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點,抓主要矛盾——關於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首先來看一段話:“一些地區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機構改革精神有偏差,簡單把安監部門牌子換為應急管理部門,只增職能不增編,從領導班子到幹部職工沒有大的變化,使原本量少質弱的監管力量進一步削弱。”

這段話出自《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調查報告》的第七部分——事故主要教訓中的第八點“安全監管水平不適應化工行業快速發展需要”。


所謂“教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即是“存在的問題”。因“3·21”事故屬於危化行業,故事故調查報告所涉及的主要是危化行業中的問題。在安全生產領域中,危化行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該起事故的發生也暴露出當前安全生產領域中的一些普遍性問題。而安全生產作為應急管理工作的基本面基本盤,從中也可以看到其對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啟示:

01

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出發點

突出重點,抓主要矛盾——關於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生存發展是貫穿個體生命過程的永恆主題,基於此,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人民政府,其所服務的內容也是圍繞這兩個主題的。這一點從部門機構的設置中可以得到印證。如軍隊、公安主要是為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即“生存”;發改委、教育局則主要聚焦“發展”。當然,生存和發展並非完全割裂,生存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但從政府部門職責的角度出發,其必然是有所偏重的。

因此,作為整合了應對地震、颱風、森林草原火災等“天災”和生產安全事故“人禍”等職責的應急管理體系,其組建的出發點是服務於“生存”這一主題便是毋庸置疑的。何謂“應急”,應人命關天之急實為應急。


02

基本判斷:安全生產是應急管理體系中的基本面、基本盤。

那麼,這個基本判斷從何而來?

簡而言之,這是因為在應急管理這個大盤中,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遠遠大於自然災害。


2017年,我國各類自然災害造成死亡人數881人,失蹤98人;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造成死亡人數3.8萬人;

2016年,我國各類自然災害造成死亡人數1432人,失蹤274人;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造成死亡人數4.1萬人;

2015年,我國各類自然災害造成死亡人數819人,失蹤148人;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造成死亡人數6.6萬人;

2014年,我國各類自然災害造成死亡人數1583人,失蹤235人;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造成死亡人數6.8萬人。

雖然生命是不能比較的,但工作總是有重點的。既然應急管理體系是圍繞“生存”這一主題的,那麼在此體系中,對民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更為突出傷害的“事故”理應作為主要矛盾來抓。


03

工作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應急管理”,僅從字面理解可知,災害發生後的應急處置、救援、物資調配、防止災害擴大等是整個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但實際上,災害預警、即“防患於未然”的預防性工作同樣應當投入大量精力。與此同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自然災害的預防與事故的預防是極為不同的,這也導致了安全生產在應急管理體系中的特殊性。具體分析如下:

1.原因對比。天災之所以稱之為天災,是因為災害的產生不是人為造成的(雖然核彈爆炸可能引起地震、或是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異常、颱風頻繁,但人類目前尚無技術手段製造單個的、破壞力強的自然災害)

但事故就不同了,事故的發生主要是人為原因(人的不安全行為)。筆者在各地應急管理部門的官網上隨機查閱了20起一般事故調查報告,發現“從業人員xx安全意識淡薄,違章作業······”作為直接原因的,有20起。

2.內容對比。天災預防性工作主要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預警和監測,如衛星雲圖之於颱風、地震波之於地震、降雨量之於洪水。衛星雲圖、地震波、降水量等自然因素是客觀的、量化的、可預判的,是能借助技術手段實現“測量”與“預警”的,這也決定了在天災預防中,幾乎可以不用考慮“人”這個因素。

而在事故預防工作中,“人”這個因素必須給予極大的關注,與自然災害因素的可量化監測相比,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對人的行為監測、預判,難度太大。因此事故預防更多強調的是通過管理來規範人的行為,如制定安全規章制度、對從業人員培訓教育等。某種程度上看,正是因為人的行為的不可預判,所以安全生產管理的思路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突出重點,抓主要矛盾——關於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是減少生產經營過程中人的不安全行為。換言之,就是讓員工少犯錯。人們一般通過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獎勵機制、違章懲罰制度,即“教、獎、罰”三種方式來實現員工少犯錯的目標(更偏重罰、教)。需要注意的是,人們似乎過於相信安全教育培訓的效用,普遍認為員工安全意識淡薄、違章作業是因為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造成的。那麼,假如某企業完全按照《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的要求組織開展教育培訓,就能避免員工都按章作業麼?

