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历六朝五帝,扶大厦将倾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清宫剧在我们电视剧史上可谓举足轻重,大丹时常想,为何明宫剧没有那样的地位?

  讲道理,明宫那些荤七素八的事儿,一点不比清宫少。

  最近《大明风华》热播了,剧中女一号是孙若微,也就是明宣宗的孝恭孙皇后。

  这个女人,在历史上绝不简单,若论复杂性,绝不亚于清代的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甄嬛。

  但是她愣是被野史黑了五百多年。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历史上,孙氏父亲最早只是个主簿,简单说,低级官员。但因为孙氏长得很漂亮,所以被彭城伯夫人赏识。

  这位夫人,是当时太子妃张氏的母亲,也就是太子的丈母娘,皇上的亲家母。恰好,这位亲家母就是孙氏的老乡。孙氏因此得以进宫。

  那年孙氏才十几岁,就遇到了皇孙朱瞻基,他二人是真正的青梅竹马。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可是呢,当时的皇帝,也就是明成祖朱棣,就是不怎么喜欢这个孙大美女。

  没多久,朱瞻基要大婚,皇爷爷朱棣亲自指婚,让孙子娶另一个女子,胡善祥。这里要说明,胡善祥的父亲,是锦衣卫百户胡荣。

  古代给子女婚配,最重要的就是看门当户对。帝王家尤甚。

  皇帝给孙子选媳妇儿,肯定先选女方条件更好的。孙氏父亲是低级文员,胡氏父亲是锦衣卫出身。相形见绌。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胡氏成了朱瞻基的正妻,孙氏只能做小。这时候,那位孙氏的老乡彭城伯夫人就不开心了,马上找女儿,也就是太子妃张氏叨叨。

  还好,张氏很是贤德,没有小事化大。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朱瞻基27岁那年,终于登基,按照礼法,册立胡氏为皇后。与此同时,这位皇帝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

  因为朱瞻基和孙氏相处日子久了,感情深厚,登基后马上册封孙氏为贵妃,并赐予金册宝印。但是按照明代宫廷礼制,孙氏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金册宝印是啥?《甄嬛传》里,皇帝说与乌拉那拉氏死生不复相见时,就说了取回金册宝印。这是一个皇后身份的象征。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为了表达对孙氏的宠爱,朱瞻基就破格给了不是皇后的孙氏金册宝印。当然这件事遭到了太后张氏的反对,嗯,反对无效。

  并且,从朱瞻基开始,明代后面的贵妃册封时都有了金册宝印。为了一个人而改变祖制,朱瞻基爱孙氏有多深,你能脑补。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胡氏做了皇后,史书记载她很是贤德,可没多久,朱瞻基就废后了,理由是“无子多病”。这个理由够不够分量?在古代,显然是够的。

  大家都知道,《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就是因为三年没生娃,被婆婆嫌弃,强行让焦仲卿休了她。最后焦仲卿悲愤交加,“自挂东南枝”。

  历史上,胡氏给朱瞻基生了两个女儿,孙氏也给朱瞻基生了女儿。但在朱瞻基31岁那年,皇子朱祁镇诞生了,史书记载,生母是孙氏。

  朱瞻基有了废后的念头,可是群臣自然反对。古代皇帝废后可不是老百姓休妻那么简单,皇后关系到国体,不能说废就废。

  你瞧,唐高宗当年为了立武则天为后,也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若非王皇后被抓到把柄,如王皇后这样的关陇集团贵族是不可能被废的。除非是像汉景帝的薄皇后那样主动退位让贤。

  朱瞻基废后是铁了心,以“无子多病”为由。群臣们则觉得,胡皇后虽然多病,但病好了没准还能怀孕。

  朱瞻基没耐心等那个没准,与此同时,孙氏还故意说:“皇后姐姐以后当然可以生儿子的啦,我的儿子肯定不能先于皇后姐姐的嫡长子的啦。”

  这么一说,朱瞻基就觉得心爱的孙氏受了委屈,废后的心更铁了。

  胡氏当皇后的第三年,朱瞻基就废了她,让她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同时,麻利儿地封了孙氏做皇后。这件事也引起了张太后的不满。

  甚至于,后面宫廷家宴,张太后还请废皇后胡氏一起参加,并坐在孙皇后前面。这件事,让孙皇后很不爽很不爽。

  后宫的吃醋,一切都看在朱瞻基眼里。他后来也很后悔,废胡氏,过于冲动了。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扯开去聊一点,关于孙氏生子,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

  《明实录》说朱祁镇是孙氏亲生的,孙氏就是靠着朱祁镇母以子贵才当上皇后。《明史稿》则说,孙氏抱了个宫女的儿子充数。

  讲道理,当时孙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朱瞻基几乎夜夜与她厮守。如果她要抱宫女孩子充数,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首先,这个宫女必须被朱瞻基临幸过。

  这个,在帝王家难度不大。

  然后,朱瞻基每晚来,孙氏还要在腰里放个抱枕掩饰。

  这个,难度似乎也不大,孙氏肯定不是后宫里只能活几集的智商。

  最后,宫女生娃那天,孙氏也要假装分娩,然后迅速把孩子抱过来。

  这个就难度大了。后妃生产时,一帮太医宫女在旁边伺候。想要不被人发现,除非孙氏把看到的人都收买了。

  如果孙氏有这本事,那宫斗级别绝对是十个甄嬛的等级。

  如果要以上三个条件都满足,这难度,比简直是hard模式的狸猫换太子。

  那么,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朱瞻基明知道那个孩子是孙氏抱来的,还帮着隐瞒,为的是让孙氏顺利当皇后?

