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战机诞生至今已达高龄,现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素罄清


这个想法过于简单了,仅仅因为陈旧就必须淘汰,属于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军方这么考虑问题的话,那就属于坑自己,无脑性的行为,不能单纯的从一个方面来考虑问题,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是一个技术就可以决定换装,任何一个决定都不是头脑发热。

飞豹战机在我军的作战体系当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现在淘汰它,那么必须有可以代替它的东西,不仅要质量更好,还得数量足够,否则等于自己坑自己。

我们现在已经装备了超过200架,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现在淘汰它,直接就造成我军一下子出现200架战机的缺口,这对我军作战能力的影响太大了,一款淘汰之前,同等规模的新机必须到位。

我们需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够用新机代替飞豹战机呢?现在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在几天之间,把新机生产出来,且歼轰7的生产不是大家想象那么陈旧,一款战机的服役年限在30年以上,现在平均可能只有10年,还可以使用的情况下就轻易的去淘汰它,造成自己的战斗力出现大缺口,得不偿失的,装备更新不是为了技术,如果这个空缺不能填补,那就是坑自己,我们不想坑自己,不可能把他们马上全部退役。


浴火


不是有没有存在必要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的歼轰7A都是2004年之后服役的,没到寿命怎么退?歼轰7目前有200多架,这个换装压力可不是一般大。


从技术上来说歼轰7是上个世纪80年代立项的,有相当多的技术指标参考的甚至是F-4E,比如多普勒脉冲雷达,“斯贝”涡扇发动机;放到今天已经完全落伍。歼轰7的低速机动性很差,不利于空中缠斗,遇上正牌三代战斗机还是招架不住的。可以说歼轰7唯一的亮点就是载弹量大。

但最近服役的歼-16则可以执行歼轰-7的一切任务,还能做的的更出色。歼16不仅机动性远胜歼轰7,载弹量航程上也比歼轰7更强。所以近几年空军大批采购歼-16,至今已有近百架入役。歼10C也买了不少,歼轰7A却没有新增一架,新开发的歼轰7B也未获订单。


歼轰7B采用了大量复合材料减重,航电雷达全面升级,但气动性能没有大的变化。603所在飞机气动设计的积累和601,606所还是有差距的


歼-16空战和对地都是一把好手

但是,你也不能因为它落后了就强制退役啊,美帝也没到这么败家的程度吧?歼轰7现役数量超过200架,大多数还是2004年之后服役的,结构寿命远远未消耗完。这200架要用歼-16全部换装的话,按6000万美元一架是多少钱?200架的后勤体系推到重来又是多少财力人力?所以歼轰7寿命未到,该大修大修,该维保维保,怎么着也得消耗差不多再琢磨换吧。你看空中自卫队最早那一批F-15J都30多年机龄了,不也还服役呢么……




所以能用还是凑合用吧,君不见空军哭穷用的都是歼7么……

玩笑归玩笑,200架歼轰7到了战场上,投射能力还是比较恐怖的。将来可以考虑在作战序列中担任第二梯队,在歼20,歼11B,歼16,歼10撕破敌方防空网后,再由歼轰7深入敌方纵深进行打击,依靠体系发挥自身长处,做到物尽其用。


纸上的宣仔


高龄?飞豹的最新量产型歼轰-7A2005年才服役,到现在不过13年。而且歼轰-7A刚停产没多久,最后生产的机龄才短短几年而已,这就叫高龄了?当天上下金子呢,新机说不要就不要了。

说飞豹之前我要先说点别的。不可否认,中国这些年来军事发展确实比较迅速,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已经可以“为所谓为”。网上最新浮躁情绪越来越多,总有人在出了新装备之后全面否定以前的装备,甚至扬言把旧的应该马上全部淘汰。比如:我们的002快服役了,明天就有人要开始想着处理掉“辽宁”舰;今天歼16服役了,有人就开始说飞豹已经是“老家伙”该退役;明天052D又下水一艘,马上就有人说留着052和053都是浪费钱。现在网上这种浮躁的言论越来越多,都是一些极端且不切实际的想法。任何装备和技术的发展都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不要总想着“喜新厌旧”和“目中无人”,中国还没到满地捡金子说不要马上就可以扔了的地步。

