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是什麼意思?它的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故事?

yuan_jian


在我國曆史上,

“封狼居胥”時常和“燕然勒功”相提並論。不過,論含金量,“燕然勒功”比起“封狼居胥”,有欺世盜名的嫌疑。在文學修辭上,“封狼居胥”可以理解成武將戰功顯赫,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往往用來形容一代名將。

“封狼居胥”的背後,蘊含著一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事情要從秦末說起。

秦的崩潰與匈奴的崛起

秦始皇死後,秦帝國陷入分崩離析的狀態。就在秦朝陷入崩潰的前後,長城以北被秦朝大將蒙恬重創的匈奴,也出現了復興和崛起。

秦始皇給了匈奴毀滅性打擊。根據《史記》中的《匈奴傳》記載,匈奴冒頓單于在位初期,東胡部族曾多次勒索匈奴,而匈奴對這一情況,起初採取隱忍狀態。在時間線上,這一事件發生在秦始皇出擊匈奴之後,因此綜合來看,冒頓的隱忍,其實是匈奴國運不濟的一種體現。

不過,冒頓單于堪稱匈奴史上的千古一帝。冒頓單于利用秦末的混戰,重新帶領匈奴走向興盛。並且,匈奴在這之後,還控制了西域,擊破東胡,勢力滲入古朝鮮。

漢高祖在位初期,認為匈奴不堪一擊,於是出擊匈奴,結果,劉邦非但沒有打敗匈奴,反而險些被匈奴人捉去放羊。於是,劉邦主動對匈奴採取和親方式,以穩住匈奴,為西漢贏得發展時間。

漢武帝的反擊

劉邦之後,之後的漢惠帝、呂后、漢文帝、漢景帝等西漢最高統治者,對匈奴繼續採取和親方式,並且與民休息,恢復西漢國力。

漢武帝親政後,由於前幾代西漢統治者的積累,於是決定改變對匈奴的態度,對匈奴採取軍事討伐政策。


由此,拉開了數十年漢匈戰爭的序幕。為了打擊匈奴,漢武帝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對內搜刮財富,同時引進優良馬匹,建立可以和匈奴對抗的騎兵部隊,提拔可以打擊匈奴的將領。

漢武帝元狩四年(西曆公元前119年),漢朝同匈奴主力,爆發了決戰。

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漢武帝命大將衛青和霍去病,率領數萬西漢騎兵,北伐匈奴,以殲滅匈奴主力部隊為戰略目的。霍去病在漠北,遭遇匈奴主力,一戰消滅匈奴七萬多人馬,並且一直追殺匈奴殘部到狼居胥山。

狼居胥山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古代漠北遊牧民族多信仰山川神靈。因此,燕然山、狼居胥山,都是漠北部族心中的聖山。

霍去病兵臨狼居胥山以後,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典禮。由此,有了“封狼居胥”這個成語——西漢將領在匈奴聖山祭天,可想而知其意義何等之大。

東漢時期,東漢朝廷出擊北匈奴,在燕然山留下石刻,史稱燕然勒功。不過,東漢對付的北匈奴,早已處於垂死掙扎狀態,而霍去病出擊的匈奴,則處於強勢狀態,因此相比之下,含金量高下立判。


藤樹先生


“封狼居胥”其實後面還有兩句話:“禪於姑衍,飲馬瀚海”。合起來就是:“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

狼居胥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東邊的肯特山,在當時是匈奴的祭祀聖地,匈奴人每年的正月、五月和秋季會在狼居胥山舉行祭祀典禮,祭天地,拜日月,是匈奴人心中的聖地。



姑衍也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國肯特山的北邊,在當時同樣是匈奴人祭祀的聖地。

瀚海其實不是海,在中國的古籍中也有稱為北海的,當年蘇武牧羊就是在北海,瀚海其實就是北海,也就是今天俄羅斯的貝爾加湖,因為當時的貝爾加湖非常大,古人只是把貝爾加湖當成了海,其實是個淡水湖,瀚海附近也是匈奴人的核心地區,算是匈奴人最北邊的王庭所在地了。



