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故事:超现实主义的“太空船”(2)

首先来讲,当时的人们是为了”冷战”而设计制造的M60A2,但”冷战“却是一场自始至终没能变”热“的战争,实际上只存在于想像中。虽然总有“理性”的声音告诉我们,没有人真正喜欢战争,但在人类的历史上,战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摆脱它。毕竟战争,而且唯有战争,才可能在维护传统所有制关系下赋予最伟大的群众运动以一种目标。

图中故事:超现实主义的“太空船”(2)

“科技之美”同样是《星球大战》中最为突出的美学特征

伯拉图更是在《理想国》中说克里特人的法律是按照‘人在战争中最完美’这个前提制定的。同时,“理性”与“非理性”——人格天性又有着双重性的特点:一种是外在的、相对的、充满谎言的、不真实的生活,人靠它来面对社会、国家和文明;另一种是内在的、真正的生活,人在其中面对的是原初现实,面对的是“生命深处”,而这内在“生命深处”便是变动不居的非理性领域。

图中故事:超现实主义的“太空船”(2)

“科技之美”同样是《星球大战》中最为突出的美学特征

所以人们面对一场只在想象中存在的战争,往往容易进行不切实际的”美化“并沉迷于其中——比如《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公爵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前,满脑子都是要像拿破仑在土伦那样一战成名的想法,甚至想象着“库图佐夫因作战不利被解职,自己成了总司令指挥全军最终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胜利”。

图中故事:超现实主义的“太空船”(2)

首批M60A2于1972年装备用于训练,1973年4月装备美国陆军第二装甲师59辆,1975年装备驻西德的美军6个营,每营59辆

这意味着作为M60A2诞生的背景,”冷战”同样有着一种天然的、隐性的”虚幻之美“,类似于“星战大战”中所描绘的那个“人类的认知尚处于一知半解的边界”。对此,正如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所讲的那样:”……我们反对把战争描述为反审美的东西……因此,我们认为:……战争是美的,因为它借助防毒面具、引起恐怖的扩音器、喷火器和小型坦克,建起了人对所控制的机器的操纵。战争是美的,因为它实现了人们的梦寐以求,使人类躯体带上了金属的光泽。

图中故事:超现实主义的“太空船”(2)

首批M60A2于1972年装备用于训练,1973年4月装备美国陆军第二装甲师59辆,1975年装备驻西德的美军6个营,每营59辆

战争是美的,因为它使机关枪火焰周围充实了一片茂密的草地。战争是美的,因为它把步枪的射击、密集的炮火和炮火间歇,以及芬芳的香味和腐烂的气味组合成了一首交响曲。战争是美的,因为它创造了新建筑风格,例如,大型坦克、呈几何状的飞行编队的建筑风格以及来自燃烧着村庄的烟气螺纹型的建筑风格……未来主义的诗人和艺术家梦……回想这些战争美学的原则吧,你们探寻新诗和新雕塑的努力……都让战争美学的原则来提供答案!”

图中故事:超现实主义的“太空船”(2)

由于包括炮射导弹在内的大量高技术被不计功本地堆砌在了M60A2的车体上,被认为达到了“战斗机的精密性”,再加上其形状怪异的“飞碟式”炮塔设计,M60A2在美军坦克兵中很快获得了一个绰号——“太空船”

当然与”虚幻之美“相比,人们对于M60A2坦克的”科技之美“或许感受的要更为直观一些。在M60A2这辆坦克研制的那个年代,导弹是非常高端的东西,笼罩着神秘感。美国人不但在精密的战斗机上玩了一把刻骨铭心的“全导弹化”,还把这个思路用到了坦克上,于是“巴顿”家族中最特别的一个成员就这样出现了。M60A2主战坦克最初的项目代号为XM66。

图中故事:超现实主义的“太空船”(2)

在M60A2全面列装的1975年,美苏甚至进行了一次联合太空行动——-阿波罗18号与联盟19号的空间对接

研制之初首先测试了4种安装152毫米口径两用炮,分别被称为A~D的炮塔方案。A和B方案具有最小的轮廓和较好防弹外形,并改良了装甲防护,在尾部安装了20毫米机关炮;C方案采用传统外形,20毫米机关炮安装在炮塔内;D方案采用改进M60A炮塔。最终美军选择了B方案,两辆代号为M60A1E1的样车于1965年11月和1966年2月交付陆军测试。

