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大女主”劇本的阿巴亥,在事業紅火的時候,為何選擇陪葬?

“甄嬛本嬛”的人生歷程和“被逼殉葬”的悽慘結局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一場改變阿巴亥一生的戰爭一觸即發。

海西女真葉赫部首領卜寨聯合烏拉、輝發、哈達及蒙古科爾沁等9部首先發難,他們想讓努爾哈赤歸順於他們。《清史稿》記載了他們的圖謀:

秋九月,葉赫以不得志於我也,乃糾約扈倫三部烏拉、哈達、輝發,蒙古三部科爾沁、錫伯、卦爾察,長白二部訥殷、朱舍裡,凡九部之兵三萬來犯。

葉赫部真是出手即置人於死地:這麼多的兵力,說控制是假,想取性命是真,畢竟當時努爾哈赤正率兵東向,征討長白山各部!但是努爾哈赤也不是束手就擒,坐以待斃的人,很快聯合九部就自食其果了:

科爾沁貝勒明安馬陷淖中,易〈馬孱〉馬而遁。敵大潰,我軍逐北,俘獲無算,擒烏拉貝勒之弟布佔泰以歸。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為了

保住烏拉部不被努爾哈赤滅掉,被釋放的布佔泰做主,將12歲的阿巴亥嫁給了43歲,且已有七位妻妃的努爾哈赤。

歲辛丑,歸太祖,年十二。

手握“大女主”劇本的阿巴亥,在事業紅火的時候,為何選擇陪葬?

正受寵的阿巴亥

雖然年紀小,但是極受努爾哈赤的寵愛,孝慈高皇后剛死(當時努爾哈赤現任大妃),即刻立阿巴亥為大妃:“ 孝慈皇后崩,立為大妃。”而時間間隔僅僅兩年,“ 太祖孝慈高皇后……歲癸卯秋,後病作……後崩,年二十九。”

按理說這樣的寵幸足夠讓阿巴亥在這個皇室立足,可偏偏要和努爾哈赤的弟弟(當時還是大貝勒的代善)親近,《滿文老檔》對此記載道:

“大福晉曾二次備辦飯食,送與大貝勒,大貝勒受而食之……且大福晉一日二三次差人至大貝勒家,如此來往,諒有同謀也!福晉自身深夜出院亦已二三次之多。”

這種事放在誰的身上都不開心,努爾哈赤更是氣急,直接練下了三道禁令:不准她與任何人來往,不准她聽信讒言,與她隔房。即便是生氣,依然沒有動她性命,可見努爾哈赤對阿巴亥是多麼的喜愛。

僅僅過了一年,努爾哈赤就將阿巴亥重新立為大妃。而重新復出的阿巴亥,開始帶領眾福晉,越來越多的參與政治活動。

“汗率眾福晉出東京城,往迎接恩格德爾額駙……汗與眾福晉率蒙古來歸之貝勒、福晉等,前往新移之地宴勞之。”

就這樣,阿巴亥從一個一般意義上「王的女人」,漸漸成長為一個女性政治人物,然而她的才幹卻也造就了她悽慘的結局。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寧遠城,結果身受重傷,還沒好利索又親率大軍出征蒙古,雖然大勝,病情卻加重,療養無效,因毒瘡發作而駕崩。

“天命十一年七月,太祖有疾,浴於湯泉。八月,疾大漸,乘舟自太子河還,召大妃出迎,入渾河。庚戌,舟次靉雞堡,上崩。”

努爾哈赤駕崩之後,執政的諸貝勒闖入阿巴亥的後宮,傳達努爾哈赤的遺言,遺言這樣寫道:“俟吾終必令殉之。”

阿巴亥百般支吾卻又百般無奈,最後自縊殉死。


手握“大女主”劇本的阿巴亥,在事業紅火的時候,為何選擇陪葬?

