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军冲锋枪的蜕变史,从复杂到简单,苏军冲锋枪的那点事

二战中,苏军的冲锋枪里最出名的莫过于波波沙冲锋枪了,这把枪在国内的知名度非常高,甚至国内都把波波沙冲锋枪完成了段子

:拿着波波沙,唱着喀秋莎........

波波沙冲锋枪很出名,其实波波沙还有它的前型和次型,分别是波波德和波波斯,相比较之下,这两把冲锋枪就没那么出名了,谁让波波沙赶上了好时候,二战时期产量高,已经成了苏军的标志了。

二战苏军冲锋枪的蜕变史,从复杂到简单,苏军冲锋枪的那点事

波波沙的名字其实是PPSH-41,而波波德是叫PPD,PPD其实是有好几个型号的,分别是PPD-34、PPD-34/38、PPD-40,而波波斯是PPS-43。尤其是PPSH-41和PPS-43是不能弄混了的,名字是不一样的。

讲一下,为何这几把枪的后面的字母不一样呢。这个PPD、PPSH、PPS的PP代表的是Pistolet-pulemyot ,冲锋枪的意思,而后面的字母,D是PPD的发明者捷格加廖夫(Degtyaryov),PPSH的SH是指PPSH的发明者什帕金(Shpagina),而PPS的S指的是PPS的发明者苏达耶夫(Sudayeva)

二战苏军冲锋枪的蜕变史,从复杂到简单,苏军冲锋枪的那点事

我们从PPSH-41的前型PPD开始说起波波沙冲锋枪的故事吧。

很多人会认为,当年苏联被芬兰的索米冲锋枪暴打之后,仿制索米冲锋枪研制了PPD,其实并非如此,PPD的自由枪机、开膛待击以及散热孔和索米是有些相似,但是并不是仿制于索米。而PPD和索米的关系,类似于是堂兄弟的关系。德国人当年设计了自由枪机式的冲锋枪,后来的冲锋枪很多都是和MP18等沾亲带故的。

1929年的时候,苏联的著名的枪械设计师捷格加廖夫设计出了PPD-29冲锋枪,带着弹盘的冲锋枪,和DP28异曲同工,其实就是缩小的大盘鸡,结构上就是个DP-28机枪的迷你版,性能上简直是不能再差了。

二战苏军冲锋枪的蜕变史,从复杂到简单,苏军冲锋枪的那点事

PPD29

这个捷格加廖夫是个很出名的角色,DP轻机枪、RPD轻机枪都是他设计的。1934年,捷格加廖夫采用自由枪机原理,设计出了PPD-34,使用的是7.62*25mm托卡列夫弹。而他设计出的PPD冲锋枪,并没有被苏联人多么重视。原因在于当时人们思维还是在于堑壕战,德军使用MP-18的时候,已经是1918年了,战争末期了。而俄国人在之前就已经和德国人开始谈判了,协商退出了,他没见识过冲锋枪的作用。这苏联人就属于典型的没挨过打,不知道挨打的滋味那会儿,很多国家其实也都不怎么重视冲锋枪,尤其是苏联,认为冲锋枪射程近,精度低,根本就不适合作战,这就导致PPD的产量非常少。

而等到苏芬战争时期,这场战争救了苏联的冲锋枪。当时苏军大摇大摆的开过去了,结果被芬兰军队用索米冲锋枪一通暴打。苏联人在一战没吃过的亏,20年后补了回来,很及时。见识了芬兰人的索米之后,苏联人开始生产自己的冲锋枪,捷格加廖夫本人也在改进自己的PPD。到了1940年的时候,PPD已经进化出了PPD-40,采用的也是71发的弹鼓,这一年里,PPD的产量是8万把,要知道,1934年苏联生产了44把,1935年只生产了23把。

二战苏军冲锋枪的蜕变史,从复杂到简单,苏军冲锋枪的那点事

但是PPD的产量是上来了,问题也跟着来了。PPD的问题在于,这把枪基本都是用铣削技术,生产速度慢不说,还贵啊,这要是打个全面战争,苏联得被一把冲锋枪给拖死了。这样,苏联人又开始琢磨,简化这个PPD,以便于大规模生产和适应全面战争。

当时,什帕金的思路就是,将那些铣削制成的零件大多数都换成冲压零件,以此降低成本,加快生产速度,那些简单的设备就可以使用。PPSH就是这种思路下诞生的,以PPD-40为基础去改进,大量使用冲压部件,枪口上加了防跳器,机匣里面加了缓冲垫,新的PPSH-41就诞生了。

二战苏军冲锋枪的蜕变史,从复杂到简单,苏军冲锋枪的那点事

PPSH-41和PPD-40相比,工艺上大幅度的简化了,生产速度快了很多,生产一把PPD-40需要13.7小时,生产一把PPSH-41需要7.3小时,时间大幅降低了。而性能上,PPSH-41加了枪口防跳器和机匣内的缓冲垫,精度相比之下,比PPD-40提高了70%。