“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進行祭天封禮儀式,在姑衍山進行祭地禪禮儀式,在瀚海進行人與馬的水源飲用。

這三件事,都關係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天才少年將軍、西漢帝國武裝部隊副總司令、驃騎將軍霍去病做的事。

之所以說霍去病是天才少年將軍,是因為中國歷史上,打擊外族年輕最小、取得功勞最大、事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唯有霍去病做到了。



霍去病16歲被漢武帝寵信,做了郎官,17歲被任命為驃姚校尉,率領800勇士,奔襲數百里參與漠南之戰,頭一次與匈奴交戰,擊敗數倍於已的敵人,斬獲匈奴人2028人,其中包括斬殺一名匈奴單于祖父輩的王侯,及俘虜了匈奴單于的一名叔父。

霍去病19歲被漢武帝任命為驃騎將軍,這可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是三公級別的將軍,僅次於大將軍,相當於全國武裝部隊副司令員。



也正是這一年,19歲的霍去病兩次參與河西之戰,攻打匈奴渾邪王與休屠王兩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了5個匈奴王及王侯將相120多人,並迫使匈奴渾邪王率領4萬餘眾投降西漢王朝。

霍去病的這份戰績與身為大將軍的衛青比起來,也讓衛青黯然失色,然而霍去病的戰績還遠遠不止這些,接下來的戰績更是名垂青史,留名萬年。



接下來就是漠北之戰,時年22歲的霍去病率領5萬精騎,出代郡,深入蒙古高原深處,尋找匈奴主力決戰,霍去病這一戰,直接奔襲兩千多里,穿越整個蒙古高原,也就是今天的整個蒙古國的南北方向,與匈奴左賢王部激戰。

此戰,霍去病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王侯將相83人,並且霍去病在匈奴聖地狼居胥山進行祭天封禮儀式,在姑衍山進行祭地禪禮儀式,同時更遠到達到瀚海,並在瀚海進行人與馬的水源飲用。



這一系列事件就一組句子來形容就是:“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

霍去病這一系列的戰績,究竟有多大?

我可以給出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相當於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某位將軍一直打到了日本首都東京,不僅殲滅日本軍人達十幾萬人,還俘虜了日本的軍官近200人,並且在東京的靖國神社掛上了孫中山的畫像,同時把靖國神社所有日本人的牌位全給毀了,順便還在裡面寫上一句標語:“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怎麼樣,霍去病的這個戰績夠大了吧,即使放在現在,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霍去病的這份戰績被漢民族視為最高國家榮譽,因此“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成為打擊外族所取得的最高榮譽的代名詞。

同時,正是因為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才使漢民族的聲名遠揚,國威遠播,讓匈奴聞風喪膽,讓世界蕭然起敬,我們之所以被稱為“漢”族、“漢”人,用的語言是“漢”語,穿的衣服是“漢”服,與霍去病這一戰績息息相關。



正是因為霍去病這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績,才讓漢民族的民族自豪感達到了頂點,即使延續兩千多年,到如今,談起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依然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霍去病的背後代表的是西漢王朝,是華夏,是中國,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希望和意義所在!願此生永是華夏魂,來世還做中國人!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狼居胥是一座山,是匈奴人心目中的聖山。

然而2000年前,在匈奴人的聖山上,有一箇中國小夥子爬上了這座山,並在此山上進行了祭了天拜了地。


這個小夥子就是霍去病!

霍去病是個私生子。他的母親叫衛少兒,是衛子夫的姐姐。當時的衛少兒年方二八,是個青春美少女,但她身份低微,隨著母親在平陽侯家打工。

後來,平陽府中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務員,名叫霍仲孺,他來此主要處理一些臨時事務,處理完了就回去了。

這天,工作之餘,霍仲孺在後花園裡溜達,走著走著,迎面看見了笑靨如花的美少女衛少兒。霍仲孺驀然呆住了,這小女子長得太標緻了,太美妙了!


