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的“大謀”之忍:出人意料的“謝罪”與“結婚”

古語云:“小不忍則亂大謀”。自古以來,成大事者皆能忍。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也不例外。

當劉秀率兩萬多人與王莽號稱“百萬之師”的主力軍在昆陽浴血奮戰並取得大捷之時,卻聽到了兄長劉伯升被更始帝冤殺的噩耗,悲痛欲絕的他此時正手握雄兵,一般人通常的做法肯定會興師問罪,為自己被冤殺的親人討公道。可劉秀終究不是一般人,他選擇的是隱忍不發,不但沒有興師問罪,反而隻身趕回更始帝劉玄所在的宛城,去“謝罪”。

劉秀的“大謀”之忍:出人意料的“謝罪”與“結婚”

昆陽之戰大捷後驚悉兄長劉伯升被冤殺的劉秀劇照

擁護劉玄的朱鮪、李軼等人,原想趁劉秀回來興師問罪時把他也除掉,看到他“謝罪”的舉動,都出乎意料;更讓他們詫異的是,劉秀向更始帝“謝罪”後,絕口不提昆陽大捷的顯赫戰功,也不為兄長服喪戴孝,甚至言談舉止也毫無悲傷之色。據《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未嘗自伐昆陽之功,又不敢為伯升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

難道劉秀真是一個毫無親情的冷血之人嗎?事實當然並非如此。這一切都只是他隱忍的表象。據《後漢書‧馮異列傳》記載,劉秀“每獨居,輒不御酒肉,枕蓆有涕泣處”。說明他白日人前言笑,夜裡卻暗自悲泣。這種忍,其實最錐心,最傷痛。

劉秀的“大謀”之忍:出人意料的“謝罪”與“結婚”

劉秀拜見更始帝劉玄劇照

那麼,他為何要如此隱忍呢?他又不是沒有復仇的能力?也許這正是普通人與非常人的不同之處。若單為個人的恩怨,興手中之師復仇,自然是最快意的做法;然而這種復仇行為,卻不符合當時的大勢。因劉玄所在的綠林軍與其他義軍當時的共同大亂是篡漢立新的王莽,若劉秀興師復仇,勢必會引發滅莽漢軍的內亂,影響滅莽興漢的大計,因而他不得不忍;且若他背上謀逆的罪名,今後將更難服眾,也勢必會影響他一統天下的大計,因而他必須忍。

劉秀的“大謀”之忍:出人意料的“謝罪”與“結婚”

劉秀的“謝罪”之忍被不理解的親人指責劇照

不過他的“謝罪”之忍,並未能讓更始帝完全放心,心懷愧疚的更始帝雖封他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卻沒有給他實際兵權。

為完全去掉更始帝的戒備之心,在兄長的大喪剛過,劉秀便決定舉行大婚,將自己苦戀多年的夢中情人陰麗華娶進了劉家。在外人看來,這種行為實在太沒心沒肺了。而這也正是劉秀想要給人傳遞的假象。其實他是想借機了兄長的一樁心願。原來他與陰麗華的婚事,兄長劉伯升曾跟他商量過,等他一立功封侯,就把陰麗華娶進劉家。現在他已被封為“武信侯”,他在此時結婚,只是想以此告慰兄長的在天之靈。此舉可謂一石二鳥。

劉秀的“大謀”之忍:出人意料的“謝罪”與“結婚”

劉秀迎娶苦戀多年的陰麗華劇照

實施“大婚”之忍的劉秀,也彷彿是掉進了溫柔鄉,忘了自己的處境,每日為愛妻畫眉、插釵,卿卿我我,柔情似水。正所謂“兒女情長,英雄氣短”。這無疑正是更始帝所樂見的,因一個已被消磨掉“英雄氣”的劉秀,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劉秀的隱忍,使家族得到了生存的機會,也為自己贏得了發展的良機。當王莽新朝覆滅,更始帝派他出撫河北。他抓住這一難得的外派機會,在河北發展自己的勢力,不久便與更始帝分庭抗禮,奠定了一統天下的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