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见证北京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沧桑


俯瞰北京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位于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占地面积为6700平方米。六进院落,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多为明建清修,整体采用中轴对称格局,在230米长的中轴线上,由南至北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阁、毗卢殿、观音殿、藏经楼等建筑。东西两侧,还有廊庑、庭院等。

南广场上的悯忠寺故址碑 很多人以为是李敖带火了法源寺。其实,无需小说炒作,法源寺本来就是一个文化积淀丰富、历史源远流长的建筑。

法源寺正门,也就是山门

钟楼

钟楼旁边有几块碑,最有意思的是这块元代白话圣旨碑 原本属于元大都福寿兴元观,上面刻的是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帝於延祐四年所颁圣旨,要求官员、军官、士兵、使臣们,不得依靠权势和武力侵夺寺庙、基督堂、道观的财产,不得向他们征收税赋。

天王殿 进入山门,第一座殿是天王殿,内有明朝布袋和尚铜像、韦驮坐像,均是明代铸造。

布袋和尚铜像

韦陀铜像

法源寺的丁香花 同治、光绪之后,法源寺专以丁香名动京城。前庭后院所植丁香,开放时芬芳浓郁,被称为“香雪海”。至今,法源寺依然是京城四月赏丁香的首选去处。

1924年4月,泰戈尔应邀访问中国,抵达北京后,泰戈尔在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人陪同下,到法源寺赏丁香、谈佛法,成为一时佳话。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供奉“华严三圣”。

悯忠阁 大雄宝殿后,是悯忠阁。据《元一统志》记载,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阵亡的将士,下令在幽州镇东南建寺纪念。他生前未能完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最后建成,赐名“悯忠寺”。

毗卢阁

毗卢殿内供奉的明代铜铸“五方佛”菩萨造像 此造像高齐屋顶,共三层:下层千叶莲瓣巨座,每一莲瓣上镂一佛像;中层为四方佛,面向东、南、西、北;毗卢佛则居最高层。

清代的木鱼

元代“渎山大玉海”底座 毗卢殿前的一巨大石钵雕刻极为精美,石钵双层石座,周围雕海水花纹和山龙、海马及八宝等形象。据说是元代玉器“渎山大玉海”的原配底座,大玉海找到后,底座没有找到,清代皇帝为其另配一底座;后来在法源寺找到底座,索性又雕了一个大石钵。

观音殿内的“存诚”牌匾 康熙皇帝为法源寺题写的“存诚”二字。

藏经楼 藏经楼上层是“历代佛经版本展室”,陈列着唐人写经、五代人写经、宋版《开宝藏》《思溪藏》《碛砂藏》、金版《赵城藏》、元版《普宁藏》、明版《南藏》《北藏》《嘉兴藏》、清版《龙藏》等经本,以及传世唯一残本《武林藏》。此外,还藏有梵文贝叶经和西夏文、回鹘文、傣文、藏文、蒙文等少数民族文字的经本,以及全部房山石经的拓片,蔚为大观。

最为名贵的铸铜千手千眼观音

北京城轮廓变迁图 北京城位置漂移不定,法源寺却始终矗立在那里,成为北京城的一个坐标。而且,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也是一个文化坐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