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玫瑰”如何一步步“殺死”艾米麗

引言:

“姓名本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叫做玫瑰的這一種花,要是換了個名字,它的香味還是同樣的芬芳。”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福克納在《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中同樣用了”玫瑰“這個標題,然而小說全文卻始終沒有出現過“玫瑰”,福克納的用意在於用“玫瑰”表達了一種觀點:愛情與死亡。愛情對於主人公艾米麗來說是生前匱乏和未能體驗的情感,而死亡卻以強烈的病態美,彰顯蒼涼和悲哀的生活。而在西方,玫瑰的含義本身也象徵著虛無,並有以玫瑰悼念亡人的風俗。接下來我將通過福克納在《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中通過敘事手法、玫瑰的象徵以及人物情節的對比分析讓縈繞艾米麗小姐一生中的“致命玫瑰”。

01 敘事文學不僅打破了時間順序,而且充滿了“驚懼”情緒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是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發表的第一個短篇小說。它以美國南方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出身名門,受過良好教育的艾米麗•格里爾森小姐深受南方傳統文化道德影響,不僅具有優雅舉止、順從性格還具備固執的責任感。父親生前艾米麗不僅任何事都聽從父親的決定,而且父親死後她依然履行著“拒絕交稅”的職責,用來捍衛家族榮譽與特權。

“我在傑斐遜無稅可繳。薩特里斯上校向我交代過。或許你們中哪一位可以去查政府檔案,一查便知。”


“可稅薄上並無任何免稅說明,您也知道,我們得遵從——”


“去找薩特里斯上校(薩特里斯上校死了快十年了)。我在傑斐遜無稅可繳。”

這是艾米麗在父親死後堅持拒絕交稅的態度,只因為十年前薩特里斯上校說的一句話:免除艾米麗小姐一切稅責,而且聲明該特許自從她父親亡故之日算起永久有效。所以就會出現艾米麗來堅決維護自己的權益。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玫瑰”如何一步步“殺死”艾米麗

而怪異的不僅僅是艾米麗小姐對抗稅務的舉動,還有她鮮少出門的舉動以及她家裡散發出來讓人難以忍受的“氣味”。鎮上很多人受不了這種“氣味”的干擾,而選擇投訴,然而法官卻無可奈何的說:“你能當著一位貴婦的面斥責她,說她家裡聞起來糟糕透了嗎?”

正當我們對於這種“氣味”迷惑不解時,作者福克納又用浪漫和抒情的筆調,畫面一轉切換到艾米麗父親身亡後。艾米麗小姐深受打擊而久病起床後,不僅剪短了頭髮,而且三十多歲“老姑娘”的她更像一位少女,不僅有著平靜的面容又帶著幾分愴然。這一切源於愛情的力量,她與建築公司的黑人工頭荷馬·巴倫談起了戀愛,而且他們經常一同駕車出遊。

只不過婦女們都說:“格里爾森家的人,當然不會拿一個打散工的北方佬太當回事。”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兩方面韻意:一方面南北差異與種族差異的影響,白人通常是看不起黑人,特別是出身高貴的艾米麗小姐;另一方面因父親的阻止,隔斷了所有年輕男人對於艾米麗小姐的仰慕之情,所以艾米麗時常小姐深陷“糾結”的矛盾中。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玫瑰”如何一步步“殺死”艾米麗

看到這裡我們很容易認為,這僅僅是艾米麗在父親生前無法戀愛,而父親死後“放飛”感情之尊貴小姐愛情之路。然而並非如此,因為熱戀中艾米麗不久後去藥店買來了“砒霜”而被議論。有人說艾米麗小姐準備自殺,有人說她又威逼無意成家的巴倫“成婚”。

甚至艾米麗小姐還買了有“HB”字樣純銀的男性盥洗用品、全套內衣和男裝。三天後巴倫則回到了艾米小姐家,只不過這是小鎮居民最後一次見到他。而隨後艾米麗小姐也開始更加深居簡出的生活,只是在家教鎮上小孩學習瓷器彩繪。讀到這裡還沒有產生疑惑和驚恐情緒,只是當作一對戀人分道揚鑣的平常生活,然而再次艾米麗小姐再次出場的變化卻有了相當衝擊力的膽戰心驚:

她已頭髮花白,甚至此後她的髮色一年比一年灰白,直到變成如椒鹽一般的鐵灰色,直到艾米麗小姐七十四歲去世都是這種髮色。

而福克納用混敘,其實早已設置了三個伏筆給讀者:第一,艾米麗小姐從不繳稅,然而卻沒人敢對她怎麼樣;第二,自打巴倫消失後,艾米麗小姐家前門從未開過;第三,艾米麗小姐在家教授瓷器彩繪。