你可能觉得歼轰-7是一款“老爷机”,其实他一点都不落后。歼轰-7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他并不是一款战斗机,而是战斗轰炸机。他跟F-111、英国“狂风”和俄罗斯苏-24属于同一类飞机,空战能力其实是很弱的,重点突出的战术轰炸和中短程对地攻击任务。特别是改进的歼轰-7A,内部基本大换血,从机体材料到航电到飞控可以说能换的都换了,可以说是二代机的机体三代机的电子水平。武器的挂载也是呈现多样化,除了常规炸弹外还可以携带精确制导炸弹、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等等多种武器,在加挂低空导航吊舱和光电瞄准吊舱后可以实现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最大载弹量从以前的6吨增长至9吨,达到了苏-30的载弹水平。所以你说飞豹弱吗?只要我们靠歼10/11/20他们拿下制空权之后飞豹就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各种姿态的虐对方海上和地面力量。叙利亚战场上俄罗斯还在使用更老旧的苏-24

而且即便歼轰-7A空战能力比较弱,但是别忘了我们周边的有些国家那些机型比飞豹还要渣。比如东南亚某些国家装备的米格-21、苏-24、苏-22等等,这些战机不仅生产时间早,而且中间都没有经过什么升级,真是“原汁原味”的二代机。现代化的歼轰-7A携带空空导弹在预警机的支持下对付他们绰绰有余,连歼10这些都不用上。所以歼轰-7A无用武之地吗?

还没说完,歼轰-7A可不止用于对地作战,还有电子战型的“咆哮豹”,可以挂载电子战吊舱和YJ-91反辐射导弹。从功能上讲类似于美国的EA-18“咆哮者”电子战飞机。

别着急,歼轰-7飞豹有着逆天的航程,要知道当年飞豹可是唯一一种不加油就可以往返南海的战机,这个意义对当时来说有多重大。歼轰-7自身最大航程就达到3600公里,携带4枚YJ-82反舰导弹和2枚PL-5空对空导弹再加挂副油箱可以达到近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应对第一岛链内的攻击任务绰绰有余。下图为携带反舰导弹巡航南海的飞豹

具备先进航电、可挂载精确制导武器、可挂载电子战吊舱、大航程的一款优秀战斗轰炸机就这么被你们踢出去了?竟然用“有存在的必要吗”来形容他?在俄罗斯举办的“航空飞镖”竞赛中歼轰-7A曾经击败过苏-34战斗轰炸机。而且歼轰-7A是2000年初才开始量产的,整体机龄才不过15年左右。而且前段时间才开始停产,最后生产的这些歼轰-7A机龄才不过2-3年而已。要知道战机的寿命只要维护得当可以达到20-25年,歼轰-7A根本还没达到寿命,难道就这么不要了???可能有人把我们想的太土豪了,几百架加起来几十亿美元说不要就不要了。

这个问题我猜肯定是因为歼16的服役所以瞧不上飞豹了。关于歼轰-7保留的问题,就算抛开上面我们提到的性能因素,最直白的就是时间和钱。我们性能更优异的歼-16已经开始大规模服役,但是要替换数量达到250架的歼轰-7是需要大把的时间和钱的。我们就以歼-16每年35架的速度生产,那么替换完这些歼轰-7需要7年的时间。我们一下把歼轰-7A都退役掉,那么这7年咋办呢?编制空着吗?飞行员也不用训练了?战备值班也不要了?还有钱,一架带有源相控雷达的歼-16重型机价格不会低于5000万美元,一次性全替换下来需要10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们一年国防预算的10%。这个数字太可怕了,要知道我们的国防支出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特别是航空母舰核潜艇这些“吞金巨兽”,还要发补贴、伙食、装备保养等等,不可能在一个装备上投入10%的预算。所以即便飞豹没有歼16那么优秀,那么也不可能一次性全替换掉。