衛少兒發現有人盯著她,一臉嬌羞地躲開了。霍仲孺一陣心猿意馬,春心蕩漾,隨即展開了凌厲的“愛情”攻勢。

衛少兒本就是懵懂少女,在霍仲孺連哄帶騙之下,毫無招架之力,很快陷入愛情之中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衛少兒懷孕了。當衛少兒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霍仲孺之後,霍仲孺整個人都懵了,他只是想玩玩而已,根本沒準備要個孩子啊,況且他還是個孩子啊!

思來想去,霍仲孺決定溜之大吉,反正他和衛少兒之間的事沒人知道,就算有人知道他也死不認賬,那時候又沒有DNA技術,誰能證明孩子是他的。


在一天夜裡,霍仲孺偷偷地溜了,逃回老家結婚生子去了,留下了孤苦伶仃的未婚少女衛少兒。

在那個年代,未婚先孕是多麼難以啟齒的事,要遭受多少白眼和羞辱,衛少兒忍著了,十月懷胎之後,衛少兒生下來一個兒子,為了讓兒子健健康康地活下去,給他取了個很樸素的名字—霍去病。

後來,衛子夫被漢武帝寵幸,不久之後榮升皇后,衛青也成了大將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衛少兒也跟著沾了光,她把霍去病送到了衛青身邊,在舅舅的盡心栽培之下,一個年輕的將領漸漸成長起來。


在一次跟隨衛青出征匈奴的時候,霍去病決定牛刀小試一下,他向衛青借了800騎兵,準備長途奔襲,打一個閃電戰。

這是十分冒險的舉動,長途作戰,糧草不濟,路線不熟,極易迷失方向,陷入重圍,但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想敢幹,出其不意,這隻有初出茅廬的霍去病乾的出來。

然而,霍去病如有神助,憑藉其超凡的勇氣和靈活的戰術,他不僅搶了匈奴的糧草,及時補充了能量,而且還一舉端了匈奴的據點,斬殺兩千餘名匈奴。

一戰成名,漢武帝非常高興,封霍去病為冠軍候。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制定長途奔襲的遠征計劃,衛青與霍去病各帶5萬騎兵,兵分兩路出擊匈奴。

霍去病率領5萬鐵騎雄兵,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遭遇了久經沙場的匈奴左賢王,雙方展開了殊死拼殺。

一個是初生牛犢,一個是沙場老將,以騎兵對騎兵,用敵人最擅長的打法打擊敵人,這叫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此戰,霍去病大獲全勝,殲敵7萬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左賢王向狼居胥逃竄,霍去病一路追擊,一直追到貝加爾湖才停下。


班師回朝的路上,霍去病恰好經過狼居胥山,這是匈奴的聖地,霍去病決定停下來做一件大事,這件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什麼事呢?

霍去病帶領眾將士爬到了狼居胥山上,積土祭天,立碑紀念,以示此地納為漢家疆土。


一半秋色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這是中國曆代軍人的最高榮譽和終極夢想,能幹成這事的,歷史上僅兩人而已。能夠達到這種戰爭效果的,最多也不超過五人!

封狼居胥這個典故記載於《漢書.霍去病傳》,說的是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深入匈奴腹地漠北,力求一舉殲滅匈奴主力。

霍去病果不負武帝重託,大破匈奴,該部殲敵7萬餘人,俘虜匈奴眾多將領,又乘勝追殺匈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

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築壇祭天封禪,這在封建王朝是不得了的大事。一般都是皇帝每年在天壇才舉行的隆重儀式,霍去病此舉,儼然是把整個漠北視為了大漢的領土了。

然後,霍去病馬不停蹄,繼續率軍追擊匈奴殘餘,一直打到今貝加爾湖,方才收兵。此後,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被中國曆代武將視為最高人生追求,終生奮鬥的成就標杆。

後來,東漢將軍竇憲率領漢軍及南匈奴、東胡烏桓、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後,封燕然山,勒石記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有此壯舉的將軍,史稱燕然勒功,也稱勒石燕然。


謝金澎


“封狼居胥”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兩個詞組成,分為“封”和“狼居胥”。

其中的“封”就是“封禪”中的“封”,祭天的意思。(“禪”為祭地。)

“狼居胥”是一座山的名字,地點有爭議,有人認為是位於現在蒙古國的肯特山,也有人認為是位於現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的狼山。不管真實地點是在哪兒吧,反正“狼居胥”確實就是一座山。