一席素衣,準備殉葬

回首阿巴亥的一生,她一路走來,每一步都伴隨著寵愛,尤其是在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對她的寵愛達到了極點,即便被休,還是將她的三個兒子全部拉到扒拉到領導集團裡,讓他們共議國政。後面更是將她重新召回,並帶領她參加政事活動。

阿巴亥從閨閣走上政殿,更是被努爾哈赤所認可,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集寵愛,才幹,謀慮於一身的女人,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面對一個沒有詔書的口頭遺言,輕易就選擇了陪葬,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須知此時,自己的三個兒子也在參與國政,阿巴亥沒有選擇反抗的背後,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一、外在原因:權力的日益壯大激起了貝勒們恐懼,先下手為強

阿巴亥被召回之後,開始介入到諸王和眾妃建構的政治格局當中。

那段時間,她帶領眾多福晉活躍在政治的舞臺上。

而努爾哈赤呢,是正需要她們的時候,因為很多男人解決不了的事,女人們反而能夠非常完美的解決。

出席東京城的奠基典禮,奔赴廣寧前線慰問勞軍,這還不是阿巴亥參政的高潮。就在奠基典禮的兩年後,也就是天命八年(1623年),阿巴亥和眾福晉的政事活動就此大範圍展開。首先,在這年正月,努爾哈赤攜她們至北方蒙古沿邊一帶。隨後,分別在四月和九月中旬,又帶著她們出行,而九月中旬出行和以前大不相同。

究竟有多大的不同,《滿文老檔》對此有詳細的記載:

“汗率眾福晉出東京城,往迎接恩格德爾額駙,宿於渾河岸之科爾坡託……會見後,恩格德爾額駙由大貝勒陪坐……向汗一叩,向福晉一叩。叩畢,格格陪坐於大福晉之左,繼格格乃莽古爾岱臺吉之妻坐之,門都達漢之妻等,坐於大福晉之右。”

手握“大女主”劇本的阿巴亥,在事業紅火的時候,為何選擇陪葬?

帶眾福晉巡遊

這次會見,直接奠定了阿巴亥在努爾哈赤心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也同時在各貝勒之間敲響了警鐘。

一個女人,深受大汗寵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她與日增長的見識還有日漸掌權的孩子。

阿巴亥的三個孩子

在她被休之時,就已經被封為貝勒

“代善一子嶽託、二子碩託、三子薩哈廉,太祖七子阿巴泰、十子德格類、十二子阿濟格,俱雲天命十一年封貝勒;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俱雲初封貝勒。”

要知道,當時的多爾袞才8歲,多鐸才6歲。隨著阿巴亥日漸受寵,和其孩子的成長,她和她的孩子,掌控的權利越來越大。

更為可怕的是,在努爾哈赤死前的幾天中,只有她侍奉在側,而且中途還曾在只有兩人的船上,當面說了一些事情,具體說的什麼事,沒有史書記載,但這些對於各大貝勒來說,阿巴亥不能留。

如果不將她剷除,萬一用冒出一個“遺命”,那不可得亂國,所以他們趁著阿巴亥還未反應之際,先下手為強:

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

由此可見,各位貝勒其實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打算要置阿巴亥於死地,只不過是一直沒有時間而已,現在機會到來,這毫無反應時間的壓迫,確實是起了作用,阿巴亥“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

二、主觀原因:沒有靠山,沒有背景,孩子尚且年幼

阿巴亥最先想為自己尋找靠山的時候,應該就是她與大貝勒親近的時候。

不是她想去和大貝勒親近,更多的是身為一個女人的無奈,在瞬息萬變的朝堂,已經年邁的大汗不知道還能護自己多久,必須提前為自己,為年幼的孩子謀好出路。

不是沒想過投靠孃家,而是孃家早就已經回不去了。據《清史稿》記載,阿巴亥於萬曆十八年(1590年)在烏拉部都城出生,是烏拉部主滿泰的女兒,布佔泰的侄女:

大妃,納喇氏,烏拉貝勒滿泰女。

原本烏拉部是可以保住的,畢竟阿巴亥極為受寵,然而布佔泰卻開始興風作浪(阿巴亥的父親滿泰在一次意外中被殺,正因為,之前被生擒的布佔泰才得以被放回到部落):

昔布佔泰為我陣獲,既赦其死,予以收養之妻以女三,三為我婿,七與我盟。然布佔泰竟負盟約,二次來侵養父聰睿恭敬汗所屬呼爾哈國。又揚言奪娶養父聰睿恭敬汗以牲畜行聘葉赫貝勒布寨之女。又聞其以骲箭射聰睿恭敬汗所賜之女俄恩哲格格。

手握“大女主”劇本的阿巴亥,在事業紅火的時候,為何選擇陪葬?