雏菊西瓜Peterpan


飞豹,对我国来说是好飞机,是第一种进攻战斗机。1998年航展才知道中国有飞豹战斗机,听到这个名字作为小军迷就兴奋了好一阵子,以为飞豹是苏30的仿制版。看了之后才知道,不如苏30,虽然这样也是着实喜欢,因为军迷最爱是国产,也表现了爱国情怀。虽然现在中国兵器实现井喷,当年哪怕对个小道消息,也会兴奋很长时间,谈论特有劲儿。

飞豹战斗机对中国来说是个突破,终于有了进攻力量。空军就是有翅膀的军队,是打出去的军队,这才是实质。俄罗斯有专门的力量叫防空军,美国有专门的力量叫国民警卫队他们才是防空军,以前的东部空军就是他们的角色。所以中国才有了攻防兼备,中国空军防了几十年,因为没有进攻武器。中国空军特别渴望,空军海军都是这样。防空军可以稍微次一点,因为是体系作战。而进攻部队不一样,自己就是个体系,虽然有配合,但是要薄弱得多,所以战斗机必须强大。美国因为实力原因,他们的国民警卫队,也装备了F22,表现出了实力和能力。

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相当厉害,飞豹A总设计师唐长红,还是运20的总设计师,应该还是轰20的总设计师,他们都是中华脊梁。他们设计的飞豹战斗机,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数量在300架左右,有多种用途,对地对海攻击,电子干扰,都是强项,而且有自卫能力,不像战神轰炸机,必须护航。飞豹战斗机让我们骄傲了十几年,能够全面攻击,只有飞豹。虽然中国引进的苏30,毕竟是俄罗斯飞机,性能挺好,也有不少缺点,毕竟不能自由升级。虽然歼16现在来接班,但豹哥并不老,还会志在千里,第一,护卫着中国的海空,第二,是一把利剑,斩向敌人的苍穹海疆土。



大志远思想空间


当然有存在的必要,前不久解放军空军也组织了一次大型活动,那就是中国空军成立70周年的开放日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中国空军展示了目前所列装的各种战机、无人机。在开放日活动中,一部分军迷注意到。

在地面展出的,拥有强大对地攻击能力一类的战机,并非中国空军目前较为先进的歼-16战机。而是一名“老将”,那就是歼轰7A“飞豹”歼击轰炸机。歼-16不参加地面展出的活动是因为歼-16作为空中飞行表演机,在飞行表演结束后,需要进行例行维护和检查。因此它的部分任务由歼轰-7A这名“老将”代替。

很多人都知道歼轰-7A“飞豹”战机,却很少有人了解它所走过的历程。本文就来详细讲一讲有关歼轰-7A的那些事。歼轰-7战机的研发目的是为了满足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日益强烈的需求。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与越南在中国南海爆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虽然中国海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仍然无法过远的追击越南海军。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国海军航空兵当时所使用的战机,要么航程过短、要么载弹量不够。

而如果过远追击越南海军舰艇的话,很可能会遭到越南空军的攻击。因此,中国海军便向上级提出,要求研发一款,载弹量大、滞空时间长且具有一定制空能力的现代化战机。因此开发出了歼轰-7系列战机。歼轰7“飞豹”战机最开始在1992年就开始小批量交付给海军使用,随后便一边使用、一边升级修改,最终在1998年正式定型。于当年的珠海航展上亮相,在当年亮相时,引得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一致认为歼轰-7战机是当时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所拥有的最强力的机型。

事实也是如此,歼轰-7战机一经服役,便由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们驾驶,在我国的领海内开展例行的巡航飞行任务。其转场航程高达3600公里,最大作战半径则为1600公里。相较于之前使用的歼-6、歼-7战机,其航程远、滞空时间长的优势十分明显。而本次航展展歼轰-7A型战机,则是以最初的歼轰7战机为基础的升级版。主要在雷达和航电系统方面上进行了升级。