所以“封狼居胥”的字面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這個地方舉行祭天儀式”,而它背後涉及的是在漢武帝時期,冠軍侯霍去病遠征匈奴、大獲全勝的故事。

按《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

驃騎將軍去病率師,……,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歷涉離侯,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再次發動征伐匈奴的大戰,令衛青與霍去病各自領軍,分兩路橫渡大漠,追擊北部匈奴。此戰中,霍去病率軍深入漠北,“涉離侯,濟弓閭”,跨過離侯山,度過弓閭河,進軍兩千餘里,與匈奴的左賢王部接戰,大獲全勝,殲敵七萬,俘虜了匈奴的屯頭王、韓王等三王,此外還有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高官貴戚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擊,來到狼居胥山,便在山上建造祭壇祭天,又在姑衍山建壇祭地,以彰顯大漢軍威。

此戰之後,“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漢朝一舉消滅了匈奴的剩餘勢力,從此北部邊境的安全得到了長久的保障。

霍去病這一年二十一歲,英雄少年,真是不負冠軍侯之號。可惜天妒英才,三年後(前117年)突然因病早逝,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耳食記


問題:“封狼居胥”是什麼意思?它的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故事?

..........

前言 辛棄疾詞有三重含義

我們最早接觸“封狼居胥”來自於辛棄疾的一首詞,辛詞喜愛用典,因此讀辛稼軒的作品沒有一定學問讀不下去,大多數人要仔細看註釋才能搞明白背後蘊含著什麼故事。

先看看辛棄疾的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辛棄疾詞中的“封狼居胥”有三重含義,下面一層層說一說:

一、第一層 霍去病 ”封狼居胥山“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

驃騎將軍去病率師,……,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歷涉離侯,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據說,自從驃騎將軍霍去病”封狼居胥“以後,匈奴”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這次的封狼居胥是漢族政權的高光時刻,以勝利而告終。 當然,南宋的辛棄疾不會知道後面還有個朱棣為南宋雪恥。也來了一次封狼居胥。

二、第二層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劉裕父子的成敗

元嘉草草 :元嘉是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年號。劉義隆好大喜功 ,倉促北伐,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趁勢南下。

詞中上闋有:”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這裡的寄奴是南朝宋的建國之君:劉裕。劉裕和霍去病一樣,也是一個成功的軍事指揮者。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這首詞的上下闕用父子對比, 諷刺劉義隆的好大喜功,北伐失利。

三、第三層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第三層,是以劉義隆的元嘉草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反一正兩個典故來哀嘆南宋被金國的欺凌。

四十三年:辛稼軒四十三年前, 紹興三十二年(1162)率眾南歸的 。 當年 “壯歲旌旗擁萬夫 ,錦襜突騎渡江初 。”

隆興和議以來,朝廷苟且偷安, 朝野上下似乎忘記了過去,所以會有:

“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而辛棄疾自己呢? :

“只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

結束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於開禧元年(1205)。當時韓侂冑正準備北伐。賦閒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 因此有“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之語。

雖然辛棄疾主張北伐,但是對於當時的形式卻有這擔憂,認為當時的條件並不充分,有可能會出現“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的結果。果然,開禧二年(1206年)北伐失利。

開禧三年(1207年)秋,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狼居胥是一座山,在如今外蒙古境內。封狼居胥,指的就是在狼居胥山上祭天告地。那麼這背後的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

封狼居胥是個歷史典故,原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率兵遠征匈奴時,深入到匈奴腹地,與匈奴的左賢王遭遇,一舉殲敵七萬多人,並俘虜匈奴屯大王、韓王等三人,相國、將軍、都尉等八十三人,摧毀了大半個匈奴朝廷,並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進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進行了祭地禪禮。此戰令匈奴遠遁,而漠南再無王庭。取得此次大勝後,漢武帝封霍去病五千八百戶,他的總封邑戶數達到了一萬六千一百戶,霍去病的功績和成就成為武將們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

