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记事起,你遇到了哪些与旧的传统观念做决裂的事情?

女士2008


有了人类,就有了文明,文明论也在不断的进取更新。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更是具有“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

民风民俗本就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各地风俗习惯虽然不尽相同,除去那些居心叵测的恶意传播,出发点都是本着向善向好。

记得那年回家乡安葬老妈,大管家要求:五更早起哭出来,名曰哭明,给刚不在人世的亲人引路。

失去至亲至爱的那种痛,真是伤到深处都是未语泪千行 ,一周下来,天天在流泪,都流干了的感觉。可是真的不会那种“唱腔式”的哭喊,只会默默流泪。

我当时就拒绝了。管家讲:会被乡亲笑话的,说女儿不孝,我说:笑话就笑话吧,我受的教育不同,不想再打扰老人家了,想让老妈安心的静静的走。

管家又启发我:你多想想和你妈之间的伤心事……

回说:平时我把老妈照顾的无微不至,吃好穿好,走的时候也没受罪,挺安详的,就不要刻意的为了给别人看,做这种应景的事儿了。

好想说一句,老人家活着的时候就好好的善待他们,尽可能的照顾好他们的起居饮食 。

我们家乡,老人离去后,那种场面很是壮观,供品丰盛,各种家电齐全,应有尽有,汽车,电视,冰箱,洗衣机……试问他们在世的时候,可吃到了可口佳肴?享受了现代化服务?……

生老病死人之常态,就让他们静静地离开,不惊不扰。

真心希望,延续传承其精华除其糟粕。


my玛雅


追求个性解放,按照自己的内心意愿选择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组成自己的小家庭,是现代婚恋观同封建传统思想--孩子婚姻必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挑战。我小时候,就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

村上大队书记一家,是我们村上最富裕的一家,大队书记的独生女,平时娇生惯养,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同村的女孩只有羡慕的份。到了婚配年龄,父母帮她物色了一个工作好,家境好的男孩,哪知她偏偏不服从父母的安排,和一个家里穷得叮当响的同学偷偷恋上了。父母为了反对他们在一起,使尽了各种办法,找男方家庭,让他们退却;把她关在家里,不让和那个小伙见面;甚至她母亲以喝农药要挟,都没让她屈服和让步,最终以胜利告终,和自己心爱的人走到一起,甜甜美美地过着幸福生活。后来通过他们的生活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小伙子虽然家里穷,但聪明、勤劳、踏实能干,凭着他的努力,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通过这个事例说明:选择另一半,要选择和自己心灵谐和的伴侣,知你的喜乐,关心你的冷暖,精神能产生共鸣,在茫茫人海中能寻找到唯一的知你懂你的灵魂伴侣,得之,确是人生一大幸事。








蓝依口袋


大家好,我是王小无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经历是:在我小学六年级时曾看到曾姥姥给小孩子嘴对嘴喂东西的现象,在曾姥姥的眼中这是帮助孩子嚼碎,以防孩子会噎着或者是自己嚼不细伤害肠胃。可是,这种喂食是不合理的,小孩子的东西需要消毒的保持干净的,这样做会细菌感染。当然,即使我百般劝阻还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她依旧那样做。但这件事,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希望大家都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王小无


小时候,爸爸妈妈对我们兄妹三人看管极严,不许做与安全相悖的事情。比如学骑自行车、上山挖野菜、上树掏鸟窝、与小朋友们一起疯跑等危险系数高的活动都加以禁止。弟弟妹妹小,很听话,而我就做出了与父母决裂的选择——偷着去学游泳,终于野成了一位游泳高手!


草原就是我


放鞭炮!小时候那鞭炮,都是一串鞭炮拆开了,一个个拿在手里,走到哪儿放到哪儿,那噼里啪啦的,走到妹纸后面偷偷放一颗,吓的她只往怀里钻,那乐呵啊,可惜那时候只懂得妹纸就真的只是妹子。

后来虽然烟花鞭炮的种类倒是越来越多了,可是能放鞭炮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再后来很多地方甚至没了放鞭炮的地方了,直到现在,今年过年,我愣是一声鞭炮声都没听到了,然后今年过年就开始了……

最后一句话虽然带有点迷信,但总觉得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虽说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但是到底什么是糟粕,有些东西还真不好分辨。


沙漠里的泥鳅沙河


过年的时候,父亲在年夜要接神,生起旺火开始祭拜,敬黄纸和馍馍同时磕头。

而我们这一代人只是在年夜一家人吃团圆饭,守岁看电影。


草原清欢


从记事起,我遇到过土葬变成火葬,男子穿衣衣越穿越多,而女孑穿衣服越穿越少,女孑裤衩穿套在长裤上。说媒变成自由恋爱这些于旧传统做决裂的事情。


苹缘兰纪


关于这个事,小时候农村种地用化肥,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年人总认为化肥不好,结果产量特低。后来有人用了化肥,产量明显增产。他们也认可了。


刘彦才


最大的感受是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其他我适应太传统的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