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酒文化的寓意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中,釀酒和飲酒也成了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詩經》中有多篇描寫酒的詩,描述了人們在先秦時代,釀酒、飲酒等活動,反映了詩與酒的緊密聯繫。如《小雅·魚麗》曰:“君子有酒,旨且多。”再如《小雅·鹿鳴》曰:“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釀造甘甜的美酒依賴於豐年的糧食,豐裕的糧食生產可作為釀酒業興衰的參照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酒文化的寓意

酒在古代有兩種文化功能:一是用於祭祀天地先祖,二是用於宴飲嘉賓。它們雖使用場合不同,但究其實質都可體現享樂,只是祭祀多用於祈神降福,而宴飲用於人們交流當中。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酒已成為祭祀先祖、懸賞慶功和宴請賓客的一部分。例如,春秋戰國時期不少書籍都有從各個角度對酒進行了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中寫荊軻怒酒刺秦王,屈原在《離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槳”的詩句。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酒文化的寓意

酒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文學的聯繫極為緊密。在中國古代,文人寫詩時以飲下美酒來激發創作靈感,將詩與酒自然結合,因此出現了大量與酒有關的詩賦作品,如李白所作的飲酒詩不少於百篇,陶淵明所作的飲酒詩也有二十餘篇。酒對文人創作詩有著極大的影響。 在《詩經》的305篇詩中,“酒”字出現了63處,這說明在古代的中國,農業經濟相對繁榮,釀酒和飲酒也較為普遍,也表明了酒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國風》中“酒”字出現了7次,如《邶風·柏舟》《鄭風·叔于田》《鄭風·道大路》和《邶風·山有樞》等詩篇中都出現了“酒”字。“酒”字出現的次數雖不多,但對酒的描寫卻十分生動,主要描寫了借酒消愁、冬季釀春酒、夫妻共飲合歡酒和借酒稱雄等。 例如《鄘風·柏舟》中提到的“微我無酒,以敖以遊”,一般來講,這首詩抒發了一位女子感傷身世又無處傾訴的憤懣幽怨之情。詩中提到“並不是沒有酒消去心中的憂愁,也不是沒有合適的地方去遨遊解憂,而是心懷苦悶去遨遊”。內心憂悶,連堪稱“忘憂物”的酒都難以消除。再如《豳風·七月》中提到了“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這簡短几句詩主要描寫了勤勞的農民一年四季的收穫,他們自釀春酒,舉杯同慶,突出表現了當時的農事生活。又如《鄭風·叔于田》中提到了“叔於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這幾句詩是描寫叔叔到郊外狩獵,小巷內沒有人能與他比試酒量,堪稱其魁首的讚歌。在《鄭風·女曰雞鳴》中是這樣描寫酒的,如“宜言飲酒,與子偕老”,這兩句詩是說“我”與君共享美酒和佳餚,想要和他白頭到老。

《雅》共有“酒”字50處,其中《小雅》出現“酒”字39處,《大雅》出現“酒”字11處。《雅》中“酒”字出現的次數較多,這表明飲酒和釀酒在當時已普遍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雅》中“酒”字所出現之處主要反映了周王室飲酒助興、周人借酒澆愁、親朋宴飲美酒和借酒諷刺等情形。 例如:“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小雅·常棣》)這首詩是《小雅》中典型的描寫設宴邀請兄弟以增情誼的篇章。這幾句詩大意是:家裡擺好碗碟,想要與兄弟們開懷痛飲。心裡想著聚齊兄弟親人,期待大家庭和和美美。如《小雅·正月》中提到“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彼有旨酒,又有嘉餚”,這幾句詩是說作者心裡擔心朝政暴虐,自己有美酒和佳餚也難以吞嚥。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酒文化的寓意

《頌》中“酒”字共出現了6處,在《周頌》中就出現了3次,分別在《周頌·豐年》、《周頌·載芟》和《周頌·絲衣》中生動細緻地記敘了祭祀活動中的酒。前兩首詩大致都反映了祭祖獻酒,後一首詩多是表現酒醇味美。《周頌》中的詩篇多數以祭祀先祖為主,詩歌內容多讚揚周王室統治時的功績偉業和人們祈神賜福,還有少數詩篇是描寫暖春季節用美酒向神祈求豐年或秋收時節答謝先神,這些都反映了周王室統治時期農業經濟的繁榮現狀。 例如《周頌·豐年》中這樣寫道:“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姊。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年豐時節舉行祭祀慶典,正是秋冬之際,糧食豐收,人們把豐裕的糧食釀成清酒和甜酒,將酒獻給他們的先祖。僅僅只有美酒還不夠,還要用牲畜和玉帛作為祭祀百禮,以便祈求祖先降福祿。這首詩既反映了人們祈求先祖降福,又體現了豐年酬神,具有雙重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