也由此,封狼居胥成為武將們心裡的一種信仰,一次次激勵著人們保家衛國抗擊外敵的雄心和壯志。

對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來說,獲得如此多的殊榮,未必就是一件大好事。從此他的人生不懂得什麼叫做收斂,不管是在皇帝面前,還是同僚面前,霍去病總是展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他是一個戰爭天才,卻是一個政治上的白痴。漢武帝之所以如此重用霍去病,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為了制衡衛青的權勢。

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史記》

衛青是大漢朝的大司馬大將軍,位高權重,倒不是說他有謀逆之心,對漢武帝這樣的帝王來說,有這種位高權重的臣子總不是什麼好事,因為權力必須要牢牢掌握在漢武帝手裡。所以漢武帝著重提拔才能高超的霍去病。

然而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他對衛青除了崇拜只有敬愛,壓根就不打算跟衛青搞分裂。這下子漢武帝就更加慌張了,這導致衛青家族的力量更加強大。

衛青被李廣的兒子李敢刺傷以後,霍去病居然興沖沖地跑去找李敢報仇,並且一箭射死了李敢。這件事成為了霍去病必死無疑的原因。

從此漢武帝再也忍無可忍,他認為是時候開始打擊衛青家族了。所以霍去病不久之後就被打發到了邊疆,史書記載他是這個時候病死的,但是他才24歲,又是如此惹人注目的英雄,難免不會讓人聯想到他的囂張跋扈害死了他。

霍去病死後,衛清家族也遭到了打擊,衛青的兒子們都被撤銷和侯爵。甚至到了後來,太子劉據所有的靠山都被漢武帝清除乾淨。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浮人最先知曉“封狼居胥”這句時,還是在學這首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時候。其字面意思就是登狼居胥山(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東肯特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其背後蘊含的故事就是兩個。

冠軍侯霍去病一戰打出漢人威名

太祖劉邦給我們的民族一個名——漢。而大將衛青霍去病則賦予漢族力量,使四方來朝的力量。霍去病(前140-前117) ,霍去病 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朝前期匈奴精銳騎兵屢次侵犯大漢邊境,漢朝初期國力衰微,漢初,推行黃老政策,休養生息,經過文帝、景帝勵精圖治,終於在武帝時期有了足夠的力量對付匈奴。西漢元狩四年(前119年)春 ,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在深入漠北兩千多里,與匈奴的的左賢王交戰。

《漢書·霍去病傳》曰:"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于章渠,以誅北車耆,轉系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濟弓盧,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冠軍侯霍去病在取得巨大戰果後,

登狼居胥山,祭祀天地,告慰英靈,為漢朝開拓疆土,從此,封狼居胥也作為古代戰將的最高榮譽之一。

元嘉草草,好大喜功的劉義隆

正因為封狼居胥比喻為巨大的功績,南朝宋朝文帝劉義隆在面對北方少數名族的崛起後,雖然有所防備,但是輕敵冒進。劉義隆是南朝宋國的第三位皇帝,也算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而他的對手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也是北魏第三位皇帝,也不是個碌碌無為之人,但是劉義隆過度聽信與王玄謨北伐必勝論,奈何實力不濟和劉義隆的過分干涉軍事,三次北伐都失敗而歸,差點亡國。把南朝一片中興之氣象給折騰光了。所以封狼居胥也是對自不量力者最大的諷刺。

結語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率軍隊南歸宋朝已經四十三年,作為一個主戰派將領,一個南歸英雄,面對金朝的侵略,國土被侵佔,而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卻無所做為。此時的辛棄疾只有懷念古代像衛青霍去病這樣為國家痛擊侵略者的優秀將領,垂垂老矣的辛棄疾,只有憑欄遠眺,看著故土,眼裡只有無奈罷了。

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尋找生命,歡迎關注。





海浮人


狼居胥,就是狼山。封,祭天。封狼居胥,即在狼山祭天。

狼居胥山到底在哪裡?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說法,一個是在內蒙古五原縣。另個一是在蒙古國烏蘭巴托附近的肯特山。

其實用常理推斷,就知道後者是決不可能的。

(霍去病墓)

雖然匈奴剛剛敗北,但戰場永遠殺機四伏,漢軍哪來的信心,敢判斷匈奴不會重整散卒,殺個回馬槍?

