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把考試落榜稱為“名落孫山”,什麼是孫山?

i0340981jibakan6


“名落孫山”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一個成語,人們通常用它代指考試落榜。

不過有部分朋友只知道“名落孫山”的大概意思,沒有細究過其含義和背後的故事,也不知道的孫山是什麼,其實我小時候也不知道,那時候自己會想,孫山是什麼山,聽說過太行山,五行山,嵩山,這孫山是哪個地方的?地理課上也沒提老師講過啊。

我就一直想知道孫山是什麼,那時候為這事還鬧過笑話。有次此上地理課,老師讓大家提問,我舉手站了起來,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老師當時哈哈哈的笑了起來,說小孩子真的是想象力豐富,孫山不是山,你去成語詞典查查“名落孫山”就知道了。

同學中也有一部分知道孫山含義的,他們也跟著笑,還故意起鬨,說孫山再湖南,孫山在山西,把我笑得臉紅。

坐下之後我就翻出了自己的成語詞典,看了看其中的典故,這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孫山是個人,一個進京趕考學子,不是什麼山,從那之後我就不再思考孫山是什麼山的問題了。

名落孫山是個成語,既然是成語,那大多是有出處和典故的,名落孫山的來源是《過庭錄》。

《過庭錄》的作者是南宋的范公偁,這個范公偁的生平沒有特別詳細的記錄,事蹟不詳,但是他的祖上特別有名,他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的玄孫。

范仲淹大家比較熟悉,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他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膾炙人口,流傳千古,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情懷也受世人敬仰。

范公偁作為范仲淹家的後人估計也差不了,他在文學方面頗有造詣,此外他關心天下大勢,范仲淹和其他范家人的從政記錄都被他收錄在《過庭錄》中。

當然《過庭錄》不光記錄歷史,裡面也有范公偁個人創造的文章,文人嘛,耍耍筆桿子抒發一下情懷很正常,這是他們的愛好,這跟愛喝酒的去街上練攤,喜愛健身的去健身房揮灑汗水一個道理。

孫山的事就是范公偁創作的一個小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從前在吳地有一個才子叫孫山。有相當一部分文人呢都不苟言笑,平時一板一眼的很正經,但是這個孫山不一樣,他特別喜歡開玩笑,也喜歡別人開他的玩笑,因為才思敏他的笑料也比較特別,因此他很出名,大家都喜歡他,為了調侃還特意給他取了個外號——滑稽才子。

既然是學子,那必定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於是某年孫山就進京趕考,和他結伴的是一個同鄉,兩人都是躊躇滿志,對舉人是志在必得。

考試很快過去了,到了放榜的日子,孫山在朝廷放出的榜看呀看,越看越慌,他心想,我還以為我是王者,這連個青銅都不是,回去哪還有面子在。想是這麼想,但該看還是看,終於,孫山在榜末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長舒一口氣,沒事了,吹牛的資本還在。

但是孫山的同鄉沒那麼幸運,他壓根就沒中,同鄉有點不樂,就想在京城中多留連幾日散心,孫山本來想陪陪同鄉,但是銀子不允許,於是他先回了家鄉。

到了家之後這個同鄉的老爹就來找孫山了,他問孫山自己兒子怎麼還沒回來呀,考試結果如何。

孫山本來想直說您兒子沒考上,但是他一想,不能這麼直接,同鄉平時挺努力的,他老爹也滿懷期待,聽了這個結果老人得多受打擊,於是他委婉的說了一句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這句話的意思是榜單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您兒子的排名還在我孫山之後。

孫山利用自己的敏捷才思委婉的說出了結果。

這個故事也被後人津津樂道,他們將其總結為成語名落孫山。

其實這個典故容易查,有問題找百度,要麼找成語詞典啊。


西堤君


這個成語來自一個故事。

話說在我國古代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讀書人,寒窗苦讀了多年,有一天,終於下決心去京城參加考試。與他同行的還有鎮上一個叫張三的年輕人。

這個張三也是個人才,不過有點狂。張三到了京城,一看那花花世界都沒心思準備考試了,整天到外面遊山玩水,還有吟詩挑逗女孩子。孫山很是擔心張三的狀態,於是勸他用心準備考試,出人頭地之類的話。

