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義後轉移途中的一場血戰,陳賡大將左腿中彈身負重傷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鬥爭第一槍,從此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紀念日。由於當時的形勢敵強我弱,唐生智、張發奎、朱培德等反動軍閥正糾集部隊向南昌發起圍攻,因此起義前敵指揮部決定率領部隊撤離南昌,南下向廣東潮汕地區轉移,開闢新的根據地。

撤離南昌之前,起義軍進行了整編。全軍3萬人整編為第11軍、第20軍、第9軍3個軍。其中第11軍軍長為葉挺、第20軍軍長為賀龍、第9軍軍長為朱德,後來葉挺為革命英勇犧牲,朱德、賀龍都成為開國元帥。

南昌起義後轉移途中的一場血戰,陳賡大將左腿中彈身負重傷

經過整編後,原負責保衛工作的陳賡被派到賀龍第20軍第3師6團1營任營長。陳賡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有勇有謀,東征時救過校長蔣介石的命,去蘇聯學習了情報工作,現在又到部隊中擔任軍職。未來的陳賡大將,由此向解放軍名將邁進。

8月3日,起義軍撤離南昌,揮師南下。在南京的蔣介石聞訊後非常惱怒,命令自己的嫡系將領錢大鈞,以及粵軍李濟深、桂軍黃紹竑等部,調集兵力部署在江西、湖南、廣東、福建邊境上,對起義軍進行圍剿。這些敵軍兵力在6萬人左右,對起義軍形成了明顯優勢。

錢大鈞部是圍剿軍的主力,轄第20師、第28師、新編第1師等十餘個團近萬人,集結於南下必經的廣東會昌地區,擺出正面迎戰的架勢。而桂軍黃紹竑部出動約7個團兵力8千餘人,集結於白鵝圩地區,配合錢大鈞部夾擊起義軍。

南昌起義後轉移途中的一場血戰,陳賡大將左腿中彈身負重傷

敵情如此嚴峻,偏偏老天也不作美。起義軍離開南昌之後,為避免同敵軍作戰,儘快到達廣東,選擇了偏僻的山區小路行軍。而8月南方正值酷暑季節,又溼又熱,加上山路崎嶇,起義軍一路行進極為艱難,出現大量非戰鬥減員。因為路途難走,車輛牲畜幾乎無法使用,只好僱用大批民工來扛裝備物資。一路困難重重,很多軍人都倒在路上或開了小差,民工更是受不了苦,扔下輜重大量逃跑。如此一來,起義軍除攜帶必要的武器彈藥外,不得拋棄了很多辛苦得來的物資。

8月24日,起義軍進至會昌地區,同以逸待勞的錢大鈞部發生戰鬥。根據當時的形勢,起義軍必須擊破會昌之敵,才能實現南下廣東的計劃。因此,指揮部決定集中葉挺第11軍、賀龍第20軍、朱德教導團等主力部隊,全力打垮錢大鈞,奪佔會昌城。

這一仗在8月30日打響,進行得異常激烈。錢大鈞部不愧為蔣介石主力,戰鬥力很強。起義軍集中兵力反覆攻擊,雙方來回拉鋸,戰場上炮火連天。激戰了一整天,起義軍終於將錢大鈞部打垮,乘勝攻佔會昌城,共殲敵6000餘人,繳獲火炮3門、各種槍支千餘支和大批彈藥輜重。這一仗是起義軍南下後打的第一場大仗,也是最輝煌的一次勝仗。

南昌起義後轉移途中的一場血戰,陳賡大將左腿中彈身負重傷

然而陳賡的1營在戰鬥中遭到敵人圍攻,後撤時陳賡的左腿被敵人機槍射中,三處骨頭被打斷,渾身是血,跌倒在一條田溝裡。一直到戰鬥結束,起義軍取得勝利後,陳賡才被戰友救起。因為傷勢嚴重,他不能隨部隊轉戰了,便由戰友盧冬生護送,經福建、汕頭地區轉移,最後返回上海養傷。

等陳賡養好傷後,等待他的是更加傳奇的特科鋤奸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