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獻縣:一對“戰疫”通信保障父子兵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獻縣聯通分公司的“戰疫”通信保障團隊中,就有這樣一對父子兵,老爹叫楊朝陽,兒子是楊森,他們都在獻縣分公司的城東網格擔任維護經理。在平時的工作中,他們都有各自的維護責任片區,雖然是“近鄰”,但大多都是“分家單幹”,為了適應抗疫應急響應需要,實行按任務編組,發揮“1+1>2”的團隊優勢,攜手奮鬥在“戰疫”通信保障第一線。

滄州獻縣:一對“戰疫”通信保障父子兵

父子倆為獻縣曹莊隔離區安裝監控攝像頭


  1月23日晚10時許,兒子楊森接到縣人民醫院(楊森責任片區單位)辦公室來電,要求第二天上午為該院的發熱門診串並一部電話。縣醫院是防疫期間的通信重保單位,疫情就是命令,保障就是責任,次日(年三十)早7:30,這爺倆就趕到了縣醫院。在與辦公室聯繫後,確定了裝機地點,立即勘定路由著手幹。兒子年輕,負責登梯上高“飛簷走壁”,父親50多歲了,經驗豐富,在下面配合布放皮線的同時,一邊給予技術指導,一邊進行安全提醒,一個小時後,串並電話安裝到位。下午2點多,又接到縣醫院電話,應上級要求,發熱門診的電話要專機專號,不能串並使用,他們在20分鐘內即趕到了縣醫院重新施工佈線,在營業和後臺人員的協同支撐配合下,下午3點半左右,新機安裝完工並打通測試電話。

滄州獻縣:一對“戰疫”通信保障父子兵


  1月27日中午1點多,楊森接到縣醫院辦公室電話,要求為感染科新裝一部電話,下午2點,爺倆即奔赴“戰場”。這次裝機地點距離光纖盒較遠,但他們克服困難,配合依舊是那麼默契,兒子自動上樓頂去穿管佈線,老爹在樓下配合指導,一通忙活,布放光皮線200多米,下午3點,電話安裝開通。2月3日,接縣醫院化驗室電話故障,這次是兒子楊森單幹,從接到通知到障礙修復,40多分鐘,神速!

  2月11日晚6點半,接到縣公司電話,根據市防控辦要求,要為獻縣兩所縣直定點醫院安裝視頻雲監控,其中涉及他們片區的縣醫院有10個點位。晚20點,爺倆一起到單位領受任務集結待命,21:50,到縣醫院確定監控點位、設計路由,23:30,勘察設計完成。由於樓宇內佈線位置複雜,且監控設備凌晨1點左右才能運到獻縣,經縣公司領導和兩所縣直醫院主管部門協洽,決定設備到位後先裝中醫院,次日一早再開工縣醫院。第二天早6點,他們爺倆就提前趕到縣醫院開始了準備工作,6點半,在其他工程技術人員到位後,他們按分工,負責其中工程量最大的線路的布放工作,上樓頂、鑽天蓬、爬涵洞,打孔、穿線、熔接,中午僅有半個小時的午餐休息,他們爺倆布放了網線250多米,光皮線1800多米,至傍晚19點半,在獻縣聯通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縣醫院的10個監控點位全部調通。

  2月13日早6點,他們接縣公司領導電話,根據縣衛健委工作要求,需要為獻縣曹莊隔離區安裝監控攝像頭,他們父子與公司團隊一起勘察施工,這一次,爺倆為二樓的疑似患者病房的佈線方式引發了爭執,薑還是老的辣,最終兒子服從了老爹的“英明決策”,既保證了工程質量,又避免了感染風險。到上午11點半,4個監控攝像頭全部安裝調通。因線路資源不具備及人員防疫限制,其中一個重症區的點位採取了無線方式連接,為確保該無線監控點的質量,根據縣公司領導安排,自2月14日至18日每天從早6:00——晚21:00,他們父子每天輪流到隔離點值班待命觀察調測。

  2月18日晨,為了徹底解決無線監控點圖像質量差和經常掉線的問題,獻縣分公司主動與縣醫院和中醫院溝通,決定將兩個醫院和一個隔離區共7個點位的無線監控改為有線。他們父子與公司團隊一起,克服各種不利條件限制,從上午9點多開始幹,中午沒有休息吃飯,一直奮戰到下午5點半,終於完成兩個定點醫院和一個隔離區7監控點的改造工作。2月20日,在滄州市的防疫工作微信群裡,河北省衛健委疾控辦的主管領導特定對獻縣定點醫院和隔離區的監控質量給予了表揚並點贊。

  自年三十至今,這對“父子兵”一直忙碌在“抗疫”通信保障的第一線,履行著聯通員工的擔當和責任。因為經常工作在疫情敏感區域,為了保護家人健康,自年三十開始,他們一家就開始了“兩地分居”的生活,婆婆、兒媳、孫女住一起,這對“父子兵”蝸居在老宅為“戰疫”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