歼轰-7A型将雷达替换成了JL10A型多普勒雷达。并且在航电系统上,歼轰-7将原先传统的仪表盘,替换成了彩色的显示器,可以让飞行员更加清楚、便捷的了解战机执行任务时的各项数据。新的雷达可以让歼轰-7A型战机,能够更有效、更远地侦测到远距离的海、空目标,对其实施打击。不仅具备了更加先进的雷达,同时经过改进的歼轰-7A型,还可以搭载电子战吊舱,实施干扰或者反干扰。

至于武器配备方面,就拿此次开放日的歼轰-7A型战机的配备举例吧。此次航展展出的歼轰-7A型,在机翼下方主要搭载的是一些训练弹,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首先搭载的是歼轰-7A型主要的空中对抗导弹,PL-5C型近距离格斗弹(开放日中为训练弹)。在对地攻击方面,搭载了雷霆二型精确制导炸弹,以及KD-88A型导弹。但歼轰-7A可以搭载一些反舰导弹,供打击海上目标使用。

目前来看,歼轰-7A型将仍会在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中服役一段时间。虽然有了歼-16这种性能更好的多用途战机,但是歼轰7系列的性价比更好。因此“老将”不老,尚可一战!


雷姐的机械空间


飞豹,是国内军工研发的超声速战斗轰炸机,主要进行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打击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属于第三代战斗机。

作为战斗轰炸机,飞豹包括改型机机长21米,机高6.22米,空重14.5吨,最大起飞重量35吨,实用升限15.2千米,有10个外挂架,最大载弹量8-10吨,作战半径1650公里,最大航程3650千米。

从这个指标性能来分析,飞豹特别是飞豹A型战斗轰炸机,目前依然堪用,能携带霹雳系列空空导弹和鹰击系列空舰导弹,以及各类精确制导弹药实施对地对舰攻击,并具备一定的空中自卫能力。

飞豹及改型,具备昼夜全天候投放精确制导武器,防区外攻击和反辐射攻击等强大功能,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战时依然堪用的强有力武器。

当初,飞豹是为对付敌方水面作战舰艇,配合海军作战而研发的,其改型飞豹A出来后,空军很满意也采购了,主要负责对地精确打击。

海航飞豹则打击水面舰艇为主,常态下即可挂载4枚鹰击83K空舰导弹,外加4枚空空导弹,载弹量相当惊人,战斗力也相大强大,目前看除了最新型的歼16外,飞豹A依然是强大的对地、对海精确打击的有力空中平台。

飞豹战斗轰炸机,还是可以用的,战时依然具备强大的对地和对舰打击能力,当然,随着歼16这款性价比更高的战斗轰炸机的服役,飞豹基本型就显得式微了,退出现役是迟早的事,但飞豹的改型还将服役相当长时间。

总之,随着歼16战斗轰炸机的服役,飞豹基本型将逐渐退出现役,但飞豹A型战斗轰炸机,依然可以堪用,还没那么快退出现役,仍然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地特别是对舰打击的主力战机。

关注作文作者,悟空问答包括头条号推文,都是作者的原创作品,选择“国平军史”不会有错,每天与您快乐分享军史知识,对本文有不同意见,欢迎发表您的高论。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3月13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飞豹还能再战五年

歼轰-7“飞豹”是我国8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生产的一款中型战斗轰炸机,94年开始服役至今已有25年,在我国海航、空军部队中已有近270架,可谓是我国作战飞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但“高龄”的飞豹真该退休了吗?