事實上,安全教育培訓對員工的行為作用是存在邊際遞減效應的。越是新員工、新崗位、新設備,安全教育培訓的作用就越大。隨著時間推移,一些老員工則往往產生驕傲麻痺思想,對培訓不上心,認為自己比培訓老師懂得更多,對教育不上心,認為年年講、月月講,自己幹了這麼多年也沒出過事,從而對教育培訓產生牴觸心理。因此,教育培訓是一定要做的,但如何做才能更大的發揮其作用,才是真正需要花費精力去思考解決的。

二是減少生產經營過程中人的數量。如實現無人化車間。事故最重要的還是為了防止人員傷亡,“千金散盡還復來”,但人沒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既然人難免犯錯,人命又如此寶貴,那麼通過技術手段、用機器代替人,在客觀上就能降低事故傷害。如果隨著科技進步,某一天所有的生產經營過程實現了自動化機械化,那安全生產的本質意義也要隨之變化了。


三是即使出現人的不安全行為,相關防護設施設備能夠避免發生人員死亡的結果。這一點主要還是通過技術手段為員工提供安全保障。


3.結果對比。天災的預防性工作的結果是通過對災害因素的實時監測,預判災害發生的等級、可能影響的區域、提前發佈預警信息,啟動應急預案,協調救援物資與救援力量,轉移人員財產(即人們對應急管理的一般性理解工作)。防颱抗臺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且已經相當成熟,從颱風的生成、運行軌跡、到登陸的地點,可能帶來的降水量等,可以說人的動作都已經做在前面了,人們看到的往往是一副眾志成城,保衛家園,嚴陣以待颱風來臨的畫面。但再精確的預警都不能消滅颱風本身,也就是說,

天災的預防性工作並不能消滅天災本身,只是通過預警、預判而引發一系列的應急應對工作。


突出重點,抓主要矛盾——關於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天災的威力是巨大的,即使已經做了充足的應對工作,人員和財產的損失有時是難以避免的。對人員、財產的損失,民眾的心理上是可以接受的,(除非存在應作為而不作為或慢作為的情況)。追責問責是追不了問不了老天爺的。同時,應對天災的過程總是伴隨著大量的媒體鏡頭,能夠得到廣大群眾的關注。如抗擊颱風的過程,無論是其來臨前的衛星雲圖,還是颱風過境時的狂風暴雨,無論是災區群眾還是災區外群眾,都能通過各種媒介看到人們萬眾一心,保衛家園的報道,從中湧現出的勇於犧牲奉獻的英雄事蹟也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但事故就不同了。在人們的普遍觀念裡,事故的預防性工作的結果就應當是消滅事故本身,即實現“零事故”。即使事故發生後,應急處置多麼及時、到位,比如原本可能死10個,但應急及時,只死了3個,但依舊是一起較大事故,依舊有人員傷亡,依舊有人要被問責。也就是說,即使做了大量的事故預防性工作,只要有事故發生,似乎就可以抹殺之前的一切工作。同時,事故預防性工作與天災預防性工作的“曝光率”相比,可謂“默默無聞”。無論是政府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還是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其事故預防性工作一般是不為群眾所知所見的,而一旦為群眾所見大概率是因為發生事故,發生了看得見的硝煙和血淚,接著相關安全從業人員就可能面臨問責。“焦頭爛額為上客”是應該的,“曲突徙薪無人知”卻是不應該的。


那麼,在事故防範工作中,應急重要嗎?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消滅事故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引申到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中的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是應急管理的基本面基本盤,但應急管理並不是安全生產的基本面基本盤。

安全生產中的應急管理並不是為了消滅事故而是為了應對事故,應對事故固然重要,但安全生產的目的並不在於此,從行業准入到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從組織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到排查治理事故隱患,應急管理是貫穿和融入於安全生產工作全過程的,同時也是相對獨立的一個方面,雖然它非常重要,但其並不是安全生產的基本面。以危化事故為例,一旦發生事故,人員的損失在爆炸聲中已經發生了,快速科學的應急救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事故在損失。但那一刻失去生命的人再也救不回來了。安全生產就是要避免那一聲爆炸,為了避免那一聲爆炸要做的工作才是安全生產的基本面基本盤。


突出重點,抓主要矛盾——關於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從生存和發展的角度看,應急管理體系主要是圍繞生存這一主題的,而同樣圍繞該主題的還有軍隊、公安、武警等單位,也就是說,應急管理體系涉及的生存的範圍是有限的。如恐怖襲擊也屬於突發事件,也涉及到應急處置,但該應急並不屬於目前我們所指的應急管理體系。我們所要建設的應急管理體系為了防範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整合優化應急力量和資源,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應急管理體系中的“災”分天災和人禍(生產安全事故),人禍甚於天災,故對於事故的防範(即安全生產)應作為主要矛盾來抓,而安全生產中,人的不安全行為類事故隱患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故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應作為矛盾的主要方面來抓。

因此,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中,既要有全局視野、系統性思維,統籌協調天災、事故、防災減災救災,也要有重點思維,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事故預防的重要性;既要看到防範天災和事故涉及的預防工作的普遍性,防患於未然,也要看到事故預防工作的特殊性(以結果為導向、“默默無聞”),完善工作成效考核評估機制、理順追責思路,為安全生產工作者搖旗吶喊、加油鼓勁。因為:


每一次應急演練都是在為生命彩排

每一堂安全生產教育課都是在守護希望

每一個扼殺事故隱患的行為都是壯舉

每一名履職盡責的安全生產工作者都是英雄

是英雄,就值得讚歌,值得表揚,值得你的一句“哎呦,不錯哦。”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請叫我,安全生產大俠。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