令人驚詫的是而且鎮上的人竟然紛紛將自己的孩子送去學習,那份守時有序和認真態度跟去教堂的虔誠一模一樣。

讀到這裡我一直都比較迷茫,想不通作者福克納的意圖?甚至不明白為什麼作者會對艾米麗的髮色做重點的描繪。直到最後,當艾米麗去世後,年老體衰的黑奴也不見了,人們才因好奇撬開了艾米麗永久緊閉閣樓的房間,才揭曉了答案:

我們佇立良久,低目俯視著那張枯瘦乾癟、呲牙咧嘴、表情莫名其妙、不知所去的臉。看那屍體的姿勢,顯然曾經擁抱什麼。破爛的睡衣下,他那腐爛的遺骸與身下的床粘連在一起,變得難分難解。


相鄰的枕頭上留有腦袋壓過的痕跡,有人從枕頭上撿起了什麼,傾身湊近一瞧——一股微弱卻刺鼻的臊臭味登時襲來,才發現原來是一縷鐵灰色的頭髮。

這謎底令人毛骨悚然:原來艾米麗小姐將情人毒死了,而後四十年來,都和情人的屍體睡在一起。這種出其不意的寫法,以及平實和穿插的敘事,讓人的恐懼情緒一直都在若隱若現中不解和迷失,而最後又將這種恐懼情緒簇擁到了巔峰。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玫瑰”如何一步步“殺死”艾米麗

在艾米麗的一生經歷中,福克納並沒有按時間先後順序進行描述,而是採用了對事件的重新編排而展現艾米麗小姐生活之中的因果關係。這種敘事手法在張愛玲的自傳小說《小團圓》中也有著嫻熟的運用,而作者之所以利用這種文學敘事手法,都有著相同一個目的:製造一種懸念,引導讀者產生一種迷惑和好奇,甚至對於故事的期待,然後引出反差比較大的震驚結局。

02 對於玫瑰的象徵手法貫穿全文

我在讀這本小說時,第一遍時一直有種疑惑:玫瑰在哪裡?因為看書名,感覺應該是一部很浪漫的愛情小說,為什麼通篇都沒有出現半點“玫瑰”的蹤跡?直到讀到了第二遍才意識到“玫瑰”的存在,這從三個方面可以看出來:

標題關於玫瑰的兩方面象徵意義。小說通篇都如同一朵玫瑰,若有若無,既充滿了溫情又充滿了浪漫主義。首先艾米麗代表了一種美好、妖嬈、高貴的形象,而玫瑰花則代表了愛情,這樣嬌媚出眾的女子按道理來說應該得到生活的眷顧和玫瑰的簇擁。這有作者兩方面的意圖:一方面是作者福克納對於艾米麗的致敬,另一方面則是對於“玫瑰色”的艾米麗小姐不幸遭遇的惋惜與痛心。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玫瑰”如何一步步“殺死”艾米麗

②“玫瑰”象徵了福克納對於艾米麗小姐特別的哀思方式玫瑰不僅代表著高貴優雅和美好的愛情,同時也是作者福克納對於艾米麗悲劇性愛情的哀思。福克納自己一生愛過無數女人,卻最後仍然孑然一身,他總是付出很多,而且經常會慘遭拋棄。而艾米麗與福克納無疑在愛情遭遇上無疑是相同的,他們同樣都是沒落南方資產階級的代表,同樣經歷了愛情的不幸。而唯一不同是:艾米麗小姐是福克納的替身,通過對於艾米麗小姐的瘋狂舉動來展示福克納內心深處的躁動與悲傷以及對於浪漫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也是福克納通過對”玫瑰“的哀思,抒發對於不斷失落的愛情與生活的祭奠與哀思。

③“玫瑰色”象徵了艾米麗小姐一生求而不得的愛情。福克納則借小說錯位的時間感與異置的空間感以及浪漫的愛情,最終引出了艾米麗小姐的悲劇。這在她玫瑰色的婚房中得到了驗證,比如“褪了色的玫瑰色窗簾、晦暗的玫瑰色燈罩”,既有一種溫暖亮麗感,又有著一種恐懼和傷感。這是

艾米麗小姐熱情而浪漫的一生,卻又在“浪漫的幻想”中將自己瓦解。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玫瑰”如何一步步“殺死”艾米麗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玫瑰”曾是艾米麗小姐薔薇色的夢,是熱情、沉默、隱忍、堅守後的執著與無處選擇。而這一切的背後的內核都源於“死亡”,無論是父親的死亡,還是情人的死亡到最後艾米麗小姐自己的死去,都散發著一種憂傷的浪漫,以及對於某種生活的眷戀。

這不僅僅是艾米麗小姐對於去世父親的眷戀,也可以說是將情人謀殺而企圖留住屍體獲得永恆的眷戀,從深處來說還可以理解為是對舊時代的一種眷戀,這也是作者福克納對於老南方的情愫與懷念,然而卻徒勞無功,只能徒增傷感。