沒想到張三才不管這麼多,他甚至與孫山打賭:要是考不上,三年後才回家。

後來,兩人參加考試,等了幾天終於到發榜的時候。孫山與張三既激動又害怕的到現場,擠到人群裡看看名字。孫山看來看去幾遍,沒發現自己名字,心裡很是難受,正想走開,忽然眼前一亮,一個大大的“孫山”帶著光芒在吸引著他。

原來,他的名字在榜文的最後一行、最後的一個,由於之前有個小孩站前面,小腦袋一直擋住了孫山兩個字。

我考上啦!我考上啦!

孫山在大街上發瘋起來,稍微冷靜下來時,發現張三在一旁痛哭。這個張三很是傷心,孫山怎麼勸也沒用,最後張三還真兌現諾言,死活不肯回家。

孫山回到老家後,張三的父親遠遠的跑過來問情況。我兒子呢?他考上沒?你考上沒?

孫山不好意思直說,委婉的告訴張三老爹: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張三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跑去問別人,才知道這是說他兒子沒考上的意思。

後來,這句話成為流行語,一般說考不上都會講“名落孫山”。



戴草帽的小老鼠


現在高考過了,聽到一些考生說:“我沒考好,名落孫山了”。

講真我對這句話很熟悉,因為我高考時就曾“名落孫山”,我對“孫山”很瞭解,我告訴親們什麼是“孫山”。



“孫山”不是一座山而是宋代的一位書生,此人有唐伯虎之風采,瀟灑倜儻無厘頭,也就是說是一個風趣幽默,聰明的學子。

有一年孫山和他的同學加好友劉水去汴京參加會試,等到放榜的時候,孫山和劉水兩人瞪著四隻眼睛尋找著自己的名字,凡是經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這是最煎熬的時刻。

這時孫山高興的跳了起來,他在榜單的最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換言之,孫山是“扒鍋沿”的那一位。



他轉頭問好朋友劉水有沒有上榜,劉水垂頭喪氣的說“我不如你,我榜上無名,我找了三遍都沒我的名字”。

孫山安慰好朋友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今年考不好,三年後見,總有考上那一回。”劉水只是笑了笑。這正應了那句話:“出嫁新娘哭是笑,落弟秀才笑是哭啊。”

二人回到了家鄉,過去發佈高考信息沒有先進的通訊工具,除了考生外別人不知道消息。劉水的老爸趕緊跑過來問二人考的如何?劉水低頭不語,孫山又不能不回答,直接回答又怕傷了好朋友的心,他靈機一動,隨口吟道:“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詩中的解元指的是舉人、考生的意思,孫山委婉的告訴劉水的老爸:“在所有考上的人中,我是最後一名,你的兒子還在我之後。”傻子也知道是什麼意思。

從此以後,凡是沒有考上的學子就稱為“名落孫山”。


秉燭讀春秋


我叫孫山,與鄉里一同學參加高考,其父問我,兒子考得怎樣,我告訴他,我是高考最後一名錄取了。你兒子名次在我之後。‘’名落孫山‘’就是沒考上,說的委婉一點罷了。

結果:我去上學了,同學去工地了。後來成了包工頭,最後開了一家公司,我畢業了去了他的公司應聘上班了。(只是我當初不該笑話他)


三戒二缺一隻熊


你問“什麼是孫山?”,答:孫山不是山,是一個人的名字,就是那個人名字叫孫山,就像我們現在某個人的名字一樣,比如:張三李四等等,沒什麼特殊含義。

要說起孫山這個人怎麼就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說起孫山的由來,就得從那個時代的考試說起,在一次考試中,名叫孫山的考生,和他的同鄉考生一同去參加考試,考試結束後,要張榜公佈,孫山的名字在榜單的最後一個。而到看到孫山的名字之後,就再沒了其他人。也就是說,孫山的同鄉在榜單上沒找到他自己的名字,鄉榜上無名。沒考上。

考試結束後,名叫孫山的考生人回到了家鄉,與孫山一起去參加考試的考生,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考上。

