汉中之战后的刘备以休养、调整的时间,那么在战略上,刘备就有很大的主动性。

第五,卓越的理政能力。

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不仅在军事上要有突出的能力,在行政上也必须具备杰出的管理能力。

刘备得到荆州南四郡,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兼任桂阳太守。

刘备平定益州后,赵云力谏刘备不要将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而应该将其归还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以取得益州百姓的民心。

这不仅是赵云高尚的品德,更是突出的政治智慧。

因此,如果赵云守荆州,不仅荆州固若金汤,而且行政、经济也会发展的很好。百姓具有归属感,就会同心协力,来维护荆州的稳固。

同时,赵云替换关羽守荆州,关羽、张飞等人就可以在汉中方向给曹魏更大的压力,有关羽、张飞在,对马超自然形成一种制约,刘备可以更大的发挥马超在西凉的作用。如此一来,刘备不仅在西凉地带发展的更好,也可以更大的牵制曹魏的兵力,荆州就会更加相对的安全。

可惜的是,刘备没有重用赵云,也反映出刘备用人的局限性,这也许是刘备集团不能走得更远的原因吧。


豹眼看历史


关羽大意失荆州,使蜀汉政权丧失了北上伐魏的战略基地,导致了最后灭亡的结局;这都是关羽骄傲自大的结果,那么蜀国还有谁可以守荆州呢?

要说比较稳妥,既勇敢又有谋略的人那就是赵云;如果让赵云守荆州,不可能发生荆州失手的危险。

首先赵云武艺高强,打遍魏国和吴国没有对手;其次是赵云有谋略,如汉水战役中的空城计,在大军压境之下仍能果断指挥,战果辉煌。

第三是赵云比较谨慎,处事周密稳妥,所以赵云是守荆州的不二人选。


历史鉴春秋


真正能守住荆州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诸葛亮!

其实刘备原本的打算就是让诸葛亮和关羽共同守护荆州,关羽能领兵冲杀,诸葛亮能居中谋划。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的守住荆州。

所以刘备入川时,并没有带上诸葛亮,而是带上了和诸葛亮齐名,地位也相当的谋士庞统。但刘备的计划被张任打乱了。在进攻雒县时,亲自指挥作战的庞统居然被流矢射中,不幸身亡。以至于刘备只能从荆州调遣诸葛亮入川。

所以刘备本来想好的守荆州人选只剩下了关羽一人,这也给蜀国日后埋下了祸患。试想,如果诸葛亮也在荆州,那么关羽的行动一定会被谨慎的诸葛亮制止,或许就不会有败走麦城的事儿了。

那么,蜀国就没有其他人选能守荆州了么?

确实,守荆州的人实在很难挑选。因为这要衡量各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绝对的信任,因为荆州当时是刘备的大后方,无论如何荆州也不能失去。再者这个人的威望要高,当时刘备集团内部威望最高的将领就是关羽,军师谋士无疑就是孔明。所以刘备要分兵,这两个人就是必然的人选。

剩下的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人,虽然也是一等一的悍将,但没人能做到关羽和诸葛亮的这种程度。

所以后来刘备只留下关羽守荆州,在当时也是无奈之举。之后拿下西川,需要诸葛亮的地方就更多了,不可能再将诸葛亮调回去。


胖哥侃历史


1.首推诸葛亮,诸葛亮此人雄才啊,而且他主张的是联吴抗曹,曹操势大,而且从周瑜,鲁肃三番五次来讨要荆州,诸葛亮都是找到各种借口拖住不给,所以,刘备夺取益州后,荆州交给诸葛亮自然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就算是收不住,拖不住,大不了就是撕破脸,凭诸葛亮的才能自然是守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的,所以只要益州无事,诸葛亮守荆州再好不过;

2.其次就要数张飞了——这里我们必须要强调一点,如果关羽只是守荆州而不是去襄樊主动进攻曹军,荆州也丢不了,因为只要关羽在荆州坐镇,吕蒙吕子明别说白衣渡江,就是孙权陆逊都不穿衣游过来,也偷不走荆州。但是既然问到除了关羽还有谁能守得住荆州,那么我们只能说另一个人是张飞——刘备那里就两个被曹营和东吴公认的万人敌,这万人敌指的是指挥才能,并不是说一个人单挑一万个。

