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僅僅是記錄嗎?


布拉塞和他的夫人吉爾伯特19 5 8年在意大利的熱那亞,他們就好像是旅遊者一樣拍照留念。

在1974-1975 年的系列作品《兩個不充分描述系統中的鮑威利區》中,瑪莎• 羅斯勒將文字與圖片進行搭配組合,試圖表現出這二者無論組合還是分開,它們都缺乏足夠的解釋。

簡• 迪貝茲1973 年的作品“大彗星,3 °-60 °- 天空/ 海洋/ 天空”結合了淺浮雕和攝影。

弗雷德• 隆尼迪爾將“理論轉向”解讀為要求攝影直接參與政治,詳見《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拍攝正確的圖片》

在格里高利•克魯德遜2001年的巨幅攝影作品《奧菲莉婭》,來源於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畫面中年輕的女子似乎是漂浮在一間20世紀50年代的客廳裡。

在藝術家野村仁1977 -1980年的作品《月之痕》中,他堅持每晚拍攝一卷膠捲長達10年之久,才最終完成這幅作品。

不管畫面看起來有多詭異,托馬斯• 迪曼德2003年的拍攝的作品《林中空地》,是用紙和硬紙板製作的被攝場景。

2009 年美國航空1549次航班迫降在紐約哈德森河上,一位名叫詹尼斯•克魯姆斯的乘客乘坐擺渡船恰巧路過,掏出手機拍下了倖存的旅客。

在由1967幅影像組成的、稱作“針孔結構”的作品中, 戈特弗裡德• 耶格使用多個小孔作為鏡頭,只記錄光脈衝,創作出呈幾何圖案的影像。

在體育比賽場邊,每個人都是攝影師。正如這張圖片中,當切爾西與利物浦在2011年英超聯賽中相遇,切爾西球員費爾南多• 託雷斯一出場,所有觀眾都拿出手機拍照。

圖文摘自《100個改變攝影的偉大觀念》,中國攝影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