早期生产的PPSH-41的标尺还是那种卧式的标尺,射程是50-500,实际上哪来那么远啊。而后来战争爆发,大量生产的时候,标尺换成了更简单的翻转式的标尺,分别是100米和200米,这个标尺射程也是冲锋枪该有的射程。

二战苏军冲锋枪的蜕变史,从复杂到简单,苏军冲锋枪的那点事

波波沙冲锋枪两种不同的标尺

波波沙冲锋枪同样使用的是71发的弹鼓供弹,但是生产上,弹鼓的公差比较大,有的时候,一些弹鼓根本没法用。另外,这弹鼓实在是太沉了,用着也比较麻烦。苏联人在1942年的时候,再度生产了一个可以装载35发子弹的弹匣,为波波沙冲锋枪供弹。后来的波波沙,是既可以用弹鼓供弹,又可以用弹匣供弹的。

二战苏军冲锋枪的蜕变史,从复杂到简单,苏军冲锋枪的那点事

波波沙冲锋枪的弹匣和弹鼓

而波波沙冲锋枪是有了,但是,苏联人还是觉得这把枪生产速度有点慢,成本有点高,毕竟这会儿还是苏联最艰难的时期,对于武器的需求量非常大。1942年的时候,苏联人又开始寻找波波沙冲锋枪的替代品。

当时,在被包围的列宁格勒里面,苏达耶夫在PPSH-41的基础上,又改进出了PPS。苏达耶夫的设计,主要是将PPSH-41的铣削部件都换成了冲压部件(这会儿PPSH-41还是有一部分铣削部件的)。并且移除了PPSH-41的木质部件,这些东西也是非常费时费力的。外形上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的枪托,原本PPSH-41使用的是木质枪托,而PPS使用的是金属折叠枪托,和MP-40很类似。

二战苏军冲锋枪的蜕变史,从复杂到简单,苏军冲锋枪的那点事

这种设计,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可以看到,从德国的MP-18开始,德国的冲锋枪大量使用木质枪托,而后来的MP-38换成了折叠枪托。美国的汤姆逊冲锋枪也是,后来也换成了全金属的M3冲锋枪。金属设计、冲压、点焊制造,生产的速度要远比之前的快,成本也是大幅降低的。

新款的PPS-43每一把的生产时间又降低到了2.6小时,而PPSH-41的生产时间是7.3小时。而且,节省了一半的原钢用量,枪支的全重也降低了。

还有,在射速方面,PPS-43的射速是600发每分钟,比PPSH-41的900发每分钟降低了300发。这点上,PPS-43是延长了枪机后座的距离达到的。射速降低了,那个71发的大弹鼓也是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可以选择更加轻便的35发容量双排的弹匣供弹了。在PPS-43上,又增设了弹匣井安置弹匣,比PPSH-41要更加可靠和方便的多。

二战苏军冲锋枪的蜕变史,从复杂到简单,苏军冲锋枪的那点事

PPSH-41和PPS-43的弹匣

并且,PPSH-41是带有单发和全自动调节的快慢机,PPS-43则没有这点,只能是全自动射击。但是,射速降低了的话,枪支的可操控性就上升了,你想短点射,也是可以的,不必像PPSH-41那样,一扣动扳机就开启泼水模式了。枪支保险上,原本PPSH-41的保险在拉机柄上,机匣盖上设有保险缺口。而PPS-43的保险则是挪到了扳机护环上。

二战苏军冲锋枪的蜕变史,从复杂到简单,苏军冲锋枪的那点事

PPSH-41和PPS-43的粉丝其实是非常多的,苏联将这把枪出口到了他多个盟友国家,这些国家购买冲锋枪,甚至是直接买了生产线,然后给自己的军队里装备大量的自己生产的PPSH-41和PPS-43,比如我们的50式冲锋枪,本质上就是PPSH-41,54式冲锋枪的本质也就是PPS-43。

不光如此,德国人对于波波沙冲锋枪也是非常的喜欢,德军在东部前线缴获了大量的波波沙冲锋枪,很多枪都留着自用了。德军留用以后,将一部分PPSH-41进行改装,改成发射德军的9*19mm手枪弹,命名为MP-41。而有一部分没改装的,命名为了MP717,使用的是德军的7.63*25mm子弹,也是可以用,效果上差了一些而已。

二战苏军冲锋枪的蜕变史,从复杂到简单,苏军冲锋枪的那点事

从PPD到PPSH,再到后来的PPS,苏联人走的路线和全世界的军用冲锋枪的路线都是一样的。主要就是,提高性能,而后要降低冲锋枪的成本,还要提高冲锋枪的生产速度,用来去适应大规模战争对于武器上非常庞大的需求量。

二战苏军冲锋枪的蜕变史,从复杂到简单,苏军冲锋枪的那点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