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延安》结尾,刘堪部2.4万人被歼,为何胡宗南就全线溃退

《保卫延安》结尾,刘堪部2.4万人被歼,为何胡宗南就全线溃退

195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中,作者杜鹏程艺术地再现了1947年延安保卫战的历史画面,介绍了蒋介石派遣胡宗南部重点进攻陕北期间,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下奋勇抗击,逐步扭转战场局势的全过程。在这部小说的结尾部分,随着刘堪整编第29军在瓦子店战役中全军覆没,曾经拥兵20余万的胡宗南开始全线溃退。

实际上,解放战争中的胡宗南集团始终保持庞大兵力,其在瓦子店被歼的刘堪部仅2.4万人,为何就让胡宗南全线溃退了呢?

《保卫延安》结尾,刘堪部2.4万人被歼,为何胡宗南就全线溃退

仅仅1年时间,胡宗南部就损兵近3万余

其实,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刚刚攻占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时,虽然没有歼灭西北野战军主力,也没有其他任何实质性进展,但却的确让胡宗南大出风头,耀武宝塔山下,阅兵延安机场,还被授予二等云麾勋章。胡部官兵之间甚至传出将按照土地革命“围剿”红军时期设置立煌县(因国民党卫立煌部攻占鄂豫皖边区而设立)、经扶县(蒋介石亲信将领刘峙的字)的前例,改延安县为“宗南县”的小道消息。

但短短1年之后,胡宗南就再也没有昔日意气风发的豪情了,其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接连损失第31旅、第135旅、第167旅等部,进入1947年下半年,整编第36师、第76师先后在沙家店、清涧战役中遭到伏击,到了年底,胡宗南各部的防线从绥德、清涧、瓦窑堡收缩到了北窑坪、甘谷驿、延长等地。

《保卫延安》结尾,刘堪部2.4万人被歼,为何胡宗南就全线溃退

胡宗南所部精锐10万余被调往他处

在西北战场频遭打击的同时,国民党军在其他各个战场也纷纷告急,尤其是随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赓兵团在豫西展开,徐向前部在晋南连克运城等重镇,蒋介石不得不从相对平静的西北战场不断抽调兵力,曾经首个攻入延安的整编第1军、刚刚完成整补的第36师、第76师等部先后开赴晋南、豫西参战。

此番调动之后,胡宗南在陕北所余兵力已不足10万之众,还要维持地域广阔的占领区。在二线的铜川等多个据点,基本都要派出旅、团级单位守备,这就牵扯了大量的兵力。另外,由于延安城巨大的象征意义,胡宗南不得不派出整编第17师配属炮兵、战车部队长期驻守,不敢轻易出动。

《保卫延安》结尾,刘堪部2.4万人被歼,为何胡宗南就全线溃退

西北野战军攻敌所必救,引出刘堪部增援

至此,胡宗南麾下能够拿出来做机动的也仅剩下刘堪的第29军了,其进攻延安时尚有3个整编师,下辖9个旅18个团。但随着在陕北作战的消耗和其他战场的调动,实力已经大为削减,只剩下两个整编师了。其中,整编第27师掩护延安至洛川之间的交通线;整编第90师在黄陵、洛川集中整训,随时可以集中。

1948年2月23日,关中咽喉宜川被西北野战军包围,一旦这里失守,黄龙山势必失陷;黄龙山一失,关中几百里大平原就失去了门户,因此尽管兵力紧张,但胡宗南依然不得不倾尽一切力量救援不可。刘堪的第29军就在这种情况下被紧急抽调,出发增援宜川。

《保卫延安》结尾,刘堪部2.4万人被歼,为何胡宗南就全线溃退

3天激战,胡宗南最后的机动兵力尽失

可惜此时的29军虽然从军部、27师师部、90师师部到下辖的31旅旅部、47旅旅部、53旅旅部、61旅旅部,共计包括7个高级指挥机构,但可供其指挥的部队满打满算仅有8个步兵团,共2.4万人。但此时的西北野战军靠着不断的补充俘虏和缴获,已经从2万余人扩充到了5个纵队、11个旅7.5万余人,足足超过刘堪军团3倍。

2月28日凌晨,整编第29军在洛川至宜川的公路大道上遭到西北野战军主力伏击,激战至3月1日,该部全军覆没,两天后,宜川也被西北野战军攻占。胡宗南手中机动兵力尽失,留下的守卫兵力也仅有数万,与西北野战军兵力相当。在其从豫西、晋南紧急调回援军之前,只能紧急收缩防线,退守关中,最后甚至连延安也放弃了。

《保卫延安》结尾,刘堪部2.4万人被歼,为何胡宗南就全线溃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