3.推赵云配孙乾,糜芳等末流谋士即可,赵云是五虎将里最听话的将军,对于刘备诸葛亮的话是言听计从,所以在他出去镇守荆州,应当是会按照刘备和诸葛亮的嘱托办事,而不像关羽那样骄傲自大,恃才傲物,说什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等等,所以赵云守江山,稳稳的;

4.黄忠,这是一员老将,有才有武艺,有勇有谋,很厉害,当然有人说,不是魏延,或许不知道黄忠,但是像他这样的人,遇到了明主,自然会大放光彩的,黄忠不骄不躁,作为守城将军,是再合适不过了。



红岭影视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说实话,有能力守荆州的绝对不止关羽一个。但刘备会让其他人守吗?蜀中阵营里几乎没有第二个。

第一,刘备的儿子们。

刘备在占领川蜀之时,儿子们稍微能担点重任的也就刘封。但刘封是养子,名不正言不顺。而且,最容易把老子江山搞走的就是儿子,所以,刘备不会让刘封去。

第二,谋士。

诸葛亮肯定是谋士里最有能力的,所以,其他谋士肯定不会有机会。但不用诸葛亮的原因有三。

1,刘备刚刚占领川蜀。局势不稳,当地老世族和旧臣需要安抚和制约,这时候需要诸葛亮。

2,诸葛亮和鲁肃是好友,且诸葛亮与东吴也有过接触。放任诸葛亮留守荆州,有可能自立为王或者通吴。且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威望极高,就算诸葛亮自己没有不臣之心,刘备也会担忧民意。

3,刘备在世时,诸葛亮没有得到过军权,偶有指挥之权也是坐镇中军和刘备一起谋划。因为诸葛亮太优秀了,刘备不放心。如果让诸葛亮去荆州,那就等于把一半的军政大权给了诸葛亮,对于刘备是不可能得。

所以,谋士没有合适人选。

第三,关羽和张飞。

关羽和张飞其实差不多,但关羽稍微稳重一点,且水战能力强于张飞。所以,张飞不如关羽。

综上所述,刘备集团除了关羽,其他人不是没能力,是刘备不放心。



肖申克的舅爷


在三国历史上,能够代替关羽守荆州的,刘备阵营中找不到第二个人。



因为在刘备进西川时,只带着魏延,黄忠和庞统,一文两武随军出征。

后来刘璋手下张让杀了庞统,刘备兵力不足,急忙调集荆州兵支援。

于是,诸葛亮,赵云和张飞领兵入川,和刘备合兵一处。

刘备在给诸葛亮的信中说,守荆州一定要选一个能担当大任,文武双全的人。

诸葛亮知道刘备说的是关羽,因为在刘备阵营中没有人比关羽更加合适。

关羽早年已经名满天下,曹操和孙权阵营的人对关羽既敬重又畏惧。

所以,只有关羽镇守荆州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刘备是公元211年入川,直到220年关羽兵败被杀,

关羽镇守荆州长达9年的时间,从时间上也能看出关羽确实为刘备守好了大本营。

在这几年里,关羽在荆州一边防备曹操和孙权,一边训练荆州水,陆军,准备为刘备北伐事业出力。

刘备取益州和汉中后,关羽为了策应刘备,主动挑起了襄樊之战。

襄阳和樊城是曹操阵营南部的屏障,只有攻占这两座城池,才能为大军扫清北伐的障碍。

在全局战略上关羽的做法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刘备和诸葛亮都知情并且允许的。

不然关羽不会擅自挑起战争,毕竟关羽是为刘备守荆州,而不是为自己,服从命令是第一位的。

结局大家都知道,为了消除关羽威胁,曹操和孙权联手。

孙权偷袭了荆州,孟达投靠曹操,让刘备损失惨重。

假如换作其他人守荆州,刘备阵营中谁合适?

笔者认为都不行,张飞太过鲁莽,赵云没有大局观,魏延名气不够,黄忠上了年纪。

这些人都由于某个原因而被刘备否决,只有关羽是刘备的最佳人选。


只可惜,刘备没有料到后来的局势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让他虽得益州,汉中,却丧失了北伐的前沿哨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