那個和孫山一起參加考試的人的父親,看到名叫孫山的人回到了家鄉,就急忙去問孫山,他的兒子考得怎樣,考上了沒有?孫山並沒有直接回答那個父親,他的兒子沒有考上,只是很婉轉地說“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來說明他的兒子的名次是在榜單以外,沒考上。

榜榜上無名就是沒考上,也就是名落孫山了。

以後就用名落孫山來形容沒有考上,考試落榜的考生。這樣就有了“名落孫山”這句話,也就讓人們都知道了孫山這個人。

無論什麼時候,學習都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需要有衡心,所謂的十年寒窗正說明了學習的不易。

對於考生落榜,也並不是沒考上的人個個都所學知識不到位,考試發揮不好的也是常有的事。

現如今,能夠考上大學當然好,但也不是唯一的出路,現在的大學生專業不對口,學非所用也是有的。

雖然說現在上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無論什麼時候,掌握知識,學好本領都是有用的。

但願以後參加高考的考生們,努力學習,不用“名落孫山”這句話來形容自己。


老田的見聞


名落孫山,源自一個典故。孫山,是一名宋朝考生,堪稱科考界的“半個喜劇演員”。

宋朝時候,有個名叫孫山的讀書郎,人聰明也很詼諧,別人都稱他是“滑稽才子”。

有一次,他去參加科舉考試,有位同鄉託孫山帶上他的兒子一同去趕考,一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考試完畢,等到張榜公佈的那一天,孫山緊張仔細地尋找自己的名字,終於在榜尾最後看到了自己的大名,他喜出望外的大聲嚷嚷:“我中啦!我中啦!”

然後,連夜趕回家裡報喜訊。

那位同鄉見孫山回來,而他的兒子卻沒有一同回家,便趕到孫山家裡來問情況。同鄉人問:“我兒子考中了嗎?”

孫山滑稽、委婉地回答道:“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於是,名落孫山,從此便成了考試落榜的代名詞。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可惜,有的人成名,卻成悲劇。

比如《儒林外史》裡“范進中舉”的范進,一直名落孫山,被他那殺豬的老丈人恥笑了半輩子,從二十多歲,考到五十多歲,總是不盡人意。

最後范進終於考中了,卻不料喜瘋了,手舞足蹈,精神失常,一輩子毀了。悲夫!

關注“峰子奇觀”,看頭條文史!


峰子奇觀


一提到“名落孫山”很多人都不喜歡,尤其是高考不理想的考生。那麼這個成語裡面的孫山到底是什麼呢?

孫山並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人的名字。這涉及到一個典故,收錄在宋代范仲淹的玄孫范公偁的《過庭錄》裡面,原文是這樣寫的:

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裡面說到的這個孫山就是這個成語的主人公,能說會道、風趣幽默,恰逢三年一次的解試,也就是三級科舉考試的最低一級,由各州舉行,因此也叫州試。考中的人稱解名,因為只有十分之三的名額,所以又稱解額,第一名叫解元,這些人以後才能再參加省試、殿試,笑到最後的那些人就會加官進爵走向錦衣玉食的仕途光宗耀祖。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草根要十年寒窗扒拉八股文的原因。孫山也是這過獨木橋的千軍萬馬中的一員,一個同鄉得知他要去蘇州考試,就把自己也要去考試的的兒子託付給孫山,讓他們一路也相互有個照應。

解試共分三場,逐場淘汰,孫山經歷了三場考試下來,要等最後的成績榜,同鄉的兒子三場都沒堅持下來就被淘汰了,蘇杭多美女,自己出去遛彎散心了,說好各自回去。

等到出榜那一天,孫山擠在人山人海里一列列一字字的搜尋自己的名字,終於在最後一列的最後一個名字亮瞎了他的雙眼——“孫山”!於是欣喜若狂的收拾行裝打道回府。

到家以後,家人得知中舉了,儘管是最後一名也都很開心,只是同鄉的兒子還未到家,同鄉過來問他兒子的情況,這一同去的,一家歡樂一家愁,確實有點尷尬,但是孫山不愧有“滑稽之才”,他把歐陽修的《踏莎行.侯館梅殘》一詞最後一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稍微一改,答案便出來了“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意思很明白,我孫山是解名的最後一名,令郎還在我的後面,你自己琢磨去吧!