03 對比手法將艾米麗的悲劇逐步詮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艾米麗小姐只是時代變遷的受害者。她專制的父親在保護她的同時也葬送了她所有的幸福與選擇的權利。而福克納用精湛的對比手法,將艾米麗從天真浪漫到冷血無情的悲劇漸次對比,這從兩個方面可看出來:

①艾米麗對於父親態度的對比展示了艾米麗對於浪漫愛情和美好生活的渴望。通篇關於艾米麗的父親描繪很少,在通過“我們”的講述中有這樣的印象:“形體苗條的艾米麗小姐身著白衣處於景深中,她父親背對著女兒,手攥馬鞭、叉腿兀立的剪影在前”。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艾米麗對於父親生前的屈服與順從,父親為了保護她不讓趕跑所有愛慕她的男人,她亦聽話照做,導致年近三十仍待字閨中。

而父親死後,艾米麗小姐立刻找了一個身份低下的黑人包工頭巴倫,談起如火如荼的戀愛,甚至不顧別人訝異的目光與態度。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玫瑰”如何一步步“殺死”艾米麗

這也說明:艾米麗小姐對於愛情有著無比的憧憬,對於美好生活有著無數的期待與願景,並非如父親教唆下的那般“不食人間煙火”。這是艾米麗小姐對於專橫父權的一種挑戰與回應,也是她獨立自主的開端。

②艾米麗對情人態度的對比態度預示了艾米麗屈服於現實後的掙扎與絕望。當艾米麗與巴倫相愛時,她是快樂和幸福的,甚至她想過要結婚與巴倫共度一生。然而情人卻嚮往自由的生活,而不願意受婚姻的約束,在這種情況之下,艾米麗小姐於是毒死了情人,與他的屍體相擁四十年餘年。

不得不說除了驚恐和變態的思維之下,更多是絕望時的無奈掙扎。對於艾米麗來說,她與情人相愛時她是浪漫愛情的女人;而對於毒死情人的艾米來說,她又化身為內心殘忍、冷酷的女人。這僅是一個女人愛情的湮滅,也是艾米麗及其家族代表的美國南方文化的衰敗與消亡,換句話說得不到時,只能毀滅它。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玫瑰”如何一步步“殺死”艾米麗

追其根源作者福克納通過塑造艾米麗作為南方文化的代表,與新北方理念鬥爭,而後失敗帶來的是無限的驚恐與心理震撼,而鬥爭的過程也付出了慘重的生命代價。

可以說:高貴美麗的艾米麗小姐的一生是悲慘和坎坷的一生,在“玫瑰色”的光環下,她聽從父命堅決成為舊文化執著的守護者,然而在迂腐與抗爭中鬱鬱寡歡,直至心理扭曲。

結語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納1930年4月發表的被譽為最負盛名的短篇小說。它是美國南北戰爭後,傑斐遜鎮格里爾森家族在南方戰敗後依舊保持著高傲的門第觀和所謂的等級與尊嚴,也預示著對與新時代的對抗。

小說全文充滿了精緻、唯美、哀傷與怪誕的基調,這也是福克納一貫的文風,這種文風從走進艾米麗的房間說起,一步步闡釋死亡的陰影,到最後引發艾米麗情人巴倫的死亡,最後又引出了無處不在的艾米麗。這是人性漸次的暴露,從單純、純真、偏執到精緻、狂熱與殘忍,在細碎零散中將人物若隱若現,卻偏偏做到了不動聲色的殘酷無情。

福克納用敘事、對比、象徵等多種手法展現了艾米麗小姐光輝而又陰鬱的一生,也可以說艾米麗小姐是一朵嬌豔欲滴而又慘遭蹂躪的玫瑰,她一生從未盡情的綻放,卻用最後一絲餘香,證明自己的“玫瑰色”夢想和人生,用低沉和壓抑的吶喊證明了自己的高貴與尊嚴。

沒有人想過要害死艾米麗,卻又是很多人“殺死”了艾米麗,包括她的父親的“種種保護”和“玫瑰色”的愛情憧憬,它不斷引發衝突,使艾米麗走上從生至死的道路。比如說:她喜歡鮮豔而浪漫的顏色,這也是她曾經的幻想與有過的青春,只是經過長期禁錮後的枷鎖,那些“玫瑰色”夢想漸次殺死了她所有靈魂及夢想,她兀自地從鮮豔到凋落。

而福克納在1955年的訪談中提起《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表示:“玫瑰”表達了人們,包括他自己對艾米麗的敬意,他希望艾米麗能夠擁有美好的命運,甜蜜的愛情,幸福的生活。

只是艾米麗的家庭背景和大的時代背景壓根無法共融,福克納無力改變艾米麗的命運悲劇,但又希望她能擁有美好一生,便引用了“玫瑰”二字,這是對艾米麗深切的憐惜與憐憫,也是對無情現實的鞭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