而霍去病大將軍帶著下屬,竟然放心的在匈奴腹地的一座山上祭天?

大家會說,匈奴打過來,反擊不就行了嗎?非也。打仗講究的是戰機,你上了山頂,再下山騎上馬,然後指揮軍隊和對方打,對方會給你時間準備嗎。

何況用兵講究“勢”,雙方單兵兵力對等的情況下,誰得勢,誰就勝。誰失勢,誰就敗。假如匈奴真的來襲,是有備而來,我方匆忙應戰,“勢”上就已落敗,必然潰不成軍。

所以狼居胥的位置,很簡單,並不需要做什麼考古論證,在匈奴腹地搞祭天,這是冒被突襲覆沒的危險,與理不通。

更何況,清史稿裡對狼居胥山的位置有明確記載,狼居胥就在內蒙古的陰山(大青山)一線,今天的內蒙古五原縣。

這是我的回答主要想闡述的一點背景故事。

至於戰役過程,大家都已經比較熟悉。在這場直搗漠北匈奴老巢的戰役中,西漢剿滅匈奴7萬多人,使其大傷元氣,霍去病的代價只有1萬多人。

衛青部則戰損和殺戮相當,因而無功。分兵的李廣因為迷路,沒能和衛青會合,導致功敗垂成,飲恨自殺。

這場戰役後,“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漠南再無匈奴勢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戰役,西漢損失的馬匹不少,有10萬餘匹,一定程度上給西漢造成戰馬缺額。再加上霍去病不久病故,於是相當一段時間內,西漢竟無力再北伐匈奴了。


哇哦歷史


“封狼居胥”按字面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祭祀天。這是指大漢冠軍侯驃騎將軍霍去病打敗匈奴人後,“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摘自《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的故事。

元狩四年春天,漢武帝命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各領五萬騎兵、幾十萬步兵分兩個方向,跨越沙漠,北擊匈奴。當時,所有願意深入敵境的敢站之士都跟隨驃騎將軍從代郡、右北平出塞一千多里,越過沙漠,輕裝急進,與匈奴左賢王部遭遇。

霍去病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騎兵名將,他不遵循古代兵法,有自己獨特的騎兵戰法。他充分利用騎兵的特性,採取突進和穿插大迂迴的戰法,利用以戰養戰的匈奴之策,深入大漠內陸兩千裡,差點徹底消滅左賢王部。此戰,漢軍俘虜單于近臣章渠,誅殺匈奴小王比車耆,而後攻打匈奴左大將,斬殺敵人繳獲他們的軍旗和戰鼓。翻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活捉屯頭王和韓王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驅趕左賢王餘部至狼居胥山。左賢王部本想依靠地利,在匈奴發源地之一的狼居胥山與漢軍決一死戰,奈何軍隊士氣低落,被漢軍大敗,於是只能帶殘部逃往姑衍山。霍去病登上狼居胥山,築高臺,于山頂祭天,並勒石以記錄此事件。後又帥軍進攻姑衍山,左賢王殘部上下已成驚弓之鳥,見漢軍來,不敢戰,直接北逃。霍去病於是就在姑衍山祭祀大地,登上高山眺望翰海。

至此,漠北戰役東路戰役結束,我漢軍大獲全勝,共捕獲俘虜和殺敵七萬零四百四十三人,漢軍只損失了大概十之有三,戰果極其輝煌,超過過了西路衛青一萬九千多人的戰果太多,麾下多人因此封侯,真是將星閃耀,群星璀璨。

整個元狩四年的漠北會戰,發生了兩個令後世津津樂道,經久不衰的故事,一個是霍去病封狼居胥,另一個就是衛青的“單于夜遁逃”。衛青打敗匈奴單于伊稚斜,士兵潰散投降,單于連夜逃跑,連續失蹤十天,王位差點都被替代了。

這次大會戰,匈奴人被徹底打殘,從此一蹶不振,為漢朝帶來了幾十年的和平,還因此在不久後徹底分裂。以後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了,到南北朝後,匈奴這個民族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