這就是“名落孫山”的來歷,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孫山的幽默敏捷的才思。現在名落孫山不止表示考試落榜,包括各種申請沒有被錄取都可以用這個成語。


國史通論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這名落孫山的意思,大傢伙都明白,這就是指在考試的時候,這就沒及格,或者考證件的時候,沒考上,不合格的意思。

說實話,最開始的,俺就知道個大概意思,至於是怎麼個來的,壓根也不知道,開頭還以為這孫山就是一個座山,翻不過去,就落後邊的意思。

到後來,才知道這孫山壓根就不是啥山頭,人家這是個人名。

那麼這到底是咋回事呢?且俺給大傢伙說道說道。

他這事記錄在范公偁所寫的《過庭錄》中。

說這宋朝的時候,蘇州這嘎達出了個才子。那小摺扇這麼一搖,袖子這麼一擼,小嘴吧嗒吧嗒的這麼一說,十里八鄉的壓根就沒人能比的過他。

但您說是神童,這欠點火候,但才子這還夠的上格。為嘛呢?因為這人算是個能言善辯的主,擱過去那就是狀師的底子,再加上這人說話也滑稽,帶著那麼一股子逗樂的感覺,所以算的上是個才子。

也就是說擱這十里八鄉的也大小算個名人。

這不有一天啊!他這就準備去參加科舉考試,畢竟過去,讀書人這輩子就為了這考試活著。

家裡邊把這行李啥得都打點好了,他這就準備上路了。

趕巧了他這有一個同鄉也要去科舉一下,倆人順路,那麼為了相互有個照應,所以這老鄉的老爹就把自己兒子叫過來,讓倆人搭個伴。

一個人走是走,倆人走還有個逗趣樂呵不是,所以這孫山就答應了。

當然,這當中也沒有發生啥不愉快的事,考試呢?都是發下卷子,按照流程去整就完事了,沒啥可說的。

那麼考完了事之後,大傢伙就都等著發榜,瞅瞅自己箇中了沒有,都沒有著急回去。

到了發榜的日子,這貢院的大門口,那叫個人山人海,都是搖著扇子的讀書人。

孫山這就往裡邊擠,瞅瞅有沒有自己個。

孫山這就從第一名開始往後瞧,這越瞧這心裡邊越涼,到了後來這就乾脆哇涼哇涼的,這就沒有一個姓孫的。

最後他不甘心,這就揉著眼珠子把這榜單愣是瞧到了最後一名。

瞅著最後一名的時候,孫山高興的好懸沒蹦起來,這最後一名正好就是他,也就是說打這起,他就可以做官了。

哎呦!這麼多年起五更睡半夜的,他也沒有白忙活不是,雖然是最後一名,咋也算中了。

這一遍瞧下來,他也知道自己那搭檔,這次壓根就沒有中。當然這已經不是他的事了,回去之後他就打點好行李,準備回家了。

他那老鄉他到是沒有瞅見,估計沒中,心裡不高興,暫時不願意回去,孫山也就不等了,自己扛著行李捲就回家了。

這一路上也沒啥事。

回到家裡邊,他把中了這事和家裡邊的人一嘮叨,好嗎,家人都為他高興。

就在這個時候,他那同鄉的老爹找上門來了。

“你都回來了!俺們家那大小子哪去了?他中沒中呢?”老鄉到是很急切。

這孫山又體現了一把他那嘴皮子,就借用了歐陽修的《踏莎行.侯館梅殘》一詞最後一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改了這麼一下,就說:“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這文縐縐的老頭聽不懂,這就拉著其他讀書人問:“這是嘛意思?”

嘛意思?他是告訴你,他孫山也就是個末,你兒子還在他這末的後邊,也就是說你兒子沒中。

您說說,這孫山皮不皮。所以這事就這麼傳開了,大傢伙就當一樂呵說這孫山。孫山也沒有想到他自己到成了一成語,被大傢伙一直唸叨到了今天。

所以這意思就是孫山才剛及格,您這連孫山都不如。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我們常把考試落榜稱為“名落孫山”,什麼是孫山?