準備出征

“背信棄約”,正是努爾哈赤的大忌,布佔泰的此番行為徹底激怒了大汗。當即率兵出征。戰鬥結果:布佔泰隻身出逃,其眾軍被殲,其大國被取,城池地方盡被攻奪。

由此可見,阿巴亥在努爾哈赤還健在的時候尋找大貝勒為靠山是情有可原的,一方面是想為自己的孩子謀求一個出路,另一方面,也是想為他們尋找一個大靠山,畢竟當時的大貝勒,是最優先的繼承者。

同時也正因為她超前的眼光,也為她悽慘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但是,到後面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她其實是有靠山的,就是她的三個兒子,在別的福晉所生育的阿哥中,有的一個人才掌管一個旗,有的一個旗也不掌管。畢竟滿洲一共才八旗,她的三個孩子就掌握了八旗中的三旗。

他們完全可以作為阿巴亥的後盾,讓她不必陪葬。

可是如果他們選擇對抗,最終的結果是全軍覆沒,畢竟三個孩子只有阿濟格已經成年。

“蓋其時多爾袞年方十五,多鐸方十三,其母被太宗逼從太祖死時,猶以此二子託於諸王。”

上面分析的這兩個原因,對阿巴亥沒有任何反抗,就這樣選擇跟隨努爾哈赤而去,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要知道,阿巴亥一路走來見過太多太多的風浪,而且多年陪同努爾哈赤的參政也讓她變得更加果敢,即便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難,即便孩子尚且年幼,但這就能讓她下定決心,不吵不鬧的選擇陪葬嗎?理由似乎還不充分。

因此,想要徹底弄清楚,阿巴亥為何在事業正紅火的時候選擇自縊,我們要跳出當時的情境,從另一個角度進行分析。這個角度就是——努爾哈赤的真心下,阿巴亥的情感發生了改變。

三、子魚說:努爾哈赤的真心下,阿巴亥的情感發生了改變

一直以來,努爾哈赤對於阿巴亥,僅僅是一個巨大的靠山而已。很簡單,12歲就嫁人的姑娘,如果不是因為被迫無奈,誰願意嫁給比自己大31歲的男人,就算這個男人是大汗又怎樣?又不是自己相愛之人。至於她是真的喜歡代善還是隻是想尋個靠山,在這裡不做分析。我們只說努爾哈赤對她的真心,是如何讓她甘願赴死。

眾所周知,努爾哈赤對於這個12歲的小姑娘,是極其的寵愛。寵愛到即使她給自己帶了有顏色的帽子也依然沒有動她分毫,而且還為她進行善後:

予以眷養。爾竟不愛汗夫,蒙我耳目,置我於一邊,而勾引他人。不誅之者,可乎?然念其惡而殺之,則我三子一女猶如我心,怎忍使伊等悲傷耶?

這是阿巴亥的第一次動心,一個男人能夠為一個女人做到這種程度,即使是鐵石心腸亦會動容。

而且在重新被召回之時,沒有跟努爾哈赤抱怨,也沒有向他開口要過金錢。

她並不是在虛情假意,也不是為了討好努爾哈赤而故作姿態,在後續的巡遊中,她也為努爾哈赤分擔了不少,如果不是真的動心,你帶我出去巡遊,我只顧遊山玩水即可,可是阿巴亥偏不。

宅內眾福晉告汗曰:“倘使此二子與其父兄同成,爾宜深思而行。”

如果說為他生子,只是想在朝堂中保全自己,那阿巴亥巡遊時的所作所為,完全是作為一個幫手,我如果不對你動心,怎麼可能會幫你?

手握“大女主”劇本的阿巴亥,在事業紅火的時候,為何選擇陪葬?

動情

正是因為這些情感上的轉變,阿巴亥才在最後被逼迫的時候,只是很悲傷的安排死後的後事。

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幼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二日辰時,一代皇后阿巴亥自盡而死,死前,只希望諸位貝勒多多照顧自己尚且年幼的孩子。

至此,風頭正盛時,她與諸位福晉之間產生的情誼,也隨風消散了……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