  按照朱瞻基痴爱的程度,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历史是严谨的,以上都只是假设。我们还是要相信正统的史书。如果正统史书都不信,那除非你有月光宝盒……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朱瞻基当皇帝的第十年就病逝了,儿子朱祁镇顺理成章成了新的皇帝,史称明英宗。

  这位小皇帝,9岁登基,一开始是太皇太后张氏主持大局,三位内阁大臣极力辅佐。后来,太皇太后病逝,三位大臣也接连去世。

  与此同时,此前一直受太皇太后照拂的前皇后胡氏得知消息,悲痛不已,郁郁而终。

  此时,朱祁镇已经成年,血气方刚,在亲信太监王振的挑唆下,决定建功立业完成一个超大的KPI,御驾亲征北方的瓦剌国!

  大臣们觉得这个瓜娃子疯了,疯狂劝阻!此时孙氏已经是太后,当然也是反对的。然后,瓜娃子朱祁镇根本不听,开始大项目烧钱。

  结果,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具体过程很复杂,就说结局吧——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了。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被俘虏的皇帝。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皇帝被俘虏了,大明王朝震动。与此同时,北方的瓦剌挥师南下,京师告急。

  朝廷里,大臣们主张南迁以避锋芒。这时候,贵为太后的孙氏拄着拐杖站出来,极力反对,并和朱祁镇的皇后钱氏一起拥立皇弟朱祁钰登基,尊朱祁镇是太上皇。

  这里要说明,朱祁钰是朱瞻基的另一个儿子,生母吴氏早年只是宫女,生子后封为贤妃。

  朱祁钰继位后,孙太后继续扶持,力排众议,让大臣于谦全力负责京师防卫工作。就在齐心协力之下,瓦剌大军被挡住了,京师保住了,大明保住了,险些再次上演“靖康之难”。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一年后,瓦剌觉得朱祁镇这个皇帝关着没用,不如放回去恶心大明朝。朱祁镇因此得以回去,只是他没想到,回到大明,他就被弟弟朱祁钰关禁闭了。

  一山难容二虎,一张龙椅怎么容得下两个皇帝?

  朱祁镇这一关,就是七年。亲弟弟朱祁钰还把门锁用铅灌死,仿佛死生不复相见。

  这时的孙太后是悲痛难舒,却无能为力。与此同时,朱祁钰尊生母吴氏做太后,位份与孙太后平起平坐。

  要知道,吴氏早年是宫女出身,孙太后内心肯定不平衡啊。

  就比如,唐朝时期,郭太后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后来唐宣宗继位,生母郑太后上位。

  郑太后以前是郭太后的洗脚婢,郭太后内心极其不平衡,电视剧《宫心计》里上演了宫斗那一幕。

  七年后,朱祁钰忽然病重,朝野中有人决定发动叛变,迎接朱祁镇回来。这件事,孙太后知晓,并且支持。于是就有了历史事件“夺门之变”。

  朱祁镇重新获得皇位,还给了孙太后一个尊号“圣烈慈寿皇太后”。

  别小看这个尊号,这可是大明朝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个,而且从孙太后开始,后面的太后尊号都很长了。这个尊贵的女人,从贵妃到太后,一次次破了先例。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历经六朝不干政,两度挽大明于危亡,这个女人却被黑了500年

  写在文末

  太后这个词,在几千年封建历史里有太多的故事。秦国宣太后芈八子开启了太后这个称呼的先河,吕后把太后这个词第一次妖魔化。

  接着,两汉四百年,太后与外戚息息相关,外戚的介入经常扰乱朝纲。

  到了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名声越发不好了。清代不提了,慈禧太后赫赫有名,每次她过大寿都要丢点国土。

  孙氏,在大明王朝276年中,她是第一个获得金册宝印的贵妃,也是第一个获得长尊号的太后。

  她经历过明王朝最危险的时刻,应对过两个皇帝的交接,一次次帮明王朝渡过难关。作为太后,她是少有的冷静的女人。作为女人,她是少有的不外戚干政的太后。

  就是这样一个女性,五百多年了,一些野史依旧在孜孜不倦黑她,就连电视剧改编也不忘黑一把。

  黑她的点,比如,孙氏妒忌胡氏,朱祁镇是抱来的,孙太后独霸朝纲,等等。

  如果这些是真的,那么,孙氏不会让胡氏善终,朱祁镇被抓后她也不会用自己剩下的金钗首饰还钱赎儿子,她若独霸朝纲那朱祁镇也不会有土木堡之变……

  尊重历史,也是一种责任。文艺作品可以改编,但是,希望以后别胡乱黑孙太后!

  以及,也别黑胡皇后了,她在某些剧里比孙氏更冤。


  《大明皇妃·孙若微传》是以传奇皇妃孙若微为主线,写了她从八岁入宫历经六朝五帝的故事。

  既有她与青梅竹马的皇帝朱瞻基相伴一生、坚如磐石的爱情;也有她以柔肩力挽狂澜,驾驭两次震惊中外的皇宫政变,影响幼帝定都、废除殉葬制的政治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