单纯来说,战斗机的飞行年限至少有30年,例如从76年开始服役的美国的F-15鹰式战斗机,使用年限大概为30年,至今仍有很多在服役。飞豹才服役25年,17年才停产;即使是装备海航的首批歼轰-7也至少还能服役5年,后来改进型的歼轰-7A/B少说也还能服役20几年。

虽然我国航空方面装备了一定量的歼-10系列、歼-11系列、歼-16、歼-20以及引进俄罗斯的苏系战斗机,但是两百多架的飞豹不可能说一下子就全部退役完,没有那个国家能够豪到这种地步,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逐步换装。对于我国来说,将飞豹换装至少需要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

我国一些边界、沿海的空军和海航部队确实装备了一定量的三代机、四代机,但是我国还有很多空军部队装备有歼-7。如果说飞豹达到了“高龄”,那么这些歼-7得是“白首”。逐步将歼轰-7移防到内陆的空军部队中,继而将歼-7退役,当然有存在的必要。

飞豹是一款优秀的战斗轰炸机,具备全天候、复杂气象条件下精确对地攻击能力,1650千米的作战半径,可以攻击敌方战略目标:交通枢纽、前沿基地、滩头阵地等,支援陆地和海上作战,远程拦截攻击敌方大中型水面舰艇。

最近飞豹改进型歼轰-7AⅡ还参加“国际军事-2019”“航空飞镖”项目,使用全新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具备防空压制、精确打击。飞豹还能改进,现在说飞豹没有存在的意义还为时尚早。


军见


2018年是飞豹战机首飞30周年,尽管从技术上看这架战斗机有些落伍了,但不要小瞧这款30岁高龄的战机。飞豹战机的存在意义在于足够成熟,性能适中,能够使用全系列国产弹药。

飞豹战机以及系列改进改型,为我国空海军实现从防御型向攻防兼备型的发展转型,形成多维度、体系化的作战格局和战略威慑,打下了坚实基础,立下了赫赫功勋。对于如今的中国军队来说,现在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还有存在意义吗?要想知道这个答案,就应该从“飞豹”战机的现实替代者以及“飞豹”战机的剩余使用价值来进行分析。

首先,如今“飞豹”战机的最合适替代者当然是目前开始大规模装备歼-16三代半战机了,作为一款先进的重型战斗机,歼-16增强了对地对海攻击能力。无论是从综合飞行性能还是从多用途方面来说,歼-16战机绝对属于“飞豹”战机最合适的替代者。

不过,目前歼-16战机的量产工作才刚刚展开,服役数量比较有限,造价也比较高昂,而目前中国装备了300多架“飞豹”战机,歼-16战机如果想要完全替代“飞豹”战机,那么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所以,“飞豹”战机在继任者尚为到位的情况下,未来仍然需要坚持一段较长的时间。

另外,“飞豹”战机的剩余使用价值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升级后的歼轰-7A,对地对海打击能力都有明显提升。近年来,歼轰-7A战机的使用领域也正在拓展,例如从空军发布的消息来看,飞豹战机开始经常性的挂载全新的大型电子干扰吊舱,由于飞豹战机挂载能力较强,可以同时挂载两个电子吊舱,基本能够做到全频干扰,能够有效压制对方,保证自方战机的安全。在电子战版本的歼-16以及歼-15服役之前,飞豹战机将承担起这一重任。即使这电子战版本的歼-16和歼-15服役了,飞豹战机也能够起到有效补充的作用。

未来即使飞豹战机的本职工作被歼-16战机等先进战机承担了。由于飞豹战机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多用途能力,所以它可以充当“万金油”的角色,填补其它领域的空缺,简而言之,未来飞豹战机仍然有不少可供其发挥的领域。而且论退役还真的轮不到飞豹战机首先退役,中国空军目前仍然装备着一批歼-7战斗机,这就说明中国目前先进战机的数量仍然是不足的,所以断然不会把仍然有较大使用价值的飞豹战机退役的。


科罗廖夫


没必要,飞豹具有较大隐患,在歼-16量产情况下,完全没必要

诚然,飞豹在我军装备发展史有极其独特的地位。第一款完全摆脱苏式战机设计影响,自己完全独立研发的战机,海军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对海攻击武器,使用的涡扇-9秦岭发动机也是第一款成功投产先进涡扇发动机。但是各方面性能都已经与歼-16存在代差。