我國宋代有一位書生,名叫孫山。他不僅幽默,而且擅長講笑話。因此,附近的人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滑稽天才”。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去京城參加舉人考試。名單公佈時,雖然孫山的名字列在名單底部,但仍在名單上,而與他同行的同鄉的兒子沒有通過考試。不久,孫山第一個回家,他的同鄉來問他兒子是否通過了考試。

孫山不好意思直接說出來,但他無法掩飾。因此,他漫不經心地念出了兩句沒有詩意的話:“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解名,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定的舉人第一名。

而孫山在詩裡所謂的“解名”,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的詩的全部意思是說:“我是舉人名單上最後一名的孫山,而你兒子的名字仍然在我的孫山後面。”

“從此,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學校的入學或參加各種考試,都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歷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是名落孫山。

韓愈:接連應考黴運多

公元787年,韓愈在取得鄉貢資格後,再次前往長安,應禮部進士試,但這次考試不成功了。接著,他又考了兩次,依舊失敗,這對韓愈打擊很大,他感到對不起家人祖宗。

直到第四次,792年,韓愈才遇到賞識他的宰相陸贄,考中了進士。

李時珍:落榜後改學醫

從6歲開始讀書後,李時珍顯露出聰明才智,1532年剛剛14歲的李時珍中了秀才,這給父親李言聞帶來了莫大的期盼。然而在當時的社會,中舉人何等之難,李時珍連續參加了三次科舉考試,第二次還由於過度的用功和勞累得了骨蒸病,連續高燒不退,險些丟了性命。

兩次落榜後,李時珍依然在科舉路上艱難跋涉,集中一切精力希望能順利通過科舉考試。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23歲的李時珍第三次落榜,李時珍的舉人夢和李家的舉人夢徹底破碎。科舉考試三度落榜以後,李時珍父子都對科舉制度心灰意冷,李時珍無奈拋下了八股文,轉而學醫。

金聖嘆:試卷連寫39個“動心”

明末清初文壇奇才金聖嘆,也曾三次名落孫山。第一次試題為:“吾豈匏瓜也哉,焉能擊而不食。”他答題時在試卷上繪了一個光頭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問他這是什麼緣故,他回答說:“此亦匏瓜之意形也。”主考官大怒,其結果可想而知。

第二次參加科考的題目為“吾四十而不動心”。金聖嘆在試卷上連寫了39個“動心”。主考官追問原因,他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孟子曰四十不動心,則三十九歲之前必動心矣。”又因此被除名。第三次,有“西子”題目,金聖嘆提筆寫道:“出其東門,西子不來;出其南門,西子不來;出其北門,西子不來;出其西門,西子來乎?西子來乎?”結果,金聖嘆再次名落孫山。金聖嘆失敗在了與生俱來的幽默與玩世不恭上。

純手工作答,如果博而化易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歡迎大家點贊、轉發分享和關注博而化易來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評一轉都是對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謝夥伴們的支持!


博而化易


考大學沒考上,叫什麼,“名落孫山”,這是人們常用來指參加考試沒有被錄取的一個成語。

意思知道,但有些人對成語中“孫山”的意思不是很理解,有人認為是一座山的名字呢。

成語中的“孫山”可不是指的山,而是一個人的姓名。它出自宋代《過庭錄》:

“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故事講的是發生在宋朝,有一才子,名字叫孫山,這個人很幽默,很善於講笑話,周圍的人就給他取了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一次,他跟一個同鄉的兒子同到京城參加舉人的考試。

等到考完發榜的時,它的名字在榜文上列倒數第一,不管怎麼說也是榜上有名吧,而那位同鄉的兒子,連榜都沒上。

回到家裡,同鄉來問他兒子考的如何,孫山覺得不好直說,於是就張來了兩句詩:

“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他的意思是我孫山縣最後一名,你兒子的名字還排在我孫山名字的後面。

後來,人們都把參加考試,沒有考上或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