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要不是看到這樣震撼的一幕,我還會繼續誤認為河馬是一種憨厚得體的動物。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這還是別的遊客逛動物園拍的。出其不意的一陣霹靂旋風屎驚起視頻裡一陣哀嚎,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遊客毫無緣由被噴一臉屎的詫異與屈辱。

“都TM飆我嘴上了!”

沒人對動物拉屎這種事有所防備,何況隔著大老遠的距離。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在沒見識過河馬方便之前,人們都是把它當大水牛觀賞,只有當這一刻發生時你才知道這嚴實的水族箱究竟是何用意。

發糞圖牆,一瀉千里,氣勢恢宏,比岸上那隻還精彩。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河馬生來如此,只怪人們對它並不熟知。作為非洲熱帶地區的大型淡水動物,河馬遠離人群,生活在海草豐富的野外。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在那裡它們群體相依,晚上吃草,白天泡澡,高調拉屎,生活閒適。被濺一身屎只能怪你闖進了它們的領域,是野蠻人的垂直入侵,純屬咎由自取。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在2015年的一則報道中,生物學家Douglas J. McCauley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者經研究表示,河馬糞作為一種豐富的營養物質,滋養了非洲大陸的生態系統。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一隻河馬每晚可以吞下40-50公斤草料,每年有數百萬噸的河馬糞落入非洲的河流。這些有機物是水生物的活力源泉,很難想象沒有它許多物種將會是怎樣的命運。”“比如孔雀魚,沒有河馬屎它們簡直活不下去。”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然而三年後的一項研究與之大相徑庭。耶魯大學相關專業研究員Chris Dutton和Amanda Subalusky在去年發表了一則論文,標題為:《河馬產生的有機物負荷過載,造成下游魚類缺氧死亡》,通俗的說就是“河馬拉屎太多,有時把魚都悶死了。”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馬拉河的這段河道僅100千米長,卻有大約4000只河馬每天排洩8500千克糞便到裡面。”“到處都是河馬拉的屎,在岩石上,在河床底。你如果嘗試在下游捕魚,你只會撈起一網子的屎,中間還夾雜著幾顆含屎而亡的魚。”Dutton和Subalusky經過複雜的勘測考察,並將16000升的河馬糞水轉移到人工池塘證實了河水氧氣含量與河馬糞的正比例關係。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河馬糞便威猛量大,在另一方面還是保護自身的秘密武器。作為食草類哺乳動物,河馬時常遭受各種猛獸襲擊。大規模甩尾式排便有助於擴散體味、劃分勢力範圍,同時也能給予敵人一定程度的打擊。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正所謂弱的怕狠的,狠的怕瘋的。在激烈的搏鬥中出其不意猛甩對方一臉屎尿,不僅大倒胃口,連面子也掛不住了。誰都受不了這個。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其實這樣的招式並由非河馬隨意控制,正是因為其括約肌不發達才通過掃尾儘量讓自己乾淨。真正搏鬥起來,河馬可是威震四方。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河馬被譽為世界上最致命的大型陸地哺乳動物,只因它具有動物界最強咬合力。3000公斤的巨型體態,2200公斤咬合力完爆鱷魚的1000公斤。並且其咬合器長度高達50釐米,張嘴幅度可接近180°!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而百獸之王獅子的咬合力才500公斤級,要不是不善搏擊,這一口下去,全得化渣。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經BBC新聞報道,河馬每年能夠造成非洲大約500人死亡。“雄性河馬守護著自己的贊比西河流域,不容侵犯。很多人以為河馬毫無攻擊性,這也是大部分悲劇產生的原因。”曾有一位叫做Marius Els的南非農民試圖把河馬當寵物圈養,後來,他死了。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被河馬吞噬,咀嚼,吞嚥——奇怪的死亡之非洲最恐怖動物襲擊,正如每年被驢踢死的人數比飛機失事致死的還要多,人們總能低估食草動物的威力,甚至是巨型的河馬。就因為它們看起來敦厚老實,就以為自己可以任性妄為之。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而動物園裡圈養的珍稀物種侏儒河馬更是加深了人們對河馬的普遍誤會,不僅對它毫無防備,甚至還想拍它的頭。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只有被糊一臉屎才知道對方並非等閒之輩。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見到河馬,最好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