飞豹是1973年开始研制,几经波折,最终1988年首飞。1995年开始推出大幅度改进后的歼轰-7A,又称新飞豹。该机机长21米,翼展12.8米,空重14.5吨,最大起飞重量27.5吨,最大载弹量5吨,配备两台最大加力推力9.45吨的涡扇-9秦岭发动机,最大作战半径1600公里。

一方面飞豹自身技术水平不足。撑死相当于二代半、准三代技术水平。本身基础水平较差,继续改进潜力不大。跟苏-30相比,各项性能都不如对方,之前保持存在最大意义在于可以使用国产武器和国产装备,但是现在歼-16投产情况下完全没有翻身可能性。

石榴姐基于苏-30MKK而来,本身苏-30MKK就有12吨载弹量和38吨的最大起飞重量。航电系统使用我国第四代战斗机水平的航电水平,使用14吨推力水平国产涡扇-10B发动机,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最大航程超过4600公里,各项性能远超飞豹太多了。

如果高端走不了,想走低端“运泥巴”的攻击机。抱歉,飞豹本身设计存在较大缺陷,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飞豹从试飞到装备,摔的太惨了。新老飞豹总共也就两百多的装备规模,总共摔了13架,牺牲了18名飞行员。这战绩都快堪比三哥了!而且飞行表演时摔,中俄联合军演时也摔,摔向国际舞台了。

飞豹的低空性能一直饱受诟病,本身作为海军攻击机,海上低空飞行时气流影响较小,海军只要能够四平八稳的发射空舰导弹就行了,即使这样海航某师某团就承包了6次机毁人亡事故。空军拿过来想替代强五五爷钻山沟,打火箭弹,结果更是摔的稀里哗啦。连低空飞行都无法保障安全,怎么拿来作为炸弹卡车?

世界上两大“运泥巴”霸主,A-10和苏-25生存能力都极强,A-10带着300多弹孔返回,苏-25硬吃防空导弹,尾部被炸烂照样回来。而飞豹……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飞豹摔就摔了,致死率还非常高!每次摔机必有飞行员牺牲,逃生系统有效性让人存疑!飞豹设计或者飞控必定有重大问题和缺陷!所以别再折腾了,还是去好好研发新战机吧。


五岳掩赤城


歼轰-7是我国于1973年开始研发,1988年试飞成功的战斗轰炸机,其研发初衷是满足我国远程航空战备巡航的需要,是一款具有重要意义的现代化战机。

随着近年人民空军队伍的壮大,不断有新的战机加入空军队伍,各种性能更高,巡航半径更大的战机陆续服役,“飞豹”头顶的光环渐渐褪去,而其中规中矩的气动也让很多人产生廉颇老矣的错觉,有许多人质疑其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飞豹战机尚在青年)

实际上,飞豹是一款相当“年轻”的飞机,该机研发历经18年风雨,设计总师在1983年就提出了“二十年不落伍”的口号。该机自1998年定型至今仅有20年时间,许多机体生产年数只有十几年,尚处于青年时代。处于研发成本与效用等多方面的考虑,军方往往会将一个型号战机的潜力“压干榨净”才予以退役。在其服役途中,会根据自身需要予以改进,令其更加适应战场。20年时间在我们看来也许很长,但对于一款现代军机来说,服役20年显得稀松平常。以我们熟知的f-15为例,1976年正式服役的f-15至今已经飞翔了42年;而近年活跃在叙利亚战场的苏-25攻击机,服役于1984年,部分参展的战机甚至参加过阿富汗战争;而某些国家仍在使用的米格-21更是“年过半百”。与他们相比,飞豹还十分年轻,仍有利用价值。

(f15服役已有42年)

也有人质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技术水平,是否还适用于现代战争?答案是当然的。飞豹服役这十几年见,并非一成不变。不断的现代化改装令飞豹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如我们所知,1974年的f-15与如今的f-15有着天壤之别,服役之初的飞豹与今天的飞豹也有着天壤之别,再加上隐身时代不对称战场的效费比问题,像飞豹这样的“炸弹卡车”仍有大显身手的舞台。

(炸弹卡车仍有它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