图中故事:超现实主义的“太空船”(2)

在M60A2全面列装的1975年,美苏甚至进行了一次联合太空行动——-阿波罗18号与联盟19号的空间对接

至1966年底共生产了243个M60A1E1炮塔安装在原M60底盘上,但由于两用炮及其火控系统相当复杂,在技术问题未能解决之前大都被库存。在部分解决了这些技术问题后新坦克称为M60A1E2,直到1971年底才正式定型为M60A2,并于1972年开始生产,至1975年全部完成。该坦克的主要特点是装备了新型炮塔和152毫米口径两用炮,可发射红外制导的橡树棍反坦克导弹和多种152mm普通化学能炮弹,并为导弹和炮弹分别配备了两套不同的火控系统:其发射炮弹时的火控系统采用了分划扰动式控制方式,M19弹道计算机可以解算运动目标提前量的修正,因此具有从静止位置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

图中故事:超现实主义的“太空船”(2)

在M60A2全面列装的1975年,美苏甚至进行了一次联合太空行动——-阿波罗18号与联盟19号的空间对接

昂贵而时髦的AN/VVS-1红宝石激光测光测距仪也于1969年首次装备在M60A2坦克上,车长和炮长均可使用,能将目标距离自动输入弹道计算机,并以数字形式显示在车长和炮长显示板上,测距范围为200~4000m,测距精度为±10m,精度为距离无关。当坦克行进时,炮长和车长可使用各自的瞄准镜在稳定状态下独立瞄准和射击。导弹制导系统主要由红外跟踪器、角速度传感器、信号数据转换器、调制器、红外发射机和电源等部件构成。发射导弹时用M126望远镜瞄准目标,当导弹离开发射管后用红外制导和控制系统导引导弹去击毁目标。导弹制导系统由炮长操纵,训练有素的炮长每分钟能发射2枚导弹…….

图中故事:超现实主义的“太空船”(2)

在M60A2全面列装的1975年,美苏甚至进行了一次联合太空行动——-阿波罗18号与联盟19号的空间对接

首批M60A2于1972年装备用于训练,1973年4月装备美国陆军第二装甲师59辆,1975年装备驻西德的美军6个营,每营59辆。由于包括炮射导弹在内的大量高技术被不计功本地堆砌在了M60A2的车体上,被认为达到了“战斗机的精密性”,再加上其形状怪异的“飞碟式”炮塔设计,M60A2在美军坦克兵中很快获得了一个绰号——“太空船”,这实际上是对M60A2坦克”科技之美“的最好注释,也是这幅超现实主义“星战”绘画作品的“题眼”所在。

图中故事:超现实主义的“太空船”(2)

在共同的一个现代神话意境中,将M60A2这艘”太空船“置于”星战场景“究竟是真实还是荒诞?

M60A2从研制到定型列装的时间段,与“阿波罗计划”大体重合。“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实施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吸引了大众关注太空的目光(在1975年美苏甚至还进行了阿波罗18号与联盟19号的空间对接试验)。美国社会出现了“太空热”,不但M60A2的命名受此影响,被卢卡斯称为自己精神导师的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 (Joseph Campbell) 也寻找到了与时代相应的神话意象,捕捉新神话到来的讯息。美国的探月之旅被他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神话事件”。

图中故事:超现实主义的“太空船”(2)

与”虚幻之美“相比,人们对于M60A2坦克的”科技之美“感受的要更为直观一些

因为探月之旅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宇宙图景,也给《星球大战》这部现代神话的诞生带来了启迪。坎贝尔的思想在卢卡斯这些好莱坞导演那里激发出科学时代的神话想象,他们创造性地利用属于这个时代的、由现代科学所提供的宇宙意象, 打造这个时代的现代神话,“它绘制了全新的未来蓝图,并展示出凝聚人类的全新智慧,把永恒的奥秘透过当代生活的脉络呈现出来”。那么在这样共同的一个现代神话意境中,将M60A2这艘”太空船“置于”星战场景“,究竟是真实还是荒诞?这个场景本身究竟是”理性“还是”非理性“?事实上,坎贝尔那句广为人知的的名句,或许可以非常传神地描述这幅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俄狄浦斯的最新化身、续集的美人与野兽正站在第四十二街和第五大道的拐角处等候红绿灯变换颜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