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國產車很少講發動機?

當年想你


國產車並不是不講自己的發動機,而是講了真正聽的人少,真正相信的更少。國產車講發動機比較有“底氣”的時候,多是搭載了寶馬、三菱等進口發動機,而不是自主研發的發動機,宣稱發動機來自合資品牌,至少給消費者吃個定心丸:別看我其他方面沒有影響力,可我的發動機是寶馬的啊!而國產車宣傳最多的莫過於外型、配置、價格了,因為前兩項技術含量低,最後一個是我們與合資品牌抗衡的唯一殺器。

國產車發展到今天,不乏很多在發動機領域實現自足研發的車企,比如吉利、長安、哈佛等等,他們都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技術,但是在發動機調教、可靠性方面,與合資品牌仍有很大差距,內燃機我們基本上沒有希望超越合資品牌了。本田、豐田、大眾、馬自達等車企,他們的核心技術早已享譽全球,這種影響力也是我們難以企及的。近幾個月日系銷量大漲,而國產車普遍大幅度下滑, 看來不是經濟形勢不好,而是消費者心中都有一杆秤,對於合資品牌的信任明顯壓過了國產車。

既然消費者對於我們自己的核心技術不感冒,那麼作為自主品牌就沒有必要去惹那個麻煩,弄不好還適得其反,所以發動機就直接被打入冷宮,改為做好表面文章,諸如外型(現在總算走出了模仿的套路,有了自己的想法)、配置(屏幕不怕大,即便是奔馳也得讓我們三分)、價格(本身就是自己搞的東西,成本必然更低)。而隨著更多合資品牌也在外型、配置方面大做文章,我們曾經的優勢已經在逐步喪失掉,唯一的價格優勢目前也是岌岌可危,比如韓系的低價戰略,比如合資三缸機的大面積普集帶來更低的裸車價。

發動機等核心技術不敢宣傳,現在外型、配置我們也缺乏優勢,未來價格勢必將會被合資品牌所覆蓋,試問我們還有什麼值得炫耀的東西?內燃機不行,就搞新能源,但是豐田、本田等合資品牌也不是吃素的,在新能源領域我們的優勢依然是價格,但是隨著更多合資品牌與中方新能源企業合作的深化,未來合資新能源汽車價格將會大幅度下探,那時